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 2、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 3、求一篇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 4、求几篇《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 5、找一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急急急!!!)
- 6、《唐山大地震》电影怎么样?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粘了芥末的空心儿催泪弹!
抱着对唐山大地震的敬畏,抱着对冯小刚的信任,抱着对众多明星的演绎,在上映第一天就抢先看了片子。
遗憾的是,正如看过《决战刹马镇》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一样,看过《唐山大地震》让旁边的人哭的一塌糊涂之后什么也记不得。
全片重在展现唐山地震32年里一家人的变迁历程,选取每10年为一个叙事段落展开人物及事件叙述。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意图表现全历程的宏观展演,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和故事本身的铺陈记录,留下了貌似磅礴的架构和内容空洞的故事。就像只有宏伟震撼的高度却缺少细节美感的庞大地标,比如史前巨柱,比如楼兰古城。
也许是ZHENGZHI要求,影片注重每10年里主人公的生活变迁,然而,由于视角过多、事件频繁,冯小刚在影片情节的讲述时忽视了观众的感受和期待,故事的讲述平常甚至平淡,更像一部纪录片,全无情节的起承转合波峰波谷,与其以往大开大合的表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观众无法接受的。
如果说情节平淡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冯小刚对主人公的塑造就是彻底的失败。人物性格描画是小说和电影需要刻画的核心内容,整个影片,徐帆作为一个震后余生又背负巨大心理包袱的母亲,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和理解的苦难,但是,又是因为视角过多,往往刚进入角色就转换了情节,让人难以畅快淋漓。即使是另一个出色的演员陈道明,凭借其扎实的表演功底,也只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尽量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
对于主人公的选择,李晨、张静初两个年轻的主角完全无法演绎出劫后余生者的内敛和积极,地震带来的痛苦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痕迹。甚至不如那个小方登表演的自然,深刻。张静初最后在墓前的哭戏本该是全篇的最高潮,但其僵硬、做作的表演让人看起来假的不得了。更像一出闹剧,远远没有徐帆给女儿一跪来的震撼。看到这里,即使是全场涕泪横流的观众这这个时候也止住了悲声,也认为“哭点”实在太低。
也许有人说,这种32年历程的大纵深的历史演绎难免让导演捉襟见肘,但是,是否还记得《集结号》?谷子地在同样跨越大时空的叙述中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前能做到,现在为什么不?冯小刚,退步了。
当然,也不能认为影片完全没有亮色。大片无名墓地旁小路上,徐帆佝偻颤抖的身影;对着32年突然出现的女儿徐帆跪下道歉的一刹那、陈道明对着10年音信全无又回到身边养女拍着沙发的怒吼和哽咽;汶川大地震那个母亲为了大局要求为女儿断腿的一刻,还有地震前10分钟,路人甲对路人乙的一句“明天见”,这几个片段仍然可以给出满分。
可遗憾的是,影片让人记忆的,也仅有这几个零星的片段。徐帆、陈道明凭借着自身的绝对实力在整部影片哀婉的大背景下催下了无数观众的热泪。只有这两个人,只有这两个人,是冯小刚和《唐山大地震》悲情苦戏赖以生存的芥末,整部戏却是粘了芥末的空心儿催泪弹。
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
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
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
扩展资料
主要剧情: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
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 饰)夫妇收养。
高考后,方登(张静初 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 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 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 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求一篇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求几篇《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父母之恩,无以为报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因为有爱,人间有了真情,像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每个角落,温暖着整个大地……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见证了人类生命在地震时的脆弱和渺小,以及人间的温暖和真情。夜色苍茫,当人们正在熟睡的一刻,地平线的一边泛起了紫光,直逼着人的眼,仅仅只在一瞬间,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一座座大楼被吞没,无数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带走了!
这部电影以一个家庭的故事展开,地震的一刻,妈妈元妮和爸爸大强都去救自己的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爸爸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妈妈的命,仅仅几十秒,死伤无数,是多么的残忍。。。。。。当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时,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的时候,妈妈是多么的痛苦,她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哀求着:“两个都救!两个都救!”,无奈之下,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让人惊讶的是,方登竟然九死一生的活了过来,只是,当她在装满了尸体的车上醒来时,她的耳边一直响着:“救弟弟!救弟弟!”她迷茫的看着灰色的天空,天下着大雨,天—在为她哭泣吗。。。。。。
当再一次的地震在唐山发生时,方登再也克制不住了,她回到了那个她遗失了心的地方,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却意外的与方达相遇,在救人时被一个母亲的伟大行为而感动时,此时方登早已为人母,理解了作为一个母亲在当时作出的痛苦决定时的辛酸,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当元妮再次看见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时,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决提而下,跪在了方登面前,母女痛哭在一起。
看完电影,使我感悟很多,导演把人的感情色彩诠释的如此淋漓尽致,使我们不由得哭起来,为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为一个幸福家庭破碎的辛酸!其实,我很不解,为什么导演要导演一出这样的悲剧呢?为什么要让一个母亲要做出那样残忍的选择?女儿因为被妈妈放弃,心中充满了怨恨,母亲因为放弃了救女儿而痛苦,地震后家园还能再重建,可是心中的家碎了又该如何去建?这片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辛苦的拉扯大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易,儿子、女儿都是自己心头肉,在生死关头,却只能选择一个,放弃一个,之后又活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痛苦中,并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整整熬过了32年,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导演说,这部片子的主旨在于:亲情撕裂以后,怎样去挽救,怎样去抚平伤口,地震无情,人间有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几年,方登与方达都已出人头地,故事终于有了完美的结局。
让我们大家回家后抱抱自己的父母吧,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夜以继日的工作着,辛辛苦苦的把我们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去回报我们那伟大的父母吧!
找一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急急急!!!)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7月22日晚,和爱人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没看之前感觉应该是很悲痛的片子,不向往。看了预告片后,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1976年“23秒、32年”的故事。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停止了手敲地面,处于昏迷状态,被“安置”在死人堆里,经过大雨的淋漓,她慢慢的醒来,被一位解放军救走,经过治疗回复,又被解放军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因为妈妈元妮做出了万不得已的选择后,使方登在内心深处对妈妈产生怨恨,养父多次催促回唐山找亲人,她都默不作声。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同时参加了救援工作,使失散32年的他们重逢。方登在参加救援的过程中,也谅解了当年妈妈的选择,内心里原谅了妈妈,使32年的怨恨得以释怀。冯小刚导演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唐山大地震》电影怎么样?
《唐山大地震》不是末世情怀,它向我们展示生命的脆弱和无助,虽然灾难无情,但我们面对灾难更应该树立坚强的信心,勇敢的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毫无疑问《唐山大地震》通过震撼的场景让我们认识到灾难的
无情和肆虐,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母亲李元妮也许会认为如果是自己将丈夫挡住会是什么结果,如果儿子和女儿都救下来又会是什么结果?任何人都不想失去自己的亲人,李元妮跨不过自己的坎,那是因为她心中有着沉重的负担,她选择儿子失去了女儿。面对生命的抉择是多么的困难,所以我们总容易在自责中无法忘却曾经的伤痛。
被收养的方凳学会了感恩,她没有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于养父母不顾,她只是害怕让更多人伤心,所以她会一直照看自己的养父母,当然当同样的灾难发生在其他地方,她会义无反顾的投入生命的拯救中,她最后释怀母亲的放弃,那是她真正领悟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她在营救生命的过程,见证了同样的母亲面临为救更多人的生命宁愿选择让自己女儿致残的艰难选择。所以有爱的人才能领会小爱与大爱的不同。
方达在灾难中失去一只胳膊,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同样坚强的面对生活,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想让母亲过上更为幸福的生活,他想报答自己的母亲,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一种粗暴的干涉。成功人士的他同样学会感恩,他加入唐山营救队同样说明大家同舟共济才会让更多生命存活。
被感恩和感恩的人不少,比如方凳的养父母,他们对方凳全心全意的爱就是一种感恩,一种爱的雨露的浇灌。他们并没有强求方凳永远属于自己,养母临死的交代充分展示一种大爱的无私。
《唐山大地震》诉说的就是一种大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象涛涛不绝的海洋,它会无私的惠及那些干涸的心灵,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唐山大地震》集聚很多大牌明星参演,那怕是个小配角,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真实到位,当然一是冯小刚导演精准的技艺把握尺寸到位,其次是演员们深切感受到灾难对人们伤害的巨大,所以才会爆发出表演激情,让人自然融入其中,虽然催泪情节不少,但非常自然,并没有强为催泪而煽情。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象涛涛不绝的海洋,它会无私的惠及那些干涸的心灵,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唐山大地震》集聚很多大牌明星参演,那怕是个小配角,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真实到位,当然一是冯小刚
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扩展资料主要剧情: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