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工地会发生地震-为什么有的地方经常发生地震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58 1

目录介绍:

为什么建筑物会因地震而倒塌

如果你曾看过灾难片也许会认为建筑物倒塌是因为直接接受地表剧烈的晃动,甚至是地裂。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的,首先,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没有盖在断层上,况且,板块运动是在比建筑物地基还要深很多的地底发生的。

事实上,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影响要比想像中复杂的多。为了搞懂这些,建筑师和工程师利用模型像是二维的线状阵列来表示柱子和横梁或是一根根棒棒糖状的东西来表示建筑的质量。虽然是非常简化的模型,但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建筑物对于地震的反应可以用物理来解释。大部分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并不是地震本身造成的,而是当建筑物下方的土地摇晃时让地基和低楼层的部分跟着移动,接着往上传导震荡波让建筑物开始前后摇晃。这种震荡的大小跟两种主因有关:第一个是建筑物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建筑物下方;第二个是刚性,也就是需要多少力量才能造成相当的位移。伴随着使用的建材和柱子的形状,刚性跟建筑物的高度也有很大的关联:较矮的建筑通常刚性较大且不容易位移;较高的建筑物则比较容易摇晃。

你也许会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尽量盖比较矮的建筑让它们尽可能不要位移,但1985年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已经证明了那是错的。在摇晃期间,很多介于六到十五层楼间的大楼倒塌了。奇怪的是,除了那些比它们矮的房子没有倒之外,那些超过十五层楼高的大楼也没有倒。事后发现那些倒塌的中等高度建筑物在地震时晃得比地震本身还大。

答案跟自然频率有很大的关联。在一场震荡中频率代表着一秒钟前后移动循环的次数,跟周期正好相反——周期是一次循环需要花几秒的时间。而一栋建筑物的自然频率(由质量与刚性决定)就是会让震动累积的频率,增加一栋建筑的质量会让自然震动的速率变慢。如果增加刚性,则会让震动变快。所以在表示它们之间关联性的等式中可以看到刚性和自然频率成正比,质量和自然频率则是成反比。

在那次墨西哥城大地震中,发生了所谓的共振,也就是地震的震波频率刚好与中等建筑物的自然频率吻合,就像是荡秋千时有人在最佳的时机推你一把让你荡更高。每一次的震波都会让建筑物在当时摇晃的方向下晃得更厉害,让它摆动越来越剧烈,最后终于支撑不住而倒塌。

现今,工程师跟地质学家与地震学家合作,想要预测地震在建筑工地上摇晃的频率以预防共振所造成的倒塌。他们运用土质、断层种类,还有过去发生的地震资料来计算,低运动频率会对较高和刚性低的建筑造成较大的损害;相反的,高运动频率则会对较矮且刚性高的建筑造成较大的威胁。工程师们也运用最新科技发展出吸收震荡和减少变形的方法:“基础隔震”利用有弹性的楼层来阻隔地基的位移造成整动建筑物的摇晃;”调谐质块阻尼器”则是减缓建筑本身的摆动以避免共振的发生,进而减少震动。

结论是,最坚固的建筑并不会撑最久,智慧建筑才是我们需要的。

工地施工会造成地震的感觉吗?

我是做建筑这行业的,就我知道的,极少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你所说的“地震”的感觉。极个别情况下会产生,比如大型设备进场运输车辆所造成的轰鸣声,离太近的建筑物才会有点震动的感觉,但跟地震式的晃动还是差很远的;还有一种工程建设前期的基础打桩工程,在周边有建筑物的情况下,都会采用静压桩,应该不至于会晃动。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是什么原因?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地震灾害原因与防治对策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1)构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冲击性地震

(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

(构造性地震)

为主

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

(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

(elastic

waves)

,我们称之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

,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断层可分那些类别?

比较断层发生前与发生后的地层形状可分四种:

(1)钝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2)锐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3)向右移动之右移断层。

(4)向左移动之左移断层。

何谓震源与震央?

(1)震源

(hypocenter)

:地震错动的起始点。

(2)震央

(

epicenter

)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何谓浅层地震、深层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称为极浅层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在31~70公里者称为浅层地震(shallow

earthquake)。在71~300公里者称为中层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301~700公里者称为深层地震(deep

earthquake)。

北京南站工地前为什么总有四五级地震的感觉?请问谁知道什么原因?

爆破等剧烈活动会产生地震感觉。放心,如果你的房子不是泥做的就不会塌

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扩展资料:

地震震级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震级。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20:10:38 回复

    有人在最佳的时机推你一把让你荡更高。每一次的震波都会让建筑物在当时摇晃的方向下晃得更厉害,让它摆动越来越剧烈,最后终于支撑不住而倒塌。现今,工程师跟地质学家与地震学家合作,想要预测地震在建筑工地上摇晃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