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2、考古出土一顶奢华凤冠,墓主是谁?为什么网友觉得她丈夫写的墓志催人泪下?
- 3、中国十大文物简介
- 4、《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5、关于古籍文物常识
《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 (沈从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ywvv
书名: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
豆瓣评分:6.5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384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古人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沈从文先生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填补了我国文物史上的空白。
作者简介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先驱、作家。曾在西南联大、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后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考古出土一顶奢华凤冠,墓主是谁?为什么网友觉得她丈夫写的墓志催人泪下?
“有子在襁褓,终痛弥天之际。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
在19年前出土的那个古墓群中,182座古墓,唯有这一座最令人印象深刻。在这座古墓的墓碑上,墓主人的丈夫所留下的267字的墓志铭,字字牵动人心,催人泪下。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个年仅25岁的女子,她叫李倕,是唐朝的公主——唐高宗李渊的第5代孙女。
通过那一部分的墓志铭,我们便可感受到,当时,李倕的丈夫对她的感情有多么的浓厚。不过,早在考古专家们将棺木打开后,发现了一个令人更为惊叹的东西——一顶奢华美丽的凤冠。虽说,在棺木内的珠玉、金银首饰等器物并不少,但是,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那顶凤冠,这对于考古队的成员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异常兴奋的事情。
历经了将近1200多年的凤冠,早已经是腐朽不堪,但是,却不减当年的风姿,奢华之气尽溢。当时,发冠看起来是很不完整的,整个的连接线基本上都已经腐朽成了碎片,原本凤冠上的零件也都掉落在一旁,混在一堆黄土似的遗留物中。
那些零件,虽说历经了那么些年,但是依旧闪耀着光芒,另外,在那片“残渣”中,还可见,当时的这顶凤冠,用了许多珍贵的宝石,诸如高品质的珍珠、琥珀等等
,相当华美。
对于一件这么美丽的东西,自然是要进行修复的,考古人员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这凤冠本来的美貌。在这之后,花费了近1年半的时间才将这顶绝美的凤冠修复好。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凤冠。
但是,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多的,当时参加修复的专家有10个,从那堆“残渣”中清理出了480多个零件,这些零件,最小的只有0.1毫米大小,所以,在修复凤冠的时候,还需要借助显微镜,可见这顶凤冠的修复难度有多高。
2010年,这顶被修复好的奢美凤冠终于出现在了世人眼前,令国内外的很多人都为之惊叹。整个被修复好的凤冠高度在42厘米,重量在800多克,看起来相当的华美。研究人员根据留存下来的尸骨测量得出,李倕公主的身高大概在160厘米左右,且根据墓碑上的墓志铭以及相关的史料可知。
当时,李倕公主是在生产的时候难产而死。拥有着那么显贵的身份,最后却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落得个红颜薄命。
只是,她有一个很爱她的丈夫,难产离世后,李倕的丈夫看着襁褓中刚生的孩子,想到自己的妻子,将万千的爱和思念都一一注入了那267个字的墓志铭中,可以做到如此深情。
可见,当时他们夫妻当时的感情很是深厚,只可惜造化弄人,原本恩爱的两个人,本应该是相爱相守到老,共享天伦的,只是最后还是被命运“玩弄”了一番。那穿越了1200多年的伤感,至今看来,依旧是令人心殇。
在《中国文物常识》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的文物,通过文物,也介绍了相关的文物鉴赏知识,是一本实用性加知识性的书籍,还是比较受用的。
中国十大文物简介
1、青铜第一宝: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2、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3、书法第一宝: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
5、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马车,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
6、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新疆和田青玉制。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
7、绘画第一宝: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8、.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此件大理石雕像出土於河南西北冈1001 号大墓的翻葬坑中,是殷商时期的遗物。高34.1公分,长25.2公分,宽24.8公分。是殷墟大理石雕的精品,以一直立的枭为造型。尖喙圆眼,弧形粗眉,胸略凸出,形象生动。
9、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这是表面的意思。
10、佛教第一宝:龙藏经,全称是《乾隆大藏经》,它的另一简称是《清藏》。《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4年中国十大文物事件
《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沈从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g4mz
书名: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
作者:沈从文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9
页数:296
内容简介:
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文物的角度,论述各种文物,并带有个人主观意见和思考,这一点是很多从文文学研究者所敬佩的一点。无论是单纯作为一位作家去写生活,写感情,写人物,写风景,还是作为一名文物研究者去研究、描述、分类、总结自己的文物研究工作,沈从文先生都是一位尊重文字,尊重语言的作家。
《中国文物常识》是一本极佳的文物鉴赏、收藏及美学熏陶的文物常识入门书。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成为读者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湖南凤凰人,汉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学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他的小说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後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曾在西南联大、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大陆沦陷以后,改行文物考古,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他在中国历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坚持研究为生产、艺术创作和历史研究服务,成为1949年後文物鉴赏与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其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关于古籍文物常识
鉴定古籍版本对收藏者的意义重大,版本学是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题跋、批稿、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的,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版式、刻工姓名等都具备)的情况下,所审阅、考察和判断的古籍版本不仅是文献,也是文物。鉴定版本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其实质就是要熟悉旧书,熟悉版本,从而能举一反三。学习版本鉴定方法最好是多看、多比较、多实践,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纸上谈兵是永远行不通的。还要懂一些金石学、印章、目录学的知识,笔者对古籍版本研究已有10多年了,收藏各种宋、元、明、清、民国版本达500多册。
在长期实践中,笔者逐步掌握了鉴定古籍版本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套鉴定的程式,每当鉴定一种版本,我首先要揭开卷首看一看,从字体、版式、纸张的特点来判断一下,是何朝何时所刻,也可以从书名、编著者、校订人的姓名来作参考,心中有了底,再考证真伪,详看序跋、目录、卷末、书尾,查找有无牌记、封面、刊工姓名等。我的鉴定经验是:
字体鉴定。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刻本字体都有不同,如北宋早期多用欧体,瘦劲清秀,丰厚淳朴。南宋刻字多用柳体,工整有力。金代多用柳体。元代初期似宋,后仿赵孟兆页体,流利活泼,柔软圆润,官家刻本不惜重金,故字体工整漂亮,而书坊以刻书营利为目的,贪多求快,字体多恶劣粗俗。明刻本保留元末遗风,自嘉靖年起变化成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直挺整齐严谨的长方形字体,清刻本多为仿宋体,尤显柔美、秀丽,令人耳目一新,但以后字体变得呆板,字行密集如涂鸦一片,很不雅观。
版式。北宋早期多白口,后期左右栏,版心为刻工姓名和字数,南宋四周双栏,元代也是如此,只是鱼尾多,行间更窄,书口更阔,明初刻本多承元刻版式,内府刻本字大行疏,独具一格。正德以后仿宋版格式,并且出现毛氏汲古阁刻本的名家雕刻版本,清武英殿刻本最好辨认。
印纸。书坊刻本大多用价格低廉的劣质纸印书,官家刻本纸张要好一些,宫廷刻本印纸更好,要分清竹纸、棉纸、麻纸、皮纸的不同,宋刻本主要用麻纸和竹纸,白棉纸印本是嘉靖刻本的特点,万历多用竹纸、黄棉纸,清代刻本印纸繁多。
墨色、刀法。宋代刻印书籍,用墨比较讲究,墨色浓厚似漆,字黑纸白,十分显眼,宋版刻工刀法较精细认真,笔划不苟。元版墨色较混,刀法生硬而无力,明代一些仿宋刻本,形似原版,细加比较,差强人意。
装帧。宋代书籍主要是蝴蝶装,少有施用装,南宋出现色背装,流行于明嘉靖、隆庆时,至万历开始广泛用线装形式。
序跋、版记、避讳字。看序跋作者查年代,看版记知坊刻本、官刻本、私刻本,各个朝代的皇帝姓名都有避讳。
题跋。藏书印章,题跋内容较广,清代很多藏书家,精于版本鉴定,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们的题跋多有百年之论,可供后人参考,藏书印章是藏书家钤印在藏本上表示所有权和鉴定意见的信物,以及藏书印章。
行款字数。伪本的鉴定,如宋嘉定刻本为半页7行,行15字,小字双行,宋代黄善夫刻本为半页10行,行18字,注文双字,行24字,四周双边,左有耳,耳记篇名。
综上所述,古版本的鉴定较为复杂,以上只是笔者收藏古籍版本的一些初浅体会,供藏友参考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
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这是表面的意思。10、佛教第一宝:龙藏经,全称是《乾隆大藏经》,它的另一简称是《清藏》。《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
网盘云资源《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沈从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g4mz书名: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作者:沈从文豆瓣评分:7.1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9页数:296内容简介: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