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地震时的人们-四川凉山地震过吗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7) 黑客业务 142 5

目录介绍:

四川地震中的英雄及事迹10个

在这里,我只摘录了这次地震中部分教师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全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再次践行了我们伟大的师魂——谱写出了一曲“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动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王周明 推女生出教室

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 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文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

汤鸿 舞蹈老师身体护学生

汤鸿今年20多岁,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尸体被找到时,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3个女孩活了下来。

向倩 英语老师身体成两截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谭千秋 双臂张开护了4个学生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三位女教师 生命最后时刻用躯体护住女孩

这是地震发生的第2天。 13日凌晨,成都军区某装甲团进入了北川县城。震后的惨状触目惊心,然而,最让官兵们揪心的是那一片粉红色的楼顶几乎已覆盖到地面的建筑。谁能想象得到,这里曾是鲜花绽放之地——全县里最大的幼儿园就座落于此,千余名正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孩子使这里成为人间最温馨的地方。 然而,那一切只剩下散落的小花衣和破残的玩具……这时,废墟中传出一个柔弱的声音:“叔叔,救救媛媛,救救媛媛。”这分明是一个小女孩的呼喊声。战士们寻声而去,用钢钎、铁镐等简单的工具,在废墟上开始了营救战斗。小女孩的身体出现了,战士们大声呼唤着: “坚持住,叔叔来救你了。” 断壁残垣下突然响起稚嫩的歌声:“谢谢叔叔,我给叔叔唱个歌……” 战士们是流着泪救出第一位灾民——6岁的羌族孩子赵媛媛。

战士们发现,下面还有一个女孩。那孩子在压着她的赵媛媛救出后,开始大声哭出声来。陆益斌营长安慰她:“你数200下,叔叔就把你救出来了。”“叔叔骗人,数到200了。”孩子急战士们更急:“你要学习好就再数100下。” 很快,这个叫成思羽的女孩也救出来了。此刻,战士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在孩子身边,竟紧紧地围着3个雕像般凝固住女老师。她们没有下意识地自我保护动作,而全伸着手臂。显然,她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自己的躯体保护住了孩子……

团政委时天聃站在废墟前热泪盈眶地对战士们说:面对这样的生命,面对这样的高尚,大家明白什么叫舍生忘死了吗!

张来亚和联芳 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四名小学生

在四川震中汶川县的映秀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有两位教师被人们挖出后已经停止了呼吸,但紧紧护于他们身下的四名小学生却安然的活着。是这两位教师在灾难来临的紧要关头,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坍塌下来的砖石,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学生。这两位教师就是张来亚和联芳。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来自映秀县的小林浩,今年9岁。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纪的他却在危机时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两位同学。而自己的父母却至今仍联系不上。还是14岁的姐姐,深一脚、浅一脚带着他们,走了7小时才到达都江堰。面对镜头小英雄显得非常镇定,然而他勇敢的举动,却已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事迹

汶川地震夺去了了许多人的生命,却也创造了无数的英雄, 他们不惧大自然的死亡镰刀,勇敢地与天灾做斗争,或为他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或尽自己所能帮助地震受灾的人们。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拥有不平凡的灵魂,他们永远值得人们敬佩。下面是汶川大地震中一些英雄的感人事迹:

1、善良的十三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其他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杆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好班长林浩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

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的中断,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岁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镇滞留了两天,2008年5月14日,他们三人同其他乡亲一道,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镇,转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来到成都与堂哥汇合。

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这里安置了所有来自灾区的孤儿。小林浩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做了身体检查,还好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

2008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九岁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专题采访报道,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他回答说:“我是班长!”

3、不畏艰险高空跳伞的解放军战士

汶川地震第13分钟中国军队启动应急机制。震后1小时,1.6万部队紧急投入救援。

72小时后,来自全国的十余万士兵纷纷到达灾区现场,那个时候,不分兵种,不分省市,所有解放军的任务只有一个,救出那些被困在废墟里的老百姓。

距离北川县城仅100多公里的茂县通讯中断,地震过去48小时茂县仍然没有任何消息,就是空投物资都确定不了方位。2008年5月14日,15名空降兵勇士在4999米的茂县上空纵身跃下,这一跳,创造了中国伞兵跳伞高度的新纪录;这一跳,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这一跳,终于让沦为信息孤岛的茂县再一次同外界恢复了联系。

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的跳伞,意味着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赌了进去,为了那些正在灾难中恐惧惊慌正在忍受着痛苦的百姓,他们无所畏惧、别无选择。

而当时第一个从飞机上跳下去的李振波大校,已经48岁,早就过了适宜跳伞的年龄,可是在这样的灾情下,他又怎么会考虑自己呢。

事前,这15名勇士曾写下生死决绝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4、英勇牺牲的救援部队

在那场灾难中,救放军战士救出了一个个别人别人的儿子,而有的解放军父母,却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四川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早前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後,终在10日清晨6时许,在汶川县映秀镇一处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19人全部罹难。该直升机5月31日下午执行运送地震受伤群众的任务时,因高山峡谷气候突然变化,直升机遇大雾和强烈气流而撞山失事。

19位解放军战士牺牲,是19个家庭的崩塌,他们为了灾区民众救援,献出了自己同样宝贵的生命。

2008年5月31日,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机长邱光华、副驾驶李月、空勤机械师王怀远、空勤机械师陈林、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5位同志,光荣牺牲。

5、感天动地的教师袁文婷

袁文婷,1982年9月出生,毕业于自贡师专教育系2001届,2003年参加工作,是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毕业后,她本来有机会选择去教育局或电视台工作,但她还是尊重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一一当一名教师。

袁文婷私下跟朋友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都才六七岁,好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都在我的手中,我是他们的启蒙教师,他们的人格在此阶段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我的教育下树立起来。”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学生后,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当晚10点多被搜救队员发现时,她的身上压着一块厚厚的水泥板,怀里还藏着一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四川地震中有什么感动人的事迹呀?

9位个人和1个群体感动你我

今晚(26日)7时54分,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王亦君)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揭晓,颁奖典礼将于2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搏击巨浪勇救人

魏青刚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事迹: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事迹: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事迹:5年前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马班邮路的铁汉

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把时间献给孩子

丛 飞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7 14:04:16 回复

    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

    1
  • 访客 2022-07-17 06:55:37 回复

    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

    2
  • 访客 2022-07-17 12:27:13 回复

    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汤鸿 舞蹈老师身体护学生汤鸿今年20多岁,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发

    3
  • 访客 2022-07-17 13:37:25 回复

    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

    4
  • 访客 2022-07-17 04:20:12 回复

    天动地的教师袁文婷袁文婷,1982年9月出生,毕业于自贡师专教育系2001届,2003年参加工作,是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毕业后,她本来有机会选择去教育局或电视台工作,但她还是尊重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一一当一名教师。袁文婷私下跟朋友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