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主要介绍中国的古代天文历法,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法和天文紧密联系,有的甚至只用天文记事作为记时的标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天干与地支、浑天仪与地动仪、古代天文历法等内容。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初中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中天文历法的考点有哪些
流火: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指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月亮的主要别称有:玉弓、弓月;银钩、玉钩;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等。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文历法和音律关联的依据
题主是该专业的么...
比较典型的就是两汉谶纬之学.
当时卦气说虽然不是历法,但六日七分,以及卦分值月确实是历法的运用.汉书律历志就指出六十律黄钟律开始三分损益和天文历法的关系了
京易作六十律也是如此六十律
自史记之后历律合并为律历志.这种神秘主义思想在象数易上发挥到了极致
天文历法和乐律的数字在基础数学勾股数和三分损益基础上于易学中发展.
另外扬雄仿太初历结构作太玄(太玄本身是仿易经),共同的81首就是黄钟律81.
候气吹灰之说也是例子
另外就是在礼记礼运里明确将历法和乐律结合.
十二律三分损益和十二辰十二月等各种视为同等.
有意思的是在当时天文历法存在的问题是岁差现象
而乐律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旋宫转调还相为宫..又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
在神秘主义思想上两汉开始到清代易学书以及诸如春秋繁露,律吕新书等书凡乐律学家基本都是精通天文历法的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天文知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法和天文紧密联系,有的甚至只用天文记事作为记时的标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天干与地支、浑天仪与地动仪、古代天文历法等内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优美生动的
叫作“十二地支”。天文历法和音律关联的依据题主是该专业的么...比较典型的就是两汉谶纬之学.当时卦气说虽然不是历法,但六日七分,以及卦分值月确实是历法的运用.汉书律历志就指出六十律黄钟律开始三分损益和天文历法的关系了京易作六十律也是如此六十律自史记之后历律合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