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什么是设防地震
为了防止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进行的行动叫做地震设防,如把居民迁到安全地带,用质量较轻的材料盖房,用防护网阻挡岩石滑下等等。地震的破坏现象有塌方、泥石流、堰塞湖,极少的情况下有海啸。
简述地震震级和设防烈度的概念,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目标是什么
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
抗震等级指的是建筑设计中根据结构重要性、所处地震带位置等需求划分的等级。
前者是地震指标,后者是建筑等级划分。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
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
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什么意思?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从事工程建设的朋友们,接触最多也最必要的资料就是标准规范。截止到2005年现行各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1162项。
其中:强制性条文3项、工程建设国家标准311项、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102项、建筑工程行业标准143项、建设工业产品标准334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75项、工程项目建设标准94项。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现了:大全或汇编中的1本或几本标准规范如被废止或修订,读者不得不重新购买,也就意味着重复购买。同时,限于篇幅,无论“大全”或是“汇编”,因其采用简单的合订方式,对读者正正需要的专业标准条文,都不可能做到“全”、“汇”。
什么叫地震设防?地震的破坏现象有哪些?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