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大全-国考行测常识题如何备考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8) 黑客团队 75 1

目录介绍: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思想

【导读】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等,不同派别的主导思想是不一样的,其也就成为了我们进行常识判断的知识点之一,2021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将公考推上了就业的高潮,当前公务员考试是当下国家选人用人的形式之一,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考察范围非常广泛,常识也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学习起来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2021年国考即将举行,在国考行测中,常识判断是必考点,很多考生在备考之处就开始进行常识总结和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的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思想,下面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简要介绍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大禹“即天子位,南面而朝天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从最初的蒙昧走向发展成熟。商代讲究“尊神”“事神”,周代则提倡“其命维新”,经过不断继承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兴盛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儒、墨、道、法等诸家。

【知识链接】 

《论语》名言警句

1.吾日三省吾身。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名言警句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试题演练】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意思是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这个论断出自(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答案】D

以上就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思想,通过考试题目,我们可以深入进行了解和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具体汇总,以期学一个会多个,现阶段,还是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备考,临阵磨刀还是很有效果的,加油!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诗词常识

【导读】2021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将公考推上了就业的高潮,当前公务员考试是当下国家选人用人的形式之一,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考察范围非常广泛,常识也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学习起来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2021年国考即将举行,在国考行测中,常识判断是必考点,很多考生在备考之处就开始进行常识总结和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的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诗词常识,下面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诗词中的风景名胜

洞庭湖:①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荷花:①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②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柳树:①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②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梅花:①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②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长城:①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②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长江: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泰山:①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②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黄山:①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②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庐山: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

2、诗词中的典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商,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武王灭商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采薇”喻隐居避世。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以“东山高卧”指隐居。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长城”代指守边将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代指传递书信的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指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惨败。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大夫”指屈原,“司马”指白居易。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斑竹”,指湘妃竹。相传娥皇和女英是舜的妃子,舜死后二人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其实在考试中涉及到的诗词不会特别难,大部分是大家在初高中见过的,所以大家不必有畏难情绪,害怕自己背不下来。大家在闲暇时间用心记忆一下即可,当做日常积累充实自己。

以上就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诗词常识,通过考试题目,我们可以深入进行了解和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具体汇总,以期学一个会多个,现阶段,还是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备考,临阵磨刀还是很有效果的,加油!

2021国考行测常识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

【导读】公务员考试是当下国家选人用人的形式之一,常识也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学习起来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2021年国考即将举行,目前大家想必内心十分紧张吧,毕竟关系着考生们的未来方向和发展,在国考行测中,常识判断是必考点,很多考生在备考之处就开始进行常识总结和积累,有文化、历史、地理等等方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的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下面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世卿世禄制商周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主要和“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以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虽然担任大小官职的人都需要学习国学知识和相关的礼仪制度,但也形成了世代垄断的官职,没有起到选贤任能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后期的选官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2、察举制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具体的形式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由地方和大臣举荐人才。举荐又多数以“举孝廉”为主,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提升了人才选用的质量。成为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人才按优劣划分为九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前期还是以人的能力和家世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到了后期,就主要看家世和门第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使得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了贵族垄断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制度又变成了贵族士大夫的工具。

4、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科举制历时1300余年,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考试在古代是实行时间最长也是选人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的选官用人制度,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君权进一步加强,科举制考察的形式和内容都做了进一步的约束,考试的内容以八股文为主,约束了考生的思想,起不到选贤用能的作用。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以上的四种选官用人制度贯穿了中国古代的各个主要时期,也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每种制度都有兴衰,也各有优缺,这也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主要部分,想要成为现代中国公职人员的一份子,一定要能够通晓古今、以史为镜、取其精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

以上就是2021国考行测常识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通过考试题目,我们可以深入进行了解和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具体汇总,以期学一个会多个,现阶段,还是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备考,临阵磨刀还是很有效果的,加油!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8 17:08:45 回复

    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以“东山高卧”指隐居。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