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的一个月是什么样子-地震前一天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6) 黑客业务 93 2

目录介绍:

地震的前兆是什么?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 动物 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动物异常现象(癞蛤蟆异常)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谚语20首: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 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1.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 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汶川地震前的疑似地光现象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二、地震的微观异常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震前兆地表活动(示意图)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震逃跑时间经验方程: T = 9/68 * sqrt(a^2 + h^2) 其中T为预计逃跑时间,单位为s;h为震源深度,a为距震中地面距离,单位均为km 。

编辑本段

地震前兆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编辑本段

地震与‘风’‘水’‘龙脉’

国际东西方大学环境景观生态学专家董斌研究员:如果是学者,不妨请走出来,大家交流交流,所谓龙,就是“山”的形象的说法,是上风上水的庇护地,因为地势较高远,地形地貌较复杂,才被前人形象的称为“龙”,一般的上风上水的地方,就是龙脉,脉不仅仅指山,也指水,俗话说“地脉”、“水脉”。在地理学名词中, “地脉,英文Earth Pulse ,翻译为“大地脉动”, “水脉”即 “水脉波(水流脉动Water Pulse)”,这些都是风水场,风水就是科学,但是既懂科学又懂环境景观生态堪舆风水学的人太少了。在古代的东方,因为认识不到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名词定义的自然堪舆风水现象,把山脉理解为“龙脉”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出自于远古人的图腾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叫做“龙脉”,非常形象,力量巨大而变幻莫测,这是中国古代关于“龙”的描述,是一种拟物修辞的描述。事实上,自然界的山脉运动也确实是力量巨大。足以用“龙”这一名词来描绘,也许远古人类所见过的强烈地震正如他们所曾见到的食肉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凶猛可怕。《左传》上说“龙降于绛郊”,古人一定见过龙这种生物,这是一定的,只是后来这种只局限于生活在中国的动物灭绝了,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保护濒临灭绝的珍惜生物,这些生物存在,说明生态与人类和谐相处,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相处。最近几天,因为学术研究项目,我经常跟我们的成中英校长交流,谈到主体与客体要实现和谐共生的问题,我们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讲这个问题,科学的观点不能否定,迷信的东西和神秘的观点一定要放弃、抛弃。

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北,百望山、玉泉山、西山,就是北京的“地理龙脉”,这里的“地理龙脉”要发挥好作用,就能起到挡风沙、阻挡污物进入北京的作用,这里一定要建设好,保护好。众所周知,北方的西北风季节时间很长,西北向的风流对北京有很大的影响。北京西北这里的优美的自然景色聚合了生态宜居环境的很多功能、大部分功能,这里也是中国的“人文龙脉”,中国最早的大学教育从这里起步,众多高等学府,而且他们都建设在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区域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基础的区域。但是,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和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建在了北京市西北郊的山区,这个就是缺乏环境景观与环境生态管理意识和环境景观与环境生态管理统筹规划的表现,作为主要致力于研究生教育和高等学术研究的教育机构,国际东西方大学环境生态管理学院计划将要开设这个课程的硕博士学位。

我刚才说过,在地理学的名词中,“地脉(Earth Pulse大地脉动)” 、 “水脉波(水流脉动Water PULSE)”,这些都是风水场,这些风水就是科学,比如“水脉波”,水脉波是地下水在流动时因受到障碍产生冲击而形成电力和磁力场。这种波动力量能穿透地表到达地面,使建筑物墙体开裂,植物生长不旺盛,也可以让人体脑波和电磁体发生混乱,妨碍生理律动,如长期处于水脉波之上会导致中风、血压升高、心脾肥大等疾病。比方说:“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睡得很不舒服,而换个地方反而会改善,这就是水脉波造成的直观表现。这在东亚地区千年以来一直被理解为“瘴气”和“风水”。

地震与所谓的“龙脉”(包括地脉与水脉波)的变化相关么?这个是一定的。地震引发龙脉变化,“地脉,Earth Pulse,也就是大地脉动”和“水脉波, Water PULSE,即水流脉动的运动变化,大地脉动也就包括板块运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认为,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惹的祸,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地球每隔十几年就要爆发间隔性的变化,这是地震学家共知的事情。地球上的十几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都存在着相对运动,另外每隔11.2年左右太阳的变化有一次高峰,即黑子相对数有极大,这个也是天体运动场、风水场。

科学家们认为,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爆发了罕见的汶川县地震。

附: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1976年,中国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在这次地震中死亡:242760,重伤:164851人。地震的突然性和灾难性,使人谈震色变。实际上每次大地震前大自然都会警告人类,只是大家没引起注意和重视。在唐山地震后生后,地震学者们重新收集和整理资料得过程中,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

1.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7月28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7月27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2.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7月25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7月27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7月27日,迁安乡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3.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7月27日,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们则相互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是要发水"

7月25日上午,抚宁县,有人看到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从古墙洞钻出,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5只,其余的则在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的恐慌感。26日、27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慌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4.不可捉摸的信息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一下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象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据当时在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他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象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有一口水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7月27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经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绳,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什么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1350米的延庆县佛爹顶上的一台测雨雷达,以及附近一台空军警戒雷达,26日、27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海浪干扰、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们就在这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的穿行。

7月27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在京、津、唐地区,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

在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烟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悲剧。如果这些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传送、被处理,那么对这场灾祸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人们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觉地走到7月27日深夜。

5.大毁灭前的"7.27"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4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哪儿,它们就追到哪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庄公社大安各庄李孝生养的那只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让他睡觉,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来,追打这条忠实的狗。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家的狗也叫个不停,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床,狗在张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象引路似的,奔向屋外。

丰南县阑高庄公社于北大队王有才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家,刚走到门口,家里的公狗突然在门口向她扑来,阻挠她进院。

1976年7月28日1时30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他养的415只貂,象炸营一样在笼里乱跳,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白官屯公社苏官屯大队养鸡场也出现一片混乱:1000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

3点多,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的一百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昌黎县有几个看瓜员,看到距离他们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地面发白,西瓜地中的瓜叶、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但是一看表才3点多钟。正奇怪,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识别方法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观测方法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中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中国已建立了I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编辑本段

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

中国安徽宣城溪口农民李六四自发、自费研究地震十七年(截至2010年),他认为:“地震是由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造成的。煤炭是石油演变产生的,石油是天然气演变产生的。溶洞是因为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其膨胀压力造成的,地球生物是在早期地球的液态有机硅中诞生并进化而来的。”其理论学说为《地球热核演变说》。 他的学说有可能成为后人了解地球、地震等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条件、知识的局限某些内容尚在研究、完善中。

主要内容

地震是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

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的长期析出或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或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等)。地幔的对流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以超过临界体积,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产生瞬间极速膨胀,反弹地壳产生纵波,纵波拉伸地壳产生横波。

余震的产生机理是因为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熔化地幔,并同时造成地幔温度的不均匀,加速其对流,以提高核裂变物质相遇的概率 ,另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还可以熔化地壳释放核聚变物质,同时又可以提高含氢化合物(如海水蒸汽)的热解比例,以增加核聚变物质的含量。

本章还对预测地震、减少地震,如何开采地震能源等问题作出较深层的分析研究。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由于地震预报水平,尤其是临震预报水平不够高,因此在地震来临之前,大家也应注意一些宏观异常的变化.历史事实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地震前是可能产生一些前兆变化的.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大体有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 那些由人的感觉器管所能直接觉察的地震前兆现象,统称为宏观前兆,宏观前兆具体有: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异常、气象异常、地声与地光.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得变化很复杂,种种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

预警现象和时间: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下水:

当岩层受力变形时,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也会变化,因此地下水往往产生一些异常现象:井水翻花冒泡,忽升忽降,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但地下水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发现异常不要惊慌,先报告地震部门.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动物异常:

多次地震震例表明,动物在震前往往会出现反常行为,下面是一首歌谣,讲的就是震前动物前兆: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地声强烈而怪异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往往结伴出现,都是在临震前或震时.地声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地光的颜色多样,形状各异,在带状、片状、球状、柱状,还有火样光等.

抢首赞

分享评论

女生说“我睡了”,别再回晚安了,学会这3句,让她“彻夜难眠”

小红书

广告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地震来临之前有什么预兆?

地震前的征兆有哪些?地震云存在吗?

谣言:

今天西安的云比较特别,非常美丽,但形状像放射性条纹图案,查了资料说是地震云。有网友说这预示着四川的地震。

辟谣:

天上的云和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云”的说法,一直在网上流传甚广,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请大家查阅百度百科,“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专业人士认为:从气象现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上给出的各种地震云照片,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典型的云状,即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以及残留的飞机尾迹。这些所谓的地震云根本和地震没有关系。

网上关于地震云生成机理的描述,例如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及粒子发光等说法从天气动力学、云雾物理学、演体力学、热力学等相关科学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学家也从未观测到“地震云”出现时磁热光的变化,因此,关于地震云产生机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天空中的云彩千变万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气象部门在长期气象观测中记载了很多美丽奇特的云状。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和某种天气的演变大多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气象学博士李汀认为“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所谓“地震云”就是气象观测中的一般云。

所谓“地震云专家”,他们采用地震云预报的地震,发震区域往往是几百到几千公里,貌似“准确”。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而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两三次。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稳赢不输,更何况“地震云专家”还把预测发生地震的时间尺度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因此很容易做到预报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地震云”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摄到的“美丽云彩”与地震毫无关联。“地震云”就是伪科学谣言。

辟谣专家:陈会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研究员

复核专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地震前的征兆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宏观异常

编辑

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 漫画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动物异常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古语动物反常的情形,也有几句顺口溜: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地光

如: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形,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目前地震云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

地震云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所在地。

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的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了地震云。

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如果地震云的长度很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如果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很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很深;如果地震云持续的时间很长,则所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得颜色为灰色,则说明地震很严重。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

,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也通过前震对海城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报。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他年相忘烟水间!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6 22:02:14 回复

    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

    1
  • 访客 2022-07-07 02:09:40 回复

    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如果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很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很深;如果地震云持续的时间很长,则所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得颜色为灰色,则说明地震很严重。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