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在抗战剧中,有哪些常见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
- 2、军事电影不可信,这些常识性错误你了解多少
- 3、电影《战狼2》中,有哪些军事错误
- 4、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 5、有哪些军事常识被电影扭曲
在抗战剧中,有哪些常见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
在中国的抗战剧中,有很多常见的行为都是错误的,现在很多抗战剧都被我们称之为抗日神剧。这些电视剧中究竟有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抗战剧中士兵的穿着是错误的。
在所有的抗日战争剧中,里面的士兵都穿戴十分整齐,个个衣着光鲜。而当时的历史情况下,生活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士兵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再补,所以衣着与历史严重不符。而且当时的军队会分成团师等不同的部队,不同部队的衣着也是不一样的。剧中国民党军队与红军的衣着也非常类似,但真实情况是他们的衣着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2.抗战剧中日军都十分的愚蠢,作战技术非常差,但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其实日军并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蠢,他们都是日本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善于作战的士兵,每个人都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并不是电视剧中那么好战胜的。特别是一些抗日神剧里,日军搞得像傻子一样,被中国人耍的团团转。有一些抗战剧中,日军动不动就投降的行为也是错误的。日军受日本天皇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会轻易投降的。最后,在抗战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日军将领动不动就切腹自杀,这种行为更是错误的。一般只有军官战败后为了承担责任才可能选择切腹自杀,他们不会为了一点芝麻小的军事错误就切腹自杀的。
3.抗战剧中使用的武器是错误的。
有些电视剧中,无论是国民党军还是八路军或者新四军,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九十年代才有的武器,在与日军的抗战期间,由于国内动乱,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枪支武器,特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最困难的时候,都不能达到一人一把枪的标准。更不可能出现电视剧中那些优质的枪支武器了。
军事电影不可信,这些常识性错误你了解多少
战争电影一直是票房的常青树,由于情结刺激场面宏大收到观众的热捧。特别是战争电影中演出的都是就在我们身边却可能永远也不会接触的是与物,再加上保家卫国,守护一方安宁本身就是男儿与生俱来的使命更受男观众喜爱。人们曾说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战争情结,当今已经是和平时代,战争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观看战争电影来过一把“战争瘾”。
战争电影确实好看, 不过要清楚的是电影毕竟是艺术,在很多镜头的拍摄中更多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而非从实际战斗出发。在军事战争电影有很多是属于错误的观念于其中,很多观众都会受到舞误导认为“喔,原来战斗是这样的”,其实这只是艺术而已当不得真。那么在战争有到底有都有哪些常见错误呢?
错误一:爆炸产生一个绝大翻滚的火球
在战争电影中最常见的,也是多的镜头就是爆炸。画面中“砰”的一声巨响,一个赤红色的巨大火球翻滚着冲天而起,炙热而激烈。宏大的爆炸场面让观众大呼过瘾,而那炽热的火球更是让人热血沸腾。然而真正的爆炸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在影片中巨大的火球是导演为了渲染战场上那种激烈战斗的场面而使用特殊的爆炸方式展现的。在现实爆炸中,炸药爆速极高,在爆炸的一瞬间如果装药量少的话根本就没有火光出现,而能展现出大型火球爆炸的炸弹很少。
在现代战争中能有反滚着冲天而起的大火球的炸弹只有核弹,即便是凝固汽油弹也没有这样的爆炸场面(敌人在地上冲天的火焰除了浪费弹药什么也做不了)。当然也有一些装药量极多的炸弹的,如航弹等。这种装药量较多的武器确实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光球”但很短暂,需要用高速摄像机才能拍摄到。
那么电影中的爆炸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在拍摄爆炸场面中的炸点埋设上是将一个装满汽油的容器放到一个小型火药爆炸物上,在引爆的时候火药在引爆的汽油的同时也将汽油炸到了高出,因此在画面中就能看到高高废弃的巨大火球了。
错误二:身穿防弹衣冲锋陷阵
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镜头:主人公被敌人射中,就在敌人哈哈大笑得意忘形的时候起身射击一枪打死敌人然后脱下外套和里面的防弹衣扬长而去。
作为拥有“主角光环”的主人公当然可以这样,为了表现英雄不死效果但又想让剧情合理导演往往就会夸大防弹衣的效果。确实防弹衣能够拦截子弹进入人体,但首先防弹衣并不是什么子弹都能拦。
现代防弹衣按照防御能力被严格划分使用环境,以美国为例将防弹衣分为5个级别,其中前3个级别只能防御手枪弹而已。后面高级别防弹能够防御诸如ak47之类的步枪弹不过需要加装厚厚的陶瓷防御板。并且除了日常使用的低级别防弹衣是可以穿在里面的外,其它大部分防弹衣都是需要穿在外面的。再加上现在枪械威力越来越大,例如FN57手枪发射的SS190弹能够在有效射程内击穿标准的防弹衣(一般指警用防弹衣)。
另外防弹衣虽然能够拦截子弹,却不能拦住动能。挡子弹击中防弹衣并被拦截后,子弹上的动能依然在惯性的作用下传递到人体身上,形成冲击波进入人体。那种感觉就好像隔着铁板大锤击中一样,如果是步枪类子弹的话士兵会有一种“被汽车撞了”的感觉会出现多处肋骨骨折,内脏挫伤甚至出血,严重的断裂的肋骨会直接扎破内脏引起内出血而亡。手枪虽然没有步枪那么大的威力但那感觉也会想被人狠狠地打了肚子一拳一样,有可能会引起呕吐,倒地不起等现象,根本不可能立即起身标准一枪毙命。
电影《战狼2》中,有哪些军事错误
《战狼2》这部电影整体来讲,各方面都很优秀,看得人热血沸腾,也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电影里面也有一些可能不太符合常识的军事错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吴京随身携带的这颗花纹钢子弹。这种锯齿状的子弹,会对枪管膛线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并且花纹钢制作成本昂贵,正常的军火制造商基本不可能制造这种子弹。而且雇佣兵为了隐藏行踪基本不会用这么特征明显的子弹的,所以冷锋的子弹不太符合军事需求。
吴京第一次进入中国工厂的时候,门口有各种防御工事,可是后期进入的时候,居然连一个岗哨也不设,就让一大票步兵和无人机进来了,这种错误也太低级了吧估计军事上不会出现吧,影片中无人机在侦查和活力覆盖方面都有精彩的表现,不过,这么小体积的无人机,还能装自动武器,不断的扫射目标,这么先进的吗?中国军事没有这么快的发展吧!
坦克大战是电影的最大亮点,但是其中有这样一幕,吴京和达康书记配合,用一根钢索把敌方坦克吊了起来。能把高速运行中的坦克拉住的钢索,额。小编觉得这可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吧,这可能是超人的操作。
冷锋主角光环果然强大:不拆雷竟然可以依靠后空翻躲开松发雷的爆炸,还有不拆引线靠奔跑速度躲开判发雷的爆炸。没有枪靠变线跑和躲树干在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狙击手枪下躲避这么完美,不得不说确实是我们的主角太厉害了!
你们还知道这部电影中有哪些军事错误呢?欢迎评论。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一部好的影视剧能够带给我们一场美好的视觉体验,但是也有一些影视剧却是让人“三观尽毁”,剧中会出现一些出乎想象的事情。比如说,“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之子弹会拐弯”、“徒手撕鬼子”、“八年抗战到了最紧要的时刻”以及古装剧中出现一些现代化的镜头等。
接下来,编者就和大家一起细数影视剧中那些虽然常见,但是实际上却很荒谬的常识:
01、影视剧中产妇在医院保大保小问题
在古代当产妇难产的时候,的确会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两难选择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却不会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现在的医院是有基本规则要求的,如果遇到产妇因为生产出现生命危急的情况,一般都是保大人。
02、皇宫里女眷的着装问题
现在的许多古装电视剧中女眷都是身着华丽的服饰,打扮精致,盘着一头秀发。但是实际上在古代,这样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在古代的后宫中除了嫔妃以及贵族女性能够穿好看的衣服,所有的宫女都是相同的衣服装扮。
根据记载,女眷一般都是宫里赏衣服穿,一年四次,一次四套。而且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都是有着一定限定的,必须符合宫里的规矩。之所以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下一笔钱,更多是避免宫女们招惹是非。
03、关于“皇上”的称谓
其实“皇上”这个称谓是在满清时期才用得比较多的,在此之前很少会使用。在明朝时期,正式场合下使用的都是“陛下”,而在宋朝则会称其为“官家”,每个朝代的称谓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04、关于“臣妾”的称谓
《周礼》中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所以自称为“臣妾”的一般都是社会地位底下的人。而后宫的嫔妃们很少会在面对皇上的时候称呼自己为“臣妾”,因为那样不仅不能说明自己谦卑,而反而是自我贬低的一种表现。
05、关于“爹”、“娘”的称谓
在很多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女对父母的称谓都是“爹”、“娘”,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称呼并不正确。根据《史记》中记载,刘邦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太公”和“翁”。其实在汉代以前,子女对于父母的称呼就已经有“考”、“妣”、“父”、“母”等。
编者认为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不应该出现在电视剧中,因为可能会误导观众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同时笔者也希望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多用心,多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不要出现基本认知错误。
有哪些军事常识被电影扭曲
1、霰弹枪没法把人打飞,不会在地上炸出一个坑,更不会一枪打爆一栋房;
2、桌椅、房门(钢质防盗门除外)、砖墙(承重墙除外)、车门根本挡不住子弹(砖墙可防手枪子弹,但在步枪面前无能为力);
3、手雷拉环无法用牙咬开;
4、沙漠之鹰只是靶场的玩具,从来不存在什么“世界顶级特种兵标配武器”;
5、AR/AK这类突击步枪及MP5这样的冲锋枪在连发状态下只能持续射击几秒钟(使用大容量弹鼓除外),且绝大部分子弹都会朝天发射;
6、MP5K/MP7/乌兹这类单手持有的连发武器在现实中很少单手操作,因为无法保证精度,不过捷克的蝎子因为使用的是后座减弱的.32ACP弹所以可单手连发;
7、分解的狙击步枪重新组装后必须经过归零试射才能保证一定的精度,电影中的职业杀手们组装完步枪后除非潜伏渗透到目标面前才能保证首发命中
8、狙击步枪的归零涉及到数学运算,同时还要依靠射手本身的经验与训练,并不是说只要把任意距离上的目标纳入十字瞄准线正中就能命中(真正的军用瞄准镜都不是简单的十字瞄准)
9、狙击手对决时击中对手瞄准镜中央其实并不能保证击穿,更别说打爆对方眼珠再爆头了。瞄准镜内部有大量部件,这些都是阻挡子弹前行的障碍(苏联二战时配备的结构简单的PU镜是极少数例外)
10、海拔、温度、湿度、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射手发挥及子弹飞行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再强悍的射手都无法保证在任何环境下一枪命中,一枪一命只是美好的遐想
11、狙击手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枪法,而是观察与隐蔽,现实中狙击手忍冻挨饿憋尿多日持续向后方报告目标行踪,最后一颗精确制导炸弹抢功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12、影视剧看重的是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实用性,米尼冈转管机枪/AA12霰弹枪/沙漠之鹰手枪都不是轻步兵部队会装备的武器。米尼冈需要靠电力驱动,所以我们只能在电影中看到肌肉男扛着米尼冈耍帅
13、特种部队无法正面对抗正规部队,特种部队只是经过特别训练、能执行特别任务的成建制精锐部队,并不代表他们是超人
14、特种部队中不存在兰博和州长这样的筋肉怪,过于壮硕的肌肉是行军时的负担,一般来说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那样小块型的肌肉才是轻步兵需要的
搭车推荐两部剧集,英剧《极限武力》和美剧《The Unit》,都是较受军迷认可的军事剧集。片中SAS和Delta两支王牌部队成员都有一些脱衣镜头,可以看到都是普通中年男子会有的身材,不存在什么八块腹肌人鱼线之类
15、真正的定时炸弹不会用颜色区分线路,甚至不会按个时钟告诉你时间(这点存疑,因为我也没见过真的定时炸弹)
16、消音器能有效降低子弹发射药的噪音,却无法消除枪械本身部件运动发出的声响,而且很多时候还要配合专用微声子弹才能生效。消音器的作用在于改变枪弹声音特征以及消除枪口焰,后者在夜间射击时对射手的干扰才是最致命的(分贝值那个记错了,感谢 @CHENXUAN SHANG 指正)
17、子弹、哪怕是手枪子弹也是具有极强穿透性的,影视剧中看到男女神即将中枪千钧一发之际冲上去挡在男女神面前唯一的后果就是两人一起中枪,而且因为已经贯穿了挡枪备胎的身体所以反而会在男女神肉体上制造出更大的贯通口
18、匪徒挟持人质站在窗前时即使露出整个脑袋也别轻易射击,子弹穿透玻璃时会产生变向极有可能打中人质,而打中玻璃时产生的碎片也会先打中人质造成伤害。几年前南京的公交车人质劫持案中特警狙击手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贸然开枪伤及人质,不同品牌和材质的玻璃的折射率也是不同的,需要在训练时通过大量实弹射击进行归纳
19、同一口径、不同品牌的子弹因为弹头质量、发射药的不同在飞行轨迹上也是有差别的,射击训练就是通过大量实弹射击掌握这些弹道资料,现实中的射手对于枪、镜、弹的选择都是极为慎重的
20、Zippo、诺基亚、酒壶、银元、怀表、勋章甚至空弹匣等都不防弹,流言终结者和国内的男人装、好奇心实验室(好像是叫这个名字)都做过类似的实验,好奇心使用的还是5.6毫米运动步枪弹,结果所有物品都一枪贯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最困难的时候,都不能达到一人一把枪的标准。更不可能出现电视剧中那些优质的枪支武器了。军事电影不可信,这些常识性错误你了解多少战争电影一直是票房的常青树,由于情结刺激场面宏大收到观众的热捧。特
事错误呢?欢迎评论。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一部好的影视剧能够带给我们一场美好的视觉体验,但是也有一些影视剧却是让人“三观尽毁”,剧中会出现一些出乎想象的事情。比如说,“我赌你的
时代,战争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观看战争电影来过一把“战争瘾”。战争电影确实好看, 不过要清楚的是电影毕竟是艺术,在很多镜头的拍摄中更多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而非从实际战斗出发。在军事战争电影有很多是属于错误的观念于其中,很多观众都会受到舞误导认为“喔,原来战斗是这
,英剧《极限武力》和美剧《The Unit》,都是较受军迷认可的军事剧集。片中SAS和Delta两支王牌部队成员都有一些脱衣镜头,可以看到都是普通中年男子会有的身材,不存在什么八块腹肌人鱼线之类15、真正的定时炸弹不会用颜色区分线路,甚至不会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