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中医小常识有哪些呢?
- 2、中医基础知识有哪些?
- 3、中医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 4、中医基础知识
- 5、中医有什么常识?
- 6、什么叫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小常识有哪些呢?
中医的小常识有很多,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的都是中医中的小常识。比如发汗,当伤风感冒的时候,可以,用红糖加上姜片煮水喝,可以有效地治疗伤风感冒。去火的药,一般选择薄荷,薄荷有清凉解热的功效。如果小便不通,可以选择冬瓜皮煮汤,很快就能疏通小便。杏仁具有润燥的作用,喝杏仁茶有润燥通肺的作用。另外平时每天吃两三个枣具有补气养血美容的作用。中医小常识还有很多,只要留心,你就会有所发现。
中医基础知识有哪些?
一,五脏,六腑的理解;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
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
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二,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1、相生
a、木生火:木可燃烧造火,肝功能毫克促使心功能正常,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理通畅,则心
情开朗,肝滋养生。
b、火生土:火使木燃烧后化为土,心功能好,可促使胃功能正常,心盛则脾健也。
c、土生金:金属从土中提炼,脾脏功能好,可促使肺功能正常,脾运化水谷以养肺,培土生金。
d、金生水:有石头的山可长树,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石头比喻“金”,只有黄土没有石头,没有水,不长草的山不能长树,石头内含金属元素,古人称“金生水”肺功能好,可促使肾功能正常运行。
e、水生木:花草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功能好,可促使肝功能正常。
2、相克
a、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肝功能不好会影响脾胃功能正常。
b、土克水:土能挡水,脾脏功能不好,会影响肾功能的正常。
c、水克火:用水能灭火,肾功能不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产生肾性心脏病。
d、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脏功能不好,可影响肺脏的功能,如心肺衰竭。
e、金克木:用斧头可劈木来比喻,肺功能不好,可影响肝脏功能。
中医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医的基础知识是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基本知识、五行、经络等学说、治则治法、病机、辨证、运气、脏象、诊法,以及病因、预防、养生等内容,
主要包括阴阳
中医基础知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1)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a.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b.人体物质的整体性
c.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d.人体功能的整体性
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b.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
论治,则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
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邪正盛衰)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变本质。 “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
中医有什么常识?
中医常识:
1、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2、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中医理论基本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3、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4、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
什么叫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1.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是中国先哲对物质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神奇而精辟,一旦掌握,一通百通。为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对阴阳五行和与其相对应的人体五脏的关系作以下初浅的解释: (1)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容易理解,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容易解释,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克土 用树的种子破土而出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 用土能阻挡水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不好,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水克火 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 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 用金属可伤木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 (3)相乘关系。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肝(木)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拒纳关系。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此类推可形成一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 可用水土流失现象比喻。如有些地区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肝不纳肾,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瘀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 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伤金器。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 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肺不纳脾,脾则运化功能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 北方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可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可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得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需要抢救。 火不纳木 木经过燃烧才可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反侮关系。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 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可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 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 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 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辨证施治,以简制繁。辨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2.五脏循环系统之功能 (1)心。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2)肝。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3)脾。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 (4)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联。 (5)肾。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先天之根”。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上面五脏的功能及相互关系要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再加上掌握运用阴阳五行,即可踏进中医门坎。如要深入学习,还须懂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3)脾。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