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学习xss之前学哪种脚本语言最好
这位朋友您好: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也想问你2个问题: 1 你学语言是抱什么心态呢?或是说是做的什么准备?打算以后以此为技能呢?还仅是个人爱好? 若是以此为技能,你打算向哪方面发展?软件开发方面?还是网站开发方面? 若是软件开发,...
xss如何设置为常用主机
步骤如下:
1,首先我们选择“设置”
2,选择“账户管理”
3,选择“激活你的常用主机”
4,选择“激活”就行了。
5,如果你的账号在别的PS4上为常用主机,你可以设置“改此PS4为常用主机”或不改动,你可以自己选择。
虚拟主机:虚拟主机也称为虚拟服务器,是指利用虚拟主机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划分成多台虚拟服务器,每一台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完整的internet服务器(支持等)功能。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并可由用户自行管理。虚拟主机的各项参数一般都是由IDC服务商事先规定,同时由于服务器的硬件条件限制,当一台服务器上的虚拟主机用户越多,服务器资源就越紧张。
VPS主机:
即虚拟专用服务器,是指将一台服务器分成多台虚拟独立专享服务器的技术。每一台使用VPS技术的虚拟独立服务器拥有独立的公网IP地址、操作系统、硬盘空间、内存空间、CPU资源等,还可以进行安装系统和程序、重启服务器等操作。VPS主机与虚拟主机的区别在于实现了服务器底层隔离,简单来说,就是当同一服务器上的其他VPS主机出现故障时,其他的VPS并不会受到影响。
3,独立主机:
是指客户独立租用一台服务器来展示自己的网站或提供服务,独立主机与虚拟主机相比,空间更大,速度更快,价格更高。
4:云主机:
这是近年来云计算发展兴起的一种主机类型,是一种类似于VPS主机虚拟化技术。VPS是在一台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类似独立主机的部分,而云主机是在一组集群服务器上虚拟多个类似独立主机的部分,集群中每台服务器上都有云主机的一个镜像,从而大大提高了虚拟主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主机托管:
是指自身拥有服务器,只是将其放置在IDC的机房中,由自己或其他人进行远程维护,主要利用IDC机房的环境和资源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转。
xss支持vr吗
xss不支持vr,但是xss首批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游戏主机。杜比全景声是一种新的可视化技术,通过改进对比度、更纯黑色和更强亮度,允许玩家获得更好的屏幕观感。杜比视界将为玩家带来40倍明亮高光,10倍纯黑,和高达12位的色深。
虚拟现实技术缩写为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
VR视频
VR视频可以为观众展示360度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感觉身在其中,这就要求VR视频在拍摄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连贯性,尽量减少镜头的切换。
从镜头视角来说,VR视频对其有诸多要求。在传统的视频拍摄中,可以根据视频内容随意切换各种拍摄镜头,毫无压力。但在VR视频中,由于观众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镜头叙述的方法就会受到诸多限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VR
常见Web前端技术之间的关系,你了解多少
如果你是一个Web开发初学者,那么你难免会在网上搜索HTML, CSS, XML, JS(Javascript), DOM, XSL等等这些词的意思,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当你把他们搅在一起,你又糊涂了,你会不停的问,HTML是什么?CSS是什么?XML是什么?JS是什么?它们到底有什么用?无论是网络百科,还是一些IT专题网站,又或者一些牛人博客,他们都会告诉你,某个单一的东西是什么,这类文章很多,但很少有涉及,它们组合起来是什么,有什么用。我想,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说明一下这个他们很少涉及的问题。
归纳、总结、提炼能力是我们进步的发动机,这种能力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拉卡拉电子支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提到:在拉卡拉我们要求用三条说清楚任何问题就是一种能力训练,任何问题如果不能用三条说清楚说明你还没想透。
在这里,我争取用最根本的语言向大家分别说明HTML, CSS, XML, JS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然后我们再来看把他们组合起来是什么,有什么用。当然如果你对HTML, CSS, XML, JS有足够了解,可以直接跳过,看文章的后半部分,那里才是本文核心所在。
第一部分
1.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是用来描述网页的一种标记语言。
html
head
titleHTML/title
/head
body
p id="num1"Hello World! I'm HTML/p
/body /html 12345678
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通过在文本文件中添加标记,可以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其中的内容(如:文字如何处理,画面如何安排,图片如何显示等)。
HTML之所以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因为文本中包含了所谓“超链接”点。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概括,HTML就是整合网页结构和内容显示的一种语言。
Hello World! I'm HTML1
浏览器按顺序阅读网页文件,然后根据标记符解释和显示其标记的内容。
这段内容在浏览器上显示的结果是:Hello World! I’m HTML
我们看
标签上有一个id,这是
这个标签的唯一标识,方便别人找到它,对它进行操作。
2. CSS 层叠样式表单(Cascading StyleSheet)。是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作为网站开发者,你能够为每个HTML元素定义样式,并将之应用于你希望的任意多的页面中。如需进行全局的更新,只需简单地改变样式,然后网站中的所有元素均会自动地更新。这样,即设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设计方面,而不是费力克服HTML的限制。说白了,CSS就是设置网页上HTML元素属性的语言。
CSS代码:
#hello{
color:blue;
} 123
当把这段CSS代码应用于HTML中,它会找到id为“hello”的HTML标签,将其中的内容以蓝色显示出来;具体的插入HTML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说一句,只说明是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不关注技术细节,技术细节网上很好找)。
3. Javascript,首先说明JavaScript和Java无关,JavaScript 是属于网络的脚本语言!那么为什么名字如此相似?这是典型的市场营销方面的成功,它的推广成功,也是借了Java的东风。当微软开始意识到Javascript在Web开发人员中流行起来时,微软还是一贯风格,建立了自己的脚本语言,J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Object)和事件驱动(Event Driven)并具有安全性能的脚本语言。使用它的目的是与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脚本语言(Java小程序)一起实现在一个Web页面中链接多个对象,与Web客户交互作用。例如可以设置鼠标悬停效果,在客户端验证表单,创建定制的HTML页面,显示警告框,设置cookie等等。
网页中所有的对数据进行判断、操作以及向浏览者反馈信息的本地代码实现部分均是Javascript(当然也有其他的),这样既可以使网页更具交互性,给用户提供更令人兴奋的体验,同时减轻了服务器负担。
JS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jsHello(){
alert('Hello World!');
}123
当把以上代码应用于HTML代码,它会在你的HTML载入时,弹出一个内容为“Hello World!”的对话框。同样,它是通过嵌入或调入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实现的,至于如何嵌入或调入不再赘述,理由上面提到了。
4.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这些标记将文档分成许多部件并对这些部件加以标识。它也是元标记语言,即定义了用于定义其他与特定领域有关的、语义的、结构化的标记语言的句法语言。你可以把XML理解为一种数据库,例如rss就是xml的一种变体。
XML代码如下:
Hello bcdChina/bcd bcdUSA/bcd bcdUK/bcd /Hello 12345
XML的起因是,用户受到SGML(后面再说)复杂性的挫伤和HTML的不充分。相对HTML来说,XML更追求严谨性,如果说你在HTML代码中标签比较混乱,如未关闭等,或许浏览器会忽略这些错误;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XML中会给你带来大麻烦。
铺垫终于完了,在进入正题之前,建议大家对比着图来理解后边的内容,废话不多说,开始进入正题。
第二部分
这里的DOM指的是HTML DOM。HTML DOM是W3C的标准,同时它也是HTML的文档对象模型的缩写(the Document Object Model for HTML)。HTML DOM定义了用于HTML的一系列标准的对象,以及访问和处理HTML文档的标准方法。通过DOM,可以访问所有的HTML元素,连同它们所包含的文本和属性。其中的内容可以修改和删除,同时也可以创建新的元素。HTML DOM独立于平台和编程语言。它可被任何编程语言诸如Java、Javascript和VBScript所使用。HTML DOM就是HTML语言对外界开通的接口,以便其他语言能够访问或修改HTML内部的元素。
当js需要对html元素进行操作时,DOM是一个很必要的对象。
你便可以通过利用DOM对象构造如下代码并插入到HTML代码中的任何位置来实现。
script window.onload=function hello(){
document.getElementById("hello").innerHTML="Hello China!";
}
/script12345
当用CSS去修饰HTML中的元素,这一过程可以称为声明HTML元素样式的过程。
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由于SGML的复杂,导致难以普及。SGML有非常强大的适应性,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在小型的应用中难以普及。HTML 和 XML同样衍生于SGML:XML可以被认为是SGML的一个子集,而HTML是SGML的一个应用。XML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SGML,以便用于更加通用的目的。比如语义Web,它已经应用于大量的场合,比较著名的有XHTML、RSS 、XML-RPC 和SOAP 。
XHTML是可扩展超文本标识语言(The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Language)。HTML是一种基本的Web网页设计语言,XHTML是一个基于XML的置标语言,看起来与HTML有些相象,只有一些小的但重要的区别,XHTML就是一个扮演着类似HTML的角色的XML,所以,本质上说,XHTML是一个过渡技术,结合了部分XML的强大功能及大多数HTML的简单特性。
简单的说,XHTML比HTML要严谨些,但又没像XML那么严重——譬如所有的XHTML标签以及属性必须要小写,属性性必须要加双引号(当然如今的浏览器不管是IE还是FF,对HTML和XHTML采取兼容措施,这也是XSS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且也可以像XML一样自定义部分标签,因此有了极大的灵活性。
而且进入了XHTML时代,大家倡导的是CSS+DIV,这也是web2.0的基础。
DHTML只是一种制作网页的概念,实际上没有一个组织或机构推出过所谓的DHTML标准或技术规范之类的。DHTML不是一种技术、标准或规范,DHTML只是一种将目前已有的网页技术、语言标准整和运用,制作出能在下载后仍然能实时变换页面元素效果的网页的设计概念。DHTML就是动态的html,Dynamic HTML。传统的html页面是静态的,Dhtml就是在html页面上加入了javascript脚本,使其能根据用户的动作作出一定的响应,如鼠标移动到图片上,图片改变颜色,移动到导航栏,弹出一个动态菜单等等。
一般如:
Expression是微软为了使样式表能够在修饰HTML样式的同时执行javascript脚本而在IE浏览器中增加的一个功能,这样你可以做譬如:图片的自适应宽度,表格的隔行换色等等。
如:img{max-width:500px;width:expression(document.body.clientWidth 200 ? “200px”: “auto”);}
XMLHTTP最通用的定义为:XmlHttp是一套可以在Javascript、VbScript、Jscript等脚本语言中通过http协议传送或从接收XML及其他数据的一套API。XmlHttp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更新网页的部分内容而不需要刷新整个页面。
来自MSDN的解释:XmlHttp提供客户端同http服务器通讯的协议。客户端可以通过XmlHttp对象向http服务器发送请求并使用微软XML文档对象模型Microsoft® XML Document Object Model (DOM)处理回应。
现在的绝对多数浏览器都增加了对XmlHttp的支持,IE中使用ActiveXObject方式创建XmlHttp对象,其他浏览器如:Firefox、Opera等通过window.XMLHttpRequest来创建XmlHttp对象。
一个简单的定义IE的XmlHttp的对象及应用的实例如下:
var XmlHttp=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mlHttp.Open("get","url",true);
XmlHttp.send(null);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ServerProcess(){
if (XmlHttp.readystate==4 || XmlHttp.readystate=='complete')
{
alert(XmlHttp.responseText);
}
} 123456789
XSLT(eXtensibleStylesheet LanguageTransformation)最早设计XSLT的用意是帮助XML文档(document)转换为其它文档。但是随着发展,XSLT已不仅仅用于将XML转换为HTML或其它文本格式,更全面的定义应该是:XSLT是一种用来转换XML文档结构的语言。
XSL-FO:XSL在转换XML文档时分为明显的两个过程,第一转换文档结构;其次将文档格式化输出。这两步可以分离开来并单独处理,因此XSL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裂为XSLT(结构转换)和XSL-FO(formattingobjects)(格式化输出)两种分支语言,其中XSL-FO的作用就类似CSS在HTML中的作用。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AsynchronousJavaScript and XML)。
最后一个东东,它算得上是web2.0思想的心。AJAX=CSS+HTML+JS+XML+DOM+XSLT+XMLHTTP。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不是一种单一的新技术,而是有机地利用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
在 2005年,Google 通过其 Google Suggest 使 AJAX 变得流行起来。
Google Suggest 使用 AJAX 创造出动态性极强的 web 界面:当您在谷歌的搜索框输入关键字时,Javascript会把这些字符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搜索建议的列表。
在AJAX中,XmlHttp用来在不改变页面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其中传输的数据即是XML,然后通过XSLT将其格式化,利用js通过dom对象将其显示到HTML中,同时利用CSS确定数据的显示及位置。
这项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无处不在,如你的微博,你的邮箱,你的QQ空间,再如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地图等等
sql注入、xss攻击?
随着B/S模式应用开发的发展,使用这种模式编写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的入门门槛不高,程序员的水平及经验也参差不齐,相当大一部分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某些他想得知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SQL Injection,即SQL注入。 SQL注入是从正常的WWW端口访问,而且表面看起来跟一般的Web页面访问没什么区别,所以目前市面的防火墙都不会对SQL注入发出警报,如果管理员没查看IIS日志的习惯,可能被入侵很长时间都不会发觉。 但是,SQL注入的手法相当灵活,在注入的时候会碰到很多意外的情况。能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构造巧妙的SQL语句,从而成功获取想要的数据,是高手与“菜鸟”的根本区别。 根据国情,国内的网站用ASP+Access或SQLServer的占70%以上,PHP+MySQ占L20%,其他的不足10%。在本文,我们从分入门、进阶至高级讲解一下ASP注入的方法及技巧,PHP注入的文章由NB联盟的另一位朋友zwell撰写,希望对安全工作者和程序员都有用处。了解ASP注入的朋友也请不要跳过入门篇,因为部分人对注入的基本判断方法还存在误区。大家准备好了吗?Let's Go... 入门篇 如果你以前没试过SQL注入的话,那么第一步先把IE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显示友好 HTTP 错误信息前面的勾去掉。否则,不论服务器返回什么错误,IE都只显示为HTTP 500服务器错误,不能获得更多的提示信息。 第一节、SQL注入原理 以下我们从一个网站 开始(注:本文发表前已征得该站站长同意,大部分都是真实数据)。 在网站首页上,有名为“IE不能打开新窗口的多种解决方法”的链接,地址为: ,我们在这个地址后面加上单引号’,服务器会返回下面的错误提示: 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错误 '80040e14' 字符串的语法错误 在查询表达式 'ID=49'' 中。 /showdetail.asp,行8 从这个错误提示我们能看出下面几点: 1.网站使用的是Access数据库,通过JET引擎连接数据库,而不是通过ODBC。 2.程序没有判断客户端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程序要求。 3.该SQL语句所查询的表中有一名为ID的字段。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SQL注入的原理,就是从客户端提交特殊的代码,从而收集程序及服务器的信息,从而获取你想到得到的资料。 第二节、判断能否进行SQL注入 看完第一节,有一些人会觉得:我也是经常这样测试能否注入的,这不是很简单吗? 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呢? 首先,不一定每台服务器的IIS都返回具体错误提示给客户端,如果程序中加了cint(参数)之类语句的话,SQL注入是不会成功的,但服务器同样会报错,具体提示信息为处理 URL 时服务器上出错。请和系统管理员联络。 其次,部分对SQL注入有一点了解的程序员,认为只要把单引号过滤掉就安全了,这种情况不为少数,如果你用单引号测试,是测不到注入点的 那么,什么样的测试方法才是比较准确呢?答案如下: ① ② and 1=1 ③ and 1=2 这就是经典的1=1、1=2测试法了,怎么判断呢?看看上面三个网址返回的结果就知道了: 可以注入的表现: ① 正常显示(这是必然的,不然就是程序有错误了) ② 正常显示,内容基本与①相同 ③ 提示BOF或EOF(程序没做任何判断时)、或提示找不到记录(判断了rs.eof时)、或显示内容为空(程序加了on error resume next) 不可以注入就比较容易判断了,①同样正常显示,②和③一般都会有程序定义的错误提示,或提示类型转换时出错。 当然,这只是传入参数是数字型的时候用的判断方法,实际应用的时候会有字符型和搜索型参数,我将在中级篇的“SQL注入一般步骤”再做分析。 第三节、判断数据库类型及注入方法 不同的数据库的函数、注入方法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注入之前,我们还要判断一下数据库的类型。一般ASP最常搭配的数据库是Access和SQLServer,网上超过99%的网站都是其中之一。 怎么让程序告诉你它使用的什么数据库呢?来看看: SQLServer有一些系统变量,如果服务器IIS提示没关闭,并且SQLServer返回错误提示的话,那可以直接从出错信息获取,方法如下: and user0 这句语句很简单,但却包含了SQLServer特有注入方法的精髓,我自己也是在一次无意的测试中发现这种效率极高的猜解方法。让我看来看看它的含义:首先,前面的语句是正常的,重点在and user0,我们知道,user是SQLServer的一个内置变量,它的值是当前连接的用户名,类型为nvarchar。拿一个nvarchar的值跟int的数0比较,系统会先试图将nvarchar的值转成int型,当然,转的过程中肯定会出错,SQLServer的出错提示是:将nvarchar值 ”abc” 转换数据类型为 int 的列时发生语法错误,呵呵,abc正是变量user的值,这样,不废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数据库的用户名。在以后的篇幅里,大家会看到很多用这种方法的语句。 顺便说几句,众所周知,SQLServer的用户sa是个等同Adminstrators权限的角色,拿到了sa权限,几乎肯定可以拿到主机的Administrator了。上面的方法可以很方便的测试出是否是用sa登录,要注意的是:如果是sa登录,提示是将”dbo”转换成int的列发生错误,而不是”sa”。 如果服务器IIS不允许返回错误提示,那怎么判断数据库类型呢?我们可以从Access和SQLServer和区别入手,Access和SQLServer都有自己的系统表,比如存放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表,Access是在系统表[msysobjects]中,但在Web环境下读该表会提示“没有权限”,SQLServer是在表[sysobjects]中,在Web环境下可正常读取。 在确认可以注入的情况下,使用下面的语句: and (select count(*) from sysobjects)0 and (select count(*) from msysobjects)0 如果数据库是SQLServer,那么第一个网址的页面与原页面 是大致相同的;而第二个网址,由于找不到表msysobjects,会提示出错,就算程序有容错处理,页面也与原页面完全不同。 如果数据库用的是Access,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第一个网址的页面与原页面完全不同;第二个网址,则视乎数据库设置是否允许读该系统表,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所以与原网址也是完全不同。大多数情况下,用第一个网址就可以得知系统所用的数据库类型,第二个网址只作为开启IIS错误提示时的验证
论当今世界航天技术发展趋势
据相关统计,截至2004年12月26日,世界上进行了数十次成功的航天发射。尽管受到2003年一些事故的影响,但2004年仍是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虽然欧洲的“猎兔犬2号”登陆器于2003年年底在登陆火星时失踪,日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也最终宣布失败,但伴随着2004年年初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在火星上的成功着陆,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新的航天发展计划,人类对深空的探测再次掀起了热潮,深空控测技术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至于国际空间站、各种用途卫星、地球轨道探测器等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则喜忧参半,一方面各种卫星技术仍是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由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与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美国宣布不再对“哈勃”天文望远镜进行维修,也为地球轨道探测器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影响。
一、深空探测备受关注
2004年是世界深空探测收获颇丰的一年,除年初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登陆火星令人振奋外,其他的一些深空探测计划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2004年1月,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并在离彗核很近的距离用密度极低的氧化硅气溶胶首次获取彗核物质,现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将实现人类首次把除地球的卫星——月球以外的样本送回地球。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其第一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该探测器将于10年后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前所未有。2004年7月1日,世界首个土星专用探测器“卡西尼”终于在飞行了7年后进入了土星轨道,目前已发回了许多宝贵土星图像,并在12月25日成功向“土卫六”表面释放“惠更斯”着陆器。2004年8月3日,因天气原因推迟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成功升空,按计划该探测器将于2011年3月进入环水星轨道。2004年11月15日,欧洲的“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经过13个月飞行也进入了绕月轨道,从而实现了世界首个联合使用太阳能电池推进系统和月球引力的空间探测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此外,2004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航天大国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深空探测计划,进一步将深空探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 美国新航天计划目标宏大
2004年1月14号,美国总统布什在首都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未来的宏大航天发展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2008年前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2010年前完成国际空间站,届时服役了30年的航天飞机也将退役;2014年前用名为“机组探测飞行器(CEV)”的新型载人飞行器进行载人航天飞行;2020年前重返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以支持载人火星探索。据估算,实现登上火星的目标,至少需要花费5000亿~6000亿美元,而据美国预算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执行总监罗伯特.格林斯坦表示,布什的登月和登陆火星计划成本可能高达10 000亿美元。
(二) 欧洲“曙光”计划不甘示弱
2004年1月13日,虽然“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至今下落不明,但是欧洲空间局(欧空局)仍宣布推出了名为“曙光”的征服太空计划,该计划拟在2024年首先登陆月球,之后将于2030年造访火星。该计划第一阶段(2005~2009年)的预算经费高达9亿欧元。按照“曙光”计划,欧空局将有能力在2010年让其自行研制的探测器漫步火星。目前,欧空局已经就“曙光”计划的第一阶段和工业界达成了合作协议。欧空局计划于2007年发射一颗小型卫星,以测试如何才能将火星探测器连同火星土壤标本一起顺利收回地球,然后在2011~2014年间真正实现将火星岩石标本带回地球的目标。
(三)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秩然有序
2004年2月25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从即日起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6年,将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卫星将绕月飞行,并将收集的探测数据传回地面。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阶段为2011~2020年,目标是月球表面巡视探测与采样返回。该阶段将分两期完成,前期(2011~2015年)主要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后期(2015年后)主要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并将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同时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打下基础。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将投入14亿元人民币,第一颗名为“嫦娥一号”的卫星已于2004年完成样机设计,计划于2006年发射升空。
此外,在努力实现月球探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国还将积极开展火星及其他行星探测器的可行性和方案论证,并参与国际合作,以在深空探测方面有更大的进展。
(四) 俄罗斯深空探测计划欲重振雄风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2004年10月上旬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向火星卫星“福布斯”(火卫一)发射无人探测器“福布斯-土壤”,以探测火星的土壤成分。据俄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裁普奇哈泽介绍,目前该联合体已设计出“福布斯-土壤”无人探测器草图并已开始进行相关试验。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尼古拉.莫伊瑟夫在2004年11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将在2020~2025年期间在月球上建立首座自动化基地。为配合有关计划的实施,俄罗斯目前正在加紧研制新一代宇宙飞船“三桅帆船”和载人轨道平台。预计第一艘“三桅帆船”型宇宙飞船将在2012年发射升空。
(五) 印度无人探月计划开始启动
2004年9月11日,印度一位官方发言人表示,印度内阁已批准印度在2008年以前进行无人月球探测计划。印度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名为“Chandrayaan-I”,计划于2008年由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其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后将由一个双推进剂系统把它从转移轨道送入月球轨道。据估计,印度的第一个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约需8300万美元。
(六) 日本深空探测计划举步为艰
2003年日本的深空探测计划受到了很大的挫折,2003年12月该国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因故障失去了进入预定轨道的最后机会。月球探测方面,日本原计划于2004年8月发射的“月亮A号”探测器因技术和资金困难而变更了发射日期,新日期至今仍未确定。2004年8月11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报告说,预定2006年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神A号”计划也难以实施,卫星3年内升空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可能中止该计划。此外,2003年日本航天局还准备实施另外一颗月球探测器“月神2号”的试验计划,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财政支持也被迫取消。
虽然存在种种困难,日本研究人员仍计划研制能探测火星大气的小型卫星,并将其装入俄罗斯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中,共同对火星进行考察。
二、世界卫星技术稳步发展
截至2004年12月26号已经完成的航天发射中,世界各地共将50多颗通信、军事、地球轨道探测等类型的卫星送至太空。其中航天大国美国发射次数和卫星数量最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紧随其后。从2004年世界卫星事业的发展情况看,商用通信卫星仍是重点,随着世界对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通信卫星发射也呈增长之势。在军事卫星方面,由于世界反恐形势日益紧张,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冲突,世界各大国都在加强其空间军事力量,各种军用卫星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重点。其中,美国在进一步完善了其GPS系统的同时,增加了导弹告警和其他秘密侦察卫星。俄罗斯也在改进其“格洛纳斯”系统的同时,不断加强其卫星侦察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2004年发射升空的10颗卫星中多数是用于对地观测的科学实验卫星,为世界和平利用卫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民用通信卫星仍是重点
2004年,通信卫星仍占据了民用卫星的主要市场。美国通信公司的AMC10、AMC11、AMC15和AMC16通信卫星,将提供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宽带等服务;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电星18”、“电星14”和DIRECTV 7S通信卫星,其中前两颗分别为亚太地区、美洲和北大西洋地区提供民用通信服务,而DIRECTV 7S则将为美国提供娱乐节目和本地信道服务。俄罗斯发射了“快船”AM-11和“快船”AM-1两颗民用通信卫星,它们将用于数字电视、电视电话和视频会议等服务。在法国发射升空的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阿尼克-F2”通信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和发射的最大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了采用等离子推进系统进行轨道位置保持的“国际星10-02”通信卫星。为日本提供商业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超级鸟6号”通信卫星和日韩共用的首颗移动广播卫星MBSAT都在美国发射升空。欧洲的W3A通信卫星将为欧洲和非洲用户提供商业通信、互联网及电视转播服务。西班牙的“亚马逊1”通信卫星,它将为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西班牙在内的欧洲西南部地区用户提供电视广播、电话、VSAT、数据传输、因特网连接等多种通信服务。印度发射了世界上首颗专门用做教育用途的EDUSAT卫星,也是该国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它将为远程教育提供通信服务。
(二) 军事卫星不断加强
2004军事卫星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两个航天大国,两国除分别完善其GPS和“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外,还发射了多颗秘密军事卫星。美国发射了GPS 2R-11、GPS 2R-12、GPS2R-13 3颗GPS卫星,NRO秘密侦察卫星,以及用于导弹告警的DSP 22卫星。俄罗斯共发射了7颗军用卫星,其中包括3颗“宇宙”系列秘密军用卫星和3颗“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以及一颗用于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秘密军事卫星。
军事卫星另一重要领域军用小卫星技术也得到各国的关注。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了“微型卫星动能杀伤有效载荷(MKKP)”和“实验卫星系列(XSS)”两个微型卫星计划;由英国国防部和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共同出资研制的“战术光学卫星”将于2005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三) “先兆”地球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2004年7月15日,美国最新的地球观测系统(EOS)卫星“先兆”被成功送入700公里高的预定轨道。“先兆”是为NASA建造的第二颗地球观测系统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其主要任务是了研究大气成分,测定污染物的移动和平流层臭氧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卫星与已经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及“水”卫星等一起组成了美国的地球观测系统。
(四) 中国卫星技术蓬勃发展
2004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创纪录的一年,全年分别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了8次发射,共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它们分别为: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探测2号、第19颗和第20颗返回式卫星、实践6号A和实践6号B、风云2号气象卫星C星、资源2号卫星、试验卫星2号。其中,“探测2号”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与2003年发射的“探测1号”一起,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4颗卫星联合布网,将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的6点立体探测。试验卫星1号、2号和纳星1号3颗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升空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我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的研制工作也进展顺利,并计划于2005年5月发射升空。该卫星将大大促进中国卫星业的发展,并推动国内卫星电视直播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4年10月9日,我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了欧洲民用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国将出资2亿欧元,并承担部分卫星的发射任务,对该系统有20%的拥有权和100%的使用权,这将对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04年12月14日,世界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落成,其设计能力为年产6~8颗卫星,该中心的成立将大大促进我国小卫星及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我国卫星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分阶段实现对中国周边地区乃至全球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三、国际空间站艰难维护
(一) 俄罗斯成为维护国际空间站的主力
由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美国的航天飞机停飞,俄罗斯成为唯一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国家,致使国际空间站的维护产生了一定的困难。2004年,俄罗斯共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了6次发射,其中“奋进号”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了4次货物,“联盟号”飞船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俄罗斯无疑已成为了国际空间站维护的主角。另外,布什于2004年提出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美国承担的建造任务后,美国将退出空间站的项目,这也给国际空间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 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由于运力的不足,2004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克服食物和饮用水短缺等困难,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4年4月30日返回的国际空间站第8次长期考察,该考察组的卡列里和福阿莱在太空轨道上进行了20多项长期实验。为准备未来进行火星载人飞行,他们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人体模型试验,测试长期火星载人飞行过程中,太空辐射对人体器官的影响等。2004年10月14日,国际空间站第9次长期考察返回,宇航员帕达尔卡和芬克成功地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前两次成功地将4个大型陀螺仪中的一个恢复供电,使重达200吨的国际空间站能够在飞行中保持稳定,并将太阳能电池板对准太阳。第三次是在“曙光号”功能舱外安装由数个激光反射器组成的激光系统。第4次出舱的主要任务则是在“星辰号”服务舱外安装3个天线。此外,他们还在空间站上进行了约40次科学实验,带回了国际空间站内的一些实验数据和材料,其中包括其培育的第二代太空豌豆种子。另外,由焦立中和沙里波夫组成的第十次长期考察团将在空间站工作196天,在此期间他们将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其中包括艾滋病疫苗效果观察等。他们将于2005年1月和3月分别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并为迎接明年恢复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再次飞抵国际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四、地球轨道探测器喜忧参半
(一) “哈勃”太空望远镜将终结使命
“哈勃”太空望远镜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观测设备,它经过了4次维修,已在太空服务了14年之久。由于2004年年初美国对其航天计划进行了调整,宣布将不再对“哈勃”天文望远镜进行维修,使得这一为人类天文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望远镜将不得不于2007~2008年间退出历史舞台。这件事引起了世界各方面的争论,无论如何,在新的设备发射升空以前,这一重要探测设备的退役无疑将给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 新型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仍在研制之中
1996年,美国正式开始了将取代“哈勃”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的研制工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造价8.2亿美元,设计寿命为5~10年,它将于2011年8月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携带一台红外摄像机、一台近红外光谱摄制仪以及一台组合式中红外摄像机与光谱摄制仪,将被发射到距地球150万公里的高空。由于距离地球太远,无法派人进行维修,因而其设计制造要求极高。
(三) “引力探测B”升空引人关注
2004年4月20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学联合研制,耗时45年,耗资7亿多美元的“引力探测B”终于被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抵达预定工作位置后,还需要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开始长达16个月的测量。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美国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长达4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引力探测B”是NASA执行的纯研究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测量地球引起的时空弯曲和地球旋转引起的时空扭曲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该探测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以及更清晰地认识物质世界和相对论间的关系。
(四) “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升空
2004年11月20日,耗资2.5亿美元,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联合发起研制的“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经多次推迟后终于成功发射升空。该探测器仅重1470千克,配有三台望远镜,能够在捕捉到伽马风暴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暴源和余辉的多波段观测。据称“雨燕”是有史以来旋转速度最快的太空科学探测器,可以完成探究伽马风暴的起源、甄别伽马风暴的类别、研究伽马风暴的演化等任务,从而为揭开宇宙中黑洞形成之迷搜索进一步的证据。
五、2005年深空探测仍是热点
由于2004年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深空探测仍将成为2005年世界航天技术研究的热点。2005年1月8日,日本宣布新的太空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太空基地,以及在比月球更远的地方建立“深层空间站”等。1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深入撞击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将在几个月的飞行后,于7月4日抵达“坦普尔1号”彗星。届时,它将释放一个小型撞击舱以时速37000公里撞击彗核,同时利用观测舱记录下碰撞的全过程并对飞散出的各种物质进行详细分析。1月14日,欧空局的“惠更斯”着陆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开始向母船“卡西尼”发送数据。5月12号,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开始执行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首次飞行任务。8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发射旨在寻求火星是否有水的证据的火星侦察探测器。10月26日,欧洲将发射“金星快船”探测器,执行地球近邻金星的无人探测任务。中国也将在2005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登上火星的目标,至少需要花费5000亿~6000亿美元,而据美国预算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执行总监罗伯特.格林斯坦表示,布什的登月和登陆火星计划成本可能高达10 000亿美元。(二) 欧洲“曙光”计划不甘示弱2004年1月13日,虽然“猎兔犬2号”
起的时空扭曲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该探测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以及更清晰地认识物质世界和相对论间的关系。(四) “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升空2004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