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俯冲带附近地震较多-地震边缘厉害还是震中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1-28) 黑客业务 311 1

目录介绍:

墨西哥西部发生7.7级地震的原因

其处于俯冲带的地理位置是该国容易发生强烈地震的原因,俯冲带通常指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的构造带。

为什么南美洲俯冲带的地震越深,震中越靠近大陆一边

南美俯冲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沿南美洲海岸呈南北走向分布。

太平洋板块在此是俯冲板块的俯冲部分,深入到美洲板块的下面,并延伸到美洲大陆。如下图。

图中左侧为太平洋,右侧为南美大陆。两个板块的连接线正方的黑点是地震发生位置。由此图可知,太平洋板块越向美洲板块延伸,地震点越深,并越深入到南美大陆内部。

美国又地震了!等级5.5级,为何地震这么频繁?

6月以来,关于地震的消息又成为了大家的焦点,确实发生的次数还是比较多,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在北京时间6月4日9时32分,美国又出现了地震,等级大小为5.5级。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5.57度,西经117.41度。美国地质调查局也显示本次地震为5.5级,这也是6月全球第6个5级以上地震。所以说从6月以来的地震数据来看,短时间还是比较多。

6月什么地方出现了地震?

我们接到上面的5级以上地震情况来看,总计本月已经记录到6次5级以上的地震,除了美国才出现的5.5级地震之外,还有日本本州岛的5.1级地震,斐济群岛以南5.8级地震和6.1级地震,智利北部的6.8级地震,印尼巴厘海的5.7级地震,所以等级强度都不算低,特别是在6月3日发生的两次强震,等级都比较大,比较幸运的是本月地震的影响都不大。

综合数据上来说,本次6月暂时也就是两次6级以上强震,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对于4级以上的地震范围就更多了,这里我们只能期待这样未来强震少一点就行。2020年以来我们遇到的较强地震还是不少,甚至还看到了几个7级以上的强震,所以说2020年地震不算多也不算少,只要大家随时具有地震防御的知识就行。

美国本次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属于正常的地震情况,本身来说这附近地区的地震已经出现了很多次,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次,最大地震是2019年7月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6.9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25公里),同时在此地区,过去10天里,发生了5次3.0级以上的地震。所以这算是地震相对比较活跃的地区。

按照scsn公布的数据显示,杰西莱该地区可能发生更多的余震,但是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大约5%的可能性,同时1932年以来,该地区10公里的范围之内,出现了58次4级或以上强度的地震,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而断层可能是引起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其中最有可能是东部小湖断层,概率为96%,这就是基本的情况。而在这次地震的附近,还有几个断层的覆盖,分别为Garlock断层带,Little Lake断层带,和Straw Peak南部的未命名断层。

早期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称,观测到美国加州加洛克(Garlock)断层可产生8.0级地震,原因是同年的里奇克莱斯特(Ridgecrest)地震,破坏了附近断层的稳定性,所以如今该断层带附近出现地震一定需要重视起来。

地震在科学之中可以预测吗?

很明显,地震在科学之中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如果能够预测也不会每次出现地震的时候就担心影响问题了。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对于大多数地震而言都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火山带上,部分位于陆地板块,而地震发生最多的影响可能就是板块运动或断层带滑动带来的地震,包括这次地震一样,也是预估由断层带所引起的,所以断层带由于属于活动状态,也是科学界难于预测地震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里值得说明下,很多人说地震鱼,地震云,生物异常出现可能与地震有关,这里还是那句话,科学界并没有找到证据说明存在关系,而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自然因素的出现,最后又刚好出现了地震,这就是一种“巧合”的模式,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下生物异常,自然影响是最多的,完全不具有参考价值,只要地球上的生物遇到任何情况,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异常,所以这就无法辨别了。这就是我们已在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的原因。

而地震预警是如今大家用得最多的,那地震预警属于地震预测吗?很明显也不是,地震预警虽然在我们感受到地震影响之前就已经发出了预警,这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的预警系统比较?先进,能够在地震波传播到破坏区之前率先给出预警时间,所以大家不要搞混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完全不是一样的,这里要分清楚,如今我国也是实施新预警系统,未来将可能提供更多的预警实现,还是比较期待的,再次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这是科学界公认的。

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什么会地震多发?

地球是一个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精密运行的巨大复杂系统,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我们把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够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称为“自然灾害”,从分类来看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相互斗争的历史。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地壳运动是造成地震的最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运动,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地震多发的地区大多位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边界,也就是板块的“消亡边界”。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的消亡边界主要有两条,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消亡边界和环太平洋消亡边界。

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于洋中脊向两侧扩张。图1中白色线条为离散板块边界,即洋中脊。所以洋壳增生越快,俯冲也越快。下图是现今洋壳的年龄。深红色是对应洋中脊,我们发现在西南太平洋50 Ma的洋壳分布十分广泛。这就意味着太平洋板块和纳兹卡板块的增生速率很大,也就是动力很足,对环太平洋周缘俯冲带影响也就越大。

太平洋周缘火山、地震的肇事者,就是海底地壳沿着海沟的俯冲作用。在海底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冲撞的海沟邻近地带,有史以来地震灾害大约夺走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他们实际上是死于地壳运行的“车祸”之中。地震发生的深度也很有规则。在海沟附近,地震震源比较浅,向着大陆方面,震源的深度逐渐变大。把这许多地震震源排列起来,刚好组成一个从海沟向大陆一侧倾斜下去的斜面。这个倾斜的震源面实际上标出了海底地块向大陆一侧俯冲下去的踪迹。

日本为什么经常会发生大地震?

     沿着2011年可能断裂的同一条断层,它引发了9.0级的大地震,引发了致命的海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历史上,日本容易发生大地震。它如此脆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取决于日本在哪里。这个岛国位于所谓的太平洋火圈,像是太平洋沿岸的马蹄形区域,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地震和火山爆发。事实上,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81%的世界最强地震发生在这一活动带。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吉文(Douglas given)说,地球表面被分成十几大块,都在四处移动。这些块在其边缘相互作用,这可能会产生影响。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几个板块相互碰撞。在所谓的俯冲带中,一个板块在另一个板块之下弯曲和滑动,导致海洋地壳下沉到地幔中。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西海岸边界到阿拉斯加、日本和菲律宾,再到西太平洋,都有巨大的俯冲带。此外,日本本身地处复杂的构造板块上,因此容易发生致命地震和火山爆发。两天前,福岛海岸附近的地震中心位于2011年3月9.0级东日本大地震震中西南约130公里处。据地震学家介绍,这意味着今年的6.9级地震可能是2011年地震的余震。自2011年地震以来,发生了一系列余震。这些大地震会有余震,余震可以持续几十到几百年,这是非常普遍的。

      2011年,日本大地震释放了俯冲带数百年来被压制的压力,引发了巨大海啸,淹没了沿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最终导致7级核泄漏事故。尽管日本地震没有2011年那么强烈,但整个地区仍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地震专家表示,5年前的东日本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记录的最强地震之一,但事实是,日本整个俯冲带的地震危险性极高,因此那里的大地震比其他地方更为普遍。

深源地震的成因?

深源地震的成因现在确有争议,因为发生地点很深,目前对其过程知之不多。

我们知道,岩石圈平均厚100公里,之下就是软流圈了,也就是说,所有深源地震都在软流圈的位置上发生。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我们知道软流圈是近似流体的,至少是无限可塑性变形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显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而目前对浅源地震的解释模型是,地震是岩石的断裂造成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解决的。

我们发现,所有深源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板块俯冲带上盘板块一侧的后方,并且离俯冲边界越远,震源越深。

如果假设深源地震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那么从深源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可以很形象地勾勒出板块俯冲下去后的空间坐标。

这样的吻合度使我们相信,深源地震一定是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

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什么导致了下盘板块的断裂。我们知道,下盘板块进入软流圈后,它周围并没有刚性物体与它摩擦,因而传统的摩擦——错动模型,也就是弹性回跳模型在这里无法成立。

我认为,导致下盘板块在软流圈内断裂的原因是,板块岩石的部分熔融减薄导致了板块强度降低,而构成板块的地壳物质密度小于软流圈内的地幔物质密度,导致板块俯冲时受到强大浮力,使得板块俯冲前沿有很大的向上应力(板块俯冲部分后端受俯冲边界控制,以及板块后的扩张边界推动,具备向下冲力)。

这就象我们将一块木板斜插进水中,进去的部分受到向上浮力,而我们则用力继续向斜下插,如果这个木板某个地方很脆弱,就有可能在那里断裂,断下来的部分随后将向上浮起。

因此,个人认为深源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是,在软流圈内熔融减薄的板块在浮力作用下的断裂。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1-28 22:14:14 回复

    ,本身来说这附近地区的地震已经出现了很多次,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次,最大地震是2019年7月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6.9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25公里),同时在此地区,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