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森林的中华传统文化常识-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6) 黑客团队 97 5

目录介绍:

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

由于人们对森林的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这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因此,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是关系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类能否生存的大事。

有那些有关森林的知识

森林的种类,(如:按森林外貌划分,森林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森林的用途,森林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地区森林中的常见树种有那些,有那些生物依赖森林而生存,森林中的不同植物是如何分布的,进入森林徒步或者探险需要注意什么,森林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的肺,如何防止森林火灾,不同地区的森林都有什么特征,能想到的就这麽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就森林文化之我见做一分钟的发言

中国森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朴素唯物辩证法和实用价值观渗入人们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多种形式融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社会生活,以不同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林业科技进步和产品革新中.中国森林文化是结构完整、发育成熟且不断再生、繁衍的森林文化.

森林基本知识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有关森林的资料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美景(26张)森林指的是由乔木、直径1.5cm以上的竹子组成且郁闭度0.20以上,以符合森林经营目的的灌木组成且覆盖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和红树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等。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中国森林

俄国林学家G.F.莫罗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群落学、地植物学、植被学称之为森林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之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林业建设上森林是保护、发展,并可再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编辑本段森林类型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占49.8%,后者占47.3%,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下:

1 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森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P. crassifolia)、雪岭云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云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云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麦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麦吊杉(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云杉(P. asperata)、紫果云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黄果冷杉(A. ernestii)、长苞冷杉(A. georgei)、鳞皮冷杉(A. squamata)、喜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苍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 sibirica)。

d.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Sabina saltuaria)、祁连圆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圆柏(S. tibetica)、塔枝圆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圆柏(S. recurva)等。

B.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C.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 yunnanensis)、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亚松(P. kesiya)、华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冲天柏(干香柏)(C. du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铁坚杉(K. davidian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等。

D.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针松(P. fenzeri-ana)和喜马拉雅长叶松(P. roxburghii)。

2针叶林2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A.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山地,向东一直延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北部,主要建群种是红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阔叶树,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B.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地。是常绿阔叶林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森林类型,主要有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铁杉(T. chinensis)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亚热带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间形成特殊的针阔混交林带,喜马拉雅铁杉(T. dumosa)与阔叶树混交林常常占据主要的地位。

3 阔叶林A.落叶阔叶林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广阔范围。主要的森林类型有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Alnus japonica)林、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林;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林、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桦木林以及发育在亚热带山地的山毛榉林和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B.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所含物种丰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约占全国种类的1/2以上。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不明显,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有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阿丁枫林、木莲林。

C.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一带曾为古地中海的地区,有类似地中海硬叶常绿阔叶林残遗的群落存在,主要见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黄背栎(Q. pannosa)、长穗高山栎(Q. longispica)林、帽斗栎(Q. guayvaefolia)林、川西栎(Q. gilliana)林、藏高山栎(Q. semicarpifolia)林。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铁橡栎(Q. cocciferoides)林、锥连栎(Q. franchetii)林、光叶高山栎(Q. rehderian)林和灰背栎(Q. senescens)林的分布。

D.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它又可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

E.季雨林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它们多数属于长期衍生群落性质。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林、毛麻栎(C. tabularis var. velutina)林、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林、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林、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林、木棉(Bombax malabarium)林、楹树(Albizzia chinensis)林、海南榄仁树(Terminalia hainanensis)林、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林、枫香、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林等最为常见。

F.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柯类(Lithocarpus)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毛荔枝(Nephelium chryseum)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

编辑本段演化历史现代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1. 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由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面积的滨海和内陆沼泽森林。其中鳞木和封印木高可达20~40米,径1~3米,是石炭纪重要的造煤植物。现在热带地区还有孑遗的树蕨。

2 .裸子植物阶段中生代的晚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为裸子植物的全盛时期。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形成地球陆地上大面积的裸子植物林和针叶林。

3. 被子植物阶段在中生代的晚白垩纪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草本相继大量出现,遍及地球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森林,直至现在仍为最优势、最稳定的植物群落。

编辑本段多种美称森林:人类文化的摇篮、大自然的装饰美化师、生命的资源、野生动植物的栖殖场、金色的宝库、绿色宝库、天然氧气制造厂、绿色的银行、天然的调节器、煤炭的鼻祖、天然的储水池、防风的长城、天然的吸尘机、城市的肺脏、天然的监测仪、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的隔音墙、森林水库、地球之肺。

编辑本段自然价值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

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料。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饭。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国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不妨说,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森林的益处

1.改善空气质量

2.缓解“热岛效应”

3.减少泥沙流失

4.涵养水源

5.减少风沙危害

6.丰富生物品种

7.增加景点景区

8.带动种苗、花卉产业

9.减轻噪音污染

10.优化投资环境

11、美化自然环境

12,调节温度

编辑本段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

据调查,绿色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它不仅能使人平静、舒服,而且还使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每分钟减少4次-8次,能增强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科学家们经过实验证明,绿色对光反射率达30%-40%时,对人的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它可以吸收阳光中对人眼有害的紫外线,使眼疲劳迅速消失,精神爽朗。

经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杨、圆柏、橡树等能分泌出一种带有芳香味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类气体“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白喉、伤寒、结核、痢疾、霍乱等病菌。据调查,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在林荫道处只含60万个,在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个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据报道,0.4公顷林带,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气清新洁净。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森林和原野里有一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物质——负离子,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人测定,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个负离子,林荫处则有一二百个,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处则达到一万个以上。

此外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高温夏季,林地内的温度较非林地要低3℃-5℃。在严寒多风的冬季,森林能使风速降低而使温度提高,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叶面有蒸腾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围空气湿度提高。

总之,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为保护大森林出力,让大森林为人类造福!

如没森林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

树木

草坪

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就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地区多85%。

林木能吸收噪声。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

森林还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树木的叶子就像一把大伞,可以不让雨水直接冲刷地面;树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森林”与“生命”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不是以植树本身为目标,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帮助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强调森林有持久生产力的作用,即在为后代保存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现在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要提醒人们认识森林不仅能提供粮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护环境的价值。

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

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

森林的珍贵:

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料。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饭。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国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不妨说,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

近年来,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明显减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知识1.森林分为哪些类型?

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我们这里长的树木多属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2.森林资源指那些?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何为林木采伐许可证?

林木采伐许可证是指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法律规定领取的准许采伐林木的证明文件。其内容包括采伐的地点、面积、蓄积(株数)、树种、方式和完成更新造林时间等。

4.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森林法》第八条第四、六款规定,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是征收育林基金,专门用于造林育林,并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5.如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由林木所有者凭林权证到县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没有林权证的,由林木所有者根据采伐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林木采伐申请报告》,由林木所在村民委员会确认盖章,镇林业员初核签字,镇政府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由县林业站人员到实地勘验,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并依法缴纳育林基金(按树木价值的12%),森林植物检疫费(按调运货值的0.2%)后,领取《江苏省林木采伐许可证》。

6.采伐那些树木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除此之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采伐树木均要到林业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7.办理好林木采伐许可证后,对采伐林木有那些规定和要求?

(1)不得超过采伐许可证上所批准的范围采伐。

(2)实际采伐时间已超过批准采伐时间的必须到林业部门办理延续采伐手续,不跨年度的不需要交纳费用。

8.滥伐林木(不办理采伐许可证)2立方米以下(按林木材积计算下同)的如何处罚?

采伐林木不办理采伐许可证的属滥伐林木,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下按《森林法》第39条规定,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的2倍至3倍的罚款。

9.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个立方米)的如何处罚?

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立方米)按《森林法》第39条规定,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10.滥伐林木10立方米以上(含10立方米)如何处罚?

滥伐林木10立方米以上(含10立方米)达到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由县林业部门刑事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11.木材收购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木材时应注意那些?

木材收购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木材时不得收购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

12.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下或者幼树不足20株,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下或者幼树不足20株,根据《森林法》第三十八条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林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13.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2立方米以下(不含2立方米)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2立方米以下(不含2立方米)的根据《森林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由林业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倍至10倍的罚款。

14.盗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 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盗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已达到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刑事立案标准,由林业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15.毁坏林木的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毁林采种或者挖笋、掘根、剥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

16.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对货主和承运木材者应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1)对货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可以并处非法运输木材的价款30%以下的罚款。(2)对承运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处运费1倍至3倍的罚款。

关于森林的资料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指的是由乔木、直径1.5cm以上的竹子组成且郁闭度0.20以上,以及符合森林经营目的的灌木组成且覆盖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和红树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等。

俄国林学家G·F·莫罗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群落学、植物学、植被学称之为森林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之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林业建设上森林是保护、发展,并可再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森林(20张)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或历史上,森林是一个为狩猎而留出的荒地),涵盖大约 9.4 %的地球表面(或 30 %的占总土地面积)。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其他称谓

人类文化的摇篮、大自然的装饰美化师、生命的资源、野生动植物的栖殖场、金色的宝库、绿色宝库、天然氧气制造厂、绿色的银行、天然的调节器、煤炭的鼻祖、天然的储水池、防风的长城、天然的吸尘机、城市的肺脏、天然的监测仪、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的隔音墙、天然蓄水库、地球之肺、天然空调。

2类型

分类标准

森林按其在陆地上的分布

按发育演替可分

按树种组成可分

按作业法可分

森林按其在陆地上的分布,可分为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按发育演替可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起源可分为实生林和萌芽林(无性繁殖林)。森林经理上将树种、测树因子、组成结构、年龄等基本一致,且与邻近的森林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称为林分。按树种组成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按林业经营的目的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按作业法可分为乔林、中林、矮林。按林龄可分为幼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按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1]

种类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占49.8%,后者占47.3%,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下:

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

森林

分布非常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P. crassifolia)、雪岭云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云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云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麦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麦吊杉(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云杉(P. asperata)、紫果云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黄果冷杉(A. ernestii)、长苞冷杉(A. georgei)、鳞皮冷杉(A. squamata)、喜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苍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 sibirica)。

d.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Sabina saltuaria)、祁连圆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圆柏(S. tibetica)、塔枝圆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圆柏(S. recurva)等。

B.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C.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 yunnanensis)、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亚松(P. kesiya)、华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冲天柏(干香柏)(C. du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铁坚杉(K. davidian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等。

D.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针松(P. fenzeri-ana)和喜马拉雅长叶松(P. roxburghii)。

针叶林

2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A.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山地,向东一直延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北部,主要建群种是红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阔叶树,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B.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地。是常绿阔叶林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森林类型,主要有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铁杉(T. chinensis)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亚热带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间形成特殊的针阔混交林带,喜马拉雅铁杉(T. dumosa)与阔叶树混交林常常占据主要的地位。

阔叶林

A.落叶阔叶林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广阔范围。主要的森林类型有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Alnus japonica)林、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林;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林、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桦木林以及发育在亚热带山地的山毛榉林和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B.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所含物种丰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约占全国种类的1/2以上。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不明显,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有酸角林、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阿丁枫林、木莲林。

C.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一带曾为古地中海的地区,有类似地中海硬叶常绿阔叶林残遗的群落存在,主要见于

树林(13张)

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黄背栎(Q. pannosa)、长穗高山栎(Q. longispica)林、帽斗栎(Q. guayvaefolia)林、川西栎(Q. gilliana)林、藏高山栎(Q. semicarpifolia)林。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酸角林、铁橡栎(Q. cocciferoides)林、锥连栎(Q. franchetii)林、光叶高山栎(Q. rehderian)林和灰背栎(Q. senescens)林的分布。

D.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它又可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

E.季雨林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它们多数属于长期衍生群落性质。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林、毛麻栎(C. tabularis var. velutina)林、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林、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林、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林、木棉(Bombax malabarium)林、楹树(Albizzia chinensis)林、海南榄仁树(Terminalia hainanensis)林、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林、枫香、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林等最为常见。

F.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柯类(Lithocarpus)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毛荔枝(Nephelium chryseum)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6 06:16:02 回复

    罚? 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下或者幼树不足20株,根据《森林法》第三十八条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林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13.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2立方

    1
  • 访客 2022-07-06 12:05:16 回复

    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E.季雨林中国季风热带

    2
  • 访客 2022-07-06 07:59:35 回复

    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

    3
  • 访客 2022-07-06 16:33:13 回复

    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 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盗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已达到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刑事立案标准,由林业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15.毁坏林木的应当受到哪些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

    4
  • 访客 2022-07-06 15:26:44 回复

    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