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地震是地壳引起的吗-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5) 黑客业务 109 3

目录介绍:

人类在地球上活动频繁,是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吗?

人类活动确实也是引起地震的原因之一,虽然引起的地震不像自然地震那般强烈,但有可能成为诱发大型地震的因素存在,比如塌陷地震、水库地震等。

关于地震的形成原理,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挤压,从而产生了猛烈的构造应力,而这种应力达到极限时,只能通过地壳自身来传递消散,表现到地面就形成了震动。通过地震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但凡能够引起地壳板块应力变化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地震,比如最典型的火山爆发。而人类勘探、开采、蓄水等行为同样可能引起板块结构应力改变。

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最常见的便是塌陷地震,以我国为例,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西等地区,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塌陷地震,这些地震的底层原因,是因为人类对煤矿、铁矿、滑石矿等地下矿藏开采,导致某一区域完全中空,当中空区域不足以承受地表压力时,便会引发大规模塌方,从而形成地震。

可能很多人会说,塌陷地震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很少会超过4级,对地表建筑物破坏力有限,但其实塌陷地震最恐怖的地方并不是自身陷落,而是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举个例子,某一地区结构板块虽然不稳定,但还还不足以形成构造地震,但当这一地区发生塌陷时,改变了原本的压应力和剪应力,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有可能形成大型地震。

另外一种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是水库地震,水库地震的底层原理,也是因为改变了某一区域的结构应力,但区别于塌陷地震的地表之下中空,水库地震是因为某一区域大量存储水资源,对地表形成重力集中压迫,最终导致某一个结构点承压改变,而引起的板块连锁反应。

我国最为典型的水库地震发生区域,是广东新丰江水库。新丰江水库大坝,长度是440米,高度是124米,虽然不及三峡大坝,但也属于大型的重力坝,总库容近139亿立方米。新丰江水库大坝修建完成后,第1次蓄水,不到20天便监测到了地震活动,三年后更是引发了6.1级强震,水库蓄水5年时间里,总计引发微震18万次之多,这说明高强度蓄水,绝对会引起周边板块应力改变。

当然,水库引发的地震,最恐怖的地方也不是自身震级,而是同样有可能成为强震导火索。像新丰江水库所位于的广东河源,受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所以这一区域本身就属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一部分,地质构造相对不算稳定,每一次蓄水引发的小型地震,都有可能形成连锁反应。

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与地区所在的地震带有关。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

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板块活动剧烈地带

岩石层断裂

形成地震

火山喷发也会诱发地震

人为原因:修筑拦水大坝(水利工程的大坝)也有可能诱发地震——只不过这种情况很少罢了!

地壳运动是造成地震的原因吗?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四川地震产生的原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全球地震频繁发生,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球的地震现象是属于一种自然界有规律性和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但全球近十多年以来频繁发生大地震现象,有明显失常规的迹象,究其原因,或许是人类为了利益的需要,盲目性地挖掘地壳圈层之中的石油层所致。

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个储能储热的星球,是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转换的制造基地,是太阳系生产、制造和储存可燃能量物质的园地,是太阳系本物质运动周期再生、累积和储藏核能物质的天然仓库。是通过生物圈持续形成的自然手段,能实现不能燃烧的无机物向能燃烧的有机物转变,依靠生物圈持续生存的自然手段来持续生产、制造和积累有机可燃的能量物质,并通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方式,能将生物圈历来生产制造形成的可燃能量物质,逐步地被输送到地球地核和地幔的圈层之中而储藏起来,从而达成地球不断储能储热之目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地球实际上就是太阳系再生可燃能量物质的基地和仓库,形象化地说,地表是通过生物圈持续形成与生存的手段,来实现持续生产、制造和累积可燃能量物质的地方;地壳圈层是形成碳化物(可燃能量物质)之沉积层(石油层)的地方;地幔圈层是加工提炼形成为核能物质的地方;地核圈层是储存核能物质的地方。

地球的物质运动正因为如此,在地幔吸纳地壳碳化物沉积层(石油层)的过程中,是采取地震的方式来完成的情况,一方面,地幔圈层浩热高温的物质运动过程,会产生巨大的热能内应力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固态的地壳圈层时常产生地震发生的自然现象。

二方面,当地壳固态圈层发生地震现象时,会产生一条巨大的裂痕现象,由于地表上覆盖着70%的液态水体,液态水体会沿着震后形成的裂痕不断地渗透下去,水越深其压强和压力就会越大,并通过震后余震的手段,能将储存在震区地壳圈层中所形成流质态的碳化物沉积层(即石油层)与液态水体一同被送进到地幔的圈层之中,从而实现地幔圈层不断吸纳可燃能量物质之目的。因此,地球的地震现象,实际上就是地幔圈层吸纳地壳圈层之碳化物沉积层(石油层)的自然手段。

那么,如果人们对此认识不足,只顾人类经济利益发展的需要,盲目性地无止境地去挖掘地壳圈层之中的碳化物沉积层(即石油的原油层),这是否会违背了地球物质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否会令地球常规性吸纳和储存所需要的能量物质比例减少?这是否会造成地球“肚饿”现象的发生?这是否会造成地球频繁大地震之失常规现象的自然发生?我认为答案是必然的情况。

保护好地球的完整性,就是保护好地球物质运动规律运行的稳定性,否则,人们如果再不警醒,不再采取世界公约的措施,任由挖掘石油的情况任意发生,那么,地球今后大地震现象的频繁生发将会越演越烈,震级会越来越大,将会走到无法向后人交代的恶性地步。聪明的人类绝不能自挖坟墓,应刻不容缓,坚决杜绝和制止继续挖掘生物能量(石油)的无知行为,让地球尽快恢复其物质存在的完整性,这才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人类今后的能源应用应向绿色能源方向发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温差能、渗透能、磁能和电子能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恢复到正常的自然表现。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扩展资料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中国地震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5 18:48:34 回复

    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

    1
  • 访客 2022-07-05 16:45:33 回复

    层所致。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个储能储热的星球,是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转换的制造基地,是太阳系生产、制造和储存可燃能量物质的园地,是太阳系本物质运动周期再生、累积和储藏核能物质的天然仓库。是通过生物圈

    2
  • 访客 2022-07-06 03:30:58 回复

    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扩展资料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