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课 1亿有多大
- 2、小学综合实践课 《零用钱该怎么花》课堂实录 ,急,要详细些的。
- 3、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综合实践课问题提纲表,望有人回答
- 4、综合实践活动地震有前兆吗 课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课 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活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一亿滴水有多少?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3.制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阶段三:获得结论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小学综合实践课 《零用钱该怎么花》课堂实录 ,急,要详细些的。
《零用钱怎么花》教学设计
——五年级综合综实践活动课
浔中中心小学教师 苏来栩
教材分析:
在学校的周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周边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我深深地思索: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虽然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中提出了“奢则不逊,俭则固”的道理,类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学生们都耳熟能详。但是生活中,他们却不懂得节约啊!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处理零用钱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零用钱来之不易,了解怎样合理的使用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收信资料及调查、采访等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养成自主、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收集资料和信息。主要完成零花钱来源、学生零花钱数目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家庭情况等调查任务。(事先把书读好,做好)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请大家仔细观察录象,认真思考。
(内容: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学校门口和学校周边经过,而每一次经过都重现着同一个画面。就是在门口及周边的食杂店里、小摊上总是挤满了小学生,当时我把画面给拍了下来。请看:(点击:在学校门口学生们有的从身上掏出一元、两元购买饼干、汽水、羊肉串等零食;有的正兴高采烈地把这些三无零食往嘴巴里送。还有的在挑选玩具卡片,接着,在其它的小店铺里也发现了同样热闹的画面。)
2、师:看了这么熟悉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买零食的坏习惯屡禁不止呢?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零用钱?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吃零食有什么坏处呢?
3、过渡谈话:是啊,你们的零用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那么,零花钱该怎样用才合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零花钱怎么花)我们先来听听你们的调查结果。
二、汇报研究成果
1、对学生零用钱数目的调查汇报
(1)小组汇报小学生每月的零用钱数目调查情况:(课击:表一)
师:请第一大组成员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情况:(汇报)
(金额5元以下5—10元10—15元15元以上人数)
组长汇报:我们组通过调查发现,5元以下的有……
师:在调查中你有什么体会,做了记录了吗?(学生日记)
生1:读一读自己的日记……
生2:读一读自己的日记……
(2)师:参与调查,也是在互相学习。你们发现了没有,如果按照每生每月10元算,全校按1500名学生来计算的话,你们一个月就有15000元的零花钱,这可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如果拿它去支助学困生,每生按每月300元计算,那么我们一个月就可支助50名这样的学困生。
2、对零用钱的主要用途调查汇报
(1)小组汇报小学生零花钱主要用途调查情况:
师: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不作为的一面,也有它闪光的一面,我们来听听第二大组的成员调查的情况吧:(课击:表2)
组长说:(每月用于课外书、文具、零食、玩具及其它的金额)
师:你们在调查中有什么特别的记录吗?
生1:(学生日记)
生2:(学生日记)
(2)哪些同学零花钱做了使用记录?哪些同学有储蓄呢?
生说:
师:是啊,作一个会理财的人要从小培养起。
(3)你用零用钱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生:捐款,旱,水,地震……
(4)通过上面的数据你觉得自己的零用钱使用合理吗?
(5)小结:听了你们的想法,老师很为你们高兴,相信你们的家长听到也会很欣慰的。
3、对零用钱来源的调查交流,学生汇报展示调查情况。
师:老三们:(课击:表3)
组长汇报:通过调查我们……
(1)你们调查中有无零用钱的吗?他们父母没给零用钱的原因是什么?没给零用钱父母就不疼爱孩子吗?
(2)小结:要学会尊重自己最可亲,最可敬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负担超出你我的想像。
4、对家庭的月收入和开支情况研究(课击:表4)
师:来了解一下吧:
(1)小组汇报:我们组……
(2)家庭要开支的多不多?这些家庭的收入,我们的家长是怎样赚来的呢?
(3)对比自己体验赚钱的辛苦谈体会。(学生日记)
(4)有的同学大手大脚的花钱,你对此有什么时候看法?(生说)
(5)小结:要让零花钱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6、集体讨论:一组组数据真实可信,相信大家现在一定有话要对大家讲:
(1)乱花钱有什么危害?(学生收集有关由于乱花零用钱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
(2)说说名人节俭的小故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3)说说身边节俭的榜样。
我有一个存钱罐,里面有许多钱。这里面有的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也有的是我卖废品得来的钱。我经常用这些钱买文具,比如铅笔、书包、橡皮什么的;有时我也用它们买早点;还有时我会用它们买零食吃,不过得先征得妈妈同意。你可别看这没什么特别,我可让爸爸妈妈节省了不少零钱呢!
存零花钱真有趣,不但自己有了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而且还替爸爸妈妈节省了一些钱,真是一举两得啊!不过,前提是必须合理地花零用钱。
(4)通过你们的调查和思考你现在认为你的零用钱要怎么花好呢?为什么?
生1:
生2:
生3:
三、活动总结(谈收获)
1、请把你们小组交流得出的生读自己理使用零用钱的计划说一说吧。
2、小组展示给同学们的但是议书、手抄报、给家长的建议等。(充分准备)
四、延伸:
1、各小给汇报在前面各阶段中成功的做法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2、活动评价。老师也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零用钱怎么花》
准备学具:表格:(见网上)
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综合实践课问题提纲表,望有人回答
我来回答吧:
1.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叫地震。
2.最高不超过10集。(最大的一次地震是智利大地震,9.5级)
3.地震会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
4.①动物乱跑,乱叫,如狗、猫、大象等,冬眠的蛇出了洞。②井水异常,波纹不定。③有地光现象。④有地震云生成。
5.①在学校:老师组织大家迅速撤离,师生井然有序的撤离到宽敞的地方,如操场等地。
②在家里:有时间跑下楼的话,就要立即下去,如果无法快速下去,就要躲到面积小的房间(拐角处),用物品挡住头部。
③在商业广场:不要与众人拥挤,告诉大家不要心慌,排队快速撤离。(也可砸玻璃逃离)
④在电影院:要避免被他人挤到(因为电影院较暗),通常电影院有多个出口,选择离自己最近的出口逃生。
6.①自救方式:不要慌张,一定要避免自己昏过去,保存好体力(如果身旁有食品,要合理分配),等待救援。
②营救方式:如果可以将废墟搬开(如:板砖、挖土)那就要尽量去做,如果无法办到,那就要在废墟外积极鼓励被困的同学,通知营救队伍。
7.如果重新进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在建筑原有的基础上,多建立一些防意外灾害的措施(如:加固房屋,提高房屋的防震质量等)。
8.传染病:有四类: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预防:①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应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
②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
③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
④搞好饮水安全工作 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
9.这个吗?自己想想吧。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有前兆吗 课件
防震减灾黑板报:地震预报
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 张衡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他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预报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3)说说身边节俭的榜样。我有一个存钱罐,里面有许多钱。这里面有的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也有的是我卖废品得来的钱。我经
震前兆信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
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
大家现在一定有话要对大家讲:(1)乱花钱有什么危害?(学生收集有关由于乱花零用钱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2)说说名人节俭的小故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