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板块内部也有地震带-为什么板块内部也有地震带呢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0-22) 黑客业务 250 4

目录介绍:

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地震带又是怎么来的呢?

生活在这么漂亮的一个星球,是我们的幸运和荣幸,通过我们已知的文明,还无法判断出众多星球是否有像我们一样的,但是在这个美丽星球上,也存在各种自然灾难,比如地震,海啸,等等,每一次发生都会增加伤亡,特别是级别达到够大时,更是会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么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地震带又是怎么来的呢?地震一般都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存在七大板块,这几大板块组成不同的陆地,而地震带就是在板块和板块之间。

我们中国处于亚洲,位于非常大的板块之上,但在历史上也曾经发过很大的地震,比如曾经的唐山大地震,那次的地震造成几十万人的伤亡,由于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医疗和科学设施的不健全,同样也是造成地震伤亡较大的原因之一,而这次地震是由于唐山恰好处于环渤海地震带上,导致灾难的发生,这个地震带被几大板块挤压,产生运动和偏移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这次地震,地球上出现了特大地震,也有很多每一次都是特大队的灾难,而地震带就是陆地之间形成的,虽然在平时生活中,感受不到陆地的移动,但是在地面之下几千米,陆地板块的运动非常剧烈。

像特大地震我们现在能够预防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视或者电脑,都能够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在以前,根本没法预测地震是什么时候来到,有时候发生在晚上,大家都在熟睡之时,根本没有办法逃跑,现在能够造成特大伤亡的地震只有那种无法避免的,科技带给我们人类很多福利,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地震无法避免,但伤害可以减小。

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不管是大还是小都要及时躲在空旷的地方,这是对生命的保护,不要有“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的念想,生命诚可贵,只有一次,没人知道是否有来生,所以对这些自然灾害一定要加以重视。

板块连接处多火山地震带,这是为什么呢?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总是频繁的发生地震,然而地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正因为由于地震频繁爆发,人们对于地震的一些知识也有所了解。人们了解到地震之所以会爆发原主要是因为地球上的一些板块出现碰撞,从而导致地震爆发。然而大家都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在板块连接处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火山爆发以及地震爆发比较多呢?其实,只要我们真正从地理学的角度上去了解地震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地震一般都发生在一些板块与板块之间交界的地方。因为地球上的板块和板块之间地方经常会发生碰撞,然而板块的每一次碰撞,都会很容易就会导致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壳产生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导致火山或者地震爆发。

一、地震火山带

根据一些地质专家的了解以及调查,我们清楚的知道世界上最频繁爆发火山和地震的地方就是环太平洋。之所以环太平洋会成为地球上最频繁爆发火山或者地震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环太平洋的位置十分特殊,它刚好处在地球的五大板块的交界处。所以这一个海洋就成为了地球上最经常爆发地震和火山的地方。

二、板块交界处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来说,在板块交界处的地区会比较频繁的发生地震或者火山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然而之所以会在板块交界处,发生一些火山和地震,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会移动,从而导致板块和板块之间会产生一些碰撞。然而一旦板块产生碰撞的现象,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的爆发。

三、综述

大家之所以说板块连接的地方,火山和地震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板块连接的地方经常发生碰撞。

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为什么? 尽量简短一点!

英文:earthquake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编辑本段]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编辑本段]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还有就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1度到12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08-08-31世界地震情况

[编辑本段]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编辑本段]成因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这个扰动由水粒的简单前后运动连续地传下去,从一个颗粒把运动传给更前面的颗粒.这样,水波携带石击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边运移并在岸边激起浪花.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石的震动.

第一类波的物理特性恰如声波.声波,乃至超声波,都是在空气里由交替的挤压(推)和扩张(拉)而传递.因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岩石一样能够被压缩,同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0-22 11:43:59 回复

    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

    1
  • 访客 2022-10-22 11:38:00 回复

    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

    2
  • 访客 2022-10-22 14:37:45 回复

    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

    3
  • 访客 2022-10-22 12:37:31 回复

    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