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客美剧豆瓣评分-美剧生物黑客结局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9) 黑客服务 84 4

目录介绍: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

1.科学的问题

诺兰的《星际空间》有两个细节非常打动我。一是Endurance太空站到达木星后准备进入虫洞,这个只在理论上存在的高维空间在银幕上的视觉展示是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进入”的镜头系列中,Endurance并非抽象地“嗖”一下没入球体,而是缓步接近虫洞,眼看球的体积越变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里无数遥远星系的斑斓投影。太空站不断接近,球体表面不断扩张,变得巨大,充满了Vmax巨幕,之后才是库珀那个壮士赴死般的“我们进来了”。相比宇宙的庞大的未知和虫洞的无限细节,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是那么渺小,尤其在Endurance到达未知星系之后飞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辐射对比之下不过是一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小黑点。宇宙之壮阔,人之弱小却无知无畏,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无比震撼,充满悲怆的诗意。

二是库珀和布兰德博士在Endurance事故之后在高速旋转中实现飞船和太空站的对接,事件演变的速度、剪辑的紧凑、配乐节奏的紧张度和细节展示的不厌其烦都让人目不转睛。我特别欣赏这一节里大环境镜头和对接细节以及宇航员们表情的反复穿插剪接,简直没有一秒废镜头,没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采访中说他读罢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真正的科幻应该是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让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这样的仰望,就是科幻的终极魅力。

但只靠“幻想”,科幻作品是立不起来的。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呈现想象力,作品只能是“悬幻”、“胡幻”。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细节越扎实,幻想部分的魅力就越强大。评价一部科幻电影的魅力,最根本的标杆我认为必须是科学细节,是科学的视觉表现。情节则处于第二位,为科学的推导和想象力的推进服务。

如果和2014年的其他科幻作品比较,单从视觉效果出发,《星际穿越》的摄影其实不如早些时候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但《星际穿越》的独特性在于它要视觉展示的是人类不曾探索过的未知领域。在表现未知,缺乏参照系或评价标准时,对科学细节的精心度反映出的是创作者的诚意。尽管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但《星际穿越》中的以下元素为其硬科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类走向灭亡的设置——环境恶化的现实主义

∙太空站的设计方案及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高维空间在低维空间里的投影形式

∙相对论对时空扭曲的猜想(包含极大的夸张,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黑洞的外部视觉形态

∙黑洞潮汐力

∙黑洞内部的时空奇点的幻想

这其中虫洞的球体展示在科幻电影中是里程碑式的,将永载影史。就连向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终极秘密的黑色方石致敬的机器人,都因脱离了人的形态,设计巧妙新颖而将成为经典。

当然,《星际穿越》的体系并未能完全解决它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这其中我个人最不能释怀的是事件的因果循环(“母子怪圈”)。当然,这是一切时间旅行科幻作品都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星际穿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旅行题材。但既然电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谁把虫洞放在那),却没有试图在“改变历史”和“创造未来”之间达成和解,在我看来这始终是个不小的遗憾。

2.价值观的问题

诺兰在《星际穿越》里展示了面对死亡人类对保存文明火种的两种态度,他让人类在经历高维空间、时间扭曲、黑洞,以及科技发展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唯一的价值尺度——爱。这样的设置很难不让一名中国科幻迷联想起《三体》。

就如同《三体》因为这个最终选择所受到的最大批评,《星际穿越》也因这种近乎言情电影的设置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纽约》杂志和NPR的影评人David Edelstein在极大赞扬了《星际穿越》的视觉效果后说电影的后1/3简直“俗不可耐”,把一个了不起的科幻故事降格成了庸俗的滥情剧。“煽情”,基本上是对《星际穿越》最普遍的批评。

我个人对“煽情”这件事的“情”看法中立——毕竟一部作品终归要努力调动人心,我甚至还相当欣赏“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钥匙这个结论。造成煽情结果的关键不在情本身,而是这个“情”的表现方式,尤其在一部严肃的硬科幻电影里,“怎么煽”才是关键。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实很像我们在科学研究里建立模型:“幻”的部分在于建立假设——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科技发展已成现实, 目前还不能证实的猜想已被证实等等;“科”的部分则是假设之后的一切事件演变、情节走向,一切都在假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逻辑关系,呈现合理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科幻可以在设立前提假设上天马行空,这之后却不能胡乱推导,不能在逻辑关联上掉链子。哪怕结果指向的是超越逻辑的情感信仰,推导过程也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面壁人”罗辑,二是“圣母”程心”。前者由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终于走出个人小天地,直到承担起全人类命运,其契机是为了在“末日之战”中拯救妻儿。 虽然爱的最后落脚点是罗辑这一个家庭,但情感驱动的人类文明和纯逻辑驱动的三体文明的较量却是贯穿《三体》系列整体的。换句话说,“爱”的出现在整个故事里有非常充分的铺垫,它从最开始就被设计并紧密渗透至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最后的故事走向里,尤其在《三体II》的结尾,刘慈欣甚至特别安排了三体文明观察员来强调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物罗辑从始至终对爱的选择都是合理统一的,并不需要超越逻辑思考的信仰的僭越。这个层次上的爱的归总,不是煽情。

再看程心,在《三体III》中,这个学识出众,因“阶梯计划”而为整篇宇宙史诗埋下契机的人物是个十分蹩脚的“拯救者”,她与罗辑最初的玩世不恭正相反,几乎是沉醉于同情心与泛爱的泥沼中不愿自拔,毫无领导能力,每每在涉及全人类生死命运的重大选择前掉链子、犯错误。然而刘慈欣偏偏一次又一次把这样一个人物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让她代表全人类说话。在这个巨大的不合理面前,故事的终端指向了信仰,因为无论谁作领袖,在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不论人类文明再怎样技术爆炸,再怎样选择采纳最正确的科技进步之路,面对宇宙终极真相,死亡只是早晚问题。除了献祭之爱,其他一切统统不值一提。

《三体》在程心这个层次上爱的归总是有逻辑断层的,需要价值观的飞跃,是为煽情。然而这样的煽情是通过一个庞大的科技进化、历史推导、宇宙命运终端走向的系列过程才终于实现的,它严密、缓慢、步步渗透,直到最终变为哲学性的思想升华。哪怕读者的看法根本不同,不买账这个“爱是永恒”的终极结论,那也还得是佩服大刘指引整个宇宙走向爱的叙述过程。

那么对比一下,《星际穿越》里,诺兰是怎么煽情的呢?

他其实也有充分铺垫,无论是地球上长长的看似无关大体的家庭生活,还是太空站里库珀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的视频电话,都是在为后面爱的回归铺路。Ann Hathaway的角色布兰德博士凭借直感要求去勘探另一个星球,并点名爱有可能是一整人类尚不理解的却真实存在宇宙力,就更是情节安排上的关键一笔,看似不经意,却是打开整个电影谜题的钥匙。

但《星际穿越》最大的问题在于:库珀的女儿墨菲作为人类命运的拯救者,是怎么推断出小时候家里的“鬼”就是库珀的呢?

电影里唯一给出的论据是库珀临行前送给墨菲的手表,却没有什么推导论证过程。或者说,这个信息如果不是库珀传输的,或者墨菲不认为是库珀传输而是其他一些他们当初理解的高维生物,人类也照样可被拯救。墨菲对库珀之爱从而解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一节,要求观众必须跳离逻辑推理选择“信”。

这种要求逻辑断裂的情感推导,我认为是造成David Edlestein所说的“俗滥戏码”的关键原因。墨菲这条线的薄弱(一方面也是为篇幅所囿)是《星际穿越》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煽情结果的关键。这条线在对爱的表现方式上,《星际穿越》远逊于《三体》。

但另一方面,库珀对墨菲的爱传达出了关键性的数据信息这条线却是前后贯通的,其对“爱”的科幻表现形式上甚至超越了《三体》。

在黑洞里,库珀终于恍然大悟后,向机器人Tars解释为什么他存在的这个小小的高维空间的三维投影恰好是他离开地球之前的那一天时,他说爱,作为一种力,指引他来到了这个方位——就好象重力决定了三维世界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爱,作为一种高维的“量子力”,可以决定人在高维空间里的位置,也就是人将出现在低维空间投影中的何时何地。后来库珀在失去意识之前看到了Endurance空间站他们通过虫洞时的布兰德博士,有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握手,这也同样是爱的力量。

在《三体》(和大多数的科幻作品)里,爱作为超越物理规律的信仰,是脱离物理空间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人类对爱的回归是确认自身存在价值的坐标,这个回归是抽象的,哲学性的;但在《星际穿越》中,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被描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实际参与了宇宙的物质组成,甚至很可能是高维空间的某种基本力形态。《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物理态的力学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我不能确认《星际穿越》对爱的这种力学解说在科幻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的,但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这个猜想,我认为这都是让它最终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的价值关键。

3.哲学的问题

说完了“爱”的问题,再说说黑洞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通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己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01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内容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对比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现在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臼,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推荐一部电影

1、《2001太空漫游》

上映时间:1968豆瓣评分:8.7

生物进化,人工智能,黑色石碑,这部科幻电影实在有太多可以说的了。作为阿瑟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共同创作的科幻巨著,《2001太空漫游》称得上是科幻电影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过:“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劣拙的模仿。”可见阿瑟·克拉克对于科幻界的影响远远不止几部堪称经典的奥德赛系列啊,他对于一代人甚至一个时代都有深远影响。

作为科幻电影迷,《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的经典电影。

2、《降临》

上映时间:2016豆瓣评分:8.0

改编自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外星人“七肢桶”降落地球并与人类交流的故事。

与其它外星人大片不同的是,《降临》不是一上来就打打打。《降临》形象地刻画出人类与“七肢桶”建立沟通的过程,并糅合了“周而复始”的核心。

将语言学完美融入科幻的背景之中,《降临》做到了这一点。

3、《银河系漫游指南》

上映时间:2005豆瓣评分:8.1

如果你问一个科幻迷“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42”。没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科幻电影迷是没有灵魂的。这部看完会让人傻笑半天的科幻电影,有着松散的主线,精致的细节和深刻的哲学思辨。

4、《星际穿越》

上映时间:2014豆瓣评分:9.2

《星际穿越》作为诺兰大神的作品,被称为史上最强科幻电影。

《星际穿越》不仅有宏大的场面,有强大的脑洞,更有紧凑而有力的主线故事,让它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科幻史诗。时间流逝的不均匀,弹指间沧海桑田。《星际穿越》用电影的手法完美复刻了这样的一个科幻主题。

1999年电影《黑客帝国》为什么被称作大片?

《黑客帝国》确实是一部史诗级的科幻电影,豆瓣评分9.0.1999年3月上映后,获得相当好的评价。是由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两位导演执导,主演是基努·里维斯/劳伦斯·菲什伯恩/凯瑞-安莫斯等。影片主要简述在遥远的未来,机器人日益强大,逐渐控制了人类,并把人类做成了生物电池,还设置了虚拟的游戏,让人类活在机器人制造的假象中,主人公尼奥被几个觉醒的人类,带离虚拟空间,当做救世主来拯救人类,展开了与机器的对战。

决定电影好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影票房,《黑客帝国》第一部的总票房4.7亿美元,而且是在99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是在现在那得几十亿票房吧。三部的总票房是17亿美元。在第二年各种奖项如期而至,获奖 2000 第七十二届奥斯卡 最佳音响 -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效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这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肯定

九十年代正好是计算机刚刚兴起,这正好应了人对新兴事物的兴趣,而且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西方的哲学思想,有因果,宿命,人性等等。疫情待在家里把这部电影再看一遍。《黑客帝国》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动作片,该片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基努·里维斯、凯莉·安妮·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等主演。影片已上映的有三部,为《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分别于1999年3月31日 、2003年5月15日 、2003年11月5日在美国上映。               

你心目中的神级英美剧是哪部?

1、《越狱》:

故事叙述主角Michael的哥哥Lincoln被诬陷杀害副总统之兄, 被判处死刑并将于不久后执行。Michael得知他的冤情后, 秘密策划了一整套详尽的逃狱计划, 并进入监狱要帮助哥哥出狱。谁知道一连串阴谋不断发生在他们及其身边的人的身上...

2、《黑镜》:

每集都是独立的故事,描述科技进展到极致时,反思这些黑科技会带给我们冲击。以讽刺和厌世的手法,让观众看完都不寒而栗。看这些剧情,真的会让人觉得,这些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始于人性,但人们邪恶的思想,总会偏离初衷。

3、《权力的游戏》:

剧情发生在虚构的维斯特洛大陆上的古代, 有七大王国, 亦有魔法, 非人类的生物存在, 为了争夺最高统治的权位, 各王国间内部无不勾心斗角, 血流成河,想成为七大王国之首座上“铁王座”。美剧史上最经典之作!

4、《唐顿庄园》:

该剧是一部典型的英国古典历史剧。讲述的是在20世纪初期英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的唐顿庄园中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着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的遗产继承劝问题而展开,全剧对应该上层贵族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细致入微的展现。

5、《西部世界》:

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人类开辟了一处人造西部世界,在这里前来旅游体验的游客,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并且不受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等的约束。

《黑镜》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出了三季,都是黑科技神作。这种“黑科技”,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黑科技,即剧中出现的各种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水平、暂时只能存在于脑洞中的科技成果与系统设定,也是另一层字面意思上的黑/科技——这里的“黑”,是动词。

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享受着这份成果,但,由此产生的各类负面作用呢?

前两季的《黑镜》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豆瓣上,第一季17万人评分,9.3,第二季也高达9.1。

第三季卖给了美国的视频网站Netflix,显而易见地画风开始American了,不同于前两季一季只有3集,这一季共有12集,口碑也开始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豆瓣评分8.8,比前两季低不少,但还是难得一见的神剧。

因为前两季是几年前的太久远了,十月份刚好看了新出的第三季,所以就说说第三季已出的六集吧。

第一集,Nosedive / 急转直下。看得我再也不想刷朋友圈了。

推荐指数:★★★☆

最平铺直叙无悬念的一集,把前两季中习惯使用的隐喻在此变成赤裸裸的明嘲。尽管看到开头基本就可以猜到结局,但看下来的乐趣是不一样的。相对黑镜前两季的水准来说中规中矩,但值得一看。

故事夸大了社交网络对人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打分,当然也要接受别人给自己评分。总分5分,这个分数,会影响这个世界的人的生活,比如4.5分以上是上等人,他们无论是买房子还是坐飞机都可以享受优惠和优先权,2.5分以下则是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每个人可以通过类似隐形眼镜的系统一眼就看到对方的分数,看到低分的人会下意识地觉得是有反社会倾向的危险分子。

女主角一开始有4.2分,她跟这个世界中的大部分人一样,虚伪地和不喜欢的人客套,只为了互相让对方给自己打高分;

无论是在外面吃东西还是自己在家做东西,一定要拍张好看的图片发布到社交网络,只为了赢得不相干的人的点赞——这不就是我们吗?

为了住进自己梦寐以求的优质社区,她想达到4.5分,结果用力过猛,分数急转直下……

她的那个只有三点几分却过得很开心的邋遢弟弟,其实才是最明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上等人有上等人的乐趣,下等人有下等人的幸福,何必硬要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白白令自己难堪?

过得随意一点开心一点不好吗?

第二集,Playtest / 游戏测试。吓得我赶紧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推荐指数:★★★

略有点盗梦空间的意思,也有点小惊悚,胆小的不要夜里一个人看。应该算是本季目前最烧脑最有争议的一集。

男主角在父亲病逝后逃避现实、在外游荡不肯回家,妈妈多次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后来他为了打零工赚点零花钱,寻求刺激,去一家日本人的游戏公司做最新产品的体验者,然后就……

原谅我,这个翔记我实在是没忍住……

怎么办我忍不住剧透!如果他早点接了他妈妈的电话,他妈妈就不会一直不停地打过来,造成游戏测试时的信号干扰……总之就是一句话:No zuo no die.

虽然VR几乎在每一集中都有体现,但这一集里尤其令人深思,VR的可怕之处,或许就像剧中的男主角,也像看剧的我们,已经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构,越想越忍不住一身冷汗。

而从人性的一面来看,这个世界没什么妖魔鬼怪,真正能吓到我们的,其实是心魔。

第三集,Shut Up and Dance / 黑函之舞。吓得我赶紧检查了一下电脑的摄像头。

推荐指数:★★☆

这可能是目前已出的六集之中最拉低水准的一集,bug有点多,主题寓意不明,情节有点套路化,我怀疑制作方大概是王尼玛的粉丝或者最近迷上了暴漫的表情包,总之结尾冷不丁出现的暴漫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说拉低水准也只是相对《黑镜》本身来说。或许这一季的编剧刚好在关注“恋童癖”这一问题?

故事从一个懦弱少年因为电脑被妹妹拿去安装免费看电影的软件而中毒开始讲起,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结果这是一个病毒软件,他的电脑摄像头变成了监控镜头……

这摄像头是不是越看越可怕,活像一只偷窥的眼睛?

我幼小的心灵真的受到了伤害好吗!再也不敢随便安装免费软件了!我好怀念多年前用过的那些杀毒软件啊,杀起毒来嗷嗷叫特别酸爽的卡巴斯基,还有小狮子动来动去的瑞星,还记得吗?电脑盲问一个愚蠢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电脑都不用杀毒软件了啊?

第四集,San Junipero / 圣朱尼佩洛。两个老奶奶的“网恋”故事,我第一次看讲百合的剧……

推荐指数:★★★★

这个故事的节奏比较慢,前面可能摸不到头脑又无聊,但是看到后面会非常暖非常感人。这大概是黑镜中难得一集歌颂科技的?虽然可能针对这种虚幻的人造天堂也会有争议。

一个以前看小说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你愿意在现实中经历生老病死,还是愿意肉体死去、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ps:两个女主角真的超美,尤其是那个黑人妹子。

第五集,Men Against Fire / 战火英雄。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集。

推荐指数:★★★★☆

这集实在是无法完全不剧透地来讲述它的好看之处。涉及到战争、种族、洗脑,反应的问题太现实太残酷。

一个问题:假如你不得不杀死一个无辜的平民,你会选择在清醒的时候杀死他,还是选择被洗脑、在认为他是害虫的情况下杀死他?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点,就跟第二集一样的点,签合同的时候,一定每一页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地看了再签啊!

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 / 全网公敌。害得我现在看到蜜蜂都有阴影了。

推荐指数:★★★★★

这一集讲的是网络暴力。由连续三起被全网痛骂、刷#去死#话题的“全网公敌”如出一辙的惨死而引发的故事。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什么人都可以上网,网络上的喷子越来越多,大家在网上随意宣泄着情绪,一言不合就咒人去死,全世界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大家都在骂,我骂一句也没什么,即使再恶毒,但法不责众,而且被骂的人也不可能真的因为我骂了一句去死就真的死了吧?

可是那么多人的污言秽语加起来,确实就是足以杀死一个人的网络暴力。前段时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乔任梁曾唤起了部分人对网络暴力的注意,可惜也就是那么一瞬间而已。只要网络还在,网络暴力就不会终止。

就比如在这个故事里,凶手用自己的方法,让所有曾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那又如何?活着的人依然不会懂。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从自己做起,至少让自己不要成为网络暴民。

最后,真诚推荐这部剧。

美剧的水平向来很高,都有哪些经典美剧剧集推荐?

美剧以其制作精良,题材新颖独特,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寓意深刻等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朋友。经典的美剧有很多,比如《成长的烦恼》,《越狱》,《初代吸血鬼》等。

一《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是一部很古老的电视剧了,由美国ABC公司拍摄。1985年在美国首播,直到1990年才在我国播放。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电视也还是方方正正的黑白电视机。作为当时比较少见的家庭情景喜剧,该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朋友们的喜欢。

《成长的烦恼》主要讲述了西佛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爸爸杰森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家开心理诊所还要负责照顾孩子们,杰森对孩子们的启发式教育方式也引起了许多家长们的关注和思考。妈妈麦琪是一位记者,关心孩子又细心周到,和爸爸总是很甜蜜,两个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也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哥哥迈克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但却不务正业,学习一团糟还经常把事情搞砸,弄出一些笑话。姐姐凯萝是一个学霸,但又有点书呆子气,经常冒出一些非常幼稚的想法。弟弟本人小鬼大,经常学大人一样老气横秋,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一个充满了爱和理解包容的家庭,虽然也有烦恼和忧愁,但却令人向往和感动。

《成长的烦恼》剧情贴近生活,台词幽默风趣,故事精彩纷呈,演员演技精湛。即使时隔多年,有些片段仍然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它开创了家庭情景剧的先河,甚至左右了之后电视情景剧的发展方向。

二《越狱》

《越狱》是一部非常烧脑的剧情悬疑动作片,于2005年播出。该剧主要讲述了建筑工程师迈克尔帮助蒙冤的哥哥林肯逃狱,并且寻找证据洗脱冤屈的故事。为了救出哥哥,迈克尔不得不和别人合作,并且被迫连带着放出了同监狱的一些罪犯。逃出监狱后,迈克尔不但要躲避追捕,寻找证据,还要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其他逃犯带来的不良影响。

《越狱》剧情跌宕起伏,情节紧张环环相扣。演员演技精湛,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丰满,性格上充满了矛盾和多面性。整部剧充满了高智商和极强的逻辑,打戏和枪战也很精彩,雄性荷尔蒙爆棚。让吃瓜群众们看的既紧张又刺激,欲罢不能。

三《初代吸血鬼》

《初代吸血鬼》是《吸血鬼日记》的衍生剧,于2013年播出。该剧主要讲述了吸血鬼初代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吸血鬼,狼人,女巫和人类之间的感情纠葛与争权夺利。尼克劳斯是狼人和吸血鬼的混血儿,有超强的能力,也是初代家族的领头人。他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害怕家人的背叛,对家人有极强的控制欲。以利亚是初代家族的长子,总是试图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丽贝卡却是总想逃出哥哥尼克劳斯的束缚,寻找自由和追求自己的爱情,向往人类的生活。海莉是狼人的女王,肩负着保护狼人的责任,同时她又和尼克劳斯有了孩子,并且还和以利亚相爱。

《初代吸血鬼》剧情紧凑,演员演技与颜值双在线。人物关系复杂多变,亲情线贯穿全剧。精彩打戏中的动作干脆利落又很帅气,一气呵成的动作让人看得酣畅淋漓。与《吸血鬼日记》相比较剧情更加地成人化,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的有血有肉。

经典的美剧还有很多,比如《地球百子》,《西部世界》,《权力的游戏》,《亡者归来》等,都是值得好好欣赏的。品一部好剧,体会百味人生,愿好剧不断。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9 17:41:37 回复

    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

    1
  • 访客 2022-07-09 18:48:21 回复

    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

    2
  • 访客 2022-07-09 17:12:12 回复

    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

    3
  • 访客 2022-07-09 13:15:43 回复

    在线。人物关系复杂多变,亲情线贯穿全剧。精彩打戏中的动作干脆利落又很帅气,一气呵成的动作让人看得酣畅淋漓。与《吸血鬼日记》相比较剧情更加地成人化,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的有血有肉。经典的美剧还有很多,比如《地球百子》,《西部世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