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新冠病毒的7个预防小知识
- 2、新冠疫情怎么防控
- 3、如何预防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病毒的7个预防小知识
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处,要注重个人防护。如果需要外出,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
要保证手卫生,尽量不要接触公共物品,要勤洗手。要对个人的健康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发烧、干咳、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随地吐痰,建议用纸巾包好个人的口鼻分泌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往身体中补充营养物质。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新冠疫情怎么防控
国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呈多地散发,经基因检测均为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该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阻止德尔塔病毒传播,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在此,我们呼吁公众继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别因一时大意,毁掉众人努力!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十条措施请牢记:
第一: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第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第八: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第九: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十: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疫情?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预防首先是要远离密集的人群,避免接触更多的传染源,其次外出戴好口罩等防护用品,最后在餐前便后要勤洗手,平时多补充营养物质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新冠病毒的传播性是非常强的在生活中要做好日常防护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要尽量不要去出售鸟类野生动物还有海产品的市场平时减少聚会之类的活动。
1,佩戴口罩成用各种交通工具去医院学校电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需要佩戴口罩口罩的选择一般推荐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其他的普通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不好。
2,注意勤洗手,在外环境中,如果用手触摸环境中的任何物品应该及时用肥皂洗手,如果没有肥皂可以选用杀菌消毒洗液进行洗手如果没有及时洗手的条件可以用免洗消毒剂,洗手如果免洗的消毒济的条件也不具备污染的时候要禁止触摸口鼻炎等皮肤黏膜部位。
3,在家庭环境中要定时开窗通风四在家庭环境当中,可以应用含氯的消毒剂或者75%的酒精进行物体环境表面的擦拭酒精可以进行局部喷洒,但避免大面积的喷散同时还要注意远离明火。
在与病毒进行对抗需要提高个人的体质。保持室内通风和个人卫生居家进行自我隔离或自我封闭,每天至少要通风六小时以上进行空气的交换,否则长期关窗很容易会导致病菌的滋生另外再开窗通风的时候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因此而感冒,导致抵抗力下降,另外需要进行。多的体育锻炼在久坐或久躺之后需要起来做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水搓揉至少20秒。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
通风。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第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
度疲劳。(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