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地震前几个小时有地震发生吗
“科学家们称地震前的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为前震”对吗:
对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地震来临前是有预兆的,其中一系列小地震就是预兆之一,古人也有“小震闹、大震到”的谚语,因此,科学家们称地震前的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为前震。
知识延展:
地震简介: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剧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地震时有没有天谴这回事?
天涯杂谈,从来以愤青居多闻名,此次地震,让愤青的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愤青,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说明你还有心气,没有绝望,真正绝望悲观的,是漠然。
但是,国难当前,我们能不能当理智冷静的愤青,对所有的质疑,都以事实为根据,用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撑。不要做些满脑YY后的臆断,然后就是漫天的指责。
质疑一 关于地震后,迟缓的救援。
这次的地震是天灾,而且是几十年一遇的特大灾难,尤其,如果你去过四川,就知道要去救援有多么难了。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绝不是一句夸张的话。所有的路都盘山而建,而侧,就是绝壁悬崖。如果路毁了,坍塌,甚至只是无法跨越的裂缝,要想进山里,都有可能一筹莫展。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你通过电视,网络,图片看到现场,你尚如此焦急,愤怒,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些在灾区,亲眼目睹惨烈场面的武警官兵,政务人员,记者,医生怎么可能不心急如焚?你是人,他们也是人,既然都是人,我们都具有同样的天性。山区的徒步,道路的损毁,气候的恶劣,甚至他们所背负的尽可能多的救灾设备,药物,食品,都会影响他们的速度,那些军人,他们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军人。越往重灾挺进,越见被夷为平地的村落,他们怎么可能不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去?
质疑二 为什么地震前国家地震台没有预报
地震,是天灾。如果测到有地震,真象某些贴子里说的那样具体到哪天,哪个地区,有多大震级的地震而不报,不采取行动,那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没有人敢背负几十万的生命,来闯如此“人祸”。地震的预测预报,是极其专业的领域,涉及到很多艰深的领域,我们若没有相关的知识,根本无力指责任何部门。因为你所有的指责,都是没有任何理论的依据的。泼妇骂街,浪费体力而已。
质疑三 为什么不能伞兵和空降。
很多人估计都是电影看多了,极其向往那些天将奇兵的气势吧。关于伞兵,杂谈里有很多理智分析的帖子,而楼主往往被骂道到失笑后不在发言。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大概就是那样吧。专业部队,军人,装备的运用,何时,用何种方式用,都是要根据天气,环境,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来考虑的。我们是去救人,不是去自杀来表白我对灾区的支持。今天天气条件稍好,空军的伞兵和空投几乎没有耽误的就展开了。
质疑四 为什么我们要拒绝国际的专业援救?
凤凰卫视一句:“应该要增派国际专业救援队!”就引发如此多政府的声讨。我们声讨前,能不能从客观的事实出发?从地震发生到现在短短40多个小时,国际救援即使要来,有如此迅速么?他们从准备,集结,到入境,到真正达到灾区,需要多长时间?再说,他们即使来了,带着最高端的装备,最先进的技术,最专业的人员,来到了灾区,语言不通,道路不通,情况不熟,环境不熟,能展开百分之多少的专业技术,都是未知数,不打折扣,是不现实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来面对灾难?中国发展令世人瞠舌,凭什么我们不相信,我们已经拥有了高端的设备和非常专业的人员?我们没有到现场,怎么就能怀疑那里救援的没有专业的地震救援人员?
质疑四 CCTV
CCTV此次的反映已经是很快的了。这是地震,不是冰灾,洪灾。地震后,磁场的干扰,通讯的破坏,让新闻报道的艰难程度,非我们能想象。中国不是言论自由的国家,这不是秘密,作为中央的口舌,CCTV的报道有倾向性,无可厚非。尤其在如此重大的灾难面前,安抚人心,难道有错么?没见天涯上天天都有与亲人联系不到的在焦急的询问,若是CCTV做没有底线的报道,多少多少镇,乡已经夷位平地,全部的人员都殉难,那些外界没有消息的亲属,从哪里获得希望,整个社会的安定从哪里获得支撑?站的立场不同,侧重不同,责任自然也不同。我们依然要从CCTV里获得更多救灾的消息,包括那些在灾难里人性的光辉。
其实,随着现在时间流逝,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只要条件允许,我们所能想到的,领导们也想到了,并且已经做到了,伞兵,空投,水路,徒步,一批批集结的军队,医疗队,专业队,在有条不紊的进入灾区。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在泱泱十几亿人里能当上领导,不是脑残者。
有人问我怕骂吗?哈哈,网络而已有何害怕。其实,我不抵制愤青,也不是不让质疑,只是,我们能不能更多些理智和冷静,客观的评论,礼貌的探讨?
若是,狠狠的恶骂,能挽回殉难者的生命,那,大家一起开骂好了。
乐山市发生2.1级地震,当地震感强烈吗?
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任何一段岁月,都应该心存感激,自然喜悦,路途坎坷,也未必是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或许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事情,也会见到很多人,有的人有的事都会慢慢教会我们成长。我们人类在灾难面前非常的渺小,当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或许我们都很害怕,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生命安全。四川乐山发生了4.3级的地震,当地的震感非常的强烈。
城区震感相对明显
据当地人表示,坐在办公室能明显感受到震动,而且周围的东西都在晃动,天花板也在震动,有很多市民受到了惊吓,也有不少人立即躲到桌子下面。在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立即介入,并将危险地方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这次地震也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产生房屋倒塌,电力燃气等设施设备一切正常,也没有给当地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在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大地震,而大多数地震的等级都不是很高,基本都小于4.5级地震以下,有一些地震很轻微,许多人根本就感受不到,有一些地震能让房屋产生明显的晃动,如果这个房子是农村的房子,而且修建的年限比较久,那么房子在地震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大城市的房子都有抗震设计,只要是地震的等级不高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性。
面对地震,我们千万不能小觑,我们永远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些地震逃生知识,在面对突发地震之时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果一不小心被埋葬在地震废墟里面,一定不要选择放弃希望,而是一直坚持等待救援人物的前来。
山西忻州市繁峙县发生3.2级地震,是否还会有余震的发生?
余震是主震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通常发生在地球内部主震发生的同一个地方。通常一次主震之后会有一系列余震,余震的强度一般比主震小。余震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百年。地震主要是由于大陆板块相对运动对地壳造成的压力积累引起的。在主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或者距离震中一定距离内,可能会发生被称为余震的次生冲击。科学家认为余震是由主震引起的“静压”变化引起的,因为似乎只有它才有这种机制产生余震。
很难说,现在的地震基本上都是浅源地震,也就是地壳内的震动。这种地震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地震之后会不会再发生地震,也要看情况。如果只是不易察觉的或轻微的地震,可能只是地球某一部分的正常震动,可能不会有其他重大主震或余震;然而,大地震在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些前兆或地面震动。在这种情况下,大地震之后还是会有余震,很难说有多少。
余震的次数是每天几次到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建议你找一些地质学或者地球科学方面的书。很难用几句话来解释地震问题。相信多读一些相关的书,会让你对地震为什么难以预测有一定的了解。余震是主震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通常发生在地球内部主震发生的同一个地方。通常一次主震之后会有一系列余震,余震的强度一般比主震小。余震会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最初认为的地震引起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组。比如余震就像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如前一次地震,但是力量叠加,多次被撞的建筑可能会不堪重负。大地震后发生了余震,但还不够。然而却多次造成灾难。因为地核的回收比原来的运动大,所以余震比上一次大。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变应变恢复的过程。前震、主震和余震是地震的分解现象。
,火山象征什么?
富士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日本的热门景点,几乎是感性中日本的象征,比长城之于中国的意义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和长城存在的意义——保护国土安全不同,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可能造成灾害的。
而且富士山离东京是很近的...
(图片来自:Krishna.Wu/shutterstock.com)▼
近日,又有消息指出,日本政府公布了对富士山喷发后果的预测。这个消息被误读为政府预测富士山又要喷发,引发了日本国内外不小的恐慌。
只是估计了大规模喷发对富士山周边的影响
预测规模和宝永大喷发相似
(图片来自mainichi/ twitter)▼
其实如果留意近几年的相关新闻,会发现此类消息屡见不鲜,富士山每年都要“被喷发”几次。那么引发这次讨论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它真的喷发了,引发的破坏又会有多严重呢?
富士山要爆发了?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一整块,而是由多个漂浮在地幔上的板块构成的。
世界上比较大的一些板块,日本在欧亚板块边缘▼
板块运动导致不同板块的交界处发生聚合或分离,聚合型板块边缘互相挤压,密度较高的板块会下沉到另一板块之下,高温又会将其变为岩浆,并形成岩浆库,压力过大时会导致喷发;而在分离板块边界处,地幔就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和火山岛。
比如著名的火山之王喀拉喀托
在欧亚板块和澳洲板块之间
(图片来自:feygraphy / shutterstock)▼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较为活跃,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富士山也与日本的其他火山一样,属于聚合型板块边缘互相挤压形成的火山。
1900-2013年的全球地震
大部分都在太平洋板块周边一圈,尤以日本密集
(图片来自:wikipedia@USGS)▼
从造型上看,富士山属于锥形火山,它的优美轮廓是在几十万年的不断喷发的过程中,山体层层叠叠不断增高逐渐形成的,其火山口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后最终形成了今天3775.63米的日本第一高峰。时至今日,它依旧是一座活火山。
站在前辈的肩上才能长得更高..
(图片来自Batholith / Wikipedia)▼
上一次富士山的大规模喷发距今天也并不遥远。江户时代的宝永四年(公元1707年),日本发生了如今推算为8.6级的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数万间房屋倒塌。
2011年在日本东北近海发生的大地震是9级
(损失惨重,并导致福岛核泄漏那次)
(图片来自:mTaira / shutterstock.com)▼
四十余天后,富士山山麓出现余震,富士山东南方向的山腰上出现了三个新的火山口,火山口喷出石块和大量火山灰,以至于100千米开外的江户(今东京)都堆积了一层火山灰,虽然没有流出熔岩,依旧破坏了附近的房屋和田地。那次喷发也在富士山山腰留下了一个远处都可见的大坑(即其中一个最大的火山口)。
就是图中的这个“宝永山”
(图片来自:Kitnha/shutterstock)▼
日本史料中富士山喷发的记载其实并不少见,公认的大喷还有两次,激烈程度更甚于宝永大喷发。
公元800年(延历19年)富士山大喷发,《日本纪略》记载“自去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巅自烧、昼则烟气暗瞑、夜则火花照天、其声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红色也”
如果不是下雪季节的话,那就是个正正经经的火山..
(图片来自:applevinci/shutterstock.com)▼
自此富士山开启了火山活动非常活跃的一段时间。
公元864年,(日本贞观6年)富士山出现了史料记载中最为严重的喷发,距离山顶西北10千米的地方出现裂缝,形成了新的火山口,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岩浆奔流而下,一直进入到湖中,沿途植物被焚毁,动物大量死亡,附近很多房屋被毁,居民则不得不逃难。
从精进湖可以看到富士山
西北坡流出的大量熔岩扩散并包围了富士山
(图片来自:名古屋太郎 / Wikipedia)▼
之后富士山较小规模的喷发还发生过几次,只是规模没有三大喷发那么大。
为什么大家关注富士山
如今,关于富士山爆发的新讨论再次出现。源自日本政府中央灾难管理委员会的工作组对富士山大爆发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他们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富士山会喷发出4.9亿立方火山灰;在西南风作用下,火山灰会在东京城市群飘落,进而引起电线短路等问题导致大规模断电,影响地上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部分降下火山灰较多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木质住宅被压塌的后果。
曾经的宝永喷发降灰分布模拟图
基本可以覆盖整个东京核心区和东京湾了
(图片来自:富士山防灾协议会)▼
但其实查阅相关新闻,就会发现几乎年年都有富士山恐怕将爆发的说法。
因为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一地震带地质活动频繁,且地震与火山活动往往相伴,而富士山又紧靠日本的心脏-东京都市区。
虽然日本国土面积不算小
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几大都市区,尤其是东京
所以历史上的几次关东地震往往都有着重大影响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当然,日本的活火山除了富士山还有很多:如果算上与俄国争议领土北方四岛上的11座火山,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最为活跃的是雾岛群山的新燃岳(鹿儿岛县与宫崎县境内)和樱岛火山(鹿儿岛县)。二者都在九州岛最南侧,远离位于本州岛东部的富士山,其中新燃岳2018年一年就喷发了3次。
雾岛山脉的火山分布密集
因而有很多喷发形成的堰塞湖泊
不喷发的时候风景还是很好的
(图片来自Batholith / Wikipedia)▼
但时常喷发...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因此客观来看,富士山并不是日本最活跃的活火山,而它所属的地区也不是日本地质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但富士山的“明星”特性总是让它受到最多的社会关注。
富士山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樱花、新干线并列为日本的国家象征
(静冈县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
(图片来自Sablier de Verrie / Wikipedia)▼
从现代看,富士山的地理位置靠近如今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东京城市群,传统上所说的一都三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拥有36,312,851人(2017年数据),每年创造的GDP近两万亿美元,位列世界城市群第一。心脏地带的日常社会秩序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可能受到富士山喷发的威胁。
富士山面前的东京
(图片来自:TokyoVideoStock/shutterstock.com)▼
从古时看,富士山本身对于日本就有重要意义。高山巍峨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古人的崇拜,而富士山形状优美,作为日本第一高山春秋冬三季负雪,而喷出浓烟、火焰的形象尤其容易引发联想和崇拜。
云上的富士山
(图片来自:Ratthaphong Ekariyasap/shutterstock)▼
在德川幕府中期,江户成为百万人口的日本最大城市时,当地居民可以远远望到富士山,对其敬意尤甚,富士山在日本也被神化为“浅间大神”,以奉祀浅间大神为主的浅间神社以富士山为中心遍布日本各地。
浅间神社是富士信仰的代表产物,在日本约有1300间
(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
(图片来自わたり鸟 / Wikipedia)▼
随后,不论是逐渐兴起的攀登富士山的活动,还是浅间神社的逐渐发展,其他以富士山为中心的宗教的兴起,或是越来越多文人、画家为富士山创作作品,都在巩固富士山的地位,使其不再仅仅是一处自然地理奇观,而是逐渐成为了一张日本的国格名片。
最著名的就是《富岳三十六景》之一的赤富士
(图片来自:葛饰北斋)▼
所以富士山虽不是日本最危险的火山,但是因为地位崇高,关于它的研究和推测多,传播也更为广泛。这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删改和夸张,再加上预测火山喷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造成了年年预测富士山喷发、但它年年都没事的间歇性乌龙新闻。
日本的准备
不过正因为火山喷发难以预测,而富士山一旦喷发会造成负面影响,日本对于富士山火山喷发的准备才显得重要。
因地质活动活跃,日本的防震防火山经验相对丰富,拥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测和研究,内阁主要机构的中灾难管理委员会就是其中的领导者,由首相任会长,和各部部长一起遴选学者和公共机关代表作为委员,讨论防灾相关事宜,并下设专门调查会和干事会负责执行(所谓的干事是各府省厅局长)。
分工明确(下面这个日语仿佛很好懂)
(图片来自:日本气象厅l)▼
这一次关于富士山喷发的假设就是源于该组织的讨论。他们参考宝永四年的大爆发,结合今日东京的情况,推测火山爆发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推演如果发生喷发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除了日本中央政府的防灾讨论,日本对于火山的管理还包括一个监控体系, 日本气象厅对111座活火山中的50座保持实时观测与监控,还对41座火山持续发布分为5个等级的喷发警报,分别为1级留意活火山、2级火山口周边管制、3级入山管制、4级准备避难、5级避难。
确实是非常多的
(图片来自:日本气象厅)▼
大部分活火山仅仅为1级预警,如果出现预警级别就会升高,2020年1月12日塔阿尔火山就曾经达到了4级预警,利用这一预警系统,可以较好的避免火山喷发造巨大损失和秩序混乱。
当今社会对于火山的认识逐步加深,防灾工作越来越有经验和调理,人口聚居区也往往和火山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类似庞贝古城这样的惨剧几乎不可能重演。但是数量巨大,飘散极广的火山灰,对于供电与交通造成的危害不可不防,而富士山这样的旅行胜地游客众多,尤其需要严密监测,这次搞出大新闻的会议恰恰是防灾工作正在进行的体现。
常备烟灰袋..
每个地区有特制的烟灰袋用来处理喷发后产生火山灰,而后统一放置在火山灰仓库
(图片来自Sakoppi / Wikipedia)▼
如果不巧,富士山真的大规模喷发,也并不会真的把日本从地图上抹掉。相较于熔岩和火山灰造成的影响,地震、海啸造成负面影响更大,届时经济的恢复也会是个大难题。
而在富士山大喷发的众多后果中,负面影响最久的,可能是日本国山要因此破相了。
参考资料: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Ondrej Prosicky
END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反映已经是很快的了。这是地震,不是冰灾,洪灾。地震后,磁场的干扰,通讯的破坏,让新闻报道的艰难程度,非我们能想象。中国不是言论自由的国家,这不是秘密,作为中央的口舌,C
富士山还有很多:如果算上与俄国争议领土北方四岛上的11座火山,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最为活跃的是雾岛群山的新燃岳(鹿儿岛县与宫崎县境内)和樱岛火山(鹿儿岛县)。二者都在九州岛最南侧,远离位于本州岛东部的富士山,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