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关于四川地震你对中国地震局有什么看法?
- 2、雅安地震,再质疑中国地震网跟中国地震局
- 3、地震专家怎么检讨的?
- 4、为什么给中国地震局局长留了言,为什人不给回复,说了十个工作日给回复,却一直没有,怎样与局长联系
- 5、中国地震局单位怎么样?
- 6、中国地震局究竟是个什么部门
关于四川地震你对中国地震局有什么看法?
国家地震局否认隐瞒预警 称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
2008年05月14日13:43 厦门商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张宏博客,张宏新闻,张宏说吧)卫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发布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
全国仅三个省无震感
据罗平飞介绍,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中央财政紧急下拨应急资金8.6亿元,民政部已向灾区调拨救灾帐篷60600顶和50000床棉被。
张宏卫说,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自治区没有震感报道外,其他省、区、市都有不同的震感,尤其是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云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震感普遍强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一行214人已前往灾区第一线,这个救援队伍包括地震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救援队员44人,还有医护人员22人、工程团救援队148人,另有12条搜救犬和地震救援车2台、应急指挥车1台,这些装备可以保证在两个不同救援地点24小时不间断实施救援工作。
我国地震预告还没过关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请问张宏卫先生,我们接到四川地震局职工7人的投诉,他们的亲人说在几天前就察觉到地震的迹象,但局里说为了保证奥运前的安定局面,禁止透露这个信息。请问张宏卫先生,这么大级别的地震,是否事先可以得到预警?您对此投诉有什么反映?
张宏卫:首先,这种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郭卫民:可以请专家张晓东先生介绍这次地震预测、预报的一些情况。
张晓东: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为什么呢?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因此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是地震孕律的复杂性。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会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因此上面三种原因决定,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
成都商报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地震局和各级地震局的一个重要职责和功能就是预测地震。我想问一下,具体到这次地震是否在预测网上有什么迹象?或者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或者一些专业的地动指标,如果这些指标没有达到发布预警的标准的话,我想问一下标准是多少?另外,到现在为止有没有发生大的余震的可能?
张晓东:地震预报,到目前为止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包括观测到的现象、不正常的现象跟地震的关系,这是研究的重点。如果这个关系研究清楚了,地震研究就上了一个台阶。但现在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关系不是很清楚,但也不是不清楚到我们一点作为也没有。近20年来,我们也在二十几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觉,有些地震也取得了减灾实效,但这个比例很低,所以这个预报很难,地震预告没有过关。因为每次地震,现象都非常复杂。我们确定的指标,有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段时间,可能就变了。
张晓东:关于未来余震的问题,这次地震发生之后,余震是比较多的,到现在5级的余震有10多次,6级的余震有3次,余震还在陆陆续续地发生。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余震的起伏还存在,还有可能发生较强的余震。
政府部门也有伤亡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一下在地震之后,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难点是什么?第二,我们看到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屡次提到有一些中小学教学楼倒塌,掩埋了很多人,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有政府大楼的倒塌情况。请问在以后的抗震救灾工作当中,会不会有意识地加强医院、教学楼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同时,因为地震局的专家也曾说过,四川的汶川地区处于地震带,请问在此之前,该地区的房屋建造有没有一些抗震方面的安排?
王振耀:关于当前救灾的难点有两个,第一是交通非常困难。第二个是灾害波及的人口多,因此需要调度的救灾物资是大量的。过去每年较大的灾害,全国调的救灾帐篷一般是三四万顶,最多是五六万顶,但这一次,仅绵阳就提出需要五万顶帐篷。实际上不仅仅包括帐篷,还有其他救灾物资,需要的量也相当大。因此,调度、筹措、运输并及时发放到灾民手里,对我们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王振耀:另外就是自然因素,一般地震之后,最不希望的是下雨,但现在灾区恰恰在下雨。所以,这样次生灾害就会增加灾区一些其他方面的困难。
王振耀:至于房子倒塌的问题,倒塌的房屋不仅仅是学校,因为学校中孩子们被掩埋,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也告诉你一个信息,北川县民政局的楼倒塌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有伤亡,政府的房子也不都是那么坚固的。
郭卫民补充道:据我了解,学校方面的抢险报道比较多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抢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关。因为学校一般下午都在上课,人员相对比较集中,而学生又是要抢险的主要对象,所以媒体会报道多一些。
当务之急是救人
路透社记者: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人还没有被救,现在已经超过24小时了,一般来说,你们认为在多少天之内他们还可以获得救援?
王振耀:救灾过程中时间段非常重要,就是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在地震发生以后,需要紧急组织实施救援。第一步就是社区内的前半个小时或者是前几个小时开展自救和互救。从目前来看,这次灾害死亡人数已达11921人。当务之急是救人,救灾就是救人,现在正在紧张地进行。现在第一项工作就是救人。
王振耀: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救援经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保证实施救援。目前需要大量人员进入灾区实施救援,检查倒塌的房屋中是否有幸存的人,检查是否有遇难的人,现在应该是集中精力实施大面积搜救。
雅安地震,再质疑中国地震网跟中国地震局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希望人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支持环保。为雅安人祈福,同胞加油
地震专家怎么检讨的?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专家指出,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联,中国大陆近期仍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专家估计,经过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将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近期,中国大陆仍然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关联
据悉,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是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汶川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这个地区自1900年以来,200公里范围内没记录到7级以上地震,但有过5、6级地震的记录,相对来说该地区地震活动不是太活跃。
另据中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钅宏分析,青藏高原本身是多地震的地区,这个地区强地震活动多,分布上也比较散,很多专家也将这一地区称为“三江地震带”,这个地区地震分布大致沿着三条江分布,是活动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对于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孙士钅宏表示,可以判断的一点是,这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地震带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汶川地区也处于青藏板块的边缘。
第一次4.7级地震本可当做预警
孙士钅宏在与中央电视台电话连线时表示,第一次4.7级地震发生可以看作是第二次7.1级强震的预警。不过因为4.7级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强度较弱,而发生的时间又正值凌晨,大多数居民还在睡梦中,所以并没有被重视。
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
针对这次地震,孙士钅宏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孙士钅宏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钅宏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
民间预警证实关联
记者提到,13日在人民网留言中有网友表示在三门峡观测到地震云,并预测近日可能有地震发生。对此,孙士钅宏研究院员透漏,他也一直关注民间地震研究,并与民间爱好者保持联系。
4月13日,他相继收到两条来自民间爱好者的短信,提及他们近日观测到的异常现象。其中身处西安的民间研究者表示,他家中为地震研究设置的上百个摆锤有异常偏移;另一位湖南常德的爱好者则称身体可以接收震前的信息,而13日他感觉到耳鸣等身体不适症状。这两个短信均提醒孙士钅宏研究员关注近日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
孙士钅宏表示,他现在明确认为,这两位民间研究的信息和青海地震发生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如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论证自然现象和动物、人体的异常反应与准确预报地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为什么给中国地震局局长留了言,为什人不给回复,说了十个工作日给回复,却一直没有,怎样与局长联系
留言?全国这么多人,都留言,那这个局长每天也不用干其他工作了,光处理留言估计都够呛。即便是你在网络上留言,也是由他的工作人员在经办,工作人员要将全国的留言进行筛选,选择认为有必要处理的留言,而那些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处理的就会置之不理了。
中国地震局单位怎么样?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从事地球深部、浅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科研机构。现有科研人员300余人,其中研究员16名,高级工程师94名,工程师123名。拥有深地震测深、陆地水域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电法、重、磁勘探等探测研究工作的雄厚实力。是我国城市活动断层地球物理探测基地和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主要科研方向:以深、浅人工地震探测方法为主,重力、电、磁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为辅,依托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综合探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大陆强震的构造背景和孕震环境,深、浅活动构造、介质物性和状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地震灾害、火山活动的关系,为防震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拥有配套齐全的各类先进的深、浅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软、硬件系统。自主开发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轻便数字地震仪,建立了人工地震测深数据库,开发了以地震数据从一维到三维的构造成像和层析成像及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几十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国际地学大断面中的中国地学大断面项目、国家高技术项目(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地震局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千余篇。完成的深地震测深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近4万公里,深地震垂直反射剖面一千多公里。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保持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合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捷克、法国、瑞士、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交流和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力量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场地选址、地震安全性价、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钻探、桩基检测、消防工程、工程爆破、工程质量评估、局域网络工程等项目。
中国地震局究竟是个什么部门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 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这个救援队伍包括地震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救援队员44人,还有医护人员22人、工程团救援队148人,另有12条搜救犬和地震救援车2台、应急指挥车1台,这些装备可以保证在两个不同救援地点24小时不间断实施救援工作。 我国地震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