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引发的次生危害-地震会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6-30) 黑客业务 242 4

目录介绍: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哪些?

1.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2.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物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3.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4.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5.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6.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哪些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溃决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历史经验表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

地震次生灾害是什么?

地震产生的灾害有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地震强烈震动直接造成房屋建筑倒塌等破坏作用的灾害就是地震灾害,是直接地震灾害。由地震活动诱发和衍生的灾害叫地震次生灾害,是间接地震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海啸、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还有一些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冬天发生的地震容易引起冻灾。夏天发生的地震,由于人畜尸体来不及处理及环境条件的恶化,可引起环境污染和瘟疫流行。另外,震时有人跳楼,或者公共场所的群众蜂拥外逃可造成称为“盲目避震”的摔、挤、踩等伤亡。大地震后由于人们的恐震心理、地震谣传或误传,还可出现不分时间、不分地区“盲目搭建防震棚”灾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也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损坏造成的“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灾害等。

发生在山区的地震最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在海域区的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海啸。发生在城市的地震,往往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盲目避震”、“记忆毁坏”和“玻璃雨”等次生灾害。本章主要介绍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海啸、火灾等几种常见的影响较大的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如何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炎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防止次生灾害 

1.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2.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物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3.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4.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5.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6.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地震后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地震后的次生灾害有: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塌方、火灾、水库(堰塞湖)垮塌造成的水灾、冬天寒冷天气的冻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瘟疫等;沿海地区可能遭受海啸的袭击。

地震还可能引发包括在人为方面形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有震时有的人跳楼,公共场所的群众蜂拥外逃可造成称为“盲目避震“的摔、挤、踩等伤亡;大地震后或地震谣传或误传之后,由于恐震心理,还可出现不分时间、地区“盲目搭建防震棚”,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地震次生灾害玻璃损坏造成的“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灾害等。

地震的直接灾害与次生灾害有哪些?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而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灾害破坏程度,除了与震级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远近、震中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抗震意识、应急措施和预报预防程度等有关。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04:38:31 回复

    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历史经验表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

    1
  • 访客 2022-06-30 20:49:51 回复

    有哪些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溃决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

    2
  • 访客 2022-07-01 01:40:30 回复

    之后,由于恐震心理,还可出现不分时间、地区“盲目搭建防震棚”,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地震次生灾害玻璃损坏造成的“玻

    3
  • 访客 2022-07-01 00:44:51 回复

    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5.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