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容易引发的疾病-地震后容易引发哪些疾病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70 3

目录介绍:

地震可能会对人产生哪些心里疾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发生在灾后一月到三月的时间内,也有部分患者在灾后的半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患者可出现:警觉性增高、对创伤有关的刺激表现过分可惊恐、回避、注意力不及中、学习工作困难、失眠、噩梦,伴全身的紧张、出汗、心悸 。躯体方面可出现厌食、消化不良、腹泻、躯体不适感、疼痛、疲乏无力。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发展和恶化,或并发其它精神疾病。

 

 

创伤后的悲伤反应

在丧失亲人、财产、家园的灾民常常会出现灾后的抑郁反应。表现情绪低落、伤痛 、反复回忆失去的亲人,睡眠差,伴多种躯体不适和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需要药物和心理干预。

创伤后的心身障碍

患者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出现灾后的紧张感,易惊吓、对灾难和危险的过度的担心和恐惧,情绪焦虑、兴趣减退。对各种刺激出现过高的反应伴躯体的各种功能障碍、肌肉的震颤、发抖、跳动。

创伤后精神病性障碍

有些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幻觉、错觉、精神错乱、行为怪异等。

灾后学习、社交障碍

持久的疲乏、精力减退、学习困难、易激惹、烦躁、攻击性增加、社交回避等行为障 碍。

地震后会出现哪些瘟疫

唐山面临着新的死亡。几乎从倒塌的楼房埋下第一具尸体开始,与死亡紧紧伴行着的另一恐怖的阴影便已向唐山逼近。瘟疫!历史上,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已是一条令人惊骇的必然规律。唐山怎么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指后勤组的吉普车,连日在唐山地区奔波。“前指”的帐篷里,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那样严肃冷峻。他们能够看见,那个妖魔的影子就在眼前晃动。防疫专家提出了触目惊心的报告:—— 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部队和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生活于露天之中;—— 粪便

、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破坏,造成粪便、污物、垃圾堆积,蚊蝇大量孳生;—— 人畜大量伤亡,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正迅速腐败,尸体腐烂气味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唐山市历年是河北省痢疾、肠炎、伤寒、乙脑多发流行区之一。现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较多,传染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 当地各级卫生机关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指挥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那一切意味着什么。据《云南地震考》记载:1925年云南大地震,震后人民发生“闭口风”症,患者一半身体变黑,手足收缩,一两个钟头即死。1944年,日本进攻印度的军队,在伊木法尔战役中,10万大军中有6万人突然得了疟疾和痢疾,不战自败。1949年,解放军南下部队中疟疾和痢疾流行,发病率在有的部队高达80%,部队不得不就地休整。1954年,澳洲汤斯维尔爆发“登革热”,40万居民中,有15万人发病……而现今的唐山可能出现的情形也许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瘟疫都将更加可怕。几十万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十万灾民和10万救灾部队,完全有可能被瘟疫击垮!初到唐山的时候,我身上背着背囊、水壶、挎包,包内有上海的好友侯阜晨为我准备的黄连素、六神丸、十滴水、驱蚊剂等各种防病药物,还有两斤大蒜。瘟疫的阴影已经笼罩着唐山。

几天后,当我背着喷雾器出现在废墟上的时候,我更为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如火的骄阳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尸臭。瓦砾上,到处有粪便、垃圾和呕吐物。在各地医疗队所在地那一面面红十字旗前,排着长长的就诊的队伍。皱着眉头、捂着腹部的面如菜色的唐山人,正在等待领取黄连素和痢特灵。仅仅数日,不少病者已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有些人坐着,有些人躺着,连挥手驱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苍蝇到处放肆地追着人叮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那“嗡嗡”的噪音。我到民政局长蒋忆潮的“家”去,那芦席小棚简直成了苍蝇的世界,棚顶棚壁黑压压一片,在那里的几个小时,只见他女儿挥动苍蝇拍的手就没有停过。在街上,我看见过一只防蝇的大菜罩,菜罩内躺着一个可爱的婴儿……

所有人都感到了瘟疫的威胁。那些日子里,我天天遵从医嘱用咬碎的蒜擦手,天天服用黄连素,尽管如此,也未能完全摆脱疾病对我的侵袭……这是一场人类顽强地推开瘟疫的严酷的战役。当唐山地区各种传染病和发病率日趋上升,已接近爆发程度的时候,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正采取紧急对策。据文件记载,当时从全国调集21个防疫队,共1300人;调来消毒药240吨,杀虫药176六吨,各种喷雾器3100多具;调来军用防化消洒车31台;调来喷药飞机4架……

“安-2”飞机隆隆的引擎声在空中轰鸣。带有蒜味的马拉硫磷、敌敌畏雨雾般飘落。从早到晚,飞机不停地在85平方公里的唐山市区上空盘旋。地面上,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机、防化喷洒车、群英式背负喷雾器和圆桶形压缩喷雾器一起开动。夜晚,废墟上升起一堆堆火,六六六”的烟雾飘向各个角落……

那些日子,所有被采访的唐山人几乎都证实了一个事实:蚊子似乎见不到了。据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指”统计:蚊子的密度下降90%~98%,而苍蝇的密度只下降了50%。成群的苍蝇仍在肆虐,仍在危及唐山人的生命。它们从那些散发着臭气的地方飞出来,毒杀一群,又飞出一群;而弥漫着整个城市的臭气仍有增无减。“冷冻仓库!”救灾部队报告,“震裂了的冷冻仓库里,大量鱼肉正在腐烂!”“必须彻底清理积压鱼肉!”指挥部的批示很明确。“铁门变形,无法打开!”救灾部队又一次报告。“派工兵,爆破!”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高大的冷冻仓库彻底倒塌了。硝烟未散,人们就已开始抢运出肉食品,变质的立刻掩埋,完好的分给群众。然而臭气仍在弥漫。指挥部所有成员焦虑与复杂的目光,都同时转向了这最主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目标。尸体。24万具正在腐烂的尸体。

地震发生后,会造成哪些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后为什么多发疾病

大地震后容易造成瘟疫,这实际主要是水源污染,更直接地说就是雨水污染。这种污染会导致病毒与细菌变异,而导致高致命性

地质氡气与超重水之放射性所致。短期放射性损伤,食用一些糖能起到治疗效果。

【资料显示】按照一般规律,地震后,遇难者众多,加之雨淋日晒,尸体迅速腐烂,会导致瘟疫的发生和蔓延。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汶川地区也将面临这种困境。

【专家建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病专家杨旭告诉记者,地震过后,要做好自我卫生防护,把好“病从口入”关,远离疾病,千万别“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绝对不能喝生水。

地震之后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疾病?

根据以往的地震分析,地震之后千万要注意做好地震的疾病预防工作。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 (6)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1.肠道传染病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陇南市是亚热带地区,又正值暑期,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4 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2 预防食源性疾病 1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2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如何预防地震引起的疾病?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

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预防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虫媒传染病预防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预防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食源性疾病预防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伤,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其他疾病的发生。 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地震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水源与食品污染等极易引起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地震灾后尤其应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预防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应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虫媒传染病预防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接触土壤后传染的疾病的预防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伤,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

食源性疾病预防灾区不能吃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品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以上的熟食等。

要正确加工储存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水井周围30m内禁止修建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4:48:19 回复

    后方可饮用。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伤,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其他疾病的发生。 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地震造成的环境

    1
  • 访客 2022-07-01 15:07:18 回复

    市区上空盘旋。地面上,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机、防化喷洒车、群英式背负喷雾器和圆桶形压缩喷雾器一起开动。夜晚,废墟上升起一堆堆火,六六六”的烟雾飘向各个角落……那些日子,所有被采访的唐山人几乎都证实了一个事实:蚊子似乎见不到了。据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指”统计:蚊子的密度下降90

    2
  • 访客 2022-07-01 12:42:55 回复

    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