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孟浩然简介资料50字
- 2、孟浩然20字简介?
- 3、孟浩然简介
- 4、孟浩然的资料简介
孟浩然简介资料50字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扩展资料:
诗歌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20字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扩展资料
晚唐
晚唐文人对孟浩然的接受与传播转向了对他高洁穷蹇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他们对孟浩然穷蹇的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大都体现在一些零散的诗文当中。主要是以皮日休为代表的一些晚唐诗人。
北宋
从北宋前期仁宗之时开始,到南宋灭亡之后一段时间,宋人在近三百来年的长时间中都有人在化用孟浩然诗句,或在叙事造境时学习孟浩然诗。
北宋中后期文坛盟主苏轼,对孟浩然的诗有正面的响应和心灵感应般的隔代唱和。紧随苏轼之后,在“苏门四学士”之中,黄庭坚学孟浩然诗歌最积极,最具自觉性。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那些清新自然的诗歌呢?
孟浩然曾经科举不第,他立刻放弃了科举这条路,走上了干谒求仕的路子。他虽然和王维是忘年之交,又深受张九龄赏识,甚至在后半生中不断有人想推荐他出仕,但他一直是白身。为什么会这样呢?
孟浩然曾经在王维供职的翰林院遇到过唐玄宗,但是他吓得躲到床下去了,给皇帝留下了个不好的印象。由于平时张九龄,王维这些人经常夸赞孟浩然,玄宗还是决定给他个机会,让他吟诗一首。浩然兄对自己的才学很是自负,觉得科举失败并非自身原因,所以吟的诗就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玄宗就不开心了。你自称“不才”,其实是自夸有才,那么“明主”岂不是笑话皇上昏庸?玄宗垮了脸:“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虽然未降罪,却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后来在张九龄门下当了三年的幕僚,写了那首著名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人钓鱼却写首诗给张九龄,其实意思隐藏而又明显。我天天看人建功立业却没有机会,张丞相你得帮我啊。一首小诗,写了景,表了意,扮了矮,又不丢人。这份才情着实高。张九龄这个时候被贬下来了,没有机会推荐他,但实在是爱才,留用他三年直到去世。
多年后也有几个朋友要推荐孟浩然出仕,他却认为张九龄,王维这些高官都推荐不了,你们就算了。负才自傲,已无意仕途。他和历史上那些贬谪流放,纵情山水的诗人不同。
孟浩然的诗歌才情,在田园诗这一派别中,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流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何为田园诗?其实和山水诗、游仙诗、隐士诗包括艳情诗是一样的,就是轻功名,重田园(山水、游仙、隐逸、美女)。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求功名又轻功名的矛盾心态是非常严重的。没有哪一个不是嘴上轻功名,手下努力求出仕的。陶渊明、谢灵运、李白、苏轼、杜甫哪一个不是?
孟浩然也求过功名,但是他求而不得却并不伤心悲愤。他不是失意后寄情田园,也不是用歌诗田园的闲适来表示与世俗迥然。
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庄园主,心中一动:凭我的才情当个官没问题吧?没当成那就算了,还是回鹿门山当老农民,他也无所谓。
孟浩然是真的很享受这种生活。 所以在孟浩然的田园诗里,看不到什么逃世的消极心态,也没有怨刺官场的矫情。他就是纯而又纯的喜欢和享受。
他也并非要当什么田园诗人的代表,这就是他的生活,他写诗不写田园生活就没得写。碰巧热爱自己这份生活,又喜欢写诗,便成就他单纯而率真清新的诗风。
写诗最难真性情,他孟浩然就占了这一点优势。当然纯粹率直,如果没有才情,好诗也是出不来的。孟浩然才情也是满满的。
他之前或之后的田园诗人,有他的才情,却没有他的天然。所以孟浩然的诗歌水平在大唐飞歌的年代里虽不能和李杜比肩,但是在李杜之后的第二梯队里是必然有一个位置的,还大大靠前。
如果只看田园诗流派,孟浩然堪称第一。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扩展资料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
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了一条非常理想的游山玩水的路线。从宜城出发,泛舟汉水到鹿门山麓,“结缆事攀践”,到鹿门庙祭祀神灵,欣赏山林景色。
然后,下山登舟,经鱼梁洲到凤林山下,舍舟登岸至习家池别墅。从习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