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怎样煎煮中药 煎煮中药的基本常识
1、煎药器皿的选择。煎中药时第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对于煎药器皿的选择。在琳琅满目的众多熬煮器皿中对于煎药来说最为适合的就是砂锅或陶瓷器皿,因为这类的器皿成分相对稳定不易与煎煮的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这类锅更加密实,熬出来的汤药更浓。最忌用铜锅、铁锅之类的。这类器皿很容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定要禁用哦!
2、煎药前浸泡。煎药时不是将中药全部倒入锅中就开始熬药了。一般情况下中药在熬制之前都要先浸泡10-30分钟左右再开始煎煮,这样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
3、煎药水量温度。通常一般的药材加入量控制在淹没药材药面一寸左右为宜,因为水量直接影响了汤药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另外一些吸水量好些的药材通常水量会多一些,而介壳类、矿石类等吸水量小的药材水量就可以稍微少一些。
4、煎药时间。煎药的时间根据不同中药的特性,其煎药时间也有所区别。一般的药材每次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左右即可。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材,最好武火急煎,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滋补类中药最好文火久煎,煮沸后30-40分钟左右为佳。
5、煎药锅盖问题。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盖上锅盖。第一,盖上锅盖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第二,对于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盖上锅盖可以防止中药药效挥发。第三,盖上锅盖可以让汤药更加浓。注意一些有毒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可以先打开锅盖,等毒性挥发地差不多后与其他药材同熬制时再盖上锅盖。另外如果怕盖上锅盖药会煎糊的话,可以用筷子架起锅盖,这样既不容易糊锅,也能充分发挥药效。
不同特殊中药煎熬顺序
1、先煎药。第一种,一些质地轻而分量需要很大的药物可以先煎煮10-20分钟左右后取其汁水后用这个药汁代替水继续煎煮其他中药。第二种,一些毒性药物,例如川乌等,需要慢火煎煮一个小时以上,这时就可以先将这类毒性药材先煎煮四五十分钟过后,等其毒性去除减轻,直至无麻味后方能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第三种,一些介壳类、矿石类的药物如龙骨、磁石等因其质地坚硬短时间类无法煎出药效,所以一般需要根据情况不同提前10-35分钟煎煮,然后再与其他中药继续煎煮。
2、包煎药。一些粉状或是小颗粒的中药为了防止影响药汤上浮游太多或是容易糊锅,影响药汤的药效和口感,通常需要先用薄棉布或是纱布包起来,然后与其他中药一起煎煮。
3、后煎药。对于一些煎煮时间不宜过长的中药,或是煎煮太久反而容易破坏药效的中药,或是一些芳香类易挥发的中药,都应根据医嘱,在其他中药煎煮一段时间后,在关火的前4-15分钟左右放入,根据药材不同煎4-15分钟即可。
4、另煎药。通常一些贵重的中药,例如鹿茸之类的中药,为了更好地保持药效或节约药材,或是一些药材的煎煮时间过长,例如一些毒性药材或是滋补药材,通常会采用另起灶炉煎一剂,然后将煎好的药液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
5、冲煎药。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煎煮的,一些比较贵重的中药细粉就无法同其他的中药一起煎煮。这个时候可以用冲服的方式,即用温水或等其他中药熬好过后将中药热汤直接加入这些适合冲服的药粉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这样既不会浪费药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这类中药的药效。
6、熔化(烊化)药物。通常一些凝结成胶质的或是固态中药,如鹿角胶等,需要先用清水将其蒸化后,然后兑入其他药汁同服。同时如果药汤的温度过高的话,也可直接用滚烫的药汤完全化开然后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
注意事项
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检查一下这些中药的分量以及药材是否是自己的,这点一定要检查清楚,因为对于中药不熟悉的很容易混淆。
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询问医嘱是否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特别是遇上特殊药材一定要按照医嘱吩咐的顺序执行,千万不要偷懒一起煎煮。
使用中药有时需要自己煎药,有哪些煎药的方法和常识?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就可以吃中药来调理身体,它对身体的副作用要比西药小太多了。如果长期服用中药,我们就需要面临煎药的问题。那么中药到底该如何熬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煎药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煎药器皿的选择。在众多的煎药器皿中,最适合煎药的器皿是砂锅或陶瓷器皿。因为这类器皿的成分相对稳定,不易与煎出的中药发生反应,同时这类器皿更致密,煎出的汤药更稠。 最忌讳的铜锅、铁锅等,这种容器容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因此必须禁用。
还要注意汤剂的水量和温度, 一般来说,建议将普通药材的添加量控制在药材表面以上1英寸左右,因为水量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其他吸水性较好的药材通常水分较多,而贝壳和矿石等吸水性较小的药材水分可能略少。
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煎煮时间不同。普通药材每次煮沸后煎煮约20-30分钟,对于解热药、清热药和芳香药,煮沸后最好用武火煎煮10-15分钟;对于滋补药物,最好用文火煎制较长时间,最好在煮沸后约30-40分钟。
煎药时一定要盖上锅盖, 首先,盖上锅盖可以使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功效。也是为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盖上锅盖可以防止中药的药效挥发。盖上盖子可以使汤变稠。 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有毒的草药可以先打开锅盖煮,然后在毒性挥发后盖上锅盖,这几乎和其他草药一样多。此外,如果你担心被锅盖盖住的药会被煎糊,你可以用筷子把锅盖搭起来,这样就不容易烧锅,充分发挥药效。
所以啊熬制中药也是有很多门道的,任何的细小差别就会造成药效的不同。所以大家在熬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小心,全程照顾好药锅,尽量不要中途走开哦。
如何煎煮中药 煎煮中药的底子常识
煎煮中药的基本常识
中药的煎服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对于煎药的器具,不能选择铁器,对于服用中药,有些需要餐前喝,有些需要饭后喝。这些知识,都是煎药、服药所必须的。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怎样煎服中药,才能让药效更佳。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中药怎么煎煮 中药煎煮注意这些细节
一剂中药需先将中药泡透后进行煎煮,一剂煎两遍,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饭后服用。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中药泡透:除冲服外(冲服药物不煎)的所有中药在冷水或温水中泡透(约半小时),先煎、后下的药物单独浸泡。 2.先煎(无先煎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后,再进行后续步骤。【特别提示】黑顺片需先煎1小时。 3.第一煎: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 4.后下(无后下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在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时放入。 5.第二煎:再将药锅内加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 6.两次煎药药液混合:将第一煎药与第二煎药混合后分为两份早晚分服。【特别提示】若处方中有麻黄,且剂量超过9克,则需每日分3-4次服用。 7.冲服:药汤服用前将相应克数的冲服中药(多数不溶)混入药液服用即可。 8.服用:饭后半小时服用。若同时服用西药,则需与中药汤剂间隔1小时左右。 备注: 1.锅具使用:最好为砂锅,不锈钢、陶瓷、玻璃锅亦可,不宜用铁锅、铝锅。 2.先煎注意事项:黑顺片需要先煎【1小时】,矿石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牡蛎等)需要先煎30分钟。若同时有黑顺片及其他先煎中药时,可同时先煎1小时。 3.每剂煎煮药量过多:若煎煮药液量过多,可将每剂的两煎药液混合,用小火进行浓缩后,再分次服用。 4.饮食注意:忌食辛辣腥膻发物(羊肉、海鲜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时间类无法煎出药效,所以一般需要根据情况不同提前10-35分钟煎煮,然后再与其他中药继续煎煮。2、包煎药。一些粉状或是小颗粒的中药为了防止影响药汤上浮游太多或是容易糊锅,影响药汤的药效和口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中药怎么煎
直接用滚烫的药汤完全化开然后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注意事项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检查一下这些中药的分量以及药材是否是自己的,这点一定要检查清楚,因为对于中药不熟悉的很容易混淆。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询问医嘱是否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