目录介绍:
参关丁肇中祖居读后感500字
丁肇中故居在日照市涛雒镇,身为日照人,却一直没有去参观过,周末终于有时间了,决定去参观一下。根据之前在网上的搜索修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涛雒,但围着大街转了一圈也没找着,有点奇怪,难道是记错了?还是下车找人问问吧,一问,结果,就在我们刚刚路过的地方,掉头再回去,这下特别留心,还是没看见,又找人问,那人顺手一指,这不就是嘛。我抬头细细看 ,可不就在路边的一个电线杆上有一个小牌子写着:丁肇中故居。这么小的牌子,这么小的字,怎么会引起游人的注意。是对名人的不重视,还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在意?
到了地方,除了一个工作人员,大门洞开,别无他人,工作人员记好我的卡,我便进入院子,偌大的院子,只有我一个人,显得冷清,甚至有点荒凉。我喜欢这种寂寞的氛围,一个人拿着相机,从丁肇中科技成果展,到丁肇中祖居“种德堂”,再到东学堂,西学堂,走走停停,细细观赏,慢慢品味。
丁氏是这里的大姓,是旺族,丁氏一门,从明、清朝开始,便有无数的人考中举人、进士,可谓书香门第。丁氏注重教育,在自家设有东西两处学堂,由此可见一般。而且学堂外面遍植修竹,环境幽静,适于学习。
别外,丁肇中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都是有学识,有思想的人。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与名人为邻,也应受到名人的熏陶,学习名人的精神,为自己成长而努力。与名人为邻,有义务让名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与名人为邻,更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名人,让名人效应充分发挥。建议故居的工作人员把标示牌做得大点,显眼一点,让更多想了解名人的人,更容易找到它。
丁肇中借四个故事讲述了自己的四点体会,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收益最深的一点。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根据第一个故事,丁肇中老先生说切勿永远顺从专家的想法。这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一个道理。我以后也要有不盲目相信权威并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对于专家意见,除了虚心学习之外更应该大胆地超越,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丁肇中的 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 读后感怎么写
先学习原著,谈谈原著的主要观点,在结合现实生活和身边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有什么发生过的事例符合这本书的内容,再表达一下自己的收获,今后怎么做
《怀念》丁肇中读后感300字?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娜堡,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丁肇中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又在台中读了一年小学;1949年先考入台北成功中学,次年入台湾建国中学,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5年在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9月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密歇根大学物理研究所攻读了两年,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获得福特基金会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升任全职教授,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2年夏他领导的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ψ”粒子,“J/ψ”粒子的发现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35343365,由此二人同获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5年丁肇中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77年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同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的美国工程科学学会埃林金奖章,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并荣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奖章;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等,并被世界诸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和名誉教授职位;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便进入院子,偌大的院子,只有我一个人,显得冷清,甚至有点荒凉。我喜欢这种寂寞的氛围,一个人拿着相机,从丁肇中科技成果展,到丁肇中祖居“种德堂”,再到东学堂,西学堂,走走停停,细细观赏,慢慢品味。丁氏是这里的大姓,是旺族,丁氏一门,从明、清朝开始,便有无数的人考
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35343365,由此二人同获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5年丁肇中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77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