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安全常识课程-夏季安全健康知识教育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5) 黑客团队 102 4

目录介绍:

夏季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夏季的高温、闷热、雷雨、大风、天气骤变,常会诱发或加重头痛。另外,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精神疲劳都可诱发头痛。应对夏季头痛,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可通过调剂饮食、补充水分,消暑降温、节制冷食、调整情绪、注意休息等手段进行保守治疗。

关于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的观后感?补充:一定要400字。

今天,我观看了南方电视台卫视频道的《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看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个节目主要介绍了中小学生在遇到溺水、地震、洪水、车祸等灾难时该如何避免和如何面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遇到溺水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防御。每年中小学生发生的溺水事故占到了全国溺水事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十个意外死亡的小学生中,就有七个是溺水身亡的,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每年夏天我们都能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有人溺水身亡的新闻。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几点就可以防止悲剧的发生:一、不要独自和小朋友一起游泳,需要去时,一定要有大人的陪同;二、不要到水况不明的地方游泳;三、遇到他人落水时不要盲目地下水自救,可以把救生圈、绳子、树枝等东西抛向落水者,并在岸上向过路的大人求救;四、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运动;五、不能在游泳的过程中做危险动作,例如跳水、嬉戏、等;六、当自己溺水的时候不要过度惊慌,保持镇定,尽量把眼睛和鼻子露出来,不要用力挣扎,因为越挣扎沉得越快、、、、、、

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懂得了在灾难来临时,该如何自救,如何面对,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只要和安全作伴,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夏季安全常识

小学生夏季安全常识

一、怎样保证郊游、野营活动的安全?

郊游、野营活动的地点大都远离城市,比较偏远,物质条件较差.所以,要注意以下各点:

l.要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2.准备好手电筒和足够的电池,以便夜间照明使用。

3.准备一些常用的治疗感冒、外伤、中暑的药品。

4.要穿运动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长途行走脚容易磨泡。

5.早晨夜晚天气较凉,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6.活动中不随便单独行动,应结伴而行,防止发生意外。

7.晚上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参加活动。

8.不要随便采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9.要有成年人组织、带领。

二、游泳时应注意什么?

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危险。要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l.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到江河湖海去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体育活动时衣着上应注意些什么?

体育活动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l.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

2.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3.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4.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5.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6.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7.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四、外出活动如何防止中暑?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幼儿园夏季保健小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夏季保健小常识如下:

夏季到了,天气变化多端,气温随着升高,就容易使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并注意以下几方面保健知识。

1、家园配合,培养良好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家长可以在书包里多放两套衣服和几条隔汗巾,方便老师在幼儿园根据天气变化随时为孩子更换,衣服尽量宽松、透气、吸汗。

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幼儿不带零食入园,不吃冷饮,更不能在游动摊点给幼儿买零食吃。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每天12:00-14:00,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孩子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

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给孩子戴上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等;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夏季幼儿游泳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与监护下方可进行,必须去配置有符合资格救生员的规范游泳场所。幼儿独自戏水时家长必须时刻看护,慎防溺水。

5、合理营养,科学安排幼儿膳食

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小心冷饮,幼儿贪食冷饮会对娇嫩的胃肠有不好的影响,父母应注意让幼儿吃冷饮要适量,特别是不要在饭前吃冷饮,以免引起小儿消化紊乱和营养失调。

幼儿吃冷饮时,不要大口大口地嚼着吃,以免对牙齿直接刺激,引起牙痛和影响牙的发育。另外,幼儿吃冷饮过多容易导致体重猛增,影响生长发育。

6、注意保持幼儿生活作息时间规律、充足睡眠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再热的天气也最好不要让幼儿裸睡,这样容易引起以肚脐周围为主的肚子阵发性疼痛,并发生腹泻。

7.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可用电扇代替空调,应放得离孩子远些。在保证室内通风和湿度的同时,为孩子在一天中较凉快的时间段安排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饮食起居

1、提倡孩子多喝白开水

提前备好充足的白开水,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立即进行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体内毒素的功能。避免将开水或温度高的热水放在班中。

2、饮食要讲究营养均衡

夏日炎炎,宝宝正处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营养障碍,故夏季孩子的饮食应多样化,用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多吃一点。

3、忌过多食用生冷瓜果

夏季各种瓜果较多,老师需要注意食物卫生,避免苍蝇叮咬。

4、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夏日午时气温最高,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5、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

宝宝生性好动,夏季极易出汗,老师需要注意孩子大汗时不能冲冷水,大汗后如用冷水一冲,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储留体内,影响机体功能,一些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宝宝容易生病。

尤其是高温季节,运动后头部特别容易出汗,这时如果用冷水冲洗头部,容易刺激到颅内的动脉血管,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现象。

6、空调不宜开的时间太长

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房间里因门窗紧闭而使室内新鲜空气含量少,室内干燥,幼儿皮肤的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孩子待的时间久了易产生疲乏。

加之长期暴露在冷而干燥的空气中,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下降,一些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户外活动时,可将门窗打开通风,需要多给宝宝喝水,而且空调开放时间不要太长。

夏季健康知识有哪些??

夏天也要注意哮喘

环境污染、接触到染发、烫发或擦了化妆品的大人都可能引起儿童哮喘,而气温忽高忽低、上呼吸道感染、贪凉饮冷都可能引起哮喘病的复发。医生介绍,哮喘一般是由过敏引起,预防哮喘应该先检测过敏源。此外,哮喘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多吃百合、核桃等补肺肾的东西,并在早晚适当运动

夏天要注意给心脏消暑

1.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

2.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4.闷热的天气,人的情绪容易烦躁,植物神经紊乱。医学研究表明,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

5.夏夜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

6.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充足,活动适量,又服用了有效的血管扩张剂时,病人可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在天气湿闷时就不一样了,在湿闷的空气中,水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氧气的含量则明显下降。所以,即使服用的药物品种、剂量没改变,甚至活动量和平时没有区别,也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头晕,严重时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夏天戏水,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人类还是陆地动物。一般来说,患有心脏病、肺结核、中耳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适合下水。此外,为他人健康着想,患有传染病者也不适合到公众场合戏水。

戏水前不要吃得太饱,太油腻,最好是饭后一小时下水。也不能空着肚子游水,尤其晨泳,否则容易造成头晕、疲劳、四肢无力,甚至抽筋。

疲劳时应稍作休息再下水,抽筋则要立即上岸。喝酒后也不宜戏水。

戏水前要适当做些热身运动。例如做做压脚、伸腰、活动一下脚踝。

玩水最好是结伴而行。多一个人多一份照顾,比单独行动安全得多。入水前应预冲一些水,让体表适应水温有个缓冲区。

要遵守水上乐园或泳场的规则。在人多的池中尽量不要潜泳;青少年尽量克制自己顽皮的一面,不要追逐打闹,互相骑背。

初学者勿进深水区戏水,一旦发生意外应举手呼救。

在海滩戏水时最好穿鲜艳的泳装,以方便出事时得到救援。

戏水后应及时冲洗身体,擦干,以防感冒。

耳朵进水后,可以采取侧头单脚跳的方法:哪一只耳朵入水,就把头偏向哪边,用哪边脚跳。回家稍作休息再进食或进行其他活动。

此外,夏天也要注意补充营养

要注意防晒、中暑,尽量出门戴墨镜或是撑伞,mm们都会用防晒的,但是你们知道吗?一般市面上卖的防晒霜都是化学防晒,一定要注意在出门15分钟前就要涂上,最多8小时之后要洗掉。而且涂防晒霜之前要搽香香打底。其实一个很注意,又很懂得皮肤保养的人一年四季都会做防晒工作的。因为阳光里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的有UVA, UVB , UVC三种光线,其中UVC会被大气层挡掉,UVB只在4月到10月有,但UVA 一年四季都有。还有灯光辐射,电脑辐射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每天要记得给自己脸上的皮肤穿件衣服,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自己的皮肤长皱纹,晒斑,被晒黑。当然,最好是选择物理防晒的防晒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5 20:31:07 回复

    尤其晨泳,否则容易造成头晕、疲劳、四肢无力,甚至抽筋。 疲劳时应稍作休息再下水,抽筋则要立即上岸。喝酒后也不宜戏水。 戏水前要适当做些热身运动。例如做做压脚、伸腰、活动一下脚踝。 玩水最好是结伴而行。多一个人多一份照顾,比单独行动安全得多。入水前应预冲一些水,让体表适应水温有个缓冲区。 要遵

    1
  • 访客 2022-07-06 02:19:41 回复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

    2
  • 访客 2022-07-06 00:29:49 回复

    消化紊乱和营养失调。幼儿吃冷饮时,不要大口大口地嚼着吃,以免对牙齿直接刺激,引起牙痛和影响牙的发育。另外,幼儿吃冷饮过多容易导致体重猛增,影响生长发育。6、注意保持幼儿生活作息时间规律、充足睡眠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再热的天气也最好不

    3
  • 访客 2022-07-06 05:31:53 回复

    备一些常用的治疗感冒、外伤、中暑的药品。 4.要穿运动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长途行走脚容易磨泡。 5.早晨夜晚天气较凉,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6.活动中不随便单独行动,应结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