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房子哪个部位伤害最大-地震破坏最大的地方是震中吗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4) 黑客业务 103 2

目录介绍:

地震时,大楼底层的人和顶层的人相比,谁的生还几率大呢?

大家在选购楼房的时候,都是如何抉择的呢?大家有没有把意外情况纳入你购房的考量中呢?比如说:地震。如果发生地震,楼房哪里相对安全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地震时,大楼底层的人和顶层的人相比,谁的生还几率更大呢?

地震的等级

当发生小地震的时候,房屋会发生摇曳现象。这时,如果发生的是一些低等级和中等级的地震,楼房地基相对不稳的话,基本上楼房会发生倾斜的,也可能会有一些建造时候偷工减料的楼房因为一些原因而发生倒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楼层可能会拦腰折断。此时,居住在楼房底层的人生还的机会大一点。当楼层拦腰折断,楼房底层基本上都还存在。楼房顶层,则会倒塌下来。

此时,居住在楼房底层的人们,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在地震停止的间隙时间,迅速跑到离楼房较远的安全位置,以免被倒塌的楼房压到。

但是,当发生等级比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像当年汶川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大部分的建筑则会出现由下而上的倒塌。这个时候,不管是居住在哪一个楼层,生还的机会是渺茫的。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躲进厕所和小空间里面,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做好最大程度上的自我防护措施。

如果楼房发生倒塌,让自己受伤程度达到最小化。地震级数比较大的地震,还是相对较少的,如果我们拥有正确的防地震意识,遇到地震不慌乱,等待地震效果减轻,迅速跑到开阔地方。

楼房质量和数量

砖混结构的楼房是比较危险的,地震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垂直倒塌,底层的人们会被埋到比较深的位置,而高层的人会被埋到比较浅的位置。

这个时候,高层的人们,就比较方便救援。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小楼房的,当楼房的高度大概是5,6层的时候。

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楼房底层的人们是可以迅速的跑到安全位置。当跑到安全的空地上面,如果房屋发生倒塌,对空地上面的人们不一定会有很大的危险。

砖混结构的楼房不仅需要看房屋所在的楼层,还需要注意整栋楼房的高度。高度较低的楼房,底层和顶层的生还能力都是很大的。

框架高楼一般是用作商业办公或者娱乐场所等用途,地基相对会牢固一点。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倾斜倒塌是由框架结构的牢固程度决定的,当发生不完整性不粉碎性倒塌才会有生还的可能。

当大楼的底层的支撑度不够的时候,非常容易造成完整性的粉碎性的倒塌。此时,底层的人们生还的可能性很小,顶层的人们生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当楼房位于比较密集的位置。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如果某栋楼房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倾斜现象,很容易对其他楼房造成影响,易产生连锁反应,此时的人们,不仅是地震带来的影响,还有其他楼房带来的影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冲出楼房。

如果压入楼房底下,保留充足的体力,在坍塌的废墟下,找到稳定,牢固的地方,避免自己被墙块二次压到。

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地震时,顶层和底层的人,谁的生还几率大?

这主要是与地震的等级,楼房的质量,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遇到强级别地震,楼层问题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能力保护自己的身体受到最小伤害,在倒塌的废墟中,等待救援;

如果是弱,中级别地震的话,楼房的地基质量相对较差的话,底层的人们,需要要在地震中断的间隙,迅速跑到安全的地方,减少伤害,当发生底层坍塌时,底层会被压到下面。此时,顶层的人们就相对好一点,当发生坍塌的时候,自己在最上面,被救援的机会最大。

其实地震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要看到的,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应该在平时多学习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地震来了,是上层建筑危险大还是下层建筑危险大?

地震的级别在6级以上才会对建筑物构成威胁房屋的抗震鉴定

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由此看来,震前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房屋为例,谈谈抗震鉴定有哪些具体内容。

第一,鉴定房屋抗震安全度,首先应查明房屋所处的场地条件、地基基础条件有没有不利于抗震的因素。比如所处的场地是否有发震的断层?有无古河道?地表下15米范围内是否有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和亚粘土层?地形地貌是否为突出的嘴、山高耸的山包、非岩质的陡坡?是否处于不稳定的冲沟以及可能发生滑波、地陷、崩塌、危岩滚落的地段?

第二,看看房屋的平面和立面形状是简单方正、自重、刚度布置匀称,还是形状复杂,刚度变化多,局部突出或外部轮廓曲折。

第三,是看房屋的平面和立面形状是简单方正、整体性强、材料延性好,体力简单有利。结构自重大,重心高,整体性差,支撑圈梁少,材料脆性者为不利。

第四,建筑布局上,根据设计施工资料,看采用的是抗震性能很差的纵墙承重布局,还是抗震性能较好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的布局。建筑物的总高度、横墙的间距是否符合抗震规范的规定,等等。

第五,鉴定墙体坚实程度如何,有无较大裂缝,有无明显的外闪、鼓松以及墙壁有无严重碱蚀的现象。

第六,检查屋盖的安全度。本构架的承重是否歪斜?各个节点有无腐朽、虫蛀、开裂等情况?木梁、穿枋、桁条下挠弯曲是否过大?构架变形的程度是否严重?

第七,检查房屋圈梁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墙体转角、内外墙之间、骑楼的梁托墙与砖柱之间有没有咬砌,127;有无拉结措施?

第八,鉴定预制楼板与圈梁、墙体有无锚固?主要抗侧力的高大墙体、砖柱的顶部与屋盖系统锚固得怎样?壁柱是否到顶?

第九,鉴定屋盖支撑系统是否完善?各节点的连接是否可靠?屋面板与屋架、桁条连结是否牢固?

第十,检查山墙、围护墙、高低跨处的封墙与承重结构有无可靠的拉结?内隔墙的顶部与屋架有无可靠的拉结?

第十一,检查突出屋顶的附属物和高大门脸、女儿墙等在地震时的危险程度?注意外悬很大的雨蓬、走廊、挑檐等嵌入墙内是否过浅?

第十二,鉴定地震时紧急疏散的街巷会不会被两侧建筑物倒塌堵塞?消防栓、管道阀门、排水井会不会被震塌的建筑物所掩埋?剧院、会堂等人群集中的建筑物的太平门开向是否朝外等。

新屋的抗震设防

实践证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物是可以防御和减轻地震破坏的。抗震办法千百条,其核心要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减轻地震力,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这两条。在具体做法上,必须从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构造,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来保证这两条的实现,才能建造出过得硬的抗震房屋。选址是建筑过程的第一环节。

一幢房屋的地基,除了承受房屋全部重量以外,地震时房屋的地震惯性力也全部传到地基上。如果地震承裁能力不足,基础整体性不好,那么房子就会破坏。

房屋的基础部分也十分重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筑得牢靠些,放脚加宽,以减轻忘屋对地基压应力。基础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造反抗震性能较好的。一般说来,深基础比浅基础好;筏式基础比条形基础好;条形基础比单独基础好;沉箱和整体性地下室最好。加强独立柱基间的拉结,这对于防止建筑物因地震产生偏沉破坏有良好的效果。

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抵抗不了水平地震的作用,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足够强度的抗侧力构件。唐山地震后,人们非常怀疑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实际上,房屋倒塌的根子在于墙而不在于预制楼板,主要是墙体的抵抗力不足造成的。

墙体抗震强度高低决定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种类,构造型式,施工质量等。提高墙体抗震强度需要注意将墙体各部分联成整体,墙与墙之间互相咬接牢。另外要注意提高砖的砌筑、混凝土浇灌和养护等方面的质量。地震时,房屋各部分所受到的地震力是和各部分的重量成比例的。地震力的作用点离地面越高,对房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重屋顶对房屋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抗震并不总是多花钱、费时、费料的事。有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筑高度的限制,合理的建筑布局,正确的结构造型,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严格执行施工规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且并不增大费用。相反还有不少有效的抗震措施,比如在保证建筑物通风、采光等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减少开间尺寸,缩小门窗孔洞尺寸等,这样还能节省建设投资。总之,建筑物抗震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旧房的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不论结构类型如何,都可从加强抗震强度,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三个方面着手。结构类型的不同可各有侧重。加强抗震强度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增加抗侧力构件的面积,如增设抗震墙,增加柱等;第二是加强抗侧力构件的强度,如在原抗震墙上采用砂浆或钢筋网砂浆抹面,压力灌浆,喷射混凝土,带孔洞墙加钢筋混凝寺套和支撑,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

有些人对目前建筑工程抗震加固所采取的措施概括为六大“法宝”,即包角柱,扶壁柱,圈梁,钢拉杆,支撑和夹板墙。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较简单的加固方法。

墙体的加固 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大部分是横墙,也有纵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如围护墙和某些室内的隔断墙。墙体破坏较多的是开裂和歪闪。开裂有外墙的斜裂缝、垂直裂缝,窗间墙的水平裂缝,内墙的交叉裂缝等。对于斜裂缝少而宽时,可把裂缝旁的砖拆去,用高标号水泥沙浆嵌砌新砖,或每隔4至5层砖将水平达缝的砂浆剔掉,埋入钢筋,然事再浇入高标号的不泥砂浆。当裂缝较宽并不规则时,然后再浇入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当裂缝较宽并不规则时,可沿墙裂缝外双面挂钢筋网,同时用钢筋穿过墙体拉结起来,再抹水泥砂浆。如墙体歪闪,可采用钢挟杆的方法。在天棚下靠近内隔墙外,用比房屋纵向(或横向)长度稍长的钢筋,穿过两片墙体,然后在墙外两端垫上钢板用螺栓固定拉紧,使墙体恢复到原来位置。

楼盖与屋盖的加固 解放后在城镇兴建的民用房屋,大多数是砖木、砖石结构。预制板被拉开,可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实。预制板破损,可采用在板面配筋加厚的办法。对梁的裂缝和板的移动,可用铁管支顶或加砌砖垛的办法。若上层空矿,可用工字钢梁和铁管柱相结合来支顶。屋顶错动的,可在屋顶下部增设圈梁,以增强房屋面稳定性。对于砖木结构的房屋,可用扒钉(又称马钉、蚂蟥钉)加强木屋架(或木梁)与檩条的联结;用垫板加强山墙与檩条的联结。木屋与木柱之间最好加斜撑使位结牢靠,斜撑可用木夹板钉在梁和木柱的两侧。

建筑物突出部分的加固 根据历次地震震害调查结果,房屋的突出部分如出屋顶烟囱或附墙烟囱、女儿墙、高门脸、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是最容易破坏的部位。轻的裂缝错位,重的倒塌脱落。此外,有些建筑物体型复杂,高低错落,突出部分也易损坏。对此,一般民用住房应尽量拆除或降低女儿墙、高门脸。要注意尽量减轻屋顶重量,避危头重脚轻。平房空间过高的,加固时可降低高度,突出部分破坏的可局部拆除,以增加房屋本身的抗震能力。

高层房屋地震时中间损坏最严重吗?

是的。

高层及超高层遇地震受力最强的的地方一搬是中间楼层,比如说30层的楼房,那么应力集中的地方就在第15层左右。(就像手拿竹竿摇晃,竹竿中间部位弯曲最大)如果大楼要产生破坏,应该是先从这个部位开始。

降低强震伤害装修应注意的几点:

1:砖混结构的不能乱打墙,基本上是靠墙承重。

2:多层的不要随意在屋顶修建房屋、假山及水池等构筑物。要修也要在屋顶的设计承载力范围内。

3:高层及超高层房屋的装修应该注意,不要用太重的石材、易碎的玻璃、易脱落的吊灯等物品,不能将花盆摆在阳台上,或放置一些易高空坠物的东西,宜多采用软装饰,特别注意不能随意敲力墙及在剪力墙上开孔洞。

4:农村或郊县地区切不可随意在屋顶上再修一层。很多都是过几年条件好点了就再重一层,结果来1、2层的地基却承载的3、4层的重量,这样是相当危险的。

住在一栋房子裏,地震时楼上危险还是楼下危险?

应该都危险。你看看汶川地震吧,震后房屋破坏状况千差万别,并且每一栋房屋的薄弱部位不一样,估计就是地震部门也难以说清楚,否则已经采取措施或下发相关的文件了。如果从理论上讲,假设房屋刚度均匀,整栋楼无明显薄弱部位,则地震的加速度与房屋的所在高度成多次曲线,简单地说,所在高度越高,地震加速度越大,震动越强烈。地面震动最小。如智利低层房屋多,房屋损害就轻些(同一种结构形式相比较)。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5 01:14:31 回复

    承受房屋全部重量以外,地震时房屋的地震惯性力也全部传到地基上。如果地震承裁能力不足,基础整体性不好,那么房子就会破坏。 房屋的基础部分也十分重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筑得

    1
  • 访客 2022-07-05 04:08:32 回复

    顶的设计承载力范围内。3:高层及超高层房屋的装修应该注意,不要用太重的石材、易碎的玻璃、易脱落的吊灯等物品,不能将花盆摆在阳台上,或放置一些易高空坠物的东西,宜多采用软装饰,特别注意不能随意敲力墙及在剪力墙上开孔洞。4:农村或郊县地区切不可随意在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