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共分为几个等级-地震一共分为几个等级dj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31 4

目录介绍:

地震一共有几个等级

地震一共有九个等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级数:

地震级数是里氏地震规模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x32)倍。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

地震的震级一共分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

一共12个级别,程度对应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地震一共有几个等级?

地震等级有以下几种: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

3、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4、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级是指地

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

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

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

掷在日

广

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

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

于1000个5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扩展资料:

一、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

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

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7:17:34 回复

    ,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地震

    1
  • 访客 2022-07-01 21:41:57 回复

    ?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地震一共有几个等级地震一共有九个等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

    2
  • 访客 2022-07-01 14:39:01 回复

    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扩展资料:一、传播方式在地

    3
  • 访客 2022-07-01 22:16:38 回复

    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