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有没有可能看到地震波
- 2、最新地震在哪里看
- 3、怎样看地震记录?
- 4、昨日地震信息在哪里可以看到
有没有可能看到地震波
从道理上说,应该是看不到的。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的传布,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产生于地球介质的弹性。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球波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只是普通的声波在流体中传播,而地震波是在地球介质中传播。声波能感觉到,但看不到。地震波也同样是能感觉到,但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地震波所引起的现象。
例如,有地震亲历者说,他曾看到地面就像一张抖动的被单一样,承载着波浪般的宽大波纹向前快速推进,在经过他时被地面强烈的起伏和振动甩倒在地,怎么都站不起来。
最新地震在哪里看
中国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它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4年10月18日成立,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更名,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技术部及预报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前兆信息等4个单位(部门)为主整合组建。
怎样看地震记录?
在地震勘探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工作人员手中拿着一张长长的相纸看来看去。他们看什么呢?原来相纸上并排照着24条、48条或更多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黑线,这样的照片就是地震记录。地震单炮记录是野外采集后显示的主要成果。说起来也怪,有时这些线间杂乱无章一点规律也没有;有时又像齐步走一样,各条线同时向上跳,好似很陡的山峰(称波峰),有时又同时向下跳,好像很深的山谷(叫波谷),离开原点向上或向下跳的高低(称振幅)也不一样。这些忽而杂乱无章,忽而又规则跳动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代表什么意思?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
地震单炮记录P、P′、P″为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它们的反射能量不同在地震勘探生产中,我们把测线上每一个测点的地震检波器与仪器上的一个放大器及一个记录系统所构成的信号传输回路称为一个地震道。为提高效率和精度,在野外采集时,每放一炮同时有很多个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地震道,它们可以接收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同时,所有这些地震道统称为一个接收排列。一个排列上从炮点到地震道之间的距离专业上叫做炮检距。一般一个排列少则有几十个地震道,多者达数百道甚至上千道。显示时一般按一个排列显示在一张记录纸上。这就形成多条并排着的黑线。各个地震道同时跳起来的波峰和波谷称同相轴。这些地震记录能提供何种信息以至于使工作人员如此仔细地分析研究它呢?大家都知道,当地下岩层存在分界面时,返回地面的反射波就会引起地面振动,这时,一个排列上所有地震道也就都会跳动,因而会在地震记录上出现波峰、波谷构成的同相轴。因此,如果我们在地震记录上看到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现象,可以说,这一层段不存在明显的反射界面;如果看到有一层一层的同相轴,说明这个层段存在有多个反射界面,波峰、波谷跳得越高,说明分界面上下岩层的性质差别越大。一般地层含油气后其与上下岩层差别较大,这时在地震记录上会出现振幅比较强的同相轴。在地震记录上不仅能找到可能的含油气地层(当然还要参考其他信息),还能计算出含油气层的倾斜角度及埋藏深度。所以,要研究地下地层的变化,就要学会看地震记录,研究地震记录。
昨日地震信息在哪里可以看到
有关地震的信息,可以在中国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新浪官方微博中看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代表什么意思?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地震单炮记录P、P′、P″为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它们的反射能量不同在地震勘探生产中,我们把测线上每一个测点的地震检波器与仪器上的一个放大器及一个记录系统所构成的信号传输回路称
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代表什么意思?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地震单炮记录P、P′、P″为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它们的反射能量不同在地震勘探生产中,我们把测线上每一个测点的地震检波器与仪器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