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哪里地震了-刚才地震了吗12月23日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09-29) 黑客业务 206 4

目录介绍:

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几次?都在什么地方

1、陕西岐山地震

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是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震中烈度≥Ⅸ)。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

2、山东诸城昌乐地震

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震级大于7级(震中烈度≥Ⅸ)。《汉书·五行志》:“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

3、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北边郡国地震

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4、甘肃金城、陇西地震

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震级估计为7级。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5、甘肃甘谷西地震

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震级估计为7级(震中烈度Ⅸ),持续时间比较长。《后汉书·五行志》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6、甘肃高台地震

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震级估计为7.5级,(震中烈度Ⅹ)。《后汉书·五行志》载:“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7、山西原平代县地震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震级估计为7.5级(震中烈度Ⅹ)。《魏书》卷112《灵征志》载:“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8、甘肃天水地震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震级估计大于7级(震中烈度≥Ⅸ)。《山右石刻丛编》卷七《大唐故宣威将军守右武卫中郎将陇西董君墓志铭》载:“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旧唐书》卷8《玄宗纪》亦载:“时天水地震,陵迁于谷,城夏于隍。公谋去故绛,制造新邑。”

9、四川西昌地震

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27.9°N,102.2°E),震级7级(震中烈度Ⅸ)。《新唐书》卷35《五行志》:“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震方止,压死者百余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亦载:“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压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

10、内蒙古包头地震

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震级7级。《旧唐书》卷37《五行志》:“十月辛已,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戌卒坏压死者数千人。”《新唐书》卷35《五行志》:“十月辛已,上都及振武、河西、天德、灵武、盐、夏等州皆震,坏庐舍,压死数十(千)人。”

11、山西定襄、忻州地震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震级7.25级(震中烈度Ⅹ)。《续资治通鉴长编》120:“卷先是京师地震,直使馆叶清臣上疏曰:'……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以东,弥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诚大异也。”

12、甘肃兰州地震

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36.1°N,103.7°E),震级7级(震中烈度Ⅸ)。《宋书》卷67《五行志》:“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河东诸郡或震裂。”

13、四川雷波马湖地震

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28.4°N,103.8°E),震级7级(震中烈度Ⅸ)。《宋书》卷39《宁宗志》:“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宋书》卷67《五行志》又载:“甲子,又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

14、山西洪洞、赵城地震

2017年3月29号,哪里发生地震了吗

3月29日12时9分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6.7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2017年3月29日12时9分,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北纬56.91度,东经162.81度)发生 6.7级地震,震源深度20 千米。

有谁知道当年邢台地震的有关情况?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时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时十九分,我区隆尧县白家寨、宁晋县东汪先后发生六点八级和七点二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为九度强和十度,波及百余县、市,尤以隆尧、宁晋、巨鹿、新河为烈。

震前,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随后大地颠簸,地面骤裂,张合起伏,急剧抖动,喷黄沙、冒黑水。老幼惊呼,鸡犬奔突。瞬间,五百余万间房屋夷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殁于瓦砾,三万余人罹伤致残,农田工程、公路、桥梁悉遭损毁。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惨状目不忍睹。

震后,周恩来总理冒余震之险三次亲临现场,体察灾情,面慰群众,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之救灾方针。李先念副总理暨中央慰问团亦即赶来,抚民心,励自救。党中央、国务院之深切关怀,使灾区人民没齿难忘。

省、地、县党政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组织发展生产,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地震

1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卷1《周语》)

2 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汉书·五行志》)

3 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后汉书·五行志》)

4 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后汉书·五行志》)

5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魏书》卷112《灵征志》)

6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旧唐书》卷8《玄宗纪》)"时天水地震,陵迁于谷,城夏于隍。公谋去故绛,制造新邑。"(《山右石刻丛编》卷七《大唐故宣威将军守右武卫中郎将陇西董君墓志铭》)

7 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27.9°N,102.2°E)M7(震中烈度Ⅸ)"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震方止,压死者百余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压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新唐书》卷35《五行志》)

8 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M7"十月辛已,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戌卒坏压死者数千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十月辛已,上都及振武、河西、天德、灵武、盐、夏等州皆震,坏庐舍,压死数十(千)人。"(《新唐书》卷35《五行志》)

9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M71/4(震中烈度Ⅹ)"先是京师地震,直使馆叶清臣上疏曰:'……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以东,弥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诚大异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

10 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36.1°N,103.7°E)M7(震中烈度Ⅸ)地震"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河东诸郡或震裂。"(《宋书》卷67《五行志》)

11 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28.4°N,103.8°E)M7(震中烈度Ⅸ)"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宋书》卷67《五行志》)"甲子,又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宋书》卷39《宁宗志》)

12 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赵城、洪洞(36.3°N,111.7°E)M8(震中烈度Ⅺ)"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沟、祁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元史》卷50《五行志》》)"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晋尤甚,涌堆阜,裂沟渠,坏墙屋,压人畜,死者无数。延、庆次之,安西又次之,余尚未闻也。至今月余。犹若乘舟车,然间复一动"。(《勤斋集》卷4《杂著·地震问答》乾隆翰林院抄本)"大德柒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平阳路倒塌房舍七分,塌死人肆拾柒万伍千八百。"(元大德十一年《河伯将军为记》木牌)"大德癸卯秋八月六日,河东地震,压死者二十余万人。吉乡为轻,屋之存者什三、四。"(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三0)"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地震,县人死者三千六百三十六名口,伤者三千三百九十名口,头畜死者五百二十,房屋倒塌二万四千六百间,公廨倒塌殆尽,地涌黑沙与水不止。"(康熙《平遥县志》卷下)"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三圣楼记》)

13 1352年4月26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丁丑)甘肃会宁东南(35.6°N,105.3°E)M7"闰三月丁丑,陕西地震,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踪者。"(《元史》卷51《五行志》》)

14 1411年10月8日(明永乐九年九月十二日,藏历第七绕回()阴铁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当雄西南一带(30.1°N,90.5°E)M8(震中烈度Ⅹ-Ⅺ)"约半夜时分发生强烈地震,黎明时发生比前更大的地震。许多房屋倒塌,经堂东门墙壁倒塌五至六度长,门窗亦倒,旧依怙殿门前经书倒下约五十捆,金顶下塌一大块墙壁;正中的供奉品亦倒下来。此时佛仍在背诵经文,并令念经之僧众迁居室外。十五日又发生大地震,托其恩泽,幸无大损失。其他地区灾害严重,出现山岩塌落、湖崩等现象;有的村庄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现大裂缝,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达隆白教传》页117)

15 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Ⅸ)"冬地震,有声如雷,从西南方起,自子时至亥时连震二十余次。衙门、城铺、寺庙、民房摇倒几尽,打死压伤男女无数。嗣后或一日一震,旬日一震、半月一震、一月一震,经四年方止。"(康熙《宜良县志》卷2)"弘治十二年冬,宜良县地震,自西南来如雷,民居尽圮。压死以万计,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宁。"(隆庆六年修万历四年刊本《云南通志》卷17)

16 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34.8°N,110.1°E)M7(震中烈度Ⅸ)"陕西延安、庆阳二府、潼关等卫、同、华等州,咸阳、长安等县,是日至次日地皆震,有声如雷。而朝邑县尤甚,自是日至十七日频震不已,摇倒城垣楼橹;损坏官民庐舍共五千四百余间,压死男妇一百六十人,头畜死者甚众;……"(《弘治实录》卷170)"……据本府朝邑县申,……将本县城楼、垛口,并各衙门仓监等房,及既()县军民房屋,震摇倒塌,共五千四百八十五间,压死大小男女一百七十多口,压伤九十四名口,死头畜三百九十一头只。……汛流震开裂缝,长约一二丈、四五丈者,涌出溢流,良久方止;蔡家堡、严伯村等,四处涌出,几流成河。"(《马端肃公奏议》卷7)

17 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Ⅹ)"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正德实录》卷125)

18 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28.1°N,102.2°E)M71/2(震中烈度Ⅹ)"二月二十八日丑时建昌卫地震,声吼如雷数阵。本都司并建前二卫大小衙门、官厅宅舍、监房仓库、内外军民房舍、墙垣、门壁、城楼、垛口、城门俱各倒塌顷(倾)塞,压毙……内外屯镇乡村、军民客商人等,死伤不计其数。自二十八日以后至二十九日,时常震动有声,间有地裂涌水,陷下三、四、五尺者。卫城内外,似若浮块,山崩石裂,军民惊惶。又据宁番卫申称,同日地震,房屋墙垣倒塌无存,压死……。"(嘉靖二十年抄本《四川总志》卷16)

19 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38.0°N,121.0°E)M7"癸丑,京师及辽东广宁卫,山东登州府同日地震。"(《嘉靖实录》卷339) 1556年2月2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陕西华县(34.5°N,109.7°E)M81/4(震中烈度Ⅺ)"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县、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十二月二十二日晡时,……而地在在皆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堕于水穴而复出者,有堕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高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隆庆六年修光绪重刊本《华州志》卷10)

20 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宁夏中卫东(37.5°N,106.2°E)M71/4(震中烈度Ⅸ-Ⅹ)"壬申,山西太原,大同等府,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等处各地震有声,宁、固尤甚,城垣、墩台、房屋皆摇塌。地裂涌出黑黄沙水,压死军人无算,坏广武、红寺等城、兰州、庄浪天鼓鸣。"(《嘉靖实录》卷498)

21 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Ⅸ)"闰六月十八日,临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声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倾城垣,仆公署、民居,压者甚众,曲江尤甚。"(天启五年抄本《滇志》卷31)

22 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 (38.5°N,120.0°E)M7"辽阳、开原、广宁等卫俱震,地裂涌水,三日乃止,宣府,蓟镇等处俱震,次日复震。蒲州池塘无风波,涌溢三四尺。"(《万历实录》卷313)

23 1600年9月29日(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广东南澳(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八月二十二日戍时地震,响声如雷。又二十三日戍时地震,澳城官舍民房倾倒,压死陈二、黄森、张德、妇女吴氏等六命。"(《续文献通考》卷221)

24 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24.7°N,119.0°E)M71/2"夜,浙、直、福建地震。兴化尤甚,坏城舍,数夕而止。"(《国榷》卷七九)"十一月初九日夜,福宁地大震如雷,山谷响应;寿宁县地震。是年饥。是日,福州、兴化、建宁、松溪、寿宁同日地震。福州大震有声,夜不止,墙垣多颓。兴化地大震,自南而北,树木皆摇有声,城圮数处,屋倾无数,洋尾、柯地、利港水利田皆裂,中出黑沙,作硫磺臭,池水皆涸。初十夜,地又震。"(道光九年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271)

25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海南琼山(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没者不可胜纪。调塘等都田沉成海,计若干顷。二十九日午时复大震,以后不时震响不止。"(清康熙抄本《琼山县志》卷12)

26 1609年7月12日(明万历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酒泉红崖堡(39.2°N,99.0°E)M71/4(震中烈度Ⅹ)"辛酉,甘肃地震,红崖、清水等堡军民压死者八百四十余人,边墩摇损凡八百七十里。东关地裂,南山一带崩,讨来等河绝流数日。"(《万历实录》卷459)

27 1622年10月25日(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宁夏固原北(36.5°N,106.3°E)M7(震中烈度Ⅸ-Ⅹ)"陕西固原州星陨如雨。平凉、隆德等县,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震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塌死一万六千余只,男妇塌死一万二千余名口。"(《天启实录》卷26)

28 1626年6月28日(明天启六年六月丙子)山西灵丘(39.4°N,114.2°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丙子,大同地震数十,死伤惨甚。灵丘昼夜数震,月余方止,城郭庐舍并摧,压死人民无算。"(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5)

29 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Ⅸ+)"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30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34.3°N,105.5°E)M8(震中烈度Ⅺ)"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清世祖实录》卷84) 1642-1654年(明崇祯十年至永乐八年,藏历第十一绕回阴水马年至阳水马年)西藏洛隆西北(30.8°N,95.6°E)M≥7(震中烈度≥Ⅸ)

31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34.8°N,118.5°E)M81/2(震中烈度≥Ⅺ)"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督抚入告者,北直、山东、浙江、江苏、河南五省而已。闻之入都者,山西、陕西、江西、福建、湖广诸省同时并震。大都天下皆然,远者或未及知,史册所未有。"(宣统二年《客舍偶闻》页四)"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康熙《郯城县志》卷9)

32 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40.0°N,117.0°E)M8(震中烈度Ⅺ)"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是夜连震3次,平地坼开数丈,得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十三日震二次。……二十五日晚又大震二次。……积尸如山,莫可辨认。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有李总兵者携眷八十七口进都,宿馆驿,俱陷没,止存三口。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清《三冈识略》卷8)

33 1683年11月22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38.7°N,112.7°E)M7(震中烈度Ⅸ)"十月初五日,山西巡抚穆尔赛疏报,太原府属地震,凡十五州县,而岱(代)州,崞县,繁峙为甚。崞县城陷地中。毁庐舍凡六万余间,与丁末山东,已末京师之灾相似。"(清乾隆《池北偶谈·谈异》卷22)

34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36.0°N,110.5°E)M73/4(震中烈度Ⅹ)"检查平阳府地震原卷,当时被灾共二十八州县,内被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人民五万二千六百余名。"(钦差刑部侍郎那彦宝奏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35 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37.4°N,105.3°E)M71/2(震中烈度Ⅸ-Ⅹ)"九月十二日辰时固原,宁夏等处地震伤人,中卫尤甚。河南各堡平地水溢鱼游,推出大石有合抱者,井水激射高出数尺,压死男妇二千余口。是日震动无常,人率露栖,年余始定。"(宣统《甘肃新通志》卷2)

36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35.0°N,105.3°E)M71/2(震中烈度Ⅹ)"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笔架山(县北里许)一峰崩覆没。城内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土山多崩。城乡压杀老幼男女共四万有奇。"(乾隆《通渭县志》卷1)

37 1725年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30.0°N,101.9°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二十三日申时,打箭炉地忽然大震,将喇嘛官员住居衙门、买卖人等并蛮人住居房屋、楼房俱行摇塌,一间无存。被房楼压死买卖民人并蛮人,十分压死七八分。再,宣慰司桑结、驿丞俞殿宣、料理钱粮事务效力之南部县典史徐中()宵,俱被所塌房楼压死。"(署川陕总督岳锺琪奏摺雍正三年七月十三日)

38 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26.3°N,103.1°E)M73/4(震中烈度Ⅹ)"小江一区,居治之西隅,南通碧谷坝,西南通汤丹厂,尤称甚焉。山谷纷扬,土石翻飞,崖岸◆堕,陵阜分错,而沿山道途,多阻绝不通。最可悯者,禾苗沃若,畦塍纵横破裂,渐就枯槁耳。……阿旺小营土阜居人数家,地震推其房址于前一里许,房舍瓜蔬果木竹篱,无纤毫参差。宛如未动。……木树郎两岸山颓断流,沙石汇阻三日,水溢溃决田亩,冲蚀禾稼,而沟洫寸裂,无复旧形。……而碧谷、阿旺、小江皆倚山为居,山崩石裂,故致毙者四十余人,视他处独惨。……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深浅,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田中裂纹,直横不一,断续不绝,…汤丹厂…入山采矿之曹()硐,深入数里。一有动摇,碛叠沙挤难保其不死亡也。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一硐有七十三尖。尖者各商取矿之路经由,每尖至少不下十四、五人,即一硐中,而幸出者盖少矣。"(清雍正《东川府志》卷2)

39 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38.8°N,106.5°E)M8(震中烈度Ⅹ+) "宁夏府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戍时陡然地震,竟如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压大半。……城垣四面塌摞,仅存基址。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官兵被压死者一千数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许。……每昼夜震动三五次。其宁城北面一百六十余里至宝丰县,西南四十余里至平羌堡,南面、东面俱二、三十里之村庄,其被震程度与宁城相类。此外受伤稍轻。查平罗、新渠、宝丰三县,洪广一营,平羌一堡,阖城房屋亦倒塌无存。而平罗、新渠、宝丰等处,平地裂缝,涌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压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冻而死者,亦复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川陕总督查郎阿奏摺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40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29.9°N,102.0°E)M71/4(震中烈度≥Ⅹ) "川省地震,人家房屋墙垣倒塌者不一其处。……山崩和,壅塞泸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临水,冲塌数百丈,……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至湖北宜昌势始渐平,舟船遇之,无不立覆。……其时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获宁居。"(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4)

2021年三月二号三点四十分钟左右封丘是不是地震了?

每个地区都有地震检测网站,它们虽然都是震后预警,但是会及时公布地震检测数据,上本地地震网站查一下就知道了。

往事钩沉:沙河北掌拉灰记

一觉醒来,睡不着觉了,看文字打发时间,搜索了家乡的特产——北掌石灰,出来一篇文章,往事钩沉:拉灰记。

因为写的是我们村的石灰,随引起兴趣,不妨读一读,这一读不打紧,前辈的艰难建设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实景展现,读得湿了眼眶,想起父亲母亲的生活艰难,心里不觉酸楚。有必要借作者的笔墨,让现在的年轻人读一读,也算忆苦思甜,也是表达一下对父辈的敬重之心。

原文如下,尊重作者,不做删减。

2020年12月18日 · 前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往事钩沉:拉灰记

编者按:谁能想到,五十四年前,一个年轻老师,带领五个学生,前去邢台拉白灰,竟然如同西天取经,经受了那么多苦难:五天五夜,风餐露宿,雨雪地震,几经危险。这对于如今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仿佛天方夜谭。珍惜幸福,忆苦思甜,我们要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开创更加美好明天。

引子

我是范庄村人,一九六一年九月份参加工作,一九六三年在霍桥公社苗庄村高级小学教学。那时我二十多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苗庄高小当时共有三个教学班,两个高小班、一个民办初中班。公社中心校长是张洪忠,吃住在校。学校教师有王新民、张尚昆、袁贵考、王秀萍和我,工友是王待沛。袁贵考老师是党员,被抽到县“四清工作队”去永年县搞“四清”工作了。

一九六五年秋后开学后,县里拨了几百元房屋修缮费。张校长与苗庄村大队干部协商,根据学校急需让他们支持帮助盖四间南屋平房,村里同意了。在村里社员群众的帮助下,从牛庄村砖窑上拉来了蓝砖,由村盖房班给盖起来了。南屋长四丈,宽一丈五尺,柱头高八尺半,砖墙厚八寸外暴垛,泥灰缝。房顶椽子上铺了一层芦苇箔和苇叶,抹了厚厚一层麦秸泥。东边两间为教师宿办室,往里有一套间,是校长的宿办室,外西边一间为住校生宿舍。从此以后,除本村老师可以在家吃住外,其余老师一律在校吃住。我家距校只有一里,也搬入学校吃住,遇星期才能回趟家。

这年冬季还算幸运,雨雪不大。虽有几次,房顶经过清扫、未曾漏雨雪。

六六年春季开学后,张校长从公社要来点乡自筹款,把苗庄村东三队场边快要倒塌的旧砖小屋用二十元钱买下,发动师生拆房把旧砖运到学校,准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砸成碎砖头蛋,用白灰膏掺和,锤四间南屋平房的房顶。

从曲周炭场买白灰很贵别说,有时候运来点都一抢而光,根本买不到。为了节省开支,校长与教师商量,决定由学校自己拉白灰锤房顶。

经打听,邢台地区沙河县在铁路西的靠山边的一个叫北掌的小山村,烧得石灰最好,烧的透,石头少,灰还黏。去拉灰路须从永年县城洺关过,此村在洺关的西北,走近路也有一百六七十里,还不好走。

张校长从苗庄三个生产队借了三辆发旧的排子车,又让老师挑选了五名年岁较长、身子较高、体格健壮并家有或能借得来自行车的学生。民中班三名,分别是巩村的李季山、东牛屯村的李武名,李润章;高小班两名,是东卢王庄村的卢香魁和王洪文(老家是袁庄村)。带队者是我,因为我最年轻。

临走前几天,张校长、王新民老师和我给这几名学生开了个会,说明了情况,并通报了家长取得同意,让各人做好准备:每人一条旧棉被和一条旧布单,三天的干粮和咸菜,用小布袋装好。去时为了走得快赶时间,每辆车各备一辆自行车。

走前,我和苗庄村的王新民老师把三辆排子车检修好并抹了机油,把挡灰的木薄板车笆钉好,还把三辆自行车检查了一遍,并备了修排子车、补胎的一套工具及胶水、胶皮等。

一、车伴星月夜出发

三月四日晚上前半夜,天气晴朗,小北风,半月当空。九点钟,我和这几个同学喝了碗玉米面糊糊,算是吃了饭。每个排子车的两个车帮上,都绑了一根支蚊帐的小竹竿,系了一个旧布单子,好像海面船上的帆,借风力推动。然后把排子车两个车把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尾架上,把准备的东西装入车中,十点钟出发了。

我和李季山一辆车,李武名与李润章一辆车,卢香魁和王洪文一辆车。一人骑自行车拉着排子车走,另一人可以躺坐在车上休息。我让他们两辆车在前头,我们车殿后。出发时,我先让学生李季山躺坐在车中休息,自己先骑自行车带拉着排子车走。那是由我用了两年时间、花了一百二十多元、零凑购买的自行车零件,亲手拼装成没有车瓦子的自行车。

从苗庄村到曲周再到永年广府城北堤口,这六十里路,虽是泥土石子路,但较平坦好走,又一路小顺风,每人只骑了一波就到了,时间用了两个多小时。

从北堤口往洺关县城也有六十里,这段路就不好走了。原因是此段石子路被轧坏了,到处是坑坑洼洼,路面上还堆着一堆堆片石,准备用人工砸成碎石子,重新铺路。骑自行车拉排子车是不行了,又是小顶风。我们只好把帆卸下来,把自行车放到车上,由人拉着走,每走十来里换一次班,不停地走着。

二、自行车存恩师家

北风慢慢变大了,天慢慢变阴了,没有了月色,天越来越黑,路也看不清了。走了约六个多小时,才到了洺关镇。这时北风嗖嗖,天还下了一阵子小雪,使我们觉着自行车是个累赘,需要存放下。

这时我想起了低指标时期,在广府城上师范时,教我们班文学的王玉寿老师在洺关中学任教。于是拉着车子到洺关中学去找。王老师没有在校内住。经打听,他住在洺关这条东西大街中段的路北。我们就拉着车子从街东头的洺关中学往西走。

到了街中段,找到了王老师租住的家,是一个民家闲院,很陈旧,墙不高,住的两间小东屋又旧又矬,光线很暗。到他家时,她和老伴儿刚起床没多久,还没有做早饭。王老师老态龙钟,精神大不如从前,稍有点儿痴呆。师母身体瘦弱。

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我没有给王老师带来什么礼物,只好嘘寒问暖说了许多热情客套话,并说明了来意:想放一下自行车。王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把三辆自行车搬下来靠在了墙边,并把小竹竿也放在了那里。王老师和师母让我们在他家吃了早饭再走,我们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我们离开了王老师的家,拉着排子车往西走,到了县供销社食堂饭店停下来,等他们九点开门营业,我们好烩干粮吃饭。

上午九点钟,食堂门开了。我们每个人提着干粮袋子,拿出混面卷子,让食堂大厨用白菜分别烩了一大海碗。有的烩了四个大卷子,有的烩了五六个。看起来真是吓人,一人能顶现在三个人的饭量。由于走了一夜都饿了,吃起来很香甜,狼吞虎咽,不大会儿时间,碗光钵净。每人烩干粮一角钱,由我付了。

吃罢饭后,我们拉着排子车,沿着国道向北。走出了洺关五六里路,下国道往西北拐,上土路往邢台地区沙河县的北掌村走。

三、夜晚借宿洺阳校

北风呼呼地刮,天阴得像黑锅底,又开始下雪了。先是小雪花,后变成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我们顶风冒雪不停地走,人都成了雪人。时间不大,路沿儿被雪覆盖住了。路上也不见行人,也无法打听,只好摸索行进。不知走了十里还是二十里,到了一个村庄,一问才知道叫洺阳村。洺阳村是一个有土城墙、有寨门的村,我们停在了寨门洞内避雪。

天黑下来了,大雪下得不停。我们在寨门内过夜住下不是个好办法,到北土城墙上生产队建的牲口棚内住下,觉着也不妥。因为人要吃饭,又是在冰天雪地里。我向喂牛的老饲养员打听,问你们村有没有高小学校?他不知什么是高小。回答说村西南角有个学校,我对你说路怎么走,到哪里拐弯儿,你可以到那里打听。于是我按老大爷的指点路线,冒雪左拐右拐,学校还是找到了。

洺阳村西南角这所小学确实是一处高小学校,有两个教学班,校门朝西,东西长方院子,五间北屋,四间西屋。住校老师姓宋,是位中年教师,很稳重。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想借贵校教室住一宿。他同意了。我返回东寨门。同学生一块儿把排子车拉到学校。因天气不好,没有学生来上学,宋老师天不黑就吃了晚饭,把火炉子早就封住了。

我给宋老师说了好话,把火炉子捅开,借用他的炊具,拉风箱做了玉米面糊糊。让学生把干粮切成片,泡入碗里,与糊糊混合,就着咸萝卜菜吃。饭罢,我把锅碗刷干净,封好炉子。借了宋老师的玻璃罩子煤油灯,按宋老师的安排,把西教室的书桌并成了床铺。两个人铺一条棉被,合盖一条棉被,和衣而睡。我与李季山睡在了一个被窝儿。

因为刚吃过晚饭,又是到了新地方,天又冷,是无法入睡的。这时我把带来的四份河北日报拿了出来,让他们在被窝里趴着,在灯下,我给他们读报纸。读报纸上登载的焦裕禄和战士麦贤德的事迹,还给他们介绍了其它两张报纸上登载的党的好女儿吕玉兰和战士王杰的英雄事迹。后来困了,把灯头拧小了些,不说话了,慢慢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起来,这一天是三月六日。雪停了,下到地上的雪足有十四五厘米厚。北风没有停,天阴得还是灰蒙蒙的。我把书桌依次摆好后,又安排学生打扫院子内的雪。这时我到北屋把火炉捅开,仍做了玉米面糊糊。吃完饭后,我给宋老师付烧煤等费用,宋老师坚决不要。我们看到宋老师是诚心的,就不再勉强推让了,只好说声谢谢,辞别他拉着排子车上路了。

四、车碾厚雪到灰窑

我们从洺阳村往西走了几里,拐向西北,过南阳城、西阳城村出永年县,到邢台地区沙河县的大掌村,继续往西北走才到了北掌村的白灰窑场。拐弯抹角,走的都是土山沟。虽然天不下雪了,但走在沟里,头顶上仍然下着雪。阵阵北风把岗地上面的积雪吹到沟里,一波一波,落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身上。沟里的积雪有一尺多深,一个人根本拉不动空车,两人合拉还有点费劲。我们挽着裤管走,把鞋袜都湿透了,棉裤膝盖以下也都湿透了。下半截腿脚冷的不能停,头上飞雪打得睁不开眼,打在脸上又冷又疼。棉袄棉裤内的身子冒着热汗把内衣都浸湿了,更不能停,一停下汗都凉了,更是冷的不行,只好使劲吃力地拉。沟内两边的壁上,隔一段就有一排死人的墓洞,有的封着洞口,有的敞开着没有封,还有好多没有上漆的白棺材,在洞内暴露着,使人看了毛骨悚然。

到了北掌村白灰窑上,已是下午一点钟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有些稀薄,太阳显出了光斑。扫到路边上的雪,有点开始融化了。窑上工人吃了午饭,单等下午两点钟上班。我们把排子车按顺序排在了窑口处,赶快到小饭铺烩了干粮。吃罢,到烧白灰的圆形竖井井口上,烤湿鞋湿袜湿棉裤。

这时才知道,烧白灰是从竖井口上往内铺一层煤,铺一层石块,一层层不断,火往上引着燃烧。下面烧过的石头凉了以后,被从铁箅子空隙中用铁钩钩下来,装在车上拉出去就算成了白灰块了。上面不停地层层填料,火不停地向上燃烧,下面不停卸灰块,白天黑夜一直不停地循环着。

我们坐在井口旁,井内红彤彤的,井口直径约有一丈五六,比我们冬天取暖生的小火炉子大好多倍,非常热。我们烤着烤着,就轮到我们该装白灰了,把排子车推到窑洞内炉齿下,工人钩灰块往车上掉。等我们拉灰者说“行了”,工人就不再钩灰块给你装了,达到满意为止。只要你不怕把排子车压坏,工人就不停地给你装,不过秤,一排子车灰块儿只要十元钱。我们装满了一辆拉出,再装一辆,直到依序把三辆排子车装完。每车下来,一千六七百斤,付了款,拉出窑场。

五、沙岗跋涉店烤衣

来时的沟路,回去时是不能走了,只有向工人们打听能往回好走的路。当地工人说,你们只能向东走一段路,拐向东北朝赞善村方向的路走,上褡裢镇到山西的石子公路,向东走,过县城褡裢镇往南沿国道到洺关。但是向东北方向走,上公路,得过一段沙岗地,约有一里多,像过大沙漠,非常难走,现在又下了雪更难走。

我们按照工人老大哥指点的路线,向东方向走。在十多厘米厚雪封的泥土路上,两人合力拉着笨重的车使劲拉,还能缓慢地走着。可拐向东北方向,走那一里多沙岗路确实难走,两人拉不动,三人也拉不动。我们只好把车停下来,由我架着辕,一边一人拉长套,另外三个人两人在两边推车帮,一人在后面推车尾,六个人合拉推一辆车,拉一段停一会儿,歇歇喘口气,再拉推,走一段,经五六次喘歇,才能把一辆灰车拉过沙岗地。经过大半天,把三辆重车分别拉过岗地,上去石子公路后,天已经黑下来了。

天又阴了,北风呼啸着,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天下起了冰凌糁。虽然公路上雪没有地里路上厚,但中午刚融化的雪水结成了一层薄冰。我们冒着风雪拉着重车,走起路来还有点打滑。冰糁打在脸上生疼生疼,还不敢大口喘气,因北风猛吹灌得慌。到了沙河县城褡裢镇,经询问,在东街的东头路北有一个马车店。我们到店门口,见已经关门了。停下来,再三敲门,店主才慢慢腾腾地来把店门开了。把车拉进院内,我去店房内办住宿登记手续时,钟表敲响了九下。每人住宿费一晚六角钱。

我们被安排在东四间的北屋里,都是大通铺。因住店人较多,睡得比较散,店主让他们挪挪,靠在东三间内,我们六人挤在西边的通铺上。我与店掌柜联系,使用他们的炉灶炊具,又做了一锅玉米面糊糊泡干粮。

饭罢已是夜晚十点钟了,我让学生赶快脱下湿鞋袜棉裤钻被窝休息。我把这湿裤湿鞋袜放在砖炉子周围,不停的翻烤。屋内因有砖砌大口火炉子,煤也烧得挺旺,不很冷,学生慢慢睡着了,有的还发出鼾声。可能是学生经过一天的艰苦跋涉,过于劳累了。这时候我边烤着湿鞋袜,边看到学生的鼾睡,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心想这些学生多可爱啊!他们吃了这么大的苦和累,不喊一声冤,不叫一声苦,一心想为学校做点贡献,将来准能当好栋梁。

夜十二点了,我也困得支撑不住了,我就分别把将要烤干的裤鞋袜均放在炉子周围稍远一点儿,觉着安全了,才放心休息。

六、寒冬求火补爆胎

七日的早晨六点钟,天还黑乎乎的。我们起床让店主开了门,拉车出了旅店,沿国道向洺关方向走。这时虽不下雪了,天还阴得沉沉,刺骨的小北风仍在刮。公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很少。

当我们拉着重车走到距洺关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其中一辆灰车内胎跑气了。为了防止把车胎轧坏,我们赶紧靠路边停下车,用木棍支撑住车身,把内胎卸下来。用锉把内胎跑气的地方锉好。虽有胶水不能补,因天冷,一抹胶水就冻,补不住。唯一办法,点火熏烤。我们不吸烟,没人带火柴,只有向路人借火。

我们等啊!等!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查问了十来个行人,才有一人带了半盒儿泊头火柴。我们和他好说,用了两分钱买下,让他到县城供销社重买盒新的。

有了火柴,我们欣喜若狂,这时我让五个学生。用两条棉被把我蒙上围起来,我在内把胶水抹上,用点燃的火柴一熏一烤,抹胶水处烘一下燃着了,我就赶紧把它挨在一起,用锤子轻锤两下,揣入怀内,用肚皮的体温暖住不让补处受冻。停一会儿后,打气,用唾沫抹在补气的周围,看是否冒泡。不冒泡就是不漏气了,再填入车轱辘外胎内打足气。就这样补好了胎,修好了车,继续走。到上午11点多钟时,我们才赶到了洺关。

到了洺关,我们从王老师家取回自行车和竹竿,绑在了灰车上,又在县供销社食堂烩了干粮吃了饭,抓紧时间往回赶路。这时天空的乌云有点散开,日头不时地露出笑脸,公路上的雪开始融化了。来时的广府城至洺关的路不能走,只好转弯邯郸,回曲周。

公路上由于雪的融化,有水有泥又有雪,我们在雪水泥泞的公路上走,不仅鞋湿脚沾泥,棉裤管儿也粘泥,而且汽车走过时,还会把泥、水、雪溅你一身,真是“房漏赶上连阴雨,船破遇上顶头风。”五个学生没有一人喊声苦累,使劲地拉车向邯郸方向走去。

七、联纺借宿遭拒阻

天黑下来了,日头落下了西山。我们走到了邯郸联纺路,找借宿学校。我有个师范同学,东卢王庄村老乡卢冬芹,在联纺子弟小学当老师,便打听校址想住此校。我们拉着笨重的灰车,终于在联防路南边一条街中段路北找到了。

到了校门口把车停下,看到校内黑咕隆冬,只有门岗传达室有电灯明着。向门岗询问:“同学老乡卢冬芹老师是否在此校任教?”他说:“有此人。夜里教师都不在校居住,无法取得联系。”我说明来意,想在此校教室内借住一宿。他回答说:“我不当家,得校长批准。”我问:“校长贵姓?”他说:“姓黄,在东校区开会。”

我跟他说了很多好话,求他领我去找黄校长。他答应了,把校门锁上,让学生在这里歇会等着,领我到东校区把黄校长叫到门外。我做了自我介绍和向他借宿的事,他一口拒绝。理由是:乡村学校不卫生,怕给他们带来传染病等等。我再三恳求,他终未答应,我与门岗丧气而归。

在我与门岗去东校区找黄校长协商中,学生在校门口等待,他们不停的跺脚来回走动,因为鞋袜湿透了,脚冷。回来我向学生说明了情况,辞谢了门岗,拉车向北关北头路东一个小旅馆走去。

拉车在路上走时,学生觉得费了好长时间,没办成事,还挨了冻,受到了歧视,对这个黄校长很是不满和愤恨,说他姓黄,是个黄鼠狼。我听到他们这话,马上就说:“不要这样说话,不要这样谩骂,对人家侮辱不好。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自己是黄校长,遇到溅的浑身泥泞的乡下学生,又是陌生人,那怎么办呢?恐怕也要三思吧!”我们就这样在议论中来到了北关小旅馆。

八、粮断借面遇地震

到小旅馆后,把灰车在北墙根下排放好,办理登记手续。每位床铺七角钱,我付了款,被安排在东屋三间北边的通铺上。我抓紧时间利用店内锅灶为学生做了玉米面糊糊。有的学生剩有两个卷子,有的没了,我还剩了五个卷子,互相凑合吃了一顿。从学校来时带的做糊糊的十余斤玉米面也用光了,真是“穷汉子,赶上了闰月年”。

我们商量了一下,问谁在邯郸有亲戚?只有卢香魁一人说有个姑姑在这,离这个小旅馆还不远。这时我让四个学生抓紧在南屋做饭的火炉上把湿裤腿湿鞋袜烤烤,早些休息睡觉,和卢香魁从灰车上搬下两辆自行车,骑车去借面粉。卢香魁从姑母家借来八斤玉米面。

我又骑自行车到西门外小学找同学陈书贵。等到他和其他老师和管理员一块从邯山影院看完电影回来,已是夜里十一点多了,通过他与管理员说合,借了十一斤白面。回来后把学生放在火炉边烤的湿鞋、湿袜重新翻了一遍,放好,觉着万无一失,才放心地睡了,

三月八日早晨约五点,在睡梦中被地鸣轰响房屋顶咯吱咯吱摇晃声惊醒,原来是地震了。我慌忙把学生喊醒,他们不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当时我还只穿着裤衩跑到院子里,看了看排子车还排在那儿纹丝没动,就回来又钻入被窝。而这时全屋人都不睡了,互相谈论着地震是怎么回事,和一些地震的神话故事。街外边住户,人声噪杂。

天明以后,我们起了床,把烤干的棉裤腿上的泥巴和鞋袜上的泥巴,摔打了摔打,把衣服上溅的泥印擦了擦,搓了搓。洗了手脸,就动手和面粉,干焙了一些死小面饼,也没有油盐。又用借来的玉米面做了一锅面糊糊,每人饱饱吃了一顿饭。

九、慰徒游邯教育深

饭后,有几个学生提议:“李老师,我们没来过邯郸,这次好不容易来了,不能领着我们看几个地方吗?”我考虑再三,觉得这几位学生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吃了这么大的苦为学校拉白灰,毫无怨言,如果不答应,恐怕寒了他们的心。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他们高兴极了。

我领着他们出了旅店,走在大街上,看见一车车战士和工人、医生等向北驶去。才知道早晨地震的是邢台地区,震中心是隆尧县,他们是去救灾的。

我领着他们第一站先去看了“回车巷”,看了嵌碑上的介绍,讲了邯郸成语典故“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第二站到丛台公园上了丛台,了解了赵武灵王的点将台“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吕不韦与秦始皇嬴政的故事。还看了动物园等。

第三站,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缅怀了革命先烈“左权将军”、“赵海峰”等抗日民族英雄,看了展览,见了遗留的实物,了解了一些抗日英雄对敌斗争的故事。

十一点半回到了小旅馆,抓紧把所有的白面都焙成了小烧饼,留的面醭拌了疙瘩汤。饭后一点钟,我和学生拉着灰车从邯郸往曲周赶。

十、夜返凤城安全归

天黑的时候,我们走到了南沿村。我上师范时的政治老师兼班主任樊修明,在南沿村中学任校长。中学在南沿村大街中段临街路北。我们就拉着灰车进了学校,与樊校长见了面。他已经吃过晚饭,见到我很是亲切,问长问短,说了许多。

随后我提出跟我一块拉车的学生还没吃晚饭呢,要求借灶做点饭。樊校长亲自找管理员要来伙房钥匙,领我们到伙房帮助捅开火炉,让我们做饭。我还是做了玉米面糊糊,把死面烧饼泡入碗里就着咸菜吃了饭,喝了碗樊校长给倒的开水。谢绝了樊校长的诚心挽留,我们就上路了。夜里走在邯临路上,累了就歇歇,困了就唱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或大声喊叫,驱赶睡意焕发精神。

天明了,这天是三月九日。走到离曲周西关村西头没多远时,拉着长绳的李武名因过于乏困跌倒了,李润章架着车辕紧停车,李武名才没被轧住。我知道了,赶紧停下车,到前面去看他扶他。他是走着睡着了,一条腿跪在了地上,并无大碍。

从曲周的西头穿过主街凤城路,到东头的国防桥,走了足有五里多。刚从国防桥向北走了没多远,张校长派来的十来名学生接住了灰车,把灰车上自行车卸下来,有拉的,有推的,有骑的,互相换班,马不停蹄在曲周到苗庄村十二里的泥泞土路上猛奔。

到上午十点钟,我们才把三辆装满白灰的车拉回到了学校,人和车安安全全胜利而归。

尾声

人和灰车胜利返校后,我们把在邯郸借的白面十一斤、玉米面八斤用粮票和超供应站面粉价格款,用保价的方式,由学校通过邮局寄给了他们。

住褡裢镇旅馆店费每人六角,住邯郸北关旅店费每人七角,烩干粮十八人次计一元八角,共计九元六角由学校承担。去时带的十多斤做糊糊的玉米面粉也由学校承担,个人自备的三天干粮及咸菜自负。

去拉灰的五名学生,每天补助一元,每人实则四天半,按五元补助,共计二十五元,由学校开支。我是老师,有工资,不再享受五元补助。

拉回来的白灰块儿,由我和王新民老师与大个子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把它淋成灰膏。掀场旧屋拉回学校的旧砖,发动学生在课间用锤子砸成碎砖头块。

三月二十二日下午五时,学生在课间砸砖头蛋时,又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师生亲眼看到地颤房摇的情况。

三月二十五日,由王新民老师和我发动并带领三十名男生,把碎砖与白灰膏调和闷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运上房顶,用三齿和木头棒子捣锤到上午,才把师生宿办室房顶锤好。就这样,师生的四间平房宿办室终于彻底建成了。

时光飞逝,这五名学生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了孙男娣女,熬成爷爷辈份了。与我当年和拉一辆车、钻一个被窝的李季山,曾在邯郸地、市中级法院工作,当过审判厅厅长,现已退休在邯郸市居住。

我现在也已八十岁了。每当与这些学生谋面时,都要提及此事,把拉白灰的艰难困苦,当作人生最美好的经历和记忆。

本文记录的是作者和自己的学生拉灰经历,同时也把我们村的烧灰场景做了展示,把文章挪到,也好随时翻阅,感谢作者,让我看到我未有来到人间时的北掌灰窑场景。

沙河市北掌村,是我的根。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9-29 18:51:16 回复

    ,地陷者三十里。”10、内蒙古包头地震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震级7级。《旧唐书》卷37《

    1
  • 访客 2022-09-29 10:31:19 回复

    还阴得沉沉,刺骨的小北风仍在刮。公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很少。当我们拉着重车走到距洺关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其中一辆灰车内胎跑气了。为了防止把车胎轧坏,我们赶紧靠路边停下车,用木棍支撑住车

    2
  • 访客 2022-09-29 13:22:30 回复

    他与管理员说合,借了十一斤白面。回来后把学生放在火炉边烤的湿鞋、湿袜重新翻了一遍,放好,觉着万无一失,才放心地睡了,三月八日早晨约五点,在睡梦中被地鸣轰响房屋顶咯吱咯吱摇晃声惊醒,原来是地震了。我慌忙把学生喊醒,他们不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当时我还只穿着裤衩跑到院子里,看了看排子车还排在那儿纹丝没

    3
  • 访客 2022-09-29 18:36:25 回复

    备一辆自行车。走前,我和苗庄村的王新民老师把三辆排子车检修好并抹了机油,把挡灰的木薄板车笆钉好,还把三辆自行车检查了一遍,并备了修排子车、补胎的一套工具及胶水、胶皮等。一、车伴星月夜出发三月四日晚上前半夜,天气晴朗,小北风,半月当空。九点钟,我和这几个同学喝了碗玉米面糊糊,算是吃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