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汶川地震气象机降-2008汶川地震预测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09-07) 黑客业务 146 5

目录介绍:

四川地震后天气

川大地震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按照省局指示,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现将该研究材料发给各单位以作参考。省局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气候情况特征及变化,做好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气象服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我们重点选取了地震主要震区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庆、绵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个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站点,具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的降水、气温、风 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1.降水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以下均为北京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降水演变特征是:大地震当天12日白天各观测站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大地震之后的夜间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时-13日08时都江堰出现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庆、江油等6个站以小雨为主。13日08时-1 4日08时什邡出现了30.5 mm、崇庆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现了21.3 mm的中雨。

并且,崇庆12日无降水过程,首次降水出现在13日04时,降水强度逐渐增强,在13日06时达到峰值5.3 mm/1h,之后雨强减弱。但到13日夜间再次增强,该站降水持续至14日07时。成 都温江12日无降水过程,13日05时出现降水,之后逐渐增强,降水峰值出现在13日21时,达到3.8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都江堰12日22时开始降水,降水出现时间早于成都市的崇庆、温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点,降水强度也较强,至13日05时最强,达到9.1 mm/1h,降水过程持续到14日05时。彭州12日基本无降水过程,13日04时开始降水,强度较弱,至13日傍晚增强,在夜间22时达最强,即4.9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江油12日15时出现小雨,0.4 mm/1h,其它时间无降水,13日08时-14日07时又出现降水,在13日15时达最强,1.3 mm/1h。什邡12日15时-22时受地震影响无资料,13日00时出现降水,持续至14日05时,13日夜间降水增强,峰值出现在19和20时,4.9 mm/1h。

2.气温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温演变特征是:12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0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12日12时—14时,其中都江堰、绵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现在12时,大地震前各站气温先后达到最高,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14时28分大地震之后,13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过程,2 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风速变化特征与温度变化特征较相似,风速在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地震发生后,13日—14日各站风速变化发生了改变,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气压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压演变特征是:地震前后各站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气压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气压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气压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间,气压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趋势。

5.几点初步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主震区附近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一定差异性。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当天,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过程开始于大地震后的13日夜间,多 数站降水出现在地震10多小时后,14日早上降水基本结束;大地震发生当天气温日变化明显,大地震发生前3小时内各站温度先后达到最高值,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但大地震发生后13日—1 4日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与降水过程对应,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并且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大地震发生前后风速表现出不同变化,大地震前风速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 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但大地震发生后,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不少站出现在夜间;大地震发生前后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 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的趋势。

总之,关于“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降水、气温、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揭示了一些基本的变化事实,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开展必要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其孕育、发生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和气象变化。那么,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主要震区附近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怎样呢?

汶川地震时为什么救援人员要跳伞,而不是用直升机直接飞过去?

在汶川地震期间,其实是出动了100多架军用和民用直升机,同时累计飞行1000多架次。当时,全国也就只有500架直升机,可以说四分之一的直升机都到了汶川。可以说汶川地震的2008年,是我国直升机救援元年。

现在截止到2017年,我国光是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就有354架,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27架。在大地震当中,真正需要的是中型和重型直升机。

续航时间较长,可以携带较多的设备在目的地上空长时间盘旋。一般的轻型直升机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还需要很多专业设备,比如,探照灯、光学/红外成像仪、雷达、信标设备,还有绞车和吊篮。地震发生,开始几秒钟大地颤抖,房屋左右摇摆,持续开始倒塌,山地滑坡。四川地属丘陵盆地地形,多高山,地势起伏较大,汶川位于川西,位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过度段,山势起伏大,峡谷沟壑众多,刚好处于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跃。汶川地震发生后,不能让直升机直接进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较为平坦地势主要集中在岷江河床沿岸,因多处山体垮塌,道路中断,沟壑两边平坦河床成了堰塞湖,随着余震山顶不停掉落石块和塌方,不能为直升机腾出场地,就算有也不安全。2、汶川多高山,海拔高,山间多云雾缭绕,地地震发生后天气状态也不好,为直升机进山不能提供良好的视线强行进去会机毁人亡风险增加。3、汶川要进入,是峡谷地带,需要沿岷江河流进发,穿越峡谷需要有经验丰富飞行员探路,标出航线和障碍物位置,地震发生时,没有领航机探路,也没有一条准确的航路,大规模直升机进入,也会增加风险。

为了与时间赛跑,为灾区抢救更多生命财产,我们人民军队选择跳伞进入,也是无奈之举,让我们年轻的军人从万米高空跳伞用自己生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种崇高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真应该为他们鼓掌,你觉得军人品质让你为之感动吗?

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那十五名空降兵下去后做了什么?

15名空降兵成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15时许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他们依靠携带的2部海事卫星电话,每半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 

新闻详情如下——

历史将这一刻永远定格: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15名空降兵中的7人率先从地震灾区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

那时,离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有几十个小时。他们脚下的四川重灾区之一茂县,通信中断、道路阻绝,成为孤域困城。

半小时后,震中“孤岛”的灾情首次传出。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15名空降兵成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15时许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他们依靠携带的2部海事卫星电话,每半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

15位伞降英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仍积极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伞降区域海拔高度1300米左右,跳伞高度(飞机高度)5000米左右。个人根本不敢想象这个时候、这个高度出机,已超限、超高。

伞降区域茂县震后地貌难测,通信失联,且无任何地面引导,对下面情况基本一无所知。震后当地气象复杂,气候恶劣,加之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变化极大,直升机都难飞。震后地貌以某亲历者的说法: 在4000米时看茂县还感觉挺好的,下面都是绿的,比较平坦,等下降到500米到300米的时候,就感觉不对了,那时候他已经在山的下面了,下面都是房子和树,果树林修得像梯田似的,根本没地方落。

汶川地震时为什么救援人员要跳伞呢?直升机飞不过去吗?

汶川地震时大部分救援力量都是通过陆路方式进入灾区的,小部分则是通过直升机机降方式进入灾区,而跳伞的比例非常小,这里说的救援人员跳伞应该是指原空军第15空降军某部伞兵空降震区参加救援任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空降兵十五勇士”一事。

当时强震导致灾区道路严重损毁,地面救援部队一时难以抵达,很多地方都没有建立有效联系,特别是震中地带的茂县完全失联,从空中进入成为了解这些地区灾情的最后选择。原本救援人员是计划搭乘直升机进入茂县的,可是直升机的航路被暴雨和浓雾阻断,运输直升机数次尝试着陆,都没有成功,后来只能选择从高空跳伞进入。

应该说,当时的跳伞环境是非常凶险的。解放军空降部队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前,还不具备5000米高空跳伞的实战能力。要知道,平时的跳伞都是在有充分保障条件下进行的。而此次灾区伞降没有气象资料、没有地面的指挥引导,连地面标识都没有。而且茂县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可供空降的平坦地域十分少。加上此次跳伞高度为4999米,远远超过空降兵日常的跳伞训练高度,参加行动的空降兵需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如此高度的高空跳伞,其难度和危险程度可见一斑。

但灾情就是命令,为了尽快获得灾区受灾情况,救援人员已经别无选择。5月14日上午,15名勇士分两批在4999米高度从运输机中跃出。跳伞后,15名勇士在空中自由落体了1400多米才达到降落伞的最高开伞高度,有两名勇士还遭遇主伞无法打开,紧急使用备份伞降落的重大险情。在最后落地时,由于地形复杂,数名勇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是,不管怎么样,15勇士最终还是成功落地了,在地震发生40多小时后,第一批救援力量终于进入了茂县,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希望。

在随后一个星期里,中国空降兵勇士们侦察了数十个村庄的受灾情况,给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还开辟了数个机降场,引导运输直升机搭载大量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进入茂县,对于灾区来说,堪称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此次非战争情况下的空降行动后,中国对空降兵的空降训练环境和作用都是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后中国重视空降兵空降装备的发展,加强空降兵特殊环境下的伞降训练,对空降兵作战能力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并不是没有直升机飞赴灾区参与救援,而是由于地震初期地面设施损毁严重,不具备机降条件,从而由空军派出15名空降兵先行跳伞进入灾区,完成了架设航标、开设起降场等任务。在地震发生之后的第49小时,也就是2008年5月14日下午3时35分,来自中国空军的一架“黑鹰”直升机首次进入汶川上空,并降落于重灾区青坪乡。此后,直升机飞赴灾区的救援行动始终没有间断。

认识几位陆航的朋友,他们都很忌讳驾机在山峰、峡谷间飞行,因为山谷间的低空气流变幻莫测,突变的气流不仅会降低发动机功率,还会改变旋翼涡流,严重干扰飞行员的操纵驾驶。一旦飞机失控,旋翼、尾翼会在瞬息之间与周围山体或树木发生刮碰,机组人员几乎没有生还可能。5月31日,在执行地震救援任务期间失事的邱光华机组,就属于此类情况。

2008年5月14日12时25分,搭载着以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为首的15名空降勇士,在距汶川40公里的茂县上空成功实施了伞降。他们跳伞后的主要任务,是沟通灾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络、开设起降场与引导机降,他们在7昼夜内共开设机降场6处,引导机降、空投20余架次。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勇敢一跳”,就没有后来的空中救援航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关注 慕什塔戈 ,领略军事百科!

在汶川地震期间,其实是出动了100多架军用和民用直升机,同时累计飞行1000多架次。当时,全国也就只有500架直升机,可以说四分之一的直升机都到了汶川。

可以说汶川地震的2008年,是我国直升机救援元年。现在截止到2017年,我国光是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就有354架,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27架。在大地震当中,真正需要的是中型和重型直升机。

续航时间较长,可以携带较多的设备在目的地上空长时间盘旋。一般的轻型直升机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还需要很多专业设备,比如,探照灯、光学/红外成像仪、雷达、信标设备,还有绞车和吊篮。

并不是任何直升机都适合去地震灾区从事救援工作,那些小直升机,只是观光用途,根本无法救灾和运输。为此在汶川地震以后,我国特种直升机得到了极大发展,卡32消防直升机,直15直升机,米26重型直升机,还研发了AC-311、AC-312等型号的直升机。

当时在汶川地震,2架米26重型直升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工作中,两架米26直升机,共向排险现场吊去了8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器械。

在汶川表现最好的黑鹰直升机,现在已经国产化,也就是直20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具备较好机动性能,以便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例如西南地区,这里多山地峡谷,气象条件下复杂,对于直升机飞行和机动性能要求较高。

汶川地震时大部分救援力量都是通过陆路方式进入灾区的,小部分则是通过直升机机降方式进入灾区,而跳伞的比例非常小,这里说的救援人员跳伞应该是指原空军第15空降军某部伞兵空降震区参加救援任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空降兵十五勇士”一事。汶川地震,空军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奋不顾身跳下,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伞降,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

当时强震导致灾区道路严重损毁,地面救援部队一时难以抵达,很多地方都没有建立有效联系,特别是震中地带的茂县完全失联,从空中进入成为了解这些地区灾情的最后选择。原本救援人员是计划搭乘直升机进入茂县的,可是直升机的航路被暴雨和浓雾阻断,运输直升机数次尝试着陆,都没有成功,后来只能选择从高空跳伞进入。

汶川空降15人小分队由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带队,他中国最好的空降空投专家。4名伞兵引导员,最有经验一位少校跳伞高达2200次,3名高级士官跳伞超过500次,都是对空引导专家。4名士官来自空降兵通信团,6名队员来自空降兵特种大队,为这次高空跳伞,空降兵集中了全军最精锐跳伞力量。

应该说,当时的跳伞环境是非常凶险的。解放军空降部队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前,还不具备5000米高空跳伞的实战能力。要知道,平时的跳伞都是在有充分保障条件下进行的。而此次灾区伞降没有气象资料、没有地面的指挥引导,连地面标识都没有。而且茂县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可供空降的平坦地域十分少。加上此次跳伞高度为4999米,远远超过空降兵日常的跳伞训练高度,参加行动的空降兵需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如此高度的高空跳伞,其难度和危险程度可见一斑。

但灾情就是命令,为了尽快获得灾区受灾情况,救援人员已经别无选择。5月14日上午,15名勇士分两批在4999米高度从运输机中跃出。跳伞后,15名勇士在空中自由落体了1400多米才达到降落伞的最高开伞高度,有两名勇士还遭遇主伞无法打开,紧急使用备份伞降落的重大险情。在最后落地时,由于地形复杂,数名勇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是,不管怎么样,15勇士最终还是成功落地了,在地震发生40多小时后,第一批救援力量终于进入了茂县,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希望。

在随后一个星期里,中国空降兵勇士们侦察了数十个村庄的受灾情况,给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还开辟了数个机降场,引导运输直升机搭载大量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进入茂县,对于灾区来说,堪称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此次非战争情况下的空降行动后,中国对空降兵的空降训练环境和作用都是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后中国重视空降兵空降装备的发展,加强空降兵特殊环境下的伞降训练,对空降兵作战能力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2008年汶川救灾时的5000米奋勇一跳,中国空降兵的装具还很简陋,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因为就远点位于灾区深处 直升机航程不足 由于灾区通讯设施损毁严重 通讯中断 云层密布卫星无法提供震区图像 情况不明不具备空中加油条件 因此 高空机降是最合理的手段 即使是运输机高空降落 也是急剧高风险的 机降分两次投放15名战士是因为云层密布 伞降只能通过唯一的云层缝隙下去 运输机速度太快 所以跳完一次后 剩下的八名战士要等运输机绕回远点进行二次空投 行动如此凶险 然而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2008年是一个又悲又喜的一年,先是发生了5.12汶川地震,又是08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中国人悲喜交加的一年,悲的是汶川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和冲击,造成了无数生命的逝去,造成了不可忘记的伤痛,对于汶川地震造成各种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其实已经不能用数字去表达,真实的各种数据其实没有人能真正的统计出来。

对于这样一次天灾,考验了我国全国人民和政府的应急能力,我们全国同心协力,能出人的出人,能出力的出力,能提供财物帮助的提供帮助,还有国际 社会 的巨大帮助,我们顺利的度过了这次难关,其实在这次地震当中,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应该获得尊重,每个人出的力不一样,没有轻重之分,但是冲在第一线的人永远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接到了命令,参加到了救援任务当中,由于四川的地势比较严峻,加上地震造成的交通方面的破坏,就业队伍进入灾区成为了头等重要的事情,救援车进不去,加上余震不断对于救援队的进入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道路交通没办法短时间进入,空中进入成为了最重要的运输途径之一。

军队调动了大量的飞机进行救险运输任务,其中直升飞机和运输机成为了空中运输的主力,由于四川地势险峻,缺少合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加上灾区交通破坏严重,最后绝大多数的官兵都是通过空运进入灾区的,而且主要是直升机运输力有限,所以主要还是通过运输机运输伞兵的形式进入灾区进行救援任务,直升机一次只能运输很小规模的救援队,运输机的运输能力强,伞兵跳伞进入其实也是比较无奈的。

08年的时候我们的直升机其实运输能力并不能真正的满足要求,毕竟救援任务是急迫的,一分一秒都等不得,时间也不允许等直升机一点一点的运输进入灾区,只能通过大型运输的方式才能加快救援任务的进行,这所以大型运输快速投入才是重中之重,直升飞机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运输,对于救灾应急来说就不足了,所以有跳伞进入灾区的情况,其实这也是无奈的办法,展现出来直升机运输能力的短板问题。

十年前,汶川地区集中了 举国上下1/4左右的直升机,总计百余架,累计飞行千余次 ,直升机是这场牵动中华十数亿同胞心的大灾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诚如题主所言, 在救灾之初,直升机确实存在无法进入灾区着陆救援的情况 。事实上,当年第一批人民英雄的5000米高空“盲跳”的危险系数不亚于直升机冒险在汶川震后的复杂气流下执行山区着陆,但是灾区的人民群众当时危在旦夕了啊,这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直升机贸然着陆机毁人亡,先“跳下去”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了。

图——米-171直升机

# 进不去的最大困难——高海拔、山区复杂气流和低温环境、未知地面情况

# 不是说直升机飞不过去,是当时我国所拥有的直升机“不行”

前面说了这么多,听起来似乎直升机“很弱”,实则不然,如果当时中国拥有配备搜救装置的黑鹰、种马或者支奴干,或者有着大批米-26,退一步讲,有着如今的AC313、Z-18,进场救人的能力也翻个倍了。可是当时呢,我们主要能出动的是米-171、用了几十年的老旧黑鹰,技术状态不足、规模数量不够,压根就没有应对汶川地震这种巨大灾害的能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直升机救援的驱动之一,2008年也因此被业内称为“中国直升机救援发展元年”。

图——中国的老黑鹰直升机

# 在地面状况明确的时候,直升机能够完满完成任务

当时,茂县女孩张琪在网上发布了名为“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的帖子,一瞬间,帖子也被发入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该网友称,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特别适合空降。该帖经过近2000次的转载后,15日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军方指挥层电话联系了这位发帖人——茂县女孩张琪,核实情况后根据帖子信息迅速展开勘查,并最终成功空降汶川。

直升机救援对于恶劣气象条件很敏感,严冬、酷暑、暴雨、浓雾、风沙都可能使行动受到影响而引起灾难性后果。伞降同样会受到目的地地形因素制约,在山区伞会面临部队难以集结,机动、保障困难;在平原空降,水网稻田密布,河流也会带来很多困难。丘陵地区空降则会遇到雨裂冲沟和断崖等。

相对而言,直升机救援的适应性更强。但是在飞行和悬停中易收到风向和气流的影响。阵风或强烈的热气对流都会对直升机的稳定在造成影响。当气温低于5摄氏度、云中含水量较大时,直升机的发动机进气口、旋翼水平安定面、应舱玻璃和空速表感应器都容易结冰。因此在不熟悉着陆点的气象情况下,还是不能贸然进行降落,否则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直升机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在汶川地震期间,直升机起了非常大的做作用,但是刚开始的气象条件,乌云密布,下雨之后又有很多的强气流,不适合直升机飞行,而汶川又处于山地之间,飞行起来对飞行员以及飞机都有很大的考验,特别是在山谷山间飞行。

在汶川地震后的两天后就派出了武装直升机,这个时候飞机是不能落地,地面根本不具备机降条件,只能选择让搜救人员进行跳伞,之后清理出一片空地,有条件之后,为下一步直升机,运送物资和救援奠定良好基础。

即使是如此,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有一架直升机,因为在峡谷飞行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事故,而且在汶川地震期间,动用了大型直升机,用送了装载机,等等重型装备,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开辟了道路,为疏通燕塞湖,也运送了很多的重型装备,解决了很多的后顾之忧,2008年的时候,国内的直升机,确实没几架,过去十年了,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量上,机型研发上,至少翻了十倍以上,这个时候和那个时候的直升机,对我不可一日而语。

每一次去西藏的时候,路过汶川,之后就知道这里的条件情况,而且这里属于高原,对于当时的直升飞机来讲,都有很大的考验,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西藏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藏区自驾游,随时问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到西藏玩开心。

感谢,邀请回答。

汶川地震,我是经历者也是参与者,现在回想起来都令人心生恐惧,悲痛万分,自然的力量是人类完全不能抗衡和比拟的。

当时地震发生,开始几秒钟大地颤抖,房屋左右摇摆,持续开始倒塌,山地滑坡。四川地属丘陵盆地地形,多高山,地势起伏较大,汶川位于川西,位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过度段,山势起伏大,峡谷沟壑众多,刚好处于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跃。汶川地震发生后,不能让直升机直接进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较为平坦地势主要集中在岷江河床沿岸,因多处山体垮塌,道路中断,沟壑两边平坦河床成了堰塞湖,随着余震山顶不停掉落石块和塌方,不能为直升机腾出场地,就算有也不安全。

2、汶川多高山,海拔高,山间多云雾缭绕,地地震发生后天气状态也不好,为直升机进山不能提供良好的视线强行进去会机毁人亡风险增加。

3、汶川要进入,是峡谷地带,需要沿岷江河流进发,穿越峡谷需要有经验丰富飞行员探路,标出航线和障碍物位置,地震发生时,没有领航机探路,也没有一条准确的航路,大规模直升机进入,也会增加风险。

为了与时间赛跑,为灾区抢救更多生命财产,我们人民军队选择跳伞进入,也是无奈之举,让我们年轻的军人从万米高空跳伞用自己生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种崇高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真应该为他们鼓掌,你觉得军人品质让你为之感动吗?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9-07 06:36:07 回复

    1400多米才达到降落伞的最高开伞高度,有两名勇士还遭遇主伞无法打开,紧急使用备份伞降落的重大险情。在最后落地时,由于地形复杂,数名勇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是,不管怎么样,15勇士

    1
  • 访客 2022-09-07 06:31:48 回复

    员是计划搭乘直升机进入茂县的,可是直升机的航路被暴雨和浓雾阻断,运输直升机数次尝试着陆,都没有成功,后来只能选择从高空跳伞进入。 应该说,当时的跳伞环境是非常凶险的。解放军空降部队在20

    2
  • 访客 2022-09-07 13:12:57 回复

    间,帖子也被发入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该网友称,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特别适合空降。该帖经过近2000次的转载后,15日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军方指挥层电话联系了这位发帖人——茂县女孩张琪,核实情况后根据帖子信息迅速展开勘查,并最终成功空降汶川。直升机救援对于恶劣气象条件

    3
  • 访客 2022-09-07 15:25:59 回复

    杀式”的伞降,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15名空降兵成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

    4
  • 访客 2022-09-07 10:27:38 回复

    有气象资料、没有地面的指挥引导,连地面标识都没有。而且茂县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可供空降的平坦地域十分少。加上此次跳伞高度为4999米,远远超过空降兵日常的跳伞训练高度,参加行动的空降兵需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如此高度的高空跳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