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佛教常识25集-一分钟佛教常识全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2-16) 黑客团队 223 5

目录介绍:

佛教,念佛如何回向?

顶楼的同修说的很好。

回向很容易理解,并且有很多种,其中的必要因素是“功德”和“回向对象”。即把我所做的某种功德回向给我想要给的人。我每天都会念地藏经,就用地藏经的回向举例子来说:

弟子***,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上、中、下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

其中的功德是念地藏经,对象是冤亲债主。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的需要下,你只要说出其中的必要元素就可以,化繁为简,但虔诚是不可少的。佛是最宽容的。

有一点还需要注意:念经和回向都需要念出声。这样可以利益我们身边的一切生灵。声音大小可根据环境调节。

在此,我还想敬告各位有缘看到这个帖子的网友,每种语言都具有力量,这种力量源于意念。所以,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一定要谨慎善行。众善力行,诸恶莫为。

南无阿弥陀佛。

放生回向是什么?

正式的放生有一套专门的仪轨,在仪轨的最后是回向,一般都是念以下通用的回向偈:

愿以此放生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放生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简列放生仪轨如下: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本愿,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一分钟佛教常识 佛教说人生是苦,是不是很消极

人生是苦,这句话是事实,随着年龄,阅历,智慧等增加,您才会发现的。

如曹操短歌行有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事实。

但认识到这一点,曹操有消极吗?

知苦,了苦,然后重入轮回代领众生离苦,就是菩萨吧。

‘’你从苦中长大仍然怕苦,因为观念错,带你走错方向,以为追寻乐才是好、才是正确的,一直执著乐为目标,所以继续苦下去。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正确观念,佛学术语上叫所知障、不正见,会障碍你难於解脱,必需要勘破它、转化它,才不碍你的菩提路。如何破?如何转?用八正道的正见,以正去邪,就立即放下了!

我再深入讲讲令大家更明白。已解脱菩萨示现有烦恼,有两类,就是自己心知肚明是什么情况和全不知情。心知肚明即是扮出来,根本没这回事;在某情况下为教化众生扮有烦恼,但众生方面不清楚真相。第二类肉体上有实质病苦,但菩萨不以为苦,反而藉此教化众生,心是清凉的。这类并不知自己原来已解脱生死。 ‘’~常观世音师父

‘’1.弟子叩拜大士!请问白芳礼(感动中国人物,单车助学)先生,是否佛菩萨的示现,因为弟子看到先生的照片,心轮在震动,请大士开示。答:所住处众安稳 ,从地狱道中来 2.请问先生是大士(地藏菩萨)的等流身之一吗?答:观所梦为吉利 #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占验选辑# ~常观世音师父

一分钟佛教常识5:出家是不是逃避现实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候将相所能为。

出家要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赵州二王供养,便是这个法则。

出家要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戒不守毗尼,徒劳丧身失命。

出家要常念经,惟诚报答四恩,真心念出佛心,自成大藏全文。

出家要去听教,不然开口乱道,胸中半字不留,佛祖开颜颔笑。

出家要敬师长,随力随时供养,百孝不如一顺,不可回头倔强。

出家要除懒惰,凡事努力去做,若是好逸恶劳,空花还结空果。

出家要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只管一心念佛,自然万缘俱息。

出家要近善人,死心蹋地听闻,学些好样在肚,自然脱俗离尘。

出家要轻财物,不可千方百计,他日一气不来,半文休想带去。

出家要甘淡泊,不可任纵口腹,佛门因果重大,滴水盖过江湖。

出家要明因果,粒粒施主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马还补。

出家要断烦恼,一了千百俱了,重在看破放下,尽心可以悟道。

出家要和大众,慎勿起谤争哄,聚头说是说非,空把慧命断送。

出家要学吃亏,貌似三分痴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烦恼何来。

出家要趁少年,诸般要去向前,当此膂力强健,耕种菩提田园。

出家要起得早,迟了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寿命无常难保。

出家要口谨默,不可多嘴饶舌,谁人惹事招非,地狱少他不得。

出家要学忍辱,心平天下和睦,深信诸法无我,念念忏罪增福。

出家要远俗家,俗事缠绕如麻,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

出家要断妄心,妄心好事难成,若依妄心行事,必有祸患临身。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一旦无常至,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

世上光阴短,地狱噩梦长,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佛教小故事合集大全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佛教小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佛教小故事1

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换彼此的消息,难免也会有人发发牢骚,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有一天,须赖讲起专门跑南北货生意的莫勃,‘这个老莫很会作生意,也很热心助人,但是就是有两个毛病不太好,一来动不动就大发脾气,二来做事情很仓卒,还来不及听人家说清楚,就说他知道了……。’

没想到,这时候莫勃刚好拉着马、驮着货经过,听到屋里头一群人正在谈论他,想也不想立刻破门而入,‘那个爱嚼舌根的人,给我站出来!’看到莫勃突然出现了,大家吓了一跳、正面 面相 觑时,没想到莫勃已经一把揪住须赖的前襟,顺势一扯,瘦小的须赖当众扑倒在地!

‘我莫勃什么时候对不起你了?竟敢在这里造谣生事!说我动不动爱发脾气、做事急躁?今天不给你一点教训,我莫勃在村子里还抬得起头来吗?’顺势又扑上去,要给须赖一顿拳打脚踢时,大家七手八脚地拦了下来。

‘有话好说……你一动手,不就摆明了须赖说的是事实吗?大家眼见为凭,对不对?’村长才说完,大家都对莫勃的莽撞无礼议论纷纷。‘就好像那些贪好杯中之物的人,整天醉生梦死、不务正业,人家看不惯他如此糟蹋生命,劝他、骂他,他不但没有清醒,反而意志消沉、愈喝愈多,这不是自讨苦吃,自己害了自己吗?’

听了村长一番话,莫勃平静些了。村长接着说:‘老莫,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过失,不知道检讨反省,反而起嗔心责怪别人,就好像喝醉的人失去理智、愈喝愈多一样。只有如此愚痴的人,才会一再地为隐藏自己的嗔心,不断地施暴于人!’

村民们都为村长的智慧叫好,也劝莫勃跟大家一起坐下来聊聊,听听大家的意见,才不会误会大家的好意。

典故 摘自《百喻经》

省思

无始劫来习气的染缸,是一坛最浓最烈的陈酒,如何从纸醉金迷中醒来?身边的善知识良药苦口的劝导,往往是引领我们觉察迷失的曙光。不再文过饰非,才有可能觉照进而觉悟。《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佛法中有二健儿,一者惭,二者愧,惭愧之药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坦白面对自己,才能从生死的染缸中醒来。

佛教小故事2

那先比丘说:有个人偷了别人的瓜果,被主人抓到,送到国王那边,主人禀告国王说:『这人偷了我的瓜。』小偷说:『我没有偷他的瓜,他种的是小小的瓜苗,又不是瓜,我拿的是瓜,不是瓜苗,我不应该有罪呀!』

那先比丘问王说:如此该如何处理?

王说:小偷有罪,如果瓜苗没有种下,那来的瓜呀!所以当然有罪。

注:梵文称象为那先,据说那先和一头大象同日出生,他的父母便替他取名为那先,当他成为佛教徒之后,有人说他是象王转世。那先和国王的一些 辩论 集结而成为《那先比丘经》。

智慧小语:人要懂得远离五欲贪、镇、痴、慢、疑,一般人皆因财物利欲而苦患无穷,贪念心越重而烦恼越多。

佛教小故事3

一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一顿饱食后倒头便睡。

不知不觉中老鼠在米缸里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去算了,可是眼瞅著这么多的白米,嘴里便直痒痒的,真舍不得离开。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惊觉缸底到缸口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难以企及;更要命的是,此时它已胖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几乎没有什么弹跳力了。

它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成为主人的棒下鬼,或是饿死在米缸中。

智慧小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米的诱惑呢?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名利背后的可怕陷阱,或是看清了却无法按捺一时的欲望,结果就同那只老鼠一样——每满足欲望一次,毁灭就临近一步,直至陷入绝境。

佛教小故事4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黄金。”

听了监河候的话,庄周很感慨地打了个譬喻:“我来您家的途中,听到有鱼儿对我呼唤、求救,我回头一看,看到路上有一个坑洞里的水快干了,那鱼儿希望我能在坑里倒几杯水。”

“于是我对鱼儿说:‘我先到南方向吴王、越王商讨借水,然后再将西江水引来这里救你,让你回到东海。’那尾鱼很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现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却这么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卖鱼店看,那时候我的身体都已经变成鱼干了!’”庄周的生活非常贫困,他肚子饿是眼前最迫切的问题,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饥的`三升小米而已,根本不必多求其他东西,更无法等待那遥不可及的三百两黄金。

所谓“救命要救急”!他以鱼儿做讽喻,鱼儿已命在旦夕,若时间拖太长了,就算给它再多的水,也发挥不了效用、救不了命啊!

一般人常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永远不满足,也吝于布施。然而求助者也许所求不多,只需要微少的东西而已!若不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逆境的人,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佛法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也贵在随缘布施。

学佛是要学习简单、朴实的人生真理,唯有身体力行,将“佛法生活化”,才能落实慈悲喜舍的精神,造福人类。

总之,行善要及时,“渴时点滴如甘露”;若不能时时刻刻把握因缘,或不愿做小善,只想行大善,甚至拖延等待,不伸出援手;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误人误己,甚至误事,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损害。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能适时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佛教小故事5

有一个牧羊人,很会牧羊,他所豢养的羊繁殖得很快,没有多久,他的羊从几千只到一万只了。他很节省,从来不肯杀一只羊请客或自己吃。别人见到他虽是眼红,可是却也奈何他不得。那时有一个人,很会机巧诈骗,走过来甜言蜜语地和他作成很好的朋友,牧羊人信以为真。于是这个人就对牧羊人说∶“我和你已成为知己朋友了,心里不论什么话都可以来谈。我知道你没有妻子,很是寂寞。现在我打听东村有个女郎真是美丽极了,给你作妻子,很是合适。我作介绍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牧羊人听了很欢喜,就给他很多羊和一些其他礼物,算作聘礼。过了几天,这个人走来对他说∶“她已经答应作你的妻子,而且你的妻子今天已经生了一儿子了,我特地来给你道贺。”牧羊人听到还没有见过面的妻子,就已经替他生了个儿子,心里更加欢喜,就又给了他很多羊和别的东西。再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走来说∶“唉!真可措,你的儿子今天死了!我真替你难过呢。”牧羊人听了以後,便号啕大哭,悲痛不止。

这故事告诉我们∶佛教里有种多闻的人,经不起名利食色的诱惑,便贪著於世间的欲乐,为它所诳惑,而抛弃了修习善法功德的财宝。结果,不但丧失了善法,而且也丧失了生命及财物,弄得大忧苦,大悲泣,正是自寻烦恼。

佛教小故事精选汇总相关 文章 :

★ 佛教经典故事最新汇总

★ 佛教经典故事2020汇总

★ 佛教故事大全2020精选

★ 民间小故事精选汇总

★ 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

★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

★ 精选小故事大道理十篇集合

★ 佛教经典故事2020汇集

★ 佛教经典故事2020大全

★ 经典小故事精选汇总

阿弥陀佛,回向是应该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

我先从小到大开始,先回向给你自己的冤亲债主,后我随着自己的修行,师父的指点,加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随喜功德,后回向文就变成为,随喜请佛菩萨所做功德,愿我所有功德福德,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回向给四周的一切众生。回向是个大学问,修行的见地决定你的回向文,此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总之一点先收摄你的身口意,不要造种种业,佛法讲因果,一边造业,一边念佛也是妄然。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诸佛教。先修好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五戒,十善等,那也是功德,所以做个好人更重要,若做人做事没问题,那自然与佛说的法相应。阿弥陀佛!愿对你有帮助!法是妙不可言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2-16 18:45:56 回复

    没有妻子,很是寂寞。现在我打听东村有个女郎真是美丽极了,给你作妻子,很是合适。我作介绍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牧羊人听了很欢喜,就给他很多羊和一些其他礼物,算作聘礼。过了几天,这个人

    1
  • 访客 2022-12-16 14:36:22 回复

    一边念佛也是妄然。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诸佛教。先修好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五戒,十善等,那也是功德,所以做个好人更重要,若做人做事没问题,那自然与佛说的法

    2
  • 访客 2022-12-16 09:11:54 回复

    面 面相 觑时,没想到莫勃已经一把揪住须赖的前襟,顺势一扯,瘦小的须赖当众扑倒在地! ‘我莫勃什么时候对不起你了?竟敢在这里造谣生事!说我动不动爱发脾气、做事急躁?今

    3
  • 访客 2022-12-16 14:38:06 回复

    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佛法中有二健儿,一者惭,二者愧,惭愧之药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坦白面对自己,才能从生死的染缸中醒来。 佛教小故事2 那先比丘说:有个人偷了别人的瓜果,被主人抓到,送到国王那边

    4
  • 访客 2022-12-16 16:58:06 回复

    ,回向是应该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我先从小到大开始,先回向给你自己的冤亲债主,后我随着自己的修行,师父的指点,加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随喜功德,后回向文就变成为,随喜请佛菩萨所做功德,愿我所有功德福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