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关于澳门的常识有哪些?
- 2、澳门历史资料
- 3、澳门有多少年的历史?
- 4、澳门历史简介20字
- 5、澳门的历史资料300字
关于澳门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澳。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北与广东珠海相连,西跨莲花大桥与珠海市横琴岛相通,东与香港隔海相望。总面积28.6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气候。澳门人口48.8144万人(2005年),居民以华人为主,而葡萄牙人及其他外国人则占5%左右。葡萄牙语及汉语是现行官方语言,但市民日常沟通普遍讲粤语。
澳门地区原属广东省,1535年起被葡萄牙殖民者逐步强占,历时400年之久。1999年12月20日起,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是一个自由港,历史上曾经极为繁荣。随着香港的开埠、发展,澳门作为转口贸易商埠的经济重要性逐渐下降。
澳门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当地最大的赌场葡京娱乐场是澳门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地理概况
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正处珠江口西岸,与香港、广州鼎足分立于珠江三角洲的外缘。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西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湾仔镇一衣带水;北边以古老砂堤与珠海市的拱北相连,陆界只有240米;南面濒临浩瀚的南海。澳门半岛是由一条狭长地带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拱北区连接而构成,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最阔约1.8千米。半岛上有多个小丘,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1.07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
气候特点
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光、热充足,温暖湿润,夏长冬短。雨量充沛,但每年常受台风和暴雨危害。年平均气温22.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雨量2031.4毫米。
交通运输
1969年,人们以填海的方式在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筑成一条约2225米长的连贯公路;1974年,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修建了一条长约2570米的跨海大桥,其东面又于1994年修建成一条长达4380米的友谊大桥。从此,原来隔海相望的半岛与两个离岛连成一体。1995年11月,澳门国际机场建成启用,每天大约有60班飞机,飞往十多个国家及中国内地十多个城市。而在澳门与香港之间则有快速运输船队,每隔15至30分钟来往一班船,航程大约60分钟。
经济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以工业、旅游博彩、建筑业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工业以外向型出口加工工业为主,主要有服装、纺织品、电子、玩具等产品,以博彩带动的旅游收入在澳门的年总收入中占50%左右。
文化习俗
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释、道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人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妈祖在这里都有保留。因此,一年之中,澳门地区都洋溢着中西节日的喜庆氛围。其中本地华人对农历新年、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非常重视。而与宗教、习俗有关的节日,如娘妈诞、醉龙醒狮大会、圣母花地玛出游等也有庆祝活动。
妈祖阁
妈祖阁海拔73米,又称天后庙、妈阁庙。庙宇背山而建,面临大海,周围古木参天。风光优美迷人。庙宇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位于大三巴街附近。为圣保罗教堂遗址,前身为教堂的前壁。该教堂建于1637年,1835年毁于大火。只留前壁遗存至今。是澳门最著名、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且还是澳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恢弘高峻。造型雄奇,充满宗教色彩的雕塑。风格独特的造型,使整个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教堂属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普济禅院
俗称观音堂,创建于明朝末叶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与妈阁庙、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是中国南方少数至今保存得极好的禅宗寺院之一。澳门八景之一的普济寻幽指的就是这里。普济禅院为三进式建筑,首座为大雄宝殿。二进为长寿佛殿,三进为观音殿。整个庙宇巍峨壮观,古朴典雅,构筑精美。庭院广阔。香火旺盛,是港澳罕见的佛寺建筑群,寺院气氛相当浓郁。
松山灯塔
松山灯塔是远东最古老的海岸灯塔。位于澳门半岛东部东望洋山山顶。灯塔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1865年9月24日晚建成启用。灯塔高13米,可向澳门四周海域循环照射达25海里。通宵不停。塔内构造简单,射灯设在塔顶,有一道曲折楼梯回旋而上。最初用火水灯发光,用木轮绳锤等物利用摆力使灯光循环旋转,由澳门土生葡人加路士·域臣第·罗查设计而成。1874年的甲成风灾将灯塔毁坏。使之停止运作30余年,后经长时间修理,改用新机器。配上法国反射镜,于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二十九日晚重新投入使用。至今仍发挥着导航的作用。
澳门历史资料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1999年前葡国 19世纪画家钱纳利笔下的圣保禄学院
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市名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5000年前的先民足迹
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
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 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澳门仍然是荒凉一片,人烟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大事年表】:
约前3世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1640年: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澳门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当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及占领关闸。
1849年8月29日:华人居民沈志亮刺杀亚马留总督。
1851年:葡萄牙人占领氹仔。
1863年:葡萄牙人侵占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和石塘街。
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
1868年:清政府提出用100万两白银收回澳门主权,葡萄牙人拒绝。
1869年:澳门设立第一家邮局。
1874年7月22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八千多人死亡,超过二千艘船只沉没。
1875年5月31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多人无家可归。
1879年:葡萄牙人占领龙田村。
1883年:葡萄牙人占领望厦、荔枝湾、石澳及青洲。
1883年至1885年:澳门每年进口九万担鸦片,其中两万担是走私鸦片。
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
1896年:葡萄牙企图再占领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不成功。
1902年:大西洋银行在澳门开业。
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属中立国以及大量日侨居于巴西,所以没有被日本占领。
1926年:葡萄牙发生政变。同年年底,巴波沙上任澳门总督,是澳门第一位文人总督。 1929年:澳门邮政大厦落成,自动电话在澳门开始使用。
1955年:葡萄牙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
1961年11月: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变,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氹大桥落成启用。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参考链接】:
澳门有多少年的历史?
结合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澳门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根据目前是,澳门甚少发现秦汉至隋代的文物,而唐代及以后的文物出土较多. 推断秦汉至隋代人烟稀少,到了唐代才又有较多居民迁来此地定居。
自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抵达澳门以来,澳门便成为东方其中一个重要的港口,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门径、西方与华人交流的窗户,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及共存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及共存亦塑造澳门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
在葡萄牙人抵达澳门之前,已有华人渔民和农民在这里生活(蜑家人和客家人)。南宋末年,宋元两军曾在澳门附近的水域(十字门)展开水战,当时随南宋军队逃亡的客藉难民,军眷便成为九澳和路环的居民。而福佬人自回归后移民来澳,澳门更有相关文献记载。
自1557年起,葡萄牙人便逐步在澳门定居,使澳门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商业城市。
早期历史
1970年代起,有多次考古工作在澳门展开,在澳门离岛路环和氹仔等地发现了不少石器、陶器,时间约为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将澳门出土的彩陶与内陆地区所出土的文物比较,更显示与邻近地区的文物属相同的文化体系,均源自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1995年和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师生在路环黑沙公园内挖掘出完整的玉器作坊遗址。并推断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期间已经有人在澳门居住。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至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澳门属南海郡番禺县。
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值得一提的是,澳门目前未有发现过秦汉至隋代文物,澳门出土过唐代及两宋时期文物. 公元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
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主要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在此形成小村落,由于长期在大海中飘泊,十分渴望有神明保佑,因此妈祖信仰便进入澳门。
澳门历史简介20字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
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扩展资料:
背景: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
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
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
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1749年(乾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
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
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
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
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
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澳门市名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金莲花标志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
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
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
澳门的历史资料300字
澳门历史: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于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扩展资料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妈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
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射达25海里。通宵不停。塔内构造简单,射灯设在塔顶,有一道曲折楼梯回旋而上。最初用火水灯发光,用木轮绳锤等物利用摆力使灯光循环旋转,由澳门土生葡人加路士·域臣第·罗查设计而成。1874年的甲成风灾将灯塔毁坏。使之停止运作30余年,后经长时间修理,改用新机器。配上法国反射镜,于清宣统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