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室内靠炭火 如何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剧毒,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02%的空气中,维持2~3h即出现中毒症。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筒,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中毒。
二氧化碳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么防范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对人没有明显的危害,超过这个浓度则可引起人体呼吸器官损坏,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肌体产生中毒现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让人窒息。在低氧的情况下,8%~10%浓度的二氧化碳即可在短时间内引起人、畜死亡。
中毒症状:
轻度:一般出现头晕、头痛、肌肉无力、全身酸软等不适之感。
中度:头晕将有倒地之势;胸闷,鼻腔和咽喉疼痛难忍,呼吸紧促,胸部有压迫及憋气感;剧烈性头痛、耳鸣、肌肉无力、皮肤发红、血压升高,脉快而强。
重度:突然头晕无法支持而倒地,憋气、呼吸困难、心悸、神志不清、昏迷、皮肤口唇和指甲青紫、血压下降、脉弱至不能触及,瞳孔散大。
CO2的检测可采用海~格~通~江的P40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检测仪采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带有OLED液晶显示和键盘操作,能够自动监测并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温度数据,通过键盘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度的上下限,当二氧化碳、温度超过所设范围时自动报警。检测范围:0~2000ppm(或0~50000ppm)。分 辨 率:1PPM/0.1PPM。报 警 点:低、高报两级报警点。检测方式:自然扩散式。
CO2中毒后的处理及防护
二氧化碳中毒是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或突然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引起,前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脑缺氧症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突发死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4.2%,血液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弥散于肺泡。但是,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肺泡内的浓度也增加,PH发生变化,由此刺激呼吸中枢,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使机体发生缺氧窒息。
低浓度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常同时伴有空气中氟含量降低所致缺氧血症,同时还能抑制呼吸,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
严重者可因呼吸骤停导致死亡。救治不及时,也可死于高热、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肝肾衰竭。
轻症迅速脱离危险环境,病人可立刻清醒。重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突然进入高浓度(≥10%)二氧化碳环境,多数人可在几秒钟内,因呼吸中枢麻痹,突然倒地死亡。
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在不少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家中,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这自然也意味着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其实,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最关键的是要保持通风。因此,炉子安装的位置、烟筒的朝向都非常有讲究。同时,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这在目前看来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常见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
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
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煤气中毒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5.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6.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还可以针炙,针炙时可刺入人中、足三里、十宣等穴位。
7.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8.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煤气中毒误区
1.火炉烧旺前后没有煤气
思想麻痹,煤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在不少人认为不会产生煤气的时候,煤气却已存在了。其实,所谓煤气就是煤、碳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只要有煤碳燃烧,就会产生煤气,特别是氧气供给不足的燃烧,如火炉在烧旺之前或将熄灭的时候,产生的煤气更多。
2.冻一冻能解毒
把人冻一冻或灌些醋、酸菜汤就可解毒。发生煤气中毒后,轻者只要把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就可以逐渐恢复,重者使用高压氧舱治疗效果也很好。但寒冷及醋、酸菜汤并无解煤气之毒的作用,如果把病人抬到寒冷的地方,反而会使病人因受凉感冒或并发肺炎而加重病情,或因延误抢救时间而带来严重后果。
3.中毒后恢复健康就平安无事
有些人认为,煤气中毒经抢救恢复了健康后就平安无事了。实际上有的中毒者过2周至3个月时间又突然出现痴呆、大小便失禁、偏瘫等症状,往往被误诊为脑出血、精神病等。其实,这仍是煤气中毒的特殊表现,只要把救治时间延长一段,就可防止发生这些后续症。
温馨提示
使用自烧炉子取暖的居民,一定要做好炉具等的安全防范措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项。
夜晚中毒危险最大炉具切忌安在卧室,在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过程中,有80%的案例都是因为炉具安装在卧室里,使人在夜晚睡眠状态中中毒。一氧化碳,是我们熟知的所谓“煤气”中的主要成分。这种气体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而且一氧化碳在密度上与正常空气没有太大差别,可以与空气完全融合,所以空气中一氧化碳累积,市民并不容易发现。一定不要将炉具安装在卧室当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先产生一氧化碳,然后进一步燃烧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煤炭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而市民在夜间睡觉时,习惯封火,在封火的状态下,煤炭容易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烟筒堵塞阻碍流通应定期敲打清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烟筒的拔力(抽力)不足,而拔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烟筒高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灰附着在烟道里,造成烟筒的内径减小。
判断烟筒有没有堵塞的方法很简单,在生火的时候如果很容易就能点着,说明烟道是比较通畅的。如果点火很困难,很有可能烟筒就处于半堵塞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民只要用火钩敲打一下烟筒,烟筒里的灰尘就会自己落下来,最好每个月定期敲打一次烟筒,防止烟筒堵塞。
烟筒出口最好向上至少不要朝北朝西。
烟筒出口的安装也很重要。在北方通常情况下,烟筒出口朝向是朝上的,安装烟筒时要格外注意,最好不要改变烟筒出口方向使其朝向北方和西方。冬季西北风常见,如果烟筒朝向西方和北方,容易倒灌风,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如果房屋结构只能允许出口朝向北方和西方,需在出口的地方加上一段朝上的烟筒,防止倒灌风。
呼吸新鲜空气可解轻度中毒者症状,民间流传着一些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土方法,在炉子旁边放一盆水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靠谱,一氧化碳并不溶于水,所以在炉子旁边放一盆水也无法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还有一些说法是在炉子旁边点一支蜡烛,就可以促进充分燃烧,变一氧化碳为二氧化碳,这种说法也并不靠谱。炉子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只能燃烧周围的小部分一氧化碳,而且如果不注意还会引发火灾,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累积对身体也并不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关键还是要保持通风。
二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场所时,先通风排气,并佩戴呼吸面罩,进入长期密闭的废井、地窑、矿井、下水道时,先点蜡烛观察燃烧情况,如立即熄火,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至少在8%以上,进入时必须采取措施。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可死于高热、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肝肾衰竭。轻症迅速脱离危险环境,病人可立刻清醒。重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突然进入高浓度(≥10%)二氧化碳环境,多数人可在几秒钟内,因呼吸中枢麻痹,突然倒地死亡。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煤气中毒通常指的
在炉子旁边放一盆水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靠谱,一氧化碳并不溶于水,所以在炉子旁边放一盆水也无法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还有一些说法是在炉子旁边点一支蜡烛,就可以促进充分燃烧,变一氧化碳为二氧化碳,这种说法也并不靠谱。炉子旁边
和键盘操作,能够自动监测并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温度数据,通过键盘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度的上下限,当二氧化碳、温度超过所设范围时自动报警。检测范围:0~2000ppm(或0~50000ppm)。分 辨 率:1PPM/0.1PPM。报 警 点:低、高报两级报警点。检测方式:自然扩散式。C
敲打一次烟筒,防止烟筒堵塞。烟筒出口最好向上至少不要朝北朝西。烟筒出口的安装也很重要。在北方通常情况下,烟筒出口朝向是朝上的,安装烟筒时要格外注意,最好不要改变烟筒出口方向使其朝向北方和西方。冬季西北风常见,如果烟筒朝向西方和北方,容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