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四川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用地理上的知识来回答?谢谢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 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四川大地震的资料
余震将持续1~2个月
谈到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原因,孙士鋐说,关于地震成因,学术界较普遍的说法是地球内部动力的释放,但地震真正的机理还没真正弄清。对于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专家普遍认为是板块逆冲引起,而不是板块走滑,如3月份新疆玉田地震属于走滑,即土地沿着破裂的断层滑动,能量释放比较彻底,余震较少。而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往往有持续1~2个月的余震期。
震中将向西北方向挺进
“未来持续发生五六级或6级以上的余震会较多,并且完全可能。”
在地震发展的地理走向上,孙士鋐表示,“国家地震局研究认为,此次地震与唐山地震类似,走向靠近西北方向,震源中心变化地区大概在120~130公里范围内。”
次生灾害会有联动效应
“灾害是具有链条伴生效应的,有学者分析,唐山地震前,台风路径因地震发生改变,缅甸飓风的路径在地震前也发生突然改变,包括地震之前淮河流域水流改变。这些灾害现象,有专家认为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联系。”
孙士鋐认为,此次灾情发展很可能会引发诸多次生灾害,比如地震造成的河流断层,很可能形成新的汛情,地震伴生泥石流现象已经出现,地震对与汶川相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习性和食物的影响,从1933年发生在四川茂县7.5级地震的经验上看,这些因素都可能存在。
对广东港澳地区影响不大
专家指出,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灾民生还的几率急速下降。
亲身经历过天然灾害的人表示,除非受灾者仅受轻伤、身处温暖的空间及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或许再有一些水可喝,否则不可能在瓦砾堆中生存。
专家表示,事发后24小时的“黄金时期”,如情况良好或许可延长至72小时,是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另外,孙士鋐认为,此次地震对南方地区,特别是对广东及港澳地区的影响不大,破坏力度仅为2度,而汶川地震震中已经达到10度。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期,时间,板块,原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专家表
-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
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 约占
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
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