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消防人员照片-汶川地震消防员图片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36 4

目录介绍:

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附照片)

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

02 马小凤 马小凤,女,17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马小凤从震后昏迷中醒来,用唯一能动的左手迅速检查身体,发现后脑勺出血,就立即用书将自己的头垫起来。做了这些自救,她听到从废墟右侧的一堵墙壁外传来同学殷少华呼救的声音,便立即大喊殷少华,“不能哭,不能浪费能量”。随后,马小凤调匀呼吸,把自己的右手和双腿从石缝中抽出来,去帮助殷少华。但因断墙阻隔,未能成功。马小凤尝试着大声呼救,没有听到回应。她摸到了半截课桌腿,不断敲击头上的水泥板,还是没有回应。她用双手和这半截课桌腿,在废墟中艰难地开出道路,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了10米,仍无法找到出口。在这期间,她又听到了同学曹健强、葛轲、薛肖的声音。马小凤不时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励,要坚持,千万不能睡觉。经过近75个小时的等待,他们的呼救声被救援人员听到,4人被先后救出。

03 王 波 王波,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静下来,跨过去拔掉墙上的电源,又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他自己才跑出去。随后,王波投入到营救之中。在学校实验楼下,他听到呼救声,用双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声音传来,他顺着废墟的缝隙掏挖,开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洞爬进去,把压在同学身上的石块一块一块地移走,将这名同学救出。他再一次进入废墟,又发现了一个女同学。他迅速用脚抵住摇摇欲坠的石块,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同学的上方,脱下上衣包住她的头,把同学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学楼边上,他发现一个男生被废墟压着,只剩下头和手在外面。王波一边搬移石块,一边高声喊来附近的群众,这名同学又被救出。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仍坚持营救同学,一刻也不退缩。

04 王 亮 王亮,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在救出一名同学后,他发现两名女生被水泥板压住,没有工具,就用手刨,并找来2个群众,一起将同学救出。他又爬进废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学,并立即叫来救援人员和医生,合力将她们解救出来。王亮的背部在营救同学时被严重划伤,一直淌着血,右脚踝也在余震中受伤。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05 邓清清

邓清清,女,14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当邓清清被武警部队的官兵抢救出来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诚实而又坚强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武警官兵们抱起她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06 申 龙、王佳明 申龙,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王佳明,男,18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扶送受伤的老师去安全地带。晚上八点,同学们自发分组,王佳明为第三组组长,参加运送伤员、遇难者遗体以及氧气瓶和小型机械等。第二天早上,帮救援部队抬帐篷、向受灾群众分发食物。向绵阳转移时,由于所有老师仍在救灾,申龙、王佳明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组织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07 刘 刚 刘刚,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时刘刚正在上历史课,好多同学开始往走廊里跑。刘刚高喊大家不要惊慌,赶紧用双手护头躲到课桌下,他却被楼上掉下的水泥块砸晕。醒来后,他首先想到要赶紧弄出一条通道,让同学们赶紧离开。他爬到教室出口处,用拳头猛砸堵在此处的水泥块,终于打开了一个出口。由于出口很小,每次只能爬出去一个人。有的同学已经没有爬出去的气力,他就在通道里边托住同学的身体往外推送,另一个男同学在外接应。最后一名同学被一大块砖石压在腰上,刘刚竭尽全力把砖石搬开,抱着她爬出通道。他们刚出去,楼房再次垮塌,掉下的砖石砸在他们挪开的位置上。

08 许中政 许中政,男,9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 地震后许中政在废墟下被挤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轻微的皮外伤。他和小伙伴们说着话,隐隐听到同在废墟下的邹老师的声音,她在数“一、二、三”,让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师的声音给他们增添了勇气。许中政劝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害怕,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觉得肚子饿、口渴的厉害。当他因饥饿昏睡醒来时,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象成了方便面。他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从废墟中传出,紧张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赶过去,从洞口递进两瓶矿泉水。许中政却把水递给了同学,自己则使劲地舔着干渴的嘴唇。他们很快得救了。

09 阳玉洁 阳玉洁,女,12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 地震时,阳玉洁反应很快。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迅速向楼外撤离。阳玉洁本可以最先跑下楼,突然看见已经冲出教室的王老师又返回去,她马上站住,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师分忧。这时,强余震袭来,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对着王老师砸去,她跳过去拉住王老师就跑。快到二楼时,她和王老师、还有几位同学被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阳玉洁的膝盖受了伤,同学徐敏昏厥过去。阳玉洁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花板,已经撕开拳头大的裂缝。她急忙上前背起了比她高大许多的徐敏,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跑到楼外,随后又冲上楼,扶着老师赶到安全的操场上。12岁藏族女孩为救同学被埋废墟身亡

“女儿,你为啥子不‘自私’一下哦……”昨天上午9时,在汶川县映秀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废墟旁,43岁的藏族汉子邹丁望着女儿邹雯的遗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着。他的妻子任朝秀和另一位亲戚正在给邹雯的遗体换上干净衣服,邹丁80岁的老父亲也站在旁边望着孙女,流出混浊的泪水,身体止不住地抖动,口中喃喃低语,“好乖啊,老师都爱得很啊!”

县运动会100米拿了第五名

身高1.6米的藏族姑娘邹雯是映秀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也是该班的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邹丁和妻子赶到映秀小学,发现教学楼已经夷为平地,只剩下楼梯还突兀地立着。废墟里传来小孩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当时他们夫妇俩坚信,女儿邹雯会活着出来,“她的心一直是那么善良,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很大方,自己有啥子吃的都会分给同学吃。老师也很爱她,她经常帮着老师批改作业。在家里她也很懂事,很听话。”

邹丁回忆起女儿,滔滔不绝又痛苦不已,“她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字写得好,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诵读,班里的黑板报也是她主持办的。可以说她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她自学绘画和音乐,最爱好体育,4月底她代表学校去汶川县城参加运动会,100米和200米都拿了第五名。”女儿从小就身体好,跑得快,这也是邹丁夫妇一直坚信女儿会及时逃生的原因。

但是14日下午,人们在废墟里发现邹雯的遗体,邹丁的心,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一下子就碎了”。

“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

“她是他们班跑在最后面的一个,发现她时,她的手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帮老师组织同学撤离。”邹丁边哭边说,“她都跑在二楼楼梯上了,要是她不帮助老师救同学,以她那么快的速度,自己一个人跑下来,肯定就不会出事啊!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都是为了救同学啊!她的心太好,太善良了!我们平时一直教育她跟同学要和睦相处,要爱别人,只有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她要是‘自私’一回,就不会……”

最让邹丁懊悔不已的是,女儿曾经跟他说过学校教学楼是危楼,想转学,但他没有答应。“她跟我说过好几次,今年春节后她又跟我说映秀小学教学楼出现裂缝,是危房,想转学到都江堰去,但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就没有答应。她也很听话,没说什么。哪晓得会……”

昨天,邹雯的妈妈任朝秀最后一次给女儿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衣服——灰色长袖休闲服,蓝色长运动裤。她拿出半个月前给邹雯拍的照片,“她过12岁生日,我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没想到这却成了她的遗照。”

邹雯遗体旁,停放着数十具在地震中遇难的映秀小学师生遗体,有的遗体旁还摆放着小书包。不远处,挖掘机正在搜寻埋在废墟里的师生,校方说,还有200多人埋在下面。

有一个女警察,她是失去父母的孩子,同时又是失去孩子的父母,她一直在帮灾民,几天都没休息,直到晕倒。同事说没见她掉一滴泪...

还有一个18岁的兵,奉命区转移被困山上的群众,他去的第一天就感觉自己的腹部绞痛,他一声都没啃,一直忍着,心想一定要先把群众转移下去。到了第三天把所有群众转移了以后,他问一个医生要止痛药,说自己腹部痛的不行了,他的首长叫他去医院,结果去了一检查才知道他得的病叫疝气,而且他的小肠已经整个掉下来了,医生说他要是晚来三个小时就没救了。后来记者采访这个小兵问他:“你为什么要一直坚持着?”他说:“等我老的时候,我想到自己曾经救过这么多的人,我就会很欣慰。”

陈浩,男,12岁,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三、四米高的砖墙倒塌了,女同学安然无事,而他自己的背部和双腿被埋在瓦砾之中。被救后,陈浩的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无完好、出现肺挫伤和肺出血。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没能及时用上麻药,可他都坚强地挺了下来,愣是没有哭出一声。陈浩说,"我不后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其中我认为最感动的:“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一个战士的救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图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1、手刨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马健一边喊着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向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2、游人互救: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千米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

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3、善良教师: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生命。

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4、敬礼娃娃:

在地震发生10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解放军战士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5、废墟女孩:

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汶川大地震(人物事迹)

那位汶川地震中被救起的“敬礼男孩”,如今现状如何?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经历过一些磨难,当磨难过去之后,我们终将会乘风破浪,拥有宽广的道路。很多人都凭借着自己的信念,驱走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12年前我国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无数人在这场灾难中流离失所,痛失家庭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当年在汶川大地震中曾经有一位被救起来的“敬礼男孩”,如今他的现状又如何呢?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强的一场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数十万人的伤亡以及失踪。在这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一个个生命离我们远去。当时,在灾难发生地,萦绕着哭声,听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让人痛心不已。不过,在这样冷酷的灾难面前,却有着暖心动人的场景,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三岁男孩用一个“敬礼”感动大家

这一场汶川大地震,无疑给我们带来深刻又无法磨灭的影响,当地震一开始,就地动山摇,随后便在短短的两分钟后,就有无数人的离开,也有很多人被压在物体下,“敬礼男孩”就是被压者之一。

这一场地震带来非常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交通堵塞,道路坍塌,使得外面的救助人员和物资无法顺利赶来,因此受难的同胞生命岌岌可危,此时救援行动迫在眉睫。因此,有一大批“最美逆行者”赶到现场,他们在为救人而奔波忙碌。随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纷纷赶到了汶川,并且开始紧张的救人工作。解放军和消防员也紧随其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位“敬礼男孩”名叫郎铮,当时他年仅三岁。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郎铮正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幼儿园中玩耍。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小小年纪的郎铮还没来得及呼唤,就已经被压倒了,最后他只能够发出微弱的哭声。还好,此时新闻记者杨卫华发现了郎铮,并且和几位解放军战士救出了郎铮,他因此解脱了,此时的郎铮身体异常虚弱,右手严重骨折,身上都是血迹。

见到这种情况,解放军赶快找来小木板,将郎铮的手臂固定住。经过抢救之后,郎铮已经停止了哭声,随后当人们准备将郎铮送到医院救治。可没想到,当大家回头的时候,发现这个正在饱受折磨的小男孩艰难地抬起手臂,向我们的解放军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此时记者杨卫华的内心深受触动,于是就将这感人的一幕拍了下来,随后“敬礼男孩”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救助之后,郎铮和家人都幸存下来了。经过这次的波折,他们再一次的重逢,此时郎铮的家人也十分感激救助他的解放军。当然,郎铮在医院中也小有名气,因为这一张照片使大家都认识了郎铮,并且被他的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随后还出动了专家,为郎铮进行治疗。

不过,由于郎铮被压得太久,最终他部分左小手指和无名指只能截肢。在此之后,我们采取了先进的外科技术来救治郎铮,随后郎中的骨痂顺利的被切掉,使他的手重新恢复到正常,郎铮的身上散发着乐观和坚强的品性,他的行为更是让人动容。看着郎铮的坚强,更让我们联想到无数受难的同胞们,也许他们都和郎铮一样,既坚强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郎铮不忘初心,希望帮助更多人

如今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2年了,现在的郎铮已经长成了15岁的男孩,他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然而,郎铮的家中却一直保留着那张曾经敬礼的照片,这对于郎铮来说是不能忘记的回忆。这一场灾难让郎铮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让他更加珍爱生命并且努力地读书,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然,郎铮现在还与曾经解救过他的解放军保持着联系,这也说明了郎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男孩。

与此同时,由于解放军救出了郎铮,使郎铮对战士充满了敬重之情,他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和这些战士们一样,成为人民的英雄,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我们的社会献出一份爱心。与此同时,在2019年的国庆节,郎铮还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当时的郎铮,身穿民族服饰,向大家敬了一个少先队礼。看着郎铮健康的状态,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想起更多在汶川地震中受苦受难的同胞。这一场地震,是无数人无法忘记的阴影,但是却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苦难同胞的乐观。

可爱的善良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好的新中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当人们发现目前的困境的艰难,已经到绝望的时候,但走着走着就发现了光明的前景,未来有明媚的大道等着自己。正如郎铮和那些在汶川中受苦受难的同胞一样,当他们被压在废墟下、当他们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无疑会感到人生渺茫,感到无力,甚至陷入到黑暗的深渊当中。

可是那些坚强的人能够挺过去,走过这段最黑暗的时刻,我们终能发现未来光明的前途在朝我们招手。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就能冲出重围。一个人拥有乐观的心态,就能够走出迷茫,走出困境,拥抱美好。

如今,郎铮生活得很好,并且怀揣感恩之心,也希望有机会可以救助更多的人。在郎铮身上,我们除了看到他的乐观坚强之外,更能感受到他的一颗善良的心。很多人在困难面前被打倒了,甚至会变得自暴自弃,但是郎铮从苦难中撑过来了,并且铭记了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回馈社会,这才是善良人的本性。

我国的传统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解放军代表的是大公无私。解放军救了百姓之后,他们更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奉献和善良的精神传承下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获得希望和帮助。尽管社会上会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但我们永远相信乐观奉献的人是大多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善良的人,才为我们带来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康幸福。

汶川地震站震撼人心的图片

一名解放军战士救了人后,却被困在一倒塌房屋内,情况紧急。”

14日17时10分,在都江堰市江安河边进行搜救活动的广东消防救援队收到居民的“报料”。

来自广州、深圳、中山等地的消防人员随即赶往观江路141号的现场,生命探测仪勘察到一名解放军战士被困倒塌房屋的二楼,他上半身部分被沙石压住,已被困近50个小时了,但身体状况还算良好。消防队员们在隔壁二楼靠近其头部的位置打开了一个小洞,用湿毛巾为其润嘴唇,并请医疗人员给他打点滴。营救组认为,暂不适宜救援,一切只等天亮时进行抢救。

15日8时援救一再受阻

15日上午8时,天蒙蒙亮,广州特勤大队队长罗志勇带了几名消防队员开始行动。消防队员用手挖掉部分沙石后发现,受困的解放军离厨房有两米多远,如果贸然钻进去的话,很容易被不断坠下的沙石掩盖。深圳消防支队的吴中队长出了个主意,找一把柄有两米以上的大锄头,伸进去将泥沙慢慢挖掉再救人。然而,一小时过后,当自制的大锄头快挖到受困解放军的身边时,正好有一大堆很散的砖石,如果贸然继续挖掘,极有可能会引起塌方。

10时30分,营救小组决定改变援救方案,从房屋顶上切开一块,然后用吊车将倒塌的建筑逐块清理,用绳索拉人出来。这一援救方案也没能通过“考验”,一个多小时后,虽然从楼顶上已可以看到被困的解放军战士,然而,一道大横梁却横在其上方。

15日13时50分余震再度弄人

13时20分,人被困近70个小时。在塌楼的二楼厨房,深圳消防支队的吴中队长仍没“放弃”最初的救援方案,用大锄头不断地尝试挖掉解放军身上的瓦砾,然而沙石还是不时地往下掉。

13时50分,正当消防人员已将解放军战士身上的沙石差不多都挖出时。都江堰突然再次发生余震,救援现场的十多名消防人员被迫撤离到空旷地躲避。

余震过后,消防人员重新上到二楼厨房却发现,余震带来的泥沙已再次将这名解放军战士掩埋,但幸亏消防人员之前已对这名解放军战士的胸部和头部做了保护,他并没有因为余震而受伤。营救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供氧,确保他的生命安全。

15日15时战士成功得救

14时20分,正当消防队员成功地将解放军战士挖到只剩下一条腿被困时,指挥长、广东消防总队政治部主任梁构成接到了上级指令,要求广东消防总队400名官兵立即赶赴绵阳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虽然军令难违,但梁主任决定在现场留下6人小组继续施救,其他人员立即奔赴绵阳救灾一线。

14时50分,6人小组终于在塌楼的厨房用小铲子将这名解放军战士身边的砖块逐一清除,并由一名个子较小的消防队员,匍匐地爬入洞内将该解放军慢慢地拉了出来。

15时许,被困三天三夜的解放军战士终于被消防人员从废墟里背出,并抬上了救护车。

现场围观的群众一片欢呼声。

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家住什邡市红白镇重灾区的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卫生队党小组长、卫生员、三级士官陈宏心中就一直惴惴不安,想着岳母曾经告诉他,红白镇地质条件差,最怕的就是碰到地震这类天灾。陈宏焦急得反复往家中打电话,但却一直联系不上。

就在他准备请假回家探视灾情时,得知营区附近的师古镇小学有100多名学生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中,大队要挑选突击队员奔赴师古镇小学展开营救。

“我是党员,又是卫生员,是救灾中最需要的人,这个时候离开,不合适!”陈宏想。他把请假的念头放下,第一个向大队申请参加突击队并获得了批准。

陈宏和大队官兵带着救护车、吊车等装备迅速奔赴师古镇小学,用手刨、用工兵镐铲、用吊车吊、用担架抬……经过7个多小时的努力,从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中抢救出了60多名重伤员。

晚上12点,劳累了一天的大队官兵迈着沉重的步子返回营区,战友们很快便睡着了,但陈宏心中却放心不下。想着家中刚刚10个多月的儿子,他坐不住了,找到大队政委唐琳说明情况,要求连夜请假回家探听情况。唐政委本来想第二天再让他回家,但看着眼前站立不安的陈宏,同意了他的请求。

地震后的灾区一片漆黑,陈宏带着手电筒,急急忙忙地往50多公里外的家中赶去。一路上看到有伤员不断地被从灾区抬出来,他心中越加心慌,不由得跑了起来。

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陈宏终于赶到了家中。就着手电光,他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只见家中原有的五层楼房全部垮塌了,变成了两米不到的一堆废墟。

“王丹、子恒……”他大声叫着爱人王丹和儿子陈子恒的名字,但始终没有人答应。

邻居告诉他,地震发生时,他的家人被埋在废墟中了,可能都已经遇难了。想着废墟中的妻子和儿子,陈宏心如刀绞,他哭喊着爱人的名字,围着垮塌的房屋不知转了多少圈,伏在废墟上久久倾听,希望能够听到哪怕是一丝呼救声,但是却什么也听不到……

爱人和儿子肯定已经死了。陈宏心想,白天部队还要出动救灾,我与其在这里伤心,还不如回去多救几名伤员,这样也可以告慰爱人和儿子的在天之灵。他对着废墟鞠了一躬,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返回部队的道路。

5月13日中午10点左右,陈宏冒着大雨赶回了部队,将家中情况向大队领导作了汇报。此时,正赶上部队准备出发奔赴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救灾。陈宏顾不得休息,第二次申请到一线救灾。大队领导要他在营区休息,但是他说什么也不肯,硬是挤上了救灾的车辆。

在龙居中心小学,陈宏所学的卫生知识发挥了很大作用,大雨中,他借助微弱的手电光为伤员包扎、作人工呼吸、挂液体……忙得满头大汗。战友多次劝他休息一下再干,他含着眼泪说:“我不能救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就让我多救几名伤员吧,只有这样,我心里的痛苦才能减轻一些。”从龙居中心小学抢救出30多名伤员后,陈宏又和战友赶往湔底中学展开营救,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部队。

5月14日,陈宏终于打通了在红白镇工作的岳父王安信的电话,得知除了爱人和儿子,地震时正在他家做客的表姐也一同遇难了,此外他的伯父、堂弟、侄子也在地震中丧失了宝贵生命。一连串的噩耗像重锤一样砸在陈宏的头上,他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

14日下午7点左右,坦克修理大队接到什邡市人民医院王院长的求救电话,通报说地震造成医院停电,但大量刚刚从灾区转移来的重伤员却急需做手术,医院请求部队支援照明设备和野外帐篷。

灾情就是命令。刚刚从落水镇灾区返回的官兵又一次被紧急结合起来。听完唐政委的简短的动员,陈宏第三次带头申请到医院参加救灾。他和战友们迅速携带着发电车和装备野战抢修照明灯往医院紧急驰去,迅速架设好20多顶野外帐篷和发电设备,帮助医生将100多名重伤员转移到帐篷里后,陈宏又忙着和医生一起,为伤员输液、包扎伤口,医生看他技术很熟练,就和大队领导商量,将他编入医疗救护组,参加救治伤员。

5月16日下午,当笔者赶到什邡市人民医院找到陈宏时,他正在帐篷里为85岁的冯大妈包扎伤口。说起家中遇难的亲人,陈宏的眼圈红了,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他掏出手机,翻出一个多月前给儿子和爱人在部队草坪上拍的相片给笔者看,照片上的陈子恒在妈妈的怀里笑着,肉乎乎的笑脸迷成了一条缝。看着爱人和孩子的相片,陈宏终于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他说,“每当想起失去的亲人,尤其是刚刚10个多月的儿子,我的心里就在流血。我真的想亲自把他们的遗体刨出来,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还有很多人等着我们去救治,我不能在这场救灾的战斗中缺席。我相信他们在天有灵,也会支持我这样做的。”他对笔者说。

正在笔者采访他时,陈宏接到远在贵州的弟弟陈文进打来电话,说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到单位来看望他。陈宏委婉地拒绝了弟弟的好意,劝说弟弟不要来。他对弟弟说:“还有很多群众等着我们去营救,现在部队正全力出击救治灾员,没有人接待你。明天,我们部队又要奔赴新的灾区了,你来了我们也见不到面。”为了使弟弟放心,他请笔者帮他用手机拍一张自己的相片,用彩信发给弟弟。笔者照相时,陈宏特意整了整头发,双手在脸上抹了几下,努力做出微笑的样子。

听说我们是来宣传他的,陈宏摇摇头拒绝了,他说:“在这场地震灾难中,像我一样家庭遭遇不幸的人有很多,我现在做的这些是任何一名军人都应该做的。”说完,他又急忙和战友一起去救助救护车刚刚转移来的新伤员去了。

据了解,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到现在,陈宏和他的战友们已连续在救灾一线奋战了90多个小时,成功救治伤员1000多人。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沿途情况、救助伤病群众、为后续救援的直升机开辟降落场。”即将带领红一营出征的团长黄长清说。

从映秀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线”。岷江两岸的山体滑坡,淹没了原有的213国道。直到5月14日晚,才有两名阿坝州师专的学生从汶川经草堂来到映秀。为探明这条并不存在的通道,已经有两名军人和数名群众长眠在救援途中。

“哪怕没有路,解放军也要踩出一条路来。你们进去了,沿途上万群众就有了信心和希望。”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动情地说,地震发生后,侍俊就赶到映秀坐镇指挥,几天来没有睡上一次觉。

重任,再次落到了铁军身上。这支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路走来的胜利之师,历经战斗3000多次,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奇袭天险腊子口等著名战斗,1997年改编为解放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后,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师”。

铁军动员会上,跟随部队徒步进入映秀的师长杨剑说,“铁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铁军绝不能畏惧艰险。”

重任,又一次赋予给了秋收起义团红一营。5月13日凌晨4时41分,红一营从河南三门峡出发,摩托化开进1300公里,历时27个小时抵达彭州县。仅仅休息了1个小时,红一营又马不停蹄赶到都江堰,从那里急行军进入映秀镇参加救援行动。

在红一营动员会现场,记者看到官兵们每人负重10多公斤,正在帮助战士们整理行装的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说,“尽管连日行军很疲劳,但战士们的情绪非常高昂。我们的口号是‘决不抛弃,决不放弃;不打赢抗震救灾的战斗,决不收兵’。”

张雄飞是党的17大代表,他说,红一连参战的75名官兵中,党员就有20人,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三湾改编时,毛主席亲自在红一连发展了6名党员,在红军连级单位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出发!”9时15分,随着黄长清一声令下,红一营300勇士踏上了征服“死亡之线”征途。

13时26分,灾区发生持续近十秒的强烈余震。记者明显感到大地在晃动,看见周围一些山坡上的石头不断滚落。由于通讯不畅,无法知道红一营的消息。

一个解放军为了救一名差点被直升机尾翼扫中的记者,记者被救了,而那名军官,却以命换命,永远回不来了。。。

汶川发生大地震的图片。图片。

能成为汶川大地震被禁照片,都是很凄惨的,让人看了会回忆。08年大地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止境的痛苦,让我们饱受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失去亲人的绝望,但是仍然有美好的记忆发生。在灾难面前不低头,而是挺起腰杆前行,用实际行动来回应。

是我们国人该有的做法,我们曾经看到那张汶川地震伟大母亲图片,它带给了我们多少感动。也看到汶川地震死亡夫妻手拉着手不放的照片,同样让人对爱情不由的敬佩起来。

汶川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板块运动造成汶川地震,汶川大地震发生龙门山,也就是说它发生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带,存在三种力量的作用。

在这里有几个断裂:龙门山大断点、龙门山后断裂、龙门山主断裂、龙门山边缘断裂,这几条断裂带构成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达6000、7000次余震的祸根。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中有哪些英雄把他们的故事说来听听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抗震救灾十大感人故事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一个未知姓名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熟睡的婴儿,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被垮塌的房子压死。清理完废墟,人们发现她身下躺着她的孩子。孩子被仔细包在一个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三四个月大,被发现时毫发未伤,安静地熟睡。

救援医生解开被子准备给孩子做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到了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现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了……”

整整三天三夜,陈坚被压在重重的预制板下无法动弹,但他从没放弃对生命的希望,他发誓般地说:“绝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一出生就没爸爸。”但最终他还是撒手人寰,让无数人悲恸不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救援人员从瓦砾如山的废墟中解救出陈坚。虽然已经身负重伤,但为了怀孕的妻子和没出世的孩子,他一直鼓舞自己说:“我要坚强,我要活着。”陈坚还鼓励其他灾民说:“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样,要坚强,决不能放弃。”

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陈坚通过手机艰难地对妻子说,“我只想和你和和睦睦的过一辈子,这就足够了。”然而,这句话却成了他最后的遗言。救助队员经过6个小时的解救,把他从废墟中解救出来,他却在送往急救点的途中停止了呼吸。

现场救援人员悲痛不已,“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了啊……”“醒一醒,你老婆还在等着你回家呢!不能睡……”

“亲爱的,我们生生死死在一起”

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这是很多情侣相爱时的山一般的誓词,汶川地震中,这句话在一个普通男子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现场,抗震救灾人员发现了一对遇难夫妇: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突然来袭,一时间天地变色,绵池镇四周山上万石穿空,大小石块像放炮一样倾泻而下,当时一位女子吓得尖声尖叫,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紧紧地抱着她,自己背朝石头飞来的方向护着女子往前跑。但没跑多远,一块房子大小的巨石砸中了男子,并随即将女子也一起压倒。

几天后,救援解放军赶到,用专门的设备将巨石移开,露出了令所有人感伤的一幕:一男一女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年男子仍呈弓趴姿势,试图保护什么……

由于两人尸体已无法分开,后事处理人员在提取有关证据信息后,将他们一起入殓。

英雄老师用双臂护住四个孩子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仔细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女孩废墟中读书缓解恐惧

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孩子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现场救援人员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

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幸运躲过灾难的朱芙蓉想起丈夫谭刚义还在家里,她跑了8公里,下午5时许,她回到家,惊见家里的小楼塌成了一堆七八米高的瓦砾!“老公!你还在吗?”朱芙蓉爬上废墟哭喊。“我在这里,救我!”

得知谭刚义被掩埋的消息后,亲朋好友们陆续赶到现场,轮番爬上废墟给谭刚义打气。13日清晨5时许,朱芙蓉再次赶赴丈夫被困地点,“老公,听得到不?我来了。”许久之后,才有一丝极其微弱的声音传了出来:“老婆,我……还在。”

13日上午8时许,一辆满载武警官兵的卡车经过废墟,朱芙蓉立刻上前呼救。为防止伤到被困者,官兵们完全徒手挖掘。13日上午10时30分许,谭刚义终于露出了头!在被掩埋了约20个小时后,谭刚义终于被武警官兵抬出了废墟!

男孩手刨4小时救出同学

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

“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

男子为妻子完成最后的尊严

几天来,有关地震的图片和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正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但是在中国地震后的混乱中,这名男子坚持认为妻子不应该遗弃在那些尖利的碎石中。

因此,他包含着深情,将她的身体与自已绑在一起——然后用摩托车载着他前往当地的太平间。

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

地震发生后,北川汉子王正兴和弟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地震发生时,王正兴的母亲正在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房子剧烈摇晃,玻璃纷纷爆裂,母亲大声吼道“地震了,快跑”,全家人拼命跑出家门。15分钟后,王正兴突然听到母亲的呼叫,找到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正兴的耳边说道。王正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

被埋男子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

5月16日下午6时半,离地震发生整整100个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的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刘德云是什邡市汉旺镇人,工厂职工。地震发生时,他和一起玩牌的另外3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德云有些绝望了。此时,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他不想欠着账离开。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情景,感动得你热泪盈眶。正在家探亲的江苏公安都江堰籍消防战士、27岁的党员班长黄恒,在父母失踪、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他连续6天6夜奋战灾区一线没休息,只身救出200多人,还组织小分队救出一批乡亲。他在救人时不幸被钢筋剌成重伤住进了医院。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个人。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一个未知姓名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熟睡的婴儿,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被垮塌的房子压死。清理完废墟,人们发现她身下躺着她的孩子。孩子被仔细包在一个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三四个月大,被发现时毫发未伤,安静地熟睡。

救援医生解开被子准备给孩子做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到了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现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7:30:40 回复

    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

    1
  • 访客 2022-07-01 17:13:58 回复

    跑下楼,突然看见已经冲出教室的王老师又返回去,她马上站住,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师分忧。这时,强余震袭来,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对着王老师砸去,她跳过去拉住王老师就跑。快到二楼时,她和王老师、还有几位同学被摔倒在拐角的平

    2
  • 访客 2022-07-01 19:35:37 回复

    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后,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师”。 铁军动员会上,跟随部队徒步进入映秀的师长杨剑说,“铁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铁军绝不能畏惧艰险。” 重任,又一次赋予给了秋收起义团红一营。5月13日凌

    3
  • 访客 2022-07-01 18:04:51 回复

    ,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孩子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现场救援人员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