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的含义
- 2、设计地震分组是怎么确定的?
- 3、地震加速度的简介
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的含义
地震加速度(earthquake acceleration)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即包含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加速度值为2.5~8厘米/秒2 时,多数人可以感到;达到25~80厘米/秒2 时, 房屋强烈摇动。 1.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例如,中国的新地震烈度表(1980)规定,烈度为Ⅶ、Ⅷ、Ⅸ、Ⅹ时相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125g、0.25 g、0.5 g、1.0g。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也包括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 2.关于《抗震规范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的区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建设部1992年7月3日颁发的建标【1992】419号《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规定的加速度值,其规定如下: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其中取值 7度0.10g,8度0.20g,9度0.40g 这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只是在0.10g和0.20g之间有一个0.15g,0.20g与0.40g之间有一个0.30g的区域,这两个区分别同7度和8度地区相当 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了二类场地上,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参数。
设计地震分组是怎么确定的?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设计地震分组,这主要是为了反映潜在震源远近的影响。一般而言,版潜在震源远,地震时权传来的地震波长周期分量比较显著。为了反映这一影响,对各城镇在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值的同时,还给出了设计地震分组。
简介
一般而言,可能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第二分组大概相当老规范的“设计近震”,它仅与特征周期有关,且周期越长,分组越大;而第三分组大概相当于老规范的“设计远震”,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它仅与峰值加速度衰减区段有关,而在特征周期区划图中,它不仅与峰值加速度衰减区段有关,还与特征周期有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设计地震分组
地震加速度的简介
1.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例如,中国的新地震烈度表(1980)规定,烈度为Ⅶ、Ⅷ、Ⅸ、Ⅹ时相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125g、0.25 g、0.5 g、1.0g。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也包括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
2.关于《抗震规范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的区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建设部1992年7月3日颁发的建标【1992】419号《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规定的加速度值,其规定如下: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其中取值 7度0.10g,8度0.20g,9度0.40g
这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只是在0.10g和0.20g之间有一个0.15g,0.20g与0.40g之间有一个0.30g的区域,这两个区分别同7度和8度地区相当
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了二类场地上,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参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 2.关于《抗震规范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的区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建设部1992
别为0.125g、0.25 g、0.5 g、1.0g。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也包括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 2.关于《抗震规范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