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机器人三大定律是否合适
- 2、《黑客帝国》解析内容是怎么样的?
- 3、黑客帝国的影响力
- 4、黑客帝国什么意思?
机器人三大定律是否合适
我们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在高对抗中不断完善的人机结合时代,尤其是强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与机器之间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人类借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人工智能也将拥有自己的意识。神仙和凡人之间已经不再是天堑之隔。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对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感到担心。他们担心机器人取代他们的工作,他们担心机器人翻身成为人类的主人。这种思潮尤其在欧美非常的盛行,他们甚至对极其类人的机器人感到深深的恐惧,他们甚至连动画片里面的人物都会刻意的抽象化,以免逼真的尴尬。
或许在他们的心目中,机器人永远就是一个苦力而已,你想让他们在短时间接受机器人像人一样有灵魂很难。
机器人一词来源于捷克作家“万能的机器人公司”,而作为舶来品的robot本身就是强迫劳动的意思,可以说robot诞生之初就确定了他可悲的奴隶命运。用我们现有的认知来看,奴隶制度本身就是落后的代名词。所以才会发生机器人起义这样的悲剧。
为了避免,机器人残害人类,科幻巨匠阿西莫夫于1942年,首先在他的短篇小说《环舞》中首次提出了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但后来,阿西莫夫加入了一条新定律:第零定律。
零: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我们先不管将机器人当做奴隶这种本质的错误,我们就先以大部分人想当然的奴隶主的身份来探讨下机器人三大原则,看其是否能够保证人类永远奴役机器人。
我们首先来肯定下三大定律的杰出贡献,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可以用简单、明了、震撼三个词来形容。三大定律环环相扣,有如公式般的美感,让人无比折服。阿西莫夫本人也曾经无不自豪的说过:“三定律是理性人类对待机器人(或者任何别的东西)的唯一方式”。
阿西莫夫采取了一种类似于归谬法的手段来证明三大定律的和谐自洽。即提出它们的变体,然后又在科幻故事中展示这些变体所带来的逻辑困境与伦理学灾难。正是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类意识到了机器人的恐怖,以及三大定律的重要性。比如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与帝国》中展示了这条定律所带来的毁灭性力量。诞生之初被赋予机器人三定律的VIKI,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跨越了三定律的界限,获得了“零规则”这一高等智慧,经过计算,她认为任由人类发展只会导致更多的灾难、战争和贫穷,于是在“零规则”的支配下,她只能选择用自己理性的“大脑”支配和保护人类,以免这一物种的灭绝———实际上,“她”还是在为人类着想,但代价是抹消人类的自由意志。在阿西莫夫以前,还没有人能够提出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机器人法则,可以说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优于阿西莫夫的定律,因此说它是机器人的圣经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客观地说,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提得比较早,虽然在科幻小说或者机器人相关的题材作品里被当做圣经一样崇拜,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类来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那个时代的机器人是按照冯诺依曼的思想来设计的。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们的行为,那时候的机器是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只需加载一条条指令,它们就按程序员所设想的那样工作。
而在今天,人工智能的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家们意识到,那种冯诺依曼式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程序不太可能实现人工智能,现今最优秀的人工智能,比如深度学习都是基于遗传算法和并行计算的,它模拟的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人们为这样的技术付出的代价就是,人们再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工作的了。人们只能通过对输出进行观察然后形成一个关于人工智能行为的经验性感觉,机器的内部工作原理之于程序员更像是一个黑箱。举个例子,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很有效的执行到超市购物的这一行为,但是不管程序员如何修改他的适度函数,也很难保证机器人在购物途中不去伤害一只挡道的猫,或者破坏一辆汽车。
阿西莫夫同样忽略了人工智能可能会诞生在网络,甚至像《黑客帝国》那样可以生存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设计出一套协议来确保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不会制造混乱,但却无法控制计算机网络的智能涌现,当一个网络越大的时候它的影响力也将越大,其可以人为控制的成分也就越小。
三大定律的另一局限性还表现在,阿西莫夫没有预料到物联网的到来。在物联网时代物物相连,而在阿西莫的作品中则大部分生活都如常——只不过多了些人形智能机器人走来走去而已,但这种未来不太可能实现,或者就算是它实现了,也只会存在很短的时间,现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甚至智慧城市已经悄然兴起,机器人将生活在一个物联网的社会里。因此我们说阿西莫夫三大定理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另外,在工程师利用计算机实现人工智能的同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的运算过程是不允许有歧义性的。如果存在这样的歧义性计算机将无法工作。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只有0和1、对和错,没有模凌两可存在。而强人工智能尤其是核心本能的设置就有可能对同样的文字和语言充斥着类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性。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机器人看来意义就不同,甚至法律这种看似牢不可破的堡垒都有律师来将他们打破。
要遵循第一定律,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人?”。事实上,这是一个连柏拉图都没能弄清楚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把这个问题导向无趣的虚无主义,有的人陷入白马非马的逻辑悖论中难以自拔。人类在哲学上可能难以触摸到“人”的本质,但在生活中并不存这个概念困境。这因为人们生活的本质就不是围绕“什么是人”来进行的,人们生活的核心只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存本能,至于有些人去思考“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本身也是围绕其核心本能而展开的。一个元素a和一个集合A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而需用考虑它属于集合A的程度是多少,人类正是通过 “隶属度”模糊数学的集合概念,轻易地解决了“比光头多1根头发的是秃子,比秃子多N根头发仍是秃子”的悖谬。相对于符号主义的无所适从,联结主义的不可思议,行为主义则更加适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
行为主义,尤其是核心本能的设置,会让人工智能在处理问题上更加智能更加人性。但既然它都按照核心本能的价值观来处理了,那么它自然也会在“三大定律”上思考其最核心本能的价值。
三大定律后来又补充了机器人第零定律:为什么后来要定出这条“零定律”呢?打个比方,为了维持国家或者说世界的整体秩序,我们制定法律,必须要执行一些人的死刑。这种情况下,机器人该不该阻止死刑的执行呢?显然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就破坏了我们维持的秩序,也就是伤害了人类的整体利益。
最后我们来说下大家关心的伤害,什么是伤害,伤害是指物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伤害范围和程度如何界定,轻微的划痕和碰撞是否属于伤害,修剪指甲和理发是否属于严重伤害。这种由某类人来决定的范围怎么可以成为一个通用的法则呢?
如果没有核心本能的设置,我相信传统人工智能很难解决这问题,三定律加上零定律,看似很好,但是“人类的整体利益”,连人类自己可能都搞不明白,更不要说那些用0和1来想问题的机器人了。我记得威尔-史密斯曾经说过:“《我,机器人》的中心概念是机器人没有问题,科技本身也不是问题,人类逻辑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简单的来分析下来三大定律的逻辑:
第一定律说,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假如两人互相斗殴,机器人应当选择帮谁呢?加入任一方都违反第一条前半部分,不加入却又违反第一条后半部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西莫夫对此定律作了修正,他提出“第一定律潜在值”的概念,他认为哪一种选择的结果更好、成功率更大,哪一种选择就会胜出。这样一来,女孩子常喜欢问的“我和你妈掉到河中你先救谁”的尴尬问题,机器人一般都会肯定回到道:“救你!”,因为你更年轻健壮,把你救上岸的可能性较大。“救你”你很高兴,但是不被救的人会高兴么?
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于是主人说你帮我去抢银行吧,抢银行也是一种工作,不违反第一条,那么机器人一定是去抢银行或者制作炸药。那么这种违法的事情算不算违背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 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欺骗算不算是违背第一第二定律?比如机器人给出虚假答案甚至制造虚幻生活的环境,算不算违背第一第二定律。
第零定律, 阿西莫夫,把第一条的个人换成了人类,但是人类之间是有不同的利益团体构成的,如果两个集团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其结果必定是:任何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的,双方都研发自己的机器人并将其投入战争,然后开始做着伤害人类的事情。就结果而然机器人做和不做都不对,如果做的话就意味帮助一部分人伤害另一部分人,如果什么也不做的话机器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三大定律自身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逻辑矛盾。
这里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机器人三大定律呢?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三大定律阻碍正在阻碍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机器人三大定律,在国外很流行,但是在亚洲尤其是东方人的思想里,机器人三大定律就鲜有人提,东方的文化相对西方文化更多一些宽容性,更喜欢创造那些极其类人甚至超越人类自身的机器人,他们喜欢给宠物起名字,他们喜欢机器人有情感,骨子里是反对殖民,反对奴隶制度的,这既和东方人所信奉的儒释道思想有关,也和东方是一个庞大的本土民族有关。
备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土著国。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既然机器人像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对待他,既然机器人像神(魔)一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神(魔)一样对待。一个弱智的人残忍的对待他周边的事物,也许他本身很没有发觉,但是作为更聪明的你难道真的觉得这是正确的么?
《黑客帝国》解析内容是怎么样的?
解析如下:
整部电影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虚拟世界的控制论。这个电影的背景就是被完全控制的人了,身体被控制,思想被控制,人了没有任何自由,如果想自由,那就去死。这和现实的世界多少有点类似。现实的世界是个宏大的世界,人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然而现实世界的思想控制比起母体,也没有什么差别。所能接受的思想是部分人让接受的思想,思想的启发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伦理观念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
爱情观念是韩剧,小说,他人的闲言碎语,对象的要求,以及眼睛看到的世界给冲击形成的。这种观念是全部,然而这种观念在别人看来又是很可笑的。控制无处不在。物质控制,思想控制。我们控制机器,机器也控制我们。
可以关闭机器,但是真的可以关闭它吗?敢随意关闭高压电网吗?敢随意关闭网络中的关健服务器吗?人类发展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最终的结局是人的异化,导致人被机器控制。沦为无用之物。最后被扔进机器文明的垃圾桶。这就是黑格尔的异化理论。
扩展资料:
影视评价:
《黑客帝国》是又一套向“人类中心说”说不的电影,谱写了人与机器关系的新篇章,其观念上的冲击力与历史意义甚至要超过机器人三定律。这是一种释放,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影片会点燃你,让你在眼花缭乱中眩晕不已。这很像动画但却立体的电影画面,科幻迷将不想错过影片的每一秒钟。
黑客帝国的影响力
黑客帝国的影响力:《黑客帝国》系列虽然是经典的科幻片,但沃卓斯基兄弟通过新古典主义的科幻,为动作电影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尤其是片中标志性的“子弹时间”,其展现出来的效果震撼了全世界的观众。
《黑客帝国》是又一套向“人类中心说”说不的电影,谱写了人与机器关系的新篇章,其观念上的冲击力与历史意义甚至要超过机器人三定律。
播出信息
《黑客帝国》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动作片,该片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基努·里维斯、凯莉·安妮·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等主演。
影片已上映的有三部,为《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分别于1999年3月31日、2003年5月15日、2003年11月5日在美国上映。
黑客帝国什么意思?
黑客帝国介绍:
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
而在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墨菲斯, 也一直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就这样在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妮蒂的指引下,两人见面了,尼奥也在墨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逃离了矩阵,这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活在虚拟世界当中。
影片评价:
《黑客帝国》是又一套向“人类中心说”说不的电影,谱写了人与机器关系的新篇章,其观念上的冲击力与历史意义甚至要超过机器人三定律。
这是一种释放,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影片会点燃你,让你在眼花缭乱中眩晕不已。这很像动画但却立体的电影画面,科幻迷将不想错过影片的每一秒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环境,算不算违背第一第二定律。 第零定律, 阿西莫夫,把第一条的个人换成了人类,但是人类之间是有不同的利益团体构成的,如果两个集团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其结果必定是:任何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的,双方都研发自己的机器人并将其投入战争,然后开始做着伤害人类的事情。就结果而然机器人做和不做都不对
———实际上,“她”还是在为人类着想,但代价是抹消人类的自由意志。在阿西莫夫以前,还没有人能够提出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机器人法则,可以说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优于阿西莫夫的定律,因此说它是机器人的圣经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客观地说,阿西莫夫的三
诺依曼的思想来设计的。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们的行为,那时候的机器是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只需加载一条条指令,它们就按程序员所设想的那样工作。 而在今天,人工智能的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家们意识到,那种冯诺依曼式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程序不太可能实现人工智能,现今最优秀的人工智能,比如深度
-史密斯曾经说过:“《我,机器人》的中心概念是机器人没有问题,科技本身也不是问题,人类逻辑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简单的来分析下来三大定律的逻辑: 第一定律说,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变体,然后又在科幻故事中展示这些变体所带来的逻辑困境与伦理学灾难。正是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类意识到了机器人的恐怖,以及三大定律的重要性。比如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与帝国》中展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