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目录按照什么收录-地震目录信息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49 5

目录介绍:

我国历史地震列表

古代消息不灵通,而且会有掩盖事实出现,所以有记载的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么全吧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

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有16次:

2008年4月24日,台湾东部海中发生6.1级地震。

2008年3月30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生5.0级地震。

2008年3月21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7.3级地震。

2008年3月21日,云南盈江发生5.0级地震。

2008年1月9日,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6.9级地震。

2007年7月23日,台湾花莲以东近海发生5.5级地震。

2007年7月20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发生5.7级地震。

2007年5月5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与改则县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

2007年2月3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发生5.5级地震。

2007年1月25日,台湾以东海域发生5.5级地震。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九江县和瑞昌市间发生5.7级地震,随后还发生了多次余震。

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5.6级地震。

2003年12月1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发生6.1级地震。

2003年11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5.1级地震。

2003年7月21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一带发生6.2级地震。

2003年6月9日,台湾宜兰苏澳间发生5.8级地震。

以下为中国建国以来发生的重大地震灾情一览:

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

2008年3月-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生里氏5.0级地震.

2008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7.3级地震,破坏相对有限.

2008年3月21日-云南盈江发生里氏5.0级地震以来,截至3月22日19时,盈江地震序列共发生余震88次.

2007年5月5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与改则县交界处发生里氏6.1级地震.

2005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九江县和瑞昌市间发生里氏5.7级地震.

2004年8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中位于这个县桃源乡境内,鲁甸县文屏镇、昭阳区永丰镇等因人口密度大受损较重.

200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6.8级地震,至少94人死亡,逾200人受伤.

1998年1月-河北省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至少47人死亡,逾2,000人受伤.

1997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6.6级地震,九人死亡,60人受伤.

1988年11月-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地震,震级7.6级/7.2级,死亡人数为743人,波及范围:云南省澜沧、耿马县.

1976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地震,震级达到7.8级,死亡24.2万人,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975年2月-辽宁省海城县发生地震,震级7.3级,死亡人数1,328人,波及范围在辽宁省海城县.

1970年1月-云南省通海县发生地震,震级7.7级,死亡人数15,621人,波及范围云南省通海县.

1966年3月-河北隆尧县/宁晋县发生地震,震级为6.8级/7.2级,死亡人数8,064人.

1950年8月-西藏察隅县发生地震,震级8.5级,死亡4,000人.波及范围为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另外,关于古代的地震可以到历史文献里查找,搜“地动”等。提供几个大概的方向:

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地震汇编有:

公元983年,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地震篇,自周至隋共录地震资料45条;

公元1307年,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地震篇,自周至金共录地震资料268条;

公元1726年,陈梦雷等辑《古今图书集成》地异篇,自周至清康熙共录地震和部分地陷、地裂资料共654条;

公元1910年,黄伯禄编《中国地震目录》(法文),自上古至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共收录大小地震3322次。

古时候什么时候有地震

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记年》,书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帝指舜帝,夏后指大禹,大禹征三苗的时间,在帝舜三十五年。

通鉴外记注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

太平御鉴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坼泉涌。

帝舜时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这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地震纪录。

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地震汇编有:

公元983年,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地震篇,自周至隋共录地震资料45条;

公元1307年,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地震篇,自周至金共录地震资料268条;

公元1726年,陈梦雷等辑《古今图书集成》地异篇,自周至清康熙共录地震和部分地陷、地裂资料共654条;

公元1910年,黄伯禄编《中国地震目录》(法文),自上古至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共收录大小地震3322次。

从古至今记录在案的中国地震及震级

元代以前的著名地震 远古至元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由6幅序图、13幅分序图和以176次地震汇编的169幅分幅地震图组成。分序图有先秦、秦、两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南宋金、元13幅,分幅地震图则选取各时期的全部地震事件,分别成图。

图集的第一幅地震图记录的是发生在约公元前23世纪(传说中的帝舜时代)的山西永济蒲州地震。对这次地震,墨子曰: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第二幅图描述的是《竹书纪年》中追溯的约公元前1767年(夏帝桀十四年)发生在今河南偃师西南的一次地震。第三幅图记载了公元前780年(西周幽王二年)发生在今陕西岐山东北的地震,估计震级为6至7级。

1303年9月17日(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的山西赵城大地震,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8级大地震。太原、平阳两路各县震灾情况,散见于碑石文字、方志。从这些记载来看,今天的晋中、晋南、晋东南以及太原以北绝大部分县受灾。从图上不难看出,1303年山西全境的大地震呈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震中可能在今临汾一带。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历史记载称这次地震为特大奇灾。(图①为元大德七年十月朝廷及地方官员祭霍山中镇庙碑)

明代发生的两次大地震 明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由5幅序图和以216次地震汇编的214幅分幅地震图组成。这一卷记录的地震以1983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为基础,参考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震历史资料汇编选定,介绍了两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

该卷的第87幅图记录了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发生在陕西省华州(今华县)的8.25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午夜,“声如轰雷,震撼摇荡,人惊溃,起卧失措。川原坼裂,郊墟迁移,或壅为冈阜,或陷作沟渠,走山裂石,水涌沙溢”。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130余县。此次地震,死亡人数有姓名记载的就超过83万,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经奏报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为世界地震死亡人口之最。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这次地震震级为8.25级。图集中还收录了山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秦可大著的《地震记》。

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这幅图描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山石海水皆动,城内外楼房店铺全都倾倒,开元寺东塔顶盖毁坏,清源山裂开的地缝中还涌出砂、水,气若硫磺,沿海覆舟甚多。从图上可以看到,等震线横跨福建的蒲田、漳浦、南安、同安、安溪、福宁等闽南沿海大部分地区,VI度等震线最远达到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市。此次地震破坏较重,分布范围广,最远距震中达220公里,有感范围最远达1000公里。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清代的八次大地震 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包括5幅序图,以334次地震汇编的183幅分幅地震图,两幅单点地震震中分布图。这一卷原则上一次地震设一幅地图,但两次以上地震的时间、地点相近的也同设于一幅图中。只有一个地点有破坏记载的地震,称之为单点地震。这一卷中单点地震没有单独设分幅图,而是分两个时段标绘在两幅历史地理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大小符号表示地震强度,一幅为顺治至嘉庆单点地震震中分布图,另一幅为道光至宣统单点地震震中分布图。这一卷共收录了8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逐一颠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流水,沟会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时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其陷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图集用大量篇幅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详细介绍。除绘有地震图,重破坏区扩大图外,还配有两幅地貌照片和一幅断裂带卫星照片。从重破坏区扩大图可以看出极震区北至莒县,南至新沂,沿沂沭断裂带呈北东向分布,其中郯城县、临沭县部分地区烈度达XII度,其它地区烈度达XI度。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阴、费县。IX度区北至潍坊、益都,南至江苏省邳县、沭阳,东至日照、胶县,西至兖州、邹县。VIII度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一带,南至江苏省盐城、涟水一带,西至微山、济宁、泰安,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从地震图中看出烈度从XII度到VI度的地区广大,VI度等震线一直延伸到北起黄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到上海一线,西至河北省冀县、丘县到河南省安阳、郑州一带。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为8.5级。此次地震是我国东部惟一一次8.5级地震,也是中国3次8.5级地震之一。

1679年9月2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午北京平谷、河北三河地震。据后来考证,这次地震的震级达8级,震中烈度XI度,震中在平谷、三河一带。地震波及范围除京城外,还包括周围的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6省,共计200余州县。地震破坏面积纵长约500多公里。图集分别绘制了这一地区的地震图和重破坏区扩大图来描述这次地震。

1695年5月18日傍晚8点前后(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大地震,史称“平阳地震”或称“平阳、潞安大地震”。从地震图和重破坏区扩大图中可以看出地震波及范围,北到山西右玉,南达湖北谷城,西至甘肃平凉,东抵山东滕县,波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等省。据嘉庆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彦宝在勘验平陆地震的奏报中称:“检查平阳地震原卷,当时受灾共二十八州县,内受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民人五万二千六百余名”。前面提到1303年在山西赵城附近曾发生过一次8级大地震,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392年后的1695年几乎在原地又发生一次8级地震。由于上一次大地震时间久远,人们早已淡忘,因而再次形成奇灾大难。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共发生过十几次8级大地震,发生在大陆的称为板内(大陆板块内部的)地震,它们之间的距离在240公里至900公里之间,唯有临汾盆地内的1303年和1695年的两次8级地震,震中的距离仅相距40公里,震源体基本是重合的,这在我国大陆地区是罕见的,类似的震例在世界各地也极其稀少。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宁夏银川、平罗一带发生8.0级大地震。当时记载:“平罗及郡城尤甚,东南村堡渐减。新渠、宝丰(地震后废)地多坼裂,宽数尺或盈尺,四散溢水,淹没村堡。官署、庙宇、兵民房屋倒塌无存。房倒火起,火势甚炽,延烧彻夜,三四日不息。”从地震图和重破坏区扩大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地震波及甘、陕、豫、晋、冀等省47州县,最远到河北容城,约900公里。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省嵩明州杨林一带发生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8公里,震中烈度达到IX度,死亡万余人,破坏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左右。从地震图和重破坏区扩大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地震一直绵延到400多公里以外的滇西保山,四川省西昌、盐源和贵州省六枝等地。滇东地震活动虽不如滇西频繁,但自1833年大地震之后,已有150多年没有发生较严重的地震灾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因此地震研究工作在倾注于滇西的同时,万万不可忘却滇东的危险。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甘肃文县地震,震中烈度Ⅺ度。有诗描述地震时的情景:“……忽然大地声如吼,城倾屋裂无处走。第宅簸摇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觅妻兮父寻子,哭声震天天不理。可怜阶州十万齿,三万余人同日死。”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图什发生8.25级地震,这是该区域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1902年大地震附有地震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地震范围很大,西起前苏联塔什干,北达前苏联伏龙芝、阿拉木图至中国伊宁以北,南至塔什库尔干、和田以南,东到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东西宽近14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有感范围的平均半径达540公里,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最严重的地区是天山南麓从小阿图什至哈尔峻一带,地震烈度达X度,喀什大清真寺、香妃墓等著名古建筑物均遭破坏。(图②为新疆吐古尔买提山口处的大树被劈成两半)

1906年12月2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县西南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范围远至俄罗斯境内,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对这次地震也只附有地震图一幅。

三卷本《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对清(包括清代)以前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地震给予了详细、科学、直观的记录。

1920年以后的大地震 之后,中国又发生了几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笔者在这里将其列出: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发生8.5级地震。此次地震,中外闻名,中外近百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能量巨大的地震。

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8级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县境内发生8级大地震,地震断裂带位移量之大,是罕见的震例之一。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8.6级,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大地震引发了无数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951年11月18日西藏当雄发生8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这次地震虽然没有达到8级,但却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的“直下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整个唐山市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震毁1034万平方米,占77%,邻近各县农村房屋倒塌240万间。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都是空前的。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地震就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汶川大地震,震级:8.0。

汶川地震发生原因,人们感到地面震动情况及原因,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迄今为止,这是地震成因最准确的,独一无二解答。

知网和各大数据库收录。

盆地、冲积平原对地震起了决定作用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 3051145739@qq.com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与“碳元素”紧密相关,进行 着周而复始的碳元素循环,生命需要进食含碳的有机物质,排放出二氧化碳,地球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地球也是要吞纳含碳有机物质,在地球内部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再经过火山、地震、人类开采与使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空中,被排放空中的二氧化碳又被树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被吸收,再次将二氧化碳转化 成有机物质,以植物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分植物被动物消化,一部分通过河流被运移地球内部,形成一个反复“碳”循环的体系。

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有的煤炭形成理论,“煤是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堆积,以及沼泽地,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煤炭”,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思考,陆地上为什么看不到树木、动物尸体的堆积呢?另一方面,煤矿很大,哪来的那么多树木和动植物尸体呢?

一,天然气如何的形成的?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终于发现,将含碳有机物质堆积起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河水的运移,将树木、植被、动物尸体等含碳有机物质运送到湖泊、低洼地带,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湖泊,低洼地带变成盆地和冲积平原。

湖泊,低洼地带,他们形成了聚集各种地表物质的自然条件,地表的含碳物体在水流、河水的冲击、运移,被湖泊、低洼地带沉积下来,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沉积过程后,湖泊的演变成干涸的陆地,也就是,湖泊---沼泽地带—干涸的盆地结构陆地。而低洼地带在多次冲击中形成沉淀,天长日久成为冲积平原。而在这个上万年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要积累无法估量的树木、植被、泥沙,以及鱼类尸体,在多年的积累沉积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质,有几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厚度,继而形成了盆地式结构的陆地、冲积平原。通过这样沉积的方式,地下储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质,从而完成了碳元素物质的积累。而这个过程,与生活中的“沼气池原理”完全相似。

任何物质,在高温、高压、通电作用下,会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地下沉积大量含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同等元素的物质的转化,形成含碳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根据沼气池形成甲烷气体的原理,沉积巨厚含碳物质的盆地、冲积平原,就必然会出现含碳气体,固体和液体,气体很可能就是天然气。

二,煤炭是否也在盆地、冲积平原内部以及与山体接壤处产生呢?

地球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水流运移,雨水、河流将地球表面冲洗,把地面的含碳有机物运移汇聚,最后停留在湖盆、低洼地带,盆地、冲积平原就具备了储存含碳有机物的条件。盆地、冲积平原在多年的河水运移,形成一个天然的碳物质储存库,这是一个显著的量变过程,当物质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盆地、冲积平原条件成熟,就无法避免的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我们清楚,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热能、气体、甚至出现爆炸现象。从这个角度分析,那么,地球上经常出现地震,是不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地球的震动?

同时,地下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地下含碳物质在热能作用下将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将含有碳元素气体物质演变成固体,进而形成煤炭?根据推理分析,天然气和煤应该存在同一位置,存在于盆地、冲积平原与接壤的山系带,而地震也应发生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这个演变过程应该是,沉积盆地与冲积平原--天然气--地震—煤炭。附下图:

如果上面的推理正确,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地球内部出现碳元素物质的堆积,一定是通过河水的运移,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含碳物质埋入地下,进而形成了盆地和冲积平原。

2,沉积式盆地、冲积平原,一定会产生天然气体,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含碳的固体、液体、气体。

3,地震所发生的地域,它的周边一定存在着一个冲击平原或盆地。冲积平原、盆地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天然气、煤矿、地震的大小。

4,在其内及周边,没有盆地、冲积平原的地域,决不会发生地震。

5,如果说,盆地、冲积平原形成天然气,分析天然气移动走向,根据地质疏密程度,盆地、冲积平原的表面密度相对于山体的密度就大一些,气体移动会顺山体移动,山体结构是岩石,岩石存在缝隙,盆地、冲积平原所形成的天然气就会存储在山体内,根据天然气可燃可爆特性,就存在膨胀、爆炸可能,产生地质灾害,而震源中心多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

6,对于大的冲积平原、沉积盆地,在它的内部和周边 ,一定存在巨量的天然气以及大的煤矿,反之,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会出现巨量天然气与煤矿,冲积平原大,天然气储量也大,地震也大,煤矿也大。

根据上述的结论,用事实加以验证。 根据百度搜索,复制了相关的信息资料。

三、大地震与冲积平原和盆地地域的关系

1、“汶川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周边地域里?

汶川地震,它所包括的震区是十个最严重震点。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从上面这些地震位置发现,参见下图,这些震区围绕着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北部。

网上资料显示,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

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

根据这些发生重灾区的位置发现,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将这些城市依次连接,将成都平原包围了一圈,根据这些城市受到同等严重受灾情况,再根据地图,成都平原的边缘是地震中心地带。

2、鲁甸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

鲁甸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涉及范围面积只有90平方千米,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10个县(区)受灾,包括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资料显示, 昭鲁坝子东起昭阳区凉风台大山脚,西至相邻的鲁甸县城稍外。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属云南四大坝子之一。坝子内丘坝相间,地势平坦, 昭鲁坝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昭通市西北面与四川省隔江(金沙江)相望,东南面与贵州省毕节市接壤,南面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结合部。

昭通市境内最高海拔(巧家县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水富县滚坎坝)267米。昭鲁坝子处于昭通市的腹心地带,南北纵贯昭阳区与相邻的鲁甸县,故称昭鲁坝子。

昭鲁坝子北接壤金阳县,南接壤会泽县,南北穿越鲁甸,昭阳区,西侧对应巧家县。

结合上面的陈述和地图,就不难得出,昭鲁坝子处在8.3鲁甸大地震的中心地带。

3、秘鲁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显示,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秘鲁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下午18点左右(北京时间25日早6时左右),秘鲁中东部与巴西交界的马德雷德迪奥斯大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级,震源深度610公里。

秘鲁多个省份、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邻近国家的一些地区均有震感。

事实上,亚马逊平原周边地带的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根据地图,这些发生大地震的国家,都处于亚马逊大平原的周边。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量也很惊人。

4、台湾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记载,台湾的台中、南投两县为921地震的重灾区。地震发生次日有统计数字表明:死亡人数逾2000人,上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灾情较为严重。

台南平原台湾省最大的平原,属冲积平原,其面积五千平方公里。 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位于“台南平原”东侧,台南平原5000平方公里,921地震处在台南平原地带。

另注:

百度资料,1556年,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华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

1739年1月3日晚8点左右,在平罗、银川一带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地震位置处在银川平原。银川平原是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埋深极浅,甚至溢积地表,地下水排泄不畅,土壤盐渍严重。

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结合卫星地图,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积盆地、冲积平原,与此地所发生的地震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种地震,对于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边,或是在受灾严重地区所包围的地带,都存在各种盆地、“冲积平原”。

所有历史大地震,都存在一个共性,每一个大地震都对应着一个大的冲击平原或盆地。我们任意的拿出一个地震事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地震的地区,就存在这么一个“冲积平原”,反之,没有“冲积平原”的地区及附近周边,就没有地震。 E,冲积平原,盆地会产生天然气么?

另据百度资料,2015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石油首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

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如何实现有效勘探开发,国内没有现成经验。中国石油从2007年进行地质综合评价开始,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创造了页岩气工业气井、页岩气“工厂化”作业平台等10多项国内第一,形成了页岩气资源评价、区块优选、快速钻进、长水平段固井、分段压裂、压裂液回收再利用技术系列,积累了以“井位部署平台化、钻井压裂工厂化、采输设备橇装化、工程服务市场化、组织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降本增效经验,对我国规模效益开发页岩气资源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5年8月27日,在上述探明储量区内,已有47口气井投产,日产气362万立方米,能保障280万个三口之家用气。

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冲积平原或盆地进行搜查,都会存在着这样现象,存在大平原或大盆地的国家地区,煤炭、天然气非常丰富,同时大地震也频发。把世界上著名的大平原拿出来,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不再一一例举。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煤矿、天然气、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清楚,所举的事例和事实完全符合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各种矿藏的地理位置就明确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也找到了。

上述观点对于地球的合理开发,保护地球家园,有极其深远意义。按照这个理论观点,地球多年来形成的自然灾害,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避免灾害造成的生命与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从这个观点出发,还会发现地球的过去,预知地球的未来,一举突破以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地震数据

地震是现代的活动构造在长期的能量聚集后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的释放,其主要的结果为岩石发生破碎变形、岩块发生相对位移。它直接指示了现代活动构造的强度及地点,与各种构造形迹结合分析可以得出地质历史至现在的构造发展历史。同时,测区(桂东南)是广西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广西对外开放的窗口,亦是广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该地区一直被划为省级和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这里发生同等强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远比其他地区严重得多。

项目收集《广西仪器观测地震目录(1970~1980)》、《广西仪器观测地震目录(1981~1990)》共两册资料其21年间的数据对它们进行发震震中、时间、强度的分析整合(图6-20),由于其他的地震记录因无法确定其准确发震时间及震中位置而未预采用,比如1936年的灵山大地震。其数据处理流程如下:①生成一个包含发震时间、震中X位置、震中Y位置、震级字段的数据库文件。②分析整理出测区内地震资料然后遂条输入。③将数据库中的X位置、Y位置独立出来形成X、Y值间以空格分开,每一个X、Y值占一行的文本文件。④在MapGIS投影转换系统用“用户文件投影转换”功能将所有的震中点投影形成一个MapGIS的点文件。⑤使用MapGIS属性管理子系统按序号将录入的数据库连接至震中点文件上。综合处理时使用RGMap图形编辑系统中根据属性赋参数功能按输入的发震时间、震级等组合赋予震中点不同的子图参数进行区别显示。

经分析整理,测区内的地震与大断裂带直接相关,地震活动具有频率高、震源浅、地表破坏烈度高、有感性强、空间分布不均和强弱交替的特点。

现阶段我们用不同的震级分段分别赋予子图不同的高度及宽度,效果比较明显,其与构造纲要图整合后可以明显地看出,震中密集分布于石窝—清水口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上,提示该带为一个现代构造活动带,证明了石窝—清水口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为一个长期活动的构造带。在大容山—六万山的岩体上,地表没有明显的断层通过,但仍分布了较多的地震点,间接说明了钦州前陆盆地的存在。

图6-20 测区地震分布示意图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0:50:23 回复

    仅相距40公里,震源体基本是重合的,这在我国大陆地区是罕见的,类似的震例在世界各地也极其稀少。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1739年1月3日(清

    1
  • 访客 2022-07-01 13:21:00 回复

    等严重受灾情况,再根据地图,成都平原的边缘是地震中心地带。2、鲁甸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

    2
  • 访客 2022-07-01 17:55:28 回复

    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

    3
  • 访客 2022-07-01 17:08:25 回复

    6-20),由于其他的地震记录因无法确定其准确发震时间及震中位置而未预采用,比如1936年的灵山大地震。其数据处理流程如下:①生成一个包含发震时间、震中X位置、震中Y位置、震级

    4
  • 访客 2022-07-01 21:52:57 回复

    540公里,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最严重的地区是天山南麓从小阿图什至哈尔峻一带,地震烈度达X度,喀什大清真寺、香妃墓等著名古建筑物均遭破坏。(图②为新疆吐古尔买提山口处的大树被劈成两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