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云南、青海、四川、陕西接连地震,它们相互之间有关联吗?
- 2、云南大理、青海果洛再度发生4级以上地震,当地是不是地震的高发区?
- 3、青海、云南先后发生地震,两个地方地震有无关联?
- 4、云南与青海接连地震,这两地的地震究竟有没有关联?
- 5、地震区、带的划分
- 6、青海地震与云南地震有没有关联?
云南、青海、四川、陕西接连地震,它们相互之间有关联吗?
引言:5月21日在云南大理发生了6.4级的地震,震感非常的强烈,周边的地区也有明显的震感。随后青海果洛州也发生了7.4级的地震。青海市全省范围内都有震感,邻近的甘肃省多地也能感受到青海是此次的地震。
一、多地接连发生地震
在云南和青海的地震之后在22号的凌晨四川也发生了3.4级的地震,陕西也发生了3.6级的地震。但是专家判断青海的地震和云南的地震中间并没有关联,陕西发生的地震和青海相关,但是却并不是青海的余震,只是一次协同活动的过程。根据对这次地震的研究显示。青海的7.4级地震是因为块体边界持续活动导致的结果,在地壳强烈的形变方式作用下才导致了地震的出现。
二、多地地震并没有关联
连续而频繁的多地地震,其实中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包括青海和陕西的地震,也并不是余震导致的,只是同意板块运动下的共同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震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互相挤压造成了错动和破裂,这也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会造成很多的危害破坏地面和建筑物物,也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也会破坏社会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很多火灾、水灾、瘟疫等等一系列的灾害。
三、地震发生时要保护好自己
在这样强大的自然灾害中人类是渺小的,但是也要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在灾害来临时尽量躲避到可以支撑的地方让倒塌的房屋不至于伤到自己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活下来的机会。需要多去学习有关于地震自救的知识,来更好的保护自己。
云南大理、青海果洛再度发生4级以上地震,当地是不是地震的高发区?
两个地方在历史上都是地震的高发区。云南大理地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云南本身就是一个地震高发区,特别是五六月份的时候,是地震最频繁的时期,虽然地震的级数不是很大,但是还是要多注意安全。青海果洛发生地震是因为青海处于地震带上,我们都知道青海玉树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地震。
云南大理地震在今年已经不是第一一次地震了,在这次地震的前几天大理发生了6.4级地震,因为地震的幅度比较大,大理周边很多地区都感受到了震感,因此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大理了解情况,大理的某些学校害怕晚上再次地震,当晚全部都睡在了操场上,这次的地震也导致了极少人的受伤。根据地震监测台的显示,大理当晚地震三百多次,最大地震就是6.4级。在大理地震的时候,青海也发生了7级的地震。很多人当时就将这两个地方联系到了一起,甚至有人提出这两个地方地震是否存在关联的问题。但是,当时专家表示两个地方的地震并灭有什么关联。
大理地震的时候,我就处于丽江。当时感觉到震感比较强烈,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丽江地震了。后来等我跑出去之后才从新闻上得知是大理地震了。当时最让我感慨的就是新闻上报道的速度,因为我这里刚知道地震新闻上就已经将地区以及震级报道了出来。当时很多人都没有出家门,因为他们都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在遇到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保证好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一直录房子屋内晃动的视频。
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青海、云南先后发生地震,两个地方地震有无关联?
青海、云南先后发生地震,两个地方接连发生地震,这其中是否有必然的关联?然而专家表示并未有直接的联系,却极有可能与印度板块的活跃、天体运行或许有关。
据国家地震局专家介绍,青海和云南属于不同类型的地震,也处于不同的地震带,这两个地区接连发生地震可能与印度板块近期比较活跃有关。
云南地处中国的南北地震带,而青海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带,两地所处的地震带不同,意味着地震的类型也不同,二地虽然没有直接的关联影响,但是由于近期印度板块比较活跃,他们都受到了印度板块的挤压,所以引发地震。并且从20201年3月开始,印度板块的东南边,连续发生了多次大地震,对印度板块的边界造成挤压,所以印度板块的活跃势必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
某一时间段频发地震,或许与天体的运行有一定的关联。
已经有研究表明,当地球、太阳、月亮,三个天体共处一线时,对地球的引力会有放大作用,这也意味着地球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了。从时间段来看,的确有可能是因为天体的运行,对地球的引力造成了影响,但是也不能单一的从天体的运行来分析地震的原因,因为地球引力的因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距上次7级地震已经过去了1382天,是否因为进入地壳活跃的高峰期才导致接二连三的地震呢?
有专家表示地球确实进入了一个活跃期,而地壳活跃期就有可能导致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引起地表震动或者破坏,这就会导致形成地震,所以地球进入活跃期显然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另有专家表示,从2004年发生印度海啸开始,地壳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所以从2004年到2011年,相继发生了3次巨大的地震,而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地壳的活跃期,但是相比较之下,目前地壳的活跃程度处于活跃期的较低水平,所以地壳活跃期对地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总结
青海和云南相继发生地震,房屋、道路都极具受损,而云南也在连续的余震中度过,青海的海拔又很高,气温低下,救援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幸好,受灾人员不是很大,受损的大部分是部分畜棚、土房子等,这也是不幸中的造型,为青海和云南祈福。
云南与青海接连地震,这两地的地震究竟有没有关联?
云南与青海接连地震,这两地的地震其实是有关联的。
就在五月十八日的时候,一场地震发生在了云南漾濞地区,地震的震级达到了4级,然后又发生了接二连三的余震,在二十一日的时候,又发生了几次地震,地震的震级分别是5.6级和6.4级地震。事实上,这还不止于此,在这之后,又发生了多次4、5级余震,可以说是相当的激烈。
不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云南大理漾濞县发生地震之后,就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这里又发生了一场地震,而这场地震的震级达到了惊人的7.4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就在五月二十二日的时候,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了7.4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了17千米。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说,明显要比大理漾濞县最大的6.4级地震更大。事实上,这一次发生的地震,也是汶川大地震之后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坏性也是相当大的。
那么,说到这里,这一次发生在青海的地震,和发生在云南大理漾濞的地震有联系吗?
事实上,根据相关专家的推测,这一次青海的地震,与云南大理的地震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青海地震是发生在昆仑断裂带的,虽然云南大理的地震不在昆仑断裂带上,而且相隔一千公里,但是极有可能是与印度板块的活跃有关。从这一点上来看,说青海地震和云南的地震有一定的联系,也是有道理的。
总而言之,这一次青海地震和云南地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联的。在面对地震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应对地震造成的破坏。
地震区、带的划分
地震区、带通常是根据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的区域性差异来划分的,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基本统计单元。通常,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差异是地震区、带划分的主要依据。由于地震记录时间一般较短(几十至几百年),不足以反映一个地震区、带地震活动的固有特征,因此,反映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环境是地震区、带划分的另一重要依据。在我国地震区划研究中,曾对区域上的地震区、带划分进行过许多研究。根据2001年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的划分方案,研究区涉及青藏地震区中分属其中部地震亚区的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和南部地震亚区的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等多个不同的地震带(图8-1)。由于构造活动背景的差异以及其中控震构造带的相对独立性,上述地震带都明显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次级地震带。下面根据地表调查结果和区域内的地震活动特点,大致沿滇藏铁路从东到西对该区的地震活动带进行划分。
图8-1 青藏高原地震区带划分及Ms≥4.0级地震震中分布图
一、大理-德钦段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和滇西南地震带都具有地震活动频繁的特点。其中前者包括青海南部、川西、滇中和滇东等地区。该地震带活动强烈,表现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据统计,该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共发生Ms≥8.0级地震1次(即1833年云南嵩明8级地震)、Ms7.0~7.9级地震31次、Ms 6.0~6.9级地震111次、Ms 5.0~5.9级地震396次。后者包括滇西南地区以及境外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的一部分,是一条中强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的地带,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该带20世纪前地震记载不全,记录最早是1512年的一次63/4级地震。据统计,该地震带至2002年共记录到Ms≥4.7级地震291次,其中Ms7.0~7.9级9次,Ms6.0~6.9级46次,Ms5.0~5.9级171次。
滇藏铁路的大理-德钦段位于整体呈NW走向的中甸-大理构造活动带中,它是滇西北地震活跃区的主要控震构造,著名的滇西北地震预报实验场即位于该构造带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0)。综合该区中强地震密集呈带的特点、第四纪期间特别是晚第四纪的构造格局和控震构造带之间的运动学关系,将该段归结为一个次一级的地震带或地震构造带(中甸-大理地震带)。该地震构造带的范围可定义为:从中甸西北向东南,包括丽江、剑川、鹤庆、永胜、宾川、洱源、大理、巍山、弥渡、南华、南涧、祥云等地区的一个反“S”形区域(图8-2)。该地震带整体呈NNW向展布,南北长约400 km,东西宽约140 km。将该区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主要基于以下3个原因:
图8-2 滇西地区强震震中分布图
(1)历史地震的空间分布表明,该区的地震活动,特别是5级及以上的中-强震分布均沿着主要活动断裂带产生、并沿NNW向密集呈带的特点(图8-2)。
(2)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析表明,该区的德钦-中甸右旋走滑断裂带、龙蟠-乔后左旋走滑断裂带、丽江-鹤庆-洱海裂陷带、程海-宾川左旋张裂带、洱源-三营张裂带和红河右旋走滑断裂带等控震构造带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背景下,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断裂系,具有密切的运动学相关性。
(3)由于相关构造带之间密切的运动学联系,在其中一条构造带上的强震活动往往会在其他构造带上引起连锁反应。该控震构造带中的主要控震构造包括:NW向的德钦-中甸右旋走滑断裂带、NNE向的龙蟠-乔后左旋走滑断裂带、近SN向的丽江-鹤庆-洱海裂陷带、近SN向的程海-宾川左旋张裂带、近SN向的洱源-三营张裂带和NW向的红河右旋走滑断裂带北段等活动构造带。
二、德钦-林芝段
滇藏铁路中段德钦-林芝段跨越了藏中地震带和鲜水河-滇中地震带。根据该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并结合地表调查结果,可将该段铁路所涉及区域统归为“三江地震活动带”。该地震活动带泛指西以嘉黎断裂带为界,东到NNE向的巴塘断裂带之间铁路所穿越的区域。从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出(图8-1),该区地震活动虽然频度较高,但强度小,显然是整个滇藏铁路沿线地震活动相对最弱的地段。其中的地震活动多以Ms6.0级以下为主,Ms6.0级以上强震活动仅出现在巴塘断裂带附近。地表调查发现,该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NW向和NNE向2组断裂带控制。
三、林芝-拉萨段
滇藏铁路的西段穿越了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中的藏中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2个地震活动带,该区同样具有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区域地震活动和地表调查表明,上述两个地震带实际上包含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控震构造带。分析中国地震台网(CSN)和IRIS所提供的滇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区域内的地震震中分布可以发现(图8-3),该区除个别强度较小的地震分布比较分散外,其他的地震活动明显具有沿近SN向和EW向2组方向成带分布的特征,并且地震分布的集中区域与该区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在空间上吻合得很好,其中一些典型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发震断层活动性质及区域应力场也与所在区域的活动构造带相一致。例如,发生在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带上的地震都一致地显示以正断层活动为主的震源机制解;沿喜马拉雅主逆冲带发生的地震都显示低角度逆断层活动为主的震源机制解,这些充分表明该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因此,根据该区地震分布特点及其与区域控震构造带的关系,可以区分出“两横两纵”共4个地震密集带(图8-3)。
1.喜马拉雅山前地震密集带
喜马拉雅山前地震密集带是以近EW走向的以主喜马拉雅逆冲构造带为控震构造带的地震活动带。地震震中分布及其震源机制解表明(图8-3),在东经90°以东范围,该地震密集带的北界大致位于北纬28°~29°之间,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附近,其最北端已经越过北纬29°线,其南侧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平原的边界带附近,宽度可达100~120 km左右。该地震密集带中的地震密集,表现出强度大、频度大的特点,最大地震是1950年8月15日的墨脱-察隅Ms8.6级地震。
2.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地震密集带
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地震密集带是沿墨竹工卡-工布江达断裂带发育的近EW向地震密集带。该地震密集带从拉萨的北部大致沿北纬30°线向东延伸至林芝的北部地区,全长约330 km左右,宽40 km左右。其中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数量较少,总体上显示地震活动强度小、频度低,最大地震是1951年12月3日的墨竹工卡Ms53/4级地震。
3.亚东-谷露地震密集带
亚东-谷露地震密集带是以亚东-谷露裂谷带为主控震构造的NNE向地震密集带。该地震密集带从亚东北部向NNE方向经康马、江孜-浪卡子、尼木、羊八井、当雄和谷露等地延伸至那曲的桑雄乡北侧,全长约450 km,宽20~40 km。该地震密集带北段(尼木-谷露段)的地震活动相对比较密集,具有强度大、频度中等的特征,最大地震是1411年9月28日的羊八井Ms8.0级地震。
图8-3 滇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地震震中分布图
4.错那-沃卡地震密集带
错那-沃卡地震密集带是以错那-沃卡裂谷带为主要控震构造的近SN向地震密集带。该地震密集带南北长200 km左右,东西宽30~50 km左右。该地震密集带中地震密度中等,显示强度较大、频度中等的特点,最大地震为1806年6月11日的错那县北Ms7.5级地震。
青海地震与云南地震有没有关联?
经专家紧急会商,综合判定认为青海果洛7.4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余震活动水平为6级左右,专家初判青海地震与云南地震没有关联。据预测,云南、青海原震区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至6级地震的可能。
专家分析,这两次地震目前预判伤亡情况不会太严重,云南的地震震级属于中等强度,6.4级地震对应的裂度大约是7到8度,由于震源比较浅,可能裂度会达到8度,但它离县城和其他城镇相对有距离。
虽然青海发生的7.4级地震从能量角度看要比云南的地震高出30倍,强度属于大地震。但因为处于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而且震源深度达到17公里,深度越深,震中的裂度相对就会减弱,但影响范围会大一些,预计裂度会达到9度。总体来看,这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比其他同级别的地震要弱。
云南、青海两地发生地震,武警官兵星夜驰援
5月21日21时48分、22日2时04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相继发生地震后,武警部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派出武警云南总队大理支队和武警青海总队果洛支队近200名官兵,携带电动剪切器、电动撑顶器、便携式液压剪扩器、手动破碎机等救援器材,奔赴震区展开救援行动。
记者从武警部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了解到,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后,主要担负排查险情、清理场地、搜救人员、运送物资、搭建帐篷和维护秩序等救援任务。
截至发稿时,武警救援官兵累计排查危房58间、协助疏散群众18户59人、搬运物资26吨、搭建帐篷36顶。目前,抗震救灾行动正在紧急进行中。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较分散外,其他的地震活动明显具有沿近SN向和EW向2组方向成带分布的特征,并且地震分布的集中区域与该区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在空间上吻合得很好,其中一些典型地震的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