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常识错误的说法-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7) 黑客团队 90 5

目录介绍:

家人错误包扎致3岁女童被截指,你还知道哪些错误医学常识?

在武汉一名3岁的女童,因为奶奶一个错误的处理方法,她不得不截指。在生活中还有我们使用过的以下几种错误医学常识,看看你中了几个。

事件回顾

在武汉有一名三岁女童,玩耍时左手无名指不慎受伤,家人带其到社区医院处理好伤口。一周后因为包裹伤口的纱布脱落,奶奶直接找一根皮筋固定住。

还在皮筋处贴上了创可贴,期间奶奶从未给女童更换过纱布,更没有打开纱布查看伤口。直到三天后,女孩的爸爸出差回来发现女孩手指不对,打开纱布后吓一跳,孩子的手指端已经发黑。

家人立马带女童赶往医院治疗,但很可惜女童的手指端已经坏死,不得不做截指手术。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要为家长的错承担责任后果。

类似女童奶奶这样用皮筋勒紧孩子手指的事故,几乎每年都有,但就是有家长不放在心上。孩子贪玩出现磕磕碰碰的伤口是常事,伤口太大需要包纱布,也要定期更换纱布,检查伤口情况。

如果伤口已经愈合,就不需要再包纱布。如果伤口比较小,可以先消毒再用透气的创可贴贴好,最好不要粘得过紧。

女童就因为家人一个疏忽,就要遭受这样的罪行,可能当时女童已经感到不舒服,和家人说却被误认为是伤口疼,所以平时要多留意孩子。

还有哪些错误的医学常识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使用错误的医学常识,这些错误的常识不能帮助我们康复,很可能会加重病情。

首先,发烧的时候直接涂酒精。小的时候家长经常用涂抹酒精的办法给孩子降温,涂抹酒精降温和用温水降温是一个道理,都属于物理降温。

但酒精浓度高,不适合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建议用水稀释后再用。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建议口服退烧药。

然后,被鱼刺卡住喝醋、吞饭。吃鱼被鱼刺卡是平时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的办法就是继续吞一口饭,要不就是喝醋。

如果是细小的鱼刺可能在饭团的重力下就跟着下去了,但如果是比较粗的鱼骨,吞饭团只会让鱼骨卡得更深,甚至会刺伤食道。

再有,烫伤涂牙膏。小的时候如果一不小心被烫伤,家长就让涂点牙膏或大酱,其实这些方法都不正确,很可能会使伤口感染。

烫伤后可以用冷水不断冲烫伤处,再涂抹些烫伤膏。如果烫伤的面子太大,先用冰水冲过后,立马到医院进行处置。

最后,鱼胆能明目。在民间有个明目的偏方,就是生吃鱼胆,但吃过鱼胆的人都会中毒,出现肝肾损伤的情况。

如果真想明目可以多吃胡萝卜、西蓝花、菊花茶等方式,鱼胆中含量大量的毒素,轻则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重则会危及生命。

带娃要用科学的办法

可能老一辈的父母会有自己的育儿经,比如给孩子绑腿、给孩子捏鼻子、给孩子剃胎毛、给孩子把尿等。

还有的奶奶看见宝妈用尿不湿就生气,不给孩子睡脑袋就唠叨,给孩子用奶嘴就指点,让孩子单独睡就不放心。

以前奶奶辈的带娃经验是上一辈奶奶辈教的,对不对她们也不知道,只觉得都这样做就是对的。现在育儿知识已经互通,科学的带娃知识随处能查到,这就推翻了很多老一辈的带娃观点。

不过都是第一次为人母,不会带孩子请教别人带娃经验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娃的情况再用,因为每个孩子不同,适用的方法也会有差异。

老一辈带娃经验可能有粗糙的地方,但也有精华值得学习,网上的带娃经验虽然很充足,但也要根据自家娃而定。

所以带娃不是小事,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尝试,也不要盲目偏听,尤其是民间偏方,不要轻信地相信。

结语

家长错误包扎方式导致三岁女童被截指,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错误的医学常识正在被使用,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吗?

错误的医学常识危害有多大?

错误的医学常识危害十分大,有一些流传很广所谓的医学常识,往往因为相信了这些“常识”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1、鱼刺卡嗓子用馒头、米饭噎下去或者用醋软化,这样可能会让鱼刺卡得更紧,还会伤到食道,而且醋无法停留在喉咙处浸泡鱼刺至软,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鱼刺;

2、用棉签抠耳朵,可能会让棉签头掉进耳道里,还会将耳屎推到深处,耳屎可以保护耳道,大多可以自行排出,如果耵聍栓塞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专业采耳;

3、感冒就吃消炎药,合并细菌感染的感冒才应该遵医嘱服用消炎药,滥用抗菌素会增加耐药性,还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4、用嘴吸蛇毒或者划开伤口冲洗蛇毒,蛇毒会通过口腔进入吸蛇毒者体内,划开伤口会扩大伤口造成感染,应该在伤口上方用绳子扎紧,避免剧烈运动,即使送医院进行蛇毒血清治疗;

5、血液并不一定是鲜红色,有的人认为血液颜色暗红色就血稠,动脉血呈现的颜色是鲜红色,静脉血往往是暗红色,血液粘稠度需要通过医学仪器来判定;

6、药店里会卖宣称能够解酒的解酒药,但解酒药只是包含部分能够护肝的成分,属于保健食品,并不能减轻醉酒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7、很多女性会选用红糖、红枣来补血,但事实上红糖和红枣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是很高,反而含糖量较高,比如红糖96%的成分是糖类等。因此,红糖红枣无法起到补铁的作用。

家人错误包扎致3岁女童被截指

3岁女孩欢欢(化名)家住蔡甸,活泼爱笑,十分可爱。可没想到,因为家长的一次无心之失,竟让孩子没了半截手指。

一个月前,欢欢独自在家玩时,不小心弄伤了左手的无名指,家人见伤口血流不止,便带她去附近的社区医院紧急处理,医生清创、缝合后进行了包扎,并嘱咐拆线前伤口不能见水。一周后,奶奶发现孩子伤口上的纱布脱落,便用橡皮筋捆圈加固,担心皮筋滑落,又用创可贴再绕一圈包扎。

期间,家长见纱布没再滑落,也放心没再多管,既没为欢欢更换创可贴,也没再观察手指状况。直到3天后,欢欢的爸爸出差回家后发现不对劲,一撕开创可贴、纱布,所有人大吃一惊,欢欢的无名指肿胀严重,且手指末端已经发黑。大家这才慌了神,立马抱着欢欢去医院,但因为太严重,医生建议转往专业的手外科治疗。

7月20日,欢欢的父亲带她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手外科,医生接诊后发现,孩子的左手无名指已出现缺血性坏死,原因正是橡皮筋、创可贴对手指进行环状包扎,导致血供出现障碍,手指长期处于缺血状态,继而发生坏死。诊断后,医生建议先用活血扩管的药物保守治疗,尽最大可能保住部分坏死的手指。

但欢欢的病情较严重,药物治疗了10余天未见好转,欢欢的手指末端干瘪,也失去了弹性,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坏死的手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骨髓炎。

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8月18日,协和医院手外科翁雨雄教授团队为其手术,截掉了无名指中节以远的坏死部分。专家很痛心,后期虽然可根据欢欢的发育状况,考虑手指修复再造,但这次手指截除对孩子造成的身体残疾和心理创伤是无法挽回的。

哪些假的医学常识骗了我们很多年?

很多时候,影视剧在普及常识方面比书籍更有影响力。然而,如今的影视剧中却也充斥着谬误,有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医学常识”都是坑人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吧!

1、睡前喝红酒能促进睡眠?

有些人认为“每天使用一杯红酒来保护心血管和睡眠”,虽然专家说红葡萄酒中含有一种对心血管友好的多酚成分,但实际上它却不能承受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所以最健康的方式还是远离酒精!

2、电击除颤的正确位置是一前一后

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电击除颤”是用来除室颤的,心电图都特么是一条直线了,就甭凑这个热闹了。 而且正确的放置位置是这样,而不是电视里常演的左右对称放在乳头上!!

3、野外被蛇咬别用嘴吸毒

现实中并不提倡用这种民间方法。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存在嘴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毒液可能通过溃破处威胁到施救者。

4、按摩能缓解颈椎病?是一种假象

神经内科医生表示,长时间给颈部做按摩,可能因外力导致颈部血管内膜局部撕脱,而后在血液的冲击下,撕脱的内膜剥脱入血,形成血栓栓塞远端血管,从而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如果不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5、长痘与内脏器官的状态有关系吗?

长痘是许多男性女性的麻烦,生活中有一种说法是“脸部的不同部位显示出不同器官的健康”,事实上,这是一种谣言,在皮肤科医生眼中,没有器官状态之间的确切关系,但从皮肤分泌过多的油脂,所以没有必要对器官进行检查,因为其中有一部分痤疮。

6、解酒药能解酒?是个噱头

解酒类药物虽然可能会加快酒精分解,但分解产生的乙醛仍需人体本身代谢,所以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并没有降低。

解酒药最多起到防止头痛、头晕的作用,预防醉酒的作用有限。治标不治本,无法避免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的损害。

7、滴血认亲是名副其实的“坑爹”

两个人的血滴在一起,互相融合则有亲属关系,不融合则没有。

这么有趣的认亲方法……完全不靠谱!

不同血型(通常指 ABO 血型)的血液互相混合后,会出现沉淀,即所谓「血液不能融合」;而相同血型的血液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可以简单看出两个人的血型是否相同,但是血型相同并不意味着就是亲属关系啊。全世界这么多人,但 ABO 血型只有 4 种,岂不真是「We are 伐木累」了?

还有一种是直接把两个人的血滴在清水中……

事实是,如果把血液直接滴在清水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无论怎样,两个人的血液看上去都会是融合得很好的样子。

所以,电视剧里的居心叵测,看看就好,可别真信了什么滴血认亲的事情。

《外科风云》中有哪些医学的常识性错误?

《外科风云》是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侯鸿亮制片,李雪执导,朱朱编剧,靳东、白百何、李佳航、刘奕君、蓝盈莹、何杜娟等人主演的都市医疗行业励志题材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在现代化综合性的仁合医院,由一起29年前发生的“事故”所引发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多年前一场引发命案的“医疗事故”。一位抢救成功的车祸伤员却因突发药物过敏死亡,当晚责任护士张淑梅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被迫离开岗位。张淑梅八岁的儿子因不信别人对母亲疏忽致患者死亡的议论,打架被罚,耽误了接四岁的妹妹回家,导致妹妹被人贩子拐走。

既然是关于医疗的电视剧就肯定有很多关于医学知识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里面那些用错的“医学知识”。

1,剧里路晨曦的同事因为失恋喝了五瓶啤酒,能说话,思绪还算正常,但白百何饰演的陆晨曦赶紧给他用了生理盐水纳洛酮,这是用于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方式,改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况,对于仅仅是喝高了的同事显然不合适。不仅意义不大,而且还可能会加重躁狂症状。从事医疗专业的都知道纳洛酮是用来医治急性酒精中毒的,这对行内人来说就是个笑话。

2.身在急诊,陆晨曦居然穿着将近10厘米的高跟鞋,exo me?我只能说很佩服你的膝盖,同时请收下我的膝盖吧!

3.第一集中白百合的助手就指着完全正常的心电图惊呼“病人室颤了”。紧接着庄大夫做无菌手术的时候,直接把手术衣脱了套上双手,直接用没有戴手套的手撸袖子,有朋友表示“这样会被一边的护士长直接赶出手术室”。

4.一个病人晕倒要急救,陆医生接到电话马不停蹄就蹬着高跟鞋去救人了。路上一不小心撞到了坐地上的小男孩搭的乐高……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你个急着去救人的医生分分钟就被唤起久违的童心了?大哥,你还记得你是去救人的不!

5, 医院的院长傅医生心绞痛发作了,从兜里拿出硝酸甘油片或者速效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物,一仰脖子就吞下去了。大哥,请再次收下在下的膝盖!

有的网友评论这部戏对于学医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真人版的大家来找茬啊!只能说我们的编剧还不够全能,不过除了这些也演技,颜值也都算在线!也能称得上为良心剧!

你知道哪4个假的医学常识?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人都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养生或者保健,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人想要了解一些医疗保健或健康信息,只需上网即可搜索它。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平时看到的养生医疗常识其实有一些是错误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4个假的医学常识。

1、解酒药能够帮助解酒

谈起饮酒很多人会想起喝酒头晕,有很多公司要提升销售额,并发布了各种各样可以得救的解酒药,却不知道这种解酒药,仅仅有一些可以保护肝脏的成份,归属于营养食品,并不能够协助醒酒及其减少喝醉产生的损害。

2,感冒药可以治感冒

大多数人在感冒时去药店购买一些感冒药。他们认为感冒药可以治疗感冒,但不知道感冒药不能治疗感冒。感冒发生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感冒药只能缓解这些症状,但真正是你的免疫系统在治疗感冒。由于感冒是一种病毒侵袭性疾病,只有抗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才能杀死这些病毒。感冒发生时,无论您是否服用药物,都可以自动治愈。

3,肝脏排毒有固定的时间

说到肝脏解毒,我相信大多数人会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健康文章,提到肝脏排毒时间是从11点到凌晨1点,所以建议在这段时间睡觉,但是肝脏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器官,它每天24小时工作。肝脏发挥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并不存在肝脏排毒有固定时间的说法。

4,发生脊椎病能够靠按摩缓解

脊椎病是一种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在出现脊椎病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按摩。虽然按摩可以让身体在短时间内感觉舒适,但时间一长会让脊椎的稳定性被破坏,从而造成椎间盘蜕变突出,就会让脊髓受到更严重的压迫,让脊椎病加重。

当你平时看到一些医学常识时,不要盲目相信必须学会区分真假,不要让自己盲目相信,有时它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带来伤害,而如果在接触到一些医学常识后没有把握,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判断下来知道真假。

《外科风云》中有没有关于医学的严重错误,有哪些?

虽然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医学生,但外科风云开播的第一天起就在我的朋友圈子里炸开了国,原因无他,就是穿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很多学医的朋友的都表示无力吐槽。

第一集中白百合的助手就指着完全正常的心电图惊呼“病人室颤了”。紧接着庄大夫做无菌手术的时候,直接把手术衣脱了套上双手,直接用没有戴手套的手撸袖子,有朋友表示“这样会被一边的护士长直接赶出手术室”。还有给失恋喝啤酒喝高了的同事用纳洛酮进行静脉点滴,这是用于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方式,改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况,对于仅仅是喝高了的同事显然不合适。不仅意义不大,而且还可能会加重躁狂症状。傅院长注射氯化钾自杀,陆晨曦赶来抢救,说:“送抢救室来不及,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钙、胰岛素,查电解质,再使用碳酸氢钠来纠酸。”实际上抢救随时可能心跳骤停的高钾血症,至少得把心电监护推过来”“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是对的,但用氯化钙不对,外周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

相比美剧而言,国产医疗剧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不过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凡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国产剧,其播出后总会被观众发现大量常识性的错误,这到底是观众吹毛求疵还是编剧导演方有问题,我想总不能用一句“这届观众不行”来总结吧。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7 05:44:51 回复

    名三岁女童,玩耍时左手无名指不慎受伤,家人带其到社区医院处理好伤口。一周后因为包裹伤口的纱布脱落,奶奶直接找一根皮筋固定住。还在皮筋处贴上了创可贴,期间奶奶从未给女童更换过纱布,更没有打开纱布查看伤口。直到三天后,女孩的爸爸出差回

    1
  • 访客 2022-07-07 05:47:20 回复

    ,直接把手术衣脱了套上双手,直接用没有戴手套的手撸袖子,有朋友表示“这样会被一边的护士长直接赶出手术室”。还有给失恋喝啤酒喝高了的同事用纳洛酮进行静脉点滴,这是用于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方式,改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况,对

    2
  • 访客 2022-07-07 11:29:17 回复

    血型)的血液互相混合后,会出现沉淀,即所谓「血液不能融合」;而相同血型的血液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可以简单看出两个人的血型是否相同,但是血型相同并不意味着就是亲属关系啊。全世界这么多人,但 ABO 血型只有 4 种,岂不真是「We are 伐木累」了?还有一种是直接把

    3
  • 访客 2022-07-07 05:30:41 回复

    。故事起源于多年前一场引发命案的“医疗事故”。一位抢救成功的车祸伤员却因突发药物过敏死亡,当晚责任护士张淑梅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被迫离开岗位。张淑梅八岁的儿子因不信别人对母亲疏忽致患者死亡的议论,打架被罚

    4
  • 访客 2022-07-07 10:27:05 回复

    士张淑梅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被迫离开岗位。张淑梅八岁的儿子因不信别人对母亲疏忽致患者死亡的议论,打架被罚,耽误了接四岁的妹妹回家,导致妹妹被人贩子拐走。既然是关于医疗的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