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地震的地方天气预报-有地震预报的天气预报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业务 126 2

目录介绍:

为什么地震没有天气预报?不是很早就有什么地震仪么

地震难以预测! 地震会引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 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

广东省河源市发生4.8级地震,严不严重,我有一个亲戚和几个朋友都在那呢,很担心,谁有河源市天气预报一周

听说不严重,还好啦,我也在深圳,也没感觉到,隔天才看到新闻呢,天气啦的天气预报非常准,你可以去找下

关于地震的预报

地震预报的定义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尽管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预报体系,当然这种体系并不十分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的预报主要建立在理论计算和前兆观测的基础上。

一、测震学预报方法:简称“以震报震”。用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变化来预报地震三要素的一类方法。包括波速比、b值、围空、条带、统计预报等。目前,以震报震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地震工作者的重视,常作为综合分析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地震前兆观测:根据地震前兆监测设施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异常,预报地震。常见的前兆监测手段有:地下水观测、地形变观测、电地场观测等。

三、宏观异常:通过人的感官所能发现的一类地震前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动物的习性异常,地下水水位的涨落、水井翻花冒泡、浮油花、变色、地光、火球、果树重花等。大面积、短时间内大量出现这类异常,是最准确的地震来临的信号。相信随着地震科普知识和通讯设施的不断普及,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地震预报的类型

为了不同的用途和目的,我们地震预报分了四个类型。按照国家的标准说法,对十年以后的破坏型地震预报,我们叫长期预报。两年以后的叫周期预报,三个月以后的叫短期预报,十天左右以后的叫临震预报。

长期预报在将来工业、民用建筑、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布局上非常有用,也很重要。国家对一些危险程度高,或者地震密度值高的地方,要求建筑物采取设防的要求高一些,要求它有起码的抵御能力。有些在地震前采取人员疏散措施,而有些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等等。所以这样的地震预报和别的预报就不一样。虽然天气预报也非常重要,说明天下雨,最多我没有听到,我淋一场雨。地震预报就不一样,因为有严重的社会后果,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所以国家对地震预报有严格的规定。各个地方的地震预报权不在地震预报部门,不在科学家,而是政府,各个省市都有地震预报,当然地震部门首先要提出有根据性的预报,报告政府,政府马上作出决策,这是要对人民对地方有责任的,例如北京就要报国务院审批。国家有专门有关于地震预报的发布和规定。

地震可以预报吗?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今天宜宾地震,有人来说说昨天宜宾,天气怎样

有不同说法:

1震前有明显想象变化

天气热得异常 在震前有“特别闷热”、“燥热”、“人感不适”的感觉。气温会比常规的异常增温,即便是下大雨,也会热得烦躁,冬天同样感到异常温暖,出现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地震。如1966年3月8日,邢台大震前,7天内日平均气温由零下13℃,猛升到零上11℃,增温达24℃,实属罕见。又如海城临震前,出现暴发性增温。1975年2月3日,8时至10时间,2小时内气温上升幅度竟达12℃。

怪风骤雨发作 在临震之前,会突然起怪风,风力还很强,风向旋转不停,怪风经过的地方,地震不久就发生,真有如此惊人的巧合。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霆发生7.9级强地震前,几小时内,风尘大作,风向紊乱,纸片、枯叶上下乱窜,风速最大有14米/秒。

异常的淫雨连续或大雨如注,天气极热 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发生7.1级地震前,连续阴雨13天,降雨量破历史同期记录。在冬季震前会有大范围异常降雪天气,如1966年3月6日,华北平原在春季下罕见大雪,结果五天后发生邢台大地震。

天边地会发光 临震前,贴近地面底层大气中会出现地光,在临震前几分钟里发生。地光颜色为蓝色、白色,也有红色,常在天边高度不高处闪光,时间很短。1976年7月发生唐山大地震前,在凌晨时间里,火车司机就看到蓝色的地光,不久唐山大地震。夜间出现地光时,在乌黑昏暗的夜空,突然闪光,可见到远处山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大震前,云南普洱发生6.7级大震前,都分别见到白色、红色地光。

大气呈现浑浊 大震前,一般会降大雨,雨后应是天空洁净,但是发生大震前,天空却呈现浑浊,看上去非沙非土,非烟非雾,日月惨淡无光的景象。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连续四天为天空灰蒙蒙、雾飘尘浓、能见度又差的霾天,而东川历史上从未见过霾天。海城大震前1—2小时,突然生雾,烟雾蒙蒙,天空昏黑,看不清日光,大震过后,雾即消,天空清澈明亮。

大气电的干扰 似雷雨天来临时,收音机里听到的杂音一样,这是地震前受大气电干扰的结果。地震前地气也会发生异变,人们可闻到奇异的臭味,这是来自地裂缝中冒出的臭味怪气。

2一个网友说

有气象台专家介绍,地震是地下结构发生变化,是地壳运动;而风雨雷电则是大气运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地震预报与天气预报并没有直接联系。现在是夏季,强对流天

气比往常更集中,常会出现大风、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这并不出奇,并非什么地震的前兆。专家表示,通过天气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能凭借天气的反常现象来判断地震的来临与否。当然,以往发生地震后,天气确有一些异常变化,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在那里能查询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

开放分类: 自然、地震、灾害、预报

目录

• 地震预报的定义

• 地震预报的方法

• 地震预报的类型

• 地震预报的案例

• 地震预报的现状

• 地震预报的争论

地震预报的定义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震预报的类型

长期预报: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

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

短期预报:几天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

临震预报: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

地震预报的案例

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1975年2月,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对1976年松潘一平武间的7.2级震群,1976年盐源一宁蒗间的6.7级震群,以及1998年宁蒗6.1级地震等.我们也都作过不同程度的预报,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和其它不少破坏性地震,我却未作出预报。

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地震预报的争论

近年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

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9:33:16 回复

    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今天宜宾地震,有人来说说昨天宜宾,天气怎样有不同说法:1震前有明显想象变

    1
  • 访客 2022-07-01 22:32:29 回复

    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