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
- 2、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 3、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特点是什么?
- 4、地震波的基本类型
- 5、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类型?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 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是一 单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 (p 波)在《播过程中,其介质所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 向一致。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 (s 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特 点是周期长振幅大。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 L 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 作蛇形运动。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 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 横波 面波 横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 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 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波,一种是实体波。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实体波能穿越地球内部。
实体波又分成P波和S波两种。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为一种纵波,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P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进速度仅次于P波,粒子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是一种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递,无法穿过液态外地核。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表面波有低频率、高震幅和具频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传递,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扩展资料
地震波在科学家眼中还有另外一种价值,即它能带来更多地球内部的信息。地震学家通过各种仪器对地球存在的地磁场、地电场及水的化学成份含量等进行检测,然后依这些检测所获取的信息,进而判断地球内部某个地方是否存在能量积累,是否出现应力加剧,是否有发生强震的危险。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更加“活跃”的地震波冲击,而不是此前认为由于地震引发的当地破碎岩层,由于相对静态的自身压力导致的附近地壳重组。
沿着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游走的地震波被称为面波,经过遥远的距离后也未缩小的原因在于地球表面是球面:在震中同一半球传播时是扩散,在另一半球是集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C成反比。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若地块不存在断裂,地震波的起伏可在地块内相互抵消,不会影起剧烈震动,反之,震动就会非常强烈,裂缝就是地震波起伏的分界线。小地块质量愈小,与地球整体运动速度差异就愈大,相对地球震动就愈强。这是地震波对已孕育成熟的地震有激发作用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波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地震前兆的探索:地震波激发与地震波检验
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特点是什么?
特点
纵波其特点是:介质的质点受到交变拉压应力作用并产生伸缩形变,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横波其特点是:介质的质点收到交变的剪切应力作用并产生切变形变,只能在固体传播。
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物理概述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基本类型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地震波的传播实质上是岩层中弹性形变的传递。任何复杂的弹性形变都可以分解为两种基本形变——体变和切变。其中,体变反映了岩石质点之间的膨胀或压缩,切变反映了岩石质点间的相互滑动。质点具体产生什么形变,取决于受外力情况,不同形变的传递就会形成不同类型地震波。
(一)体波
体波是能够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的地震波。按照弹性形变的基本类型或岩石质点振动的不同形式,体波又可以分为纵波(用P表示)和横波(用S表示)两种。
(1)纵波。当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发生体积形变时,由于体变与法向应力的相互作用,使质点发生振动。这种振动表现为各质点之间的膨胀与压缩,并使这种振动沿整个弹性介质传播出去,即形成膨胀与压缩互相交替着的纵波,如图1-2-2(a)所示。纵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平行)。
图1-2-2 纵波和横波的特点
(2)横波。当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切变时,由于切变和切向应力的相互作用,也会使质点发生振动。这种振动表现在不同平面上各质点来回的滑动,并使这种振动沿着整个弹性介质传播出去。如图1-2-2(b)所示。横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而且横波只在固体弹性介质中传播。
在地震勘探中,不论用炸药震源还是非炸药震源,一般都是向外产生均匀对称的压缩力。因此,使质点发生体变,故主要产生纵波。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和激发作用不完全具有球形对称性质,所以也同时产生横波。地层不均匀性和激发作用的不对称性越明显,越容易产生明显的横波。另外,对于同一岩层来说,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总是不相同的,一般纵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横波的速度。故在某一点进行观测时,首先接收到纵波。由于在相同介质中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传播的速度,因而纵波的能量散失比横波能量散失少,所以纵波能量比横波能量强,故可以接收到较清晰的纵波记录。目前,在地震勘探中主要是利用纵波。
(二)面波
面波是一种较复杂形变形成的弹性波,它只存在于岩层的分界面附近,并沿着岩层分界面传播,故称为面波。在垂直于岩层分界面的方向上,其强度随着离开分界面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因此,在地面上接收不到深部岩层分界面上的面波。下面简单介绍陆地上地震勘探中遇到的两种面波的特点。
(1)瑞利面波(R)。瑞利面波是只存在于自由表面(地面)附近,并沿着地面传播的弹性波。它的特点是地面质点在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面内作振动,振动轨迹是一个逆进椭圆,椭圆轨迹的长轴是铅垂的,短轴为水平的,长轴为短轴的一倍半,如图1-2-3(a)所示。纵波和横波的质点振动轨迹是直线。
瑞利面波质点振动的振幅随着深度加大而迅速衰减,根据理论计算可知,波长越小衰减越快,穿透能力越低。反之波长越大衰减慢,穿透越深。
瑞利面波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横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0.9倍。因此,面波的传播速度低于同一介质传播的其他弹性波的速度,即有低频低速特点。
瑞利面波是影响陆上地震勘探最主要的面波,即为主要的干扰波之一。
(2)勒夫波(L)。勒夫波产生的条件是当上层介质中横波速度
小于下层介质中横波速度
时,则在这种界面附近会产生勒夫波。它的特点是界面上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如图1-2-3(b)所示。其速度介于上、下层介质中横波波速之间即
<vL<
。
图1-2-3
如果工作地区的表层厚度不大,而且又满足上述条件时(
<
),则在地面上会接收到这种干扰面波。在海上地震勘探中常遇到的所谓底波,就是属于这类面波,它成为海上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干扰波。
另外,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除了产生纵波、横波与面波之外,还会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纵波,它是从空气中传播到检波器上的,它的速度是340m/s,特点是频率较高。
反射波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勘探,所以一般把纵波称为有效波,而横波、面波、声波都看做是干扰波。当然在采用横波勘探时,除水平偏振横波之外,纵波和其他波都是干扰波。因此,干扰波与有效波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以后的各章中除特别说明外,讨论的都是纵波勘探。
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类型?
凡由自然地震或人工爆破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弹性振动波统称为地震波。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地震波和人工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目录介绍:1、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2、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3、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特点是什么?4、地震波的基本类型5、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
。图1-2-3如果工作地区的表层厚度不大,而且又满足上述条件时( < ),则在地面上会接收到这种干扰面波。在海上地震勘探中常遇到的所谓底波,就是属于这类面波,它成为海上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干扰波。另外,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除了产生纵波、横波与面波之外
力的相互作用,使质点发生振动。这种振动表现为各质点之间的膨胀与压缩,并使这种振动沿整个弹性介质传播出去,即形成膨胀与压缩互相交替着的纵波,如图1-2-2(a)所示。纵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
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 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 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