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旅游急救小常识-外出旅游急救知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7) 黑客团队 162 3

目录介绍:

旅游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学到常用的急救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以便在万一发生不测时,用救死扶伤的一片爱心,实行有效的急救方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这里也许就能体现。

心肺复苏的基本内容

急救最基本的目的是挽救生命,而危及生命于片刻瞬间的则是心跳、呼吸的骤停。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跳呼吸骤停,但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心脏病急症猝死,其他诸如触电、溺水、中毒等急症。

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方法,即为心肺复苏法。

瞳孔反应的重要意义

眼睛的瞳孔又称"瞳仁",位于黑眼球中央。正常时双眼的瞳孔是等大圆形的(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除外),遇到强光(手电筒突然照射一下瞳孔即可观察到瞳孔的反应)能迅速缩小,过几分仲又逐渐回复原状。

当病人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有时因为出现脑水肿或脑疝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瞳孔的变化提示了脑的病变的严重性。在抢救中,医生也经常观察瞳孔变化,因为能看出病情是在好转还是恶化。

病人的瞳孔逐渐放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射消失,表明病人已陷入"临床死亡状态"。

一般病人心跳停止6分钟以上,要救治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触电急救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静电)通过人体,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有多种原因: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开关、灯头、插头等;或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落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在房檐下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等。

常见的救护安全知识有哪些?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下面分别介绍当遇到中暑、休克、蜈蚣咬伤、宠物咬伤、蜂螫伤意外情况的急救小知识。

一、中暑急救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二、休克

1、休克病人应就地进行抢救,保持病人安静。

2、体位取休克卧位即头和腿部各抬高约30℃。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抬起下颌,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转运时,不要给病人任何饮料或食物,如病人口唇干燥,可用湿纱布湿润;如病人张口呼吸,将纱布打开盖在口腔。

三、蜈蚣咬伤

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浅石灰水等〕洗涤和冷敷,或用等量、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也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四、宠物咬伤

1、被宠物抓、咬伤后,应立即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多次地冲洗伤口,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这样处理后,应马上到医院去治疗。

2、同时一定要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病治疗几乎是无望的。但预防却可以十分简单,家中有了小宝宝,最好不要养狗和猫。

五、蜂螫伤

1、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用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

2、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

3、局部症状较重者,也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诊疗。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

新婚旅行急救常识有哪些内容?

蜜月旅行已成为现代人的时尚。远离城市的嘻杂与喧嚣、尽情地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在蓝天白云下体验爱情享受甜蜜,真是一种难得的身心享受。

但高兴之余,偶尔因一些意外事故而大扫其兴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不乏其人。所以出发前充分做好准备,完善自己的“急救箱”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1.腿部肌肉痉挛俗称腿抽筋几,是疲劳及遇冷后肌肉的痉挛。在较冷的海水及河水中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预防:剧烈运动或下水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对策:

①倘若是在水中发生腿部痉挛,切忌紧张,尽量不使患腿用力,用健侧慢慢游动到岸边。

②先用力吸一口气,然后用手向上弯曲脚趾。通常都能迅速解除痉挛,然后慢慢游回岸边。

③上岸后注意保暖,用温暖的湿毛巾包裹患部效果最好。

2.脚部浮肿因肌肉劳损而致的脚部血液循环不良。

预防:不要把行程安排得过分紧张,保证充分的休息。

对策:

①用热水和冷水交替洗脚,可促进血液循环。

②用手按摩脚心,各50次。

③就寝时把双脚垫高。

3.头痛、瘸经过度疲劳或正值经期而出现的头部疼痛或腹痛。

预防:如天气炎热应避免旅途劳顿。

对策:

①冷敷额部,充分休息。

②按摩肩、颈及眼部,当此处的血液循环改善之后,头痛就会消失。

③服用镇痛剂时必须注意,空腹服药会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应避免空腹服药。

4.犬咬伤被动物咬、抓伤。担心罹患狂犬病。

预防:如有恶犬在旁,千万不要慌张逃跑,要若无其事的走开。

对策:

①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尽量用流动的水冲洗,然后用红汞消毒。倘若伤口较深。应去医院处理。

②如为家犬,要仔细询问犬主是否为该犬注射过疫苗。

③如为野犬,立即通知防疫部门,并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

5.肚子疼此处指单纯的腹痛,倘若伴有呕吐,应考虑阑尾炎及子宫外孕的可能!

预防: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对策:

①安静地卧床休息。如有腹泻或呕吐,可多量饮水以补充体液。

②服用止泻药,并减少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胃肠负担。

③倘若呕吐腹泻不止,发热,并且症状逐渐加重。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6.遭遇雷击对策:

①躲避在汽车里是安全的。雷电降落时会从乘坐物的两侧导入地面,而且不会发生火灾。

②大型建筑物内也比较安全。因此类建筑物通常都设有避雷装置。

③倘若是山上的小屋,则有些危险,最好蹲在离墙壁、电器设施等1米之外的地方。

④帐篷里很危险,因淋湿的篷布丝毫没有绝缘性,应立即避开帐篷。

⑤屋外也是危险的。旷野或海岸边没有任何比人高的物体,所以人很容易被雷电击中。雨衣、雨伞都不绝缘。自行车、摩托车也应立即放弃,并把钓鱼杆等长型物体平放一边(距自己2米以外),而人则保持较低的位置。

⑥低矮树木下很危险,倘若是4米以上的大树则应离树根2米以外,不然也可能遭到伤害。

注:倘若此处刚刚有雷电降落,通常在1分钟之内不会再降落雷电,可乘此间隙迅速逃入建筑物或汽车中。

7.急性酒精中毒酒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倘若摄人过多,可造成大脑中枢麻痹、呼吸困难或休克,甚至死亡。

酒精的解毒分解过程在肝脏,肝脏的分解由两种特殊的酶来完成。倘若是未成年人。此类酶的功能尚不完善,所以更容易中毒。

酒精还是破坏生命中枢——脑细胞的罪魁祸首,而不到20岁的青少年的神经细胞最容易遭到损害。所以:许多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兜售酒类。

预防:不要过量饮酒,特别应避免一口气饮下大量白酒。

对策:

①大量饮用淡盐水,以冲淡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②白萝卜汁灌服,有醒酒作用。

③酸枣仁加葛花煎服,是解酒良方。

④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呼吸缓慢,意识丧失为重度酒精中毒。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8.外伤对策:

①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把泥沙等污物冲洗干净。

②用红汞消毒。

③绷带包扎法:先以清洁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包扎。注意包扎的起点、止点和着力点及包扎时绷带的走行方向。起点:包扎肢体自远心端开始。先环形包扎2周,将始端固定,再向近心端包扎,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移行及着力点: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周的l/3~1/2,用力均匀。出血处宜稍加压力止血。止点:包扎完毕后再环绕2周,用胶布或别针固定。结不可打在伤口处。骨隆起处及坐卧受压处。

④每天消毒换药一次。

9.脚扭伤塑料袋内装入冷水或冰块。冷敷伤处。

①有些人擅自用绷带捆扎或用热水烫洗,这样只会加重伤情。

②倘若伤处红肿疼痛剧烈,可能已发生骨折。应用木板按原状简单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10.日射病在炎热的天气里长时间行走、运动造成脑贫血及脱水,出现大汗淋漓,体温上升或突然晕倒。

预防:外出时戴遮阳帽。日光太强烈时应在树荫下休息。补进充足的水分。

对策:

①立即把患者抬到树荫下,使其处于头部稍低的位置平卧休息。把衣服、帽子脱掉。

②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全身以降温,也可用扇子扇风降温。

③补充清凉饮料,纠正脱水。

11.鼻出血对策:

①用手指稍用力地捏住鼻孔,扬起下颏。当然,这时必须用口呼吸。

②如不能止住,可用消毒棉填塞鼻腔。

③冷敷前额及鼻梁部。

12.皮肤晒伤由于长时间暴晒,皮肤充血发红,甚至起泡,这是紫外线刺激皮肤造成的。

预防:避免日光暴晒。不要过分相信防晒霜的作用。外出时穿戴好衣服及防晒帽。

对策:

①用冷湿的毛巾冷敷灼伤部。

②尽量多饮水,充分休息。严重时在患部涂抹消炎软膏。

③第二天绝不能再遭日晒。

13.便秘旅行时由于生活规律被打乱,经常会出现便秘及大便困难。

预防:安排好行程表,确保按时排便。

对策:

①早上早起一会儿,空腹饮下一大杯水或牛奶。按时进早餐。这样可以对胃肠产生正常的刺激,促成便意。

②有便意时立即去厕所。

③严重时可服用自己熟悉的通便药,但应确定好厕所的位置,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④注意多量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14.虫子进入耳内①在黑暗的室内,用手电照射耳朵,诱使虫子爬出。注意,手电宜照射在耳廓后部。

②可用食用油滴入耳内将虫子杀死,然后用小镊子轻轻取出。千万不要使用杀虫剂,以免中毒。

15.蚊虫叮咬①仔细观察被叮咬处,如发现昆虫的毒刺,应立即拔出。

②用嘴吸出毒液。

③用阿摩尼亚(氨)水涂抹伤处。

④如有红肿,可用水冷敷。倘若出现发热或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⑤不要用力搔抓,以免感染化脓。

16.跟内异物①绝对不能揉搓眼睛,因为这样容易造成角膜损伤。

②闭上眼,尽量使眼睛流出泪水,冲出异物。

③如仍无效,可把面部浸入清洁的水中摇动,同时不断眨动眼睛。使异物进入水中。

17.烫伤①立即用自来水冲洗15~20分钟。充分冷却伤处是治疗烫伤的基本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伤,轻度烫伤通过这种治疗就能痊愈。

②立即脱去衣物,但倘若脱除困难则不要勉强,以免损伤皮肤,可立即用冷水冲洗患部。

③如是面部烫伤,应请医生处理,以免遗留疤痕。

④2度以上烫伤必须去医院治疗。

⑤倘若面积较大(占体表的20%以上,约一条腿的面积),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也应尽量用冷水冲洗伤处。

旅游常见病伤有哪些,如何处理?

旅游既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艰苦的运动,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与气候的变化,饮食、睡眠的生活规律失调,加之旅游运动量大,精神比较紧张,谁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大灾小病。为此,掌握一些在旅游中常见疾病的简单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些旅游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病伤

1.脚泡及下肢浮肿

外出旅游,脚泡的发生比较常见,它会影响旅游的顺利进程,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

预防脚泡的发生必须注意:一是鞋袜要合适,鞋子不宜过高或过小,最好穿半新的胶鞋或布鞋,女孩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鞋垫要平整,袜子无破损、无皱褶,鞋内进砂应及时清除,要保持鞋袜干燥;二是徒步游览应循序渐进,先近后远,脚步要均匀,落地要稳,不可时快时慢;三是临睡前用热水烫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足掌部位用手按摩。

2.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旅游疾病。在家时饮食习惯相对比较固定,肠胃也习惯了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一旦出门在外,特别是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习惯点上几个当地特色菜,而且要和在家饮食习惯差别越大越好。比如不居住海边的人到了海边,肯定要点一桌海鲜。口味清淡的江南人到了重庆、成都,麻辣火锅自然少不了。饮食的突然巨大反差,往往使肠胃一时接受不了,最终导致腹泻发生。

一旦发生腹泻,首先要就医,或者服用一些医治腹泻的药品。饮食上,腹泻发生后,最好先禁食8至12小时,清一下肠胃,也让肠胃休息一下。然后,食用一些“流质”饮食,比如米汤、无油肉汤、果汁、过滤的菜汁等,但尽量不要喝牛奶,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太热或太冷的饮料、添加香料的食品或脂肪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一两天后,可以考虑吃一些稀饭、面食,另外还可吃一些鱼、肉、豆腐、蛋等,要注意少量多餐。

适当地服用药物如黄连素片是预防和治疗腹泻的良药,如果在旅途中感到进食后有胃肠不适,或对饮食店的卫生觉得不尽如人意,或进食的食物不太新鲜,均可即服黄连素片2~3片,能起到预防作用。

3.扭伤

平日许多人忙于日常工作,户外运动很少,关节、肌肉等都没放开。出外踏青、游玩,“久静”之后,关节、肌肉突然“大动”,类似扭伤之类伤筋动骨的情况,每年都少不了。

建议出游前,先在家里热身锻炼几天,跑跑步,爬爬楼梯,让关节、肌肉提前适应起来,免得出门在外时吃苦头。另外,最好选用比较柔软的休闲鞋、运动鞋,不要穿皮鞋。袜子最好选用棉质或麻质材料,丝袜太滑,不适合长途跋涉。

关节不慎扭伤后,切忌立即揉搓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争取及早康复。

4.防“旅游疲劳症”

出游容易患“旅游疲劳症”,主要原因是玩乐过度、睡眠不足,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出冷汗、食欲不振、口渴、全身无力等症状。

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立即停下躺卧,充分休息,解除疲劳。给疲劳者吃点糖、喝些热茶或淡盐水(1克盐加100毫升水)均可,直到其症状缓解或消失。为了预防途中疲劳,使积蓄在体内的乳酸完全氧化,可以适当吃点醋;也可多吃些含柠檬酸的橘子、话梅、柠檬;含苹果酸的梨子、苹果、樱桃;含琥珀酸的枇杷等水果和饮料。其次是休息时尽量活动一下腰腿,有旅伴者可以互相作按摩、推拿以放松肌肉。临睡时洗个热水澡可消除疲劳。此外,睡眠时还可以将脚垫高些,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疲劳的消除;睡眠前多喝些水,补充体内水分不足。

二、夏季出行的意外病伤

1.中暑

中暑是盛夏季节旅游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应十分注意预防。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脸色苍白,发高烧,重者还会晕倒。发病前,曾感到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所以,高温季节出行必须掌握以下五大要点:

(1)尽量穿浅色服装,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2)应戴隔热帽,草帽对阳光有折射作用。

(3)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

(4)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

(5)一旦发生中暑,应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给患者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让患者服些人丹或十滴水。如患者昏倒,可用手指掐压患者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2.毒蛇咬伤,毒虫蜇伤

夏季是毒蛇毒虫活跃的季节,所以在爬山等出行活动中应注意预防。

为了防止旅游时被毒蛇咬伤,行走时最好用一根深杖在前面开路,抽打两边的草丛,谓之“打草惊蛇”。假如路边有蛇,在受到惊吓之后就会跑掉。另外是加强人身保护,在草丛中旅游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戴好手套,要过树木低矮的地方还应带戴上草帽,以防有蛇缠在树上,从上面咬伤人的头部或脖颈。外出时,身边要备斥蛇药,以防万一。

被毒蛇咬伤之后,不要惊慌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扩散。急救时,应立即在伤口的上方以绳子、布条和藤条结扎,以防止有毒的静脉血回流。然后挤压伤口,使毒液排出,挤压时可用泉水或冷开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可用0.1%的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洗。如伤口处残留有毒牙应马上挑出,然后,用干净的小刀把伤口处稍扩大,再用吸奶器或火罐对这伤口将毒液吸出,再用清水洗净伤口。最好,迅速施以蛇药或立即送往医院。

在旅游中经常威胁旅游者的毒虫,主要有蝎子、蜈蚣、毒蜘蛛、黄蜂、刺毛虫等。被这些动物蜇伤后,伤口痛痒、红肿,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如果被刺毛虫(俗称痒辣子)所蜇,可剪一条医用橡皮膏,贴在受刺皮肤上,用手来回按压几次,用力一揭,刺毛粘起,疼痛立即消失。如果被其他毒虫蜇伤,可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烟袋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外敷。应注意的是,同是毒蜂蜇伤,黄蜂毒应用醋等酸性药;蜜蜂毒应用苏打水等碱性药。蒜泥对蜈蚣咬伤有疗效。

健康指南

缓解病痛的小方法

旅途中生病是件很麻烦的事。掌握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你轻松治些小病痛。

1.止头痛: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

2.止胃痛: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按压3~5分钟。

3.缓解心绞痛: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3~5分钟。

4.治晕厥: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次,一般可以苏醒。

5.治便秘: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肚脐旁3厘米下方1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7 10:05:10 回复

    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等。常见的救护安全知识有哪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下面分别介绍当遇到中暑、休克、蜈蚣咬伤、宠物咬伤、蜂螫伤意外情况的急救小知识。一、中暑急救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

    1
  • 访客 2022-07-17 08:09:35 回复

    意,空腹服药会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应避免空腹服药。4.犬咬伤被动物咬、抓伤。担心罹患狂犬病。预防:如有恶犬在旁,千万不要慌张逃跑,要若无其事的走开。对策:①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

    2
  • 访客 2022-07-17 04:13:23 回复

    目录介绍:1、旅游急救知识的重要性2、常见的救护安全知识有哪些?3、新婚旅行急救常识有哪些内容?4、旅游常见病伤有哪些,如何处理?旅游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