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高三语文文言文怎么提高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试卷必考题之一,那么,高三语文文言文怎么提高呢?怎么学好文言文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提高语文文言文
1、围绕考纲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
大致说来,可以按照字词句段篇的思路,从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角度进行整理。事实上,整理本身不是目的,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语文知识谱系才是最关键的。唯有对这些知识的适用范围、逻辑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合理的思考工具,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
所以,在平时做题或者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万分注意基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多揣摩 高考试卷 以及标准答案是如何考察这些知识点的,对答题角度和牵涉到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这样便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2、掌握方法技巧,妙解题目得高分
在对文言文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之后,在短时间内有可能无法熟记这些知识点。那么,如何高效地应对实词、虚词的释义考察?如何有效得应付语句的理解与翻译呢?这里推荐语法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推断字词乃至整句话的意思。掌握语法分析法,打通任督二脉,轻松拿下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是古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在高考中应对实词的考查,借助语法分析法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自放驴,取樵炊爨”一句中,“取”为动词,“樵”是“取”的宾语,就应该为名词,可以推断出“樵”的意思是“木材”。
文言文虚词承担着多重的语法作用,如果不加仔细分析判断,往往会与事实差之千里。因此正是考生对虚词用法产生误解,才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不过,如果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入手,准确分析虚词前后语法成分的关系,对于虚词用法就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高三文言文怎么学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1.文言文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或古今同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2.文言文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3.文言文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或为…所…结构)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4.文言文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应考要点
1. 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2. 怎么复习一篇文言文 要分几个步骤 说清楚一点
一、整体把握阶段 (一)、明确要求和考点。
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我们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同学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1、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标准是: (1)词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
(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 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2、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职高考仍是在文章内容的理解或翻译上涉及)。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牢固树立知识树,初步把握各考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在脑海中是较为凌乱的,欠系统化。这时,应帮助学生依据考点牢固地树立起文言文知识树。
知识树主体框架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有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有兼词与双音词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等以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成分省略句等;翻译涉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牢固地建立知识树会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上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树立起知识树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依据知识树的走势,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由下而上地帮助学生对各考点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是较为全面的,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地识记和理解。
以学习实词这个考点为例,内容大致有:精析考点;对有关此考点的近二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回顾,以了解其考法;更重要的是要对此考点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如以单音节为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进行归纳,归纳工作应做得详细一些,如对于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要归纳出其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把课文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其它考点的学习、梳理与归纳也大致如此。
二、夯实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阶段 在目前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老师及考生在文言文的复习时,往往忽略了课本。一些考生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测试,选文全部出自课外,没有必要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花费太大气力;有些老师在辅导中也只注重了针对考纲的系统的考点复习,而没有对课本予以充分重视。
笔者在辅导高考的实践中和对高考试卷的解读中深刻认识到,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第一,学习文言文培养语感最为重要。
只有多读,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才能逐渐体悟进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随着对文言文语言感受力的逐渐增强,那么你的文言文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历经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学的精心筛选后,集中安排在中学课本中,可谓是最为经典,最为集中,最为规范。如果把这些文章学深读透,应该说基本奠定了一个人的文言基础。
在考前,如对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再熟读巩固,甚而成诵,再把文后注释温习几遍,加深记忆,对高考肯定会大有裨益! 第二,高考的命题原则应该说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和标准,命题者绝不会脱离课本随意从课外选取文章来拟题考核。说到底,高考测试就是课本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或者说,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在课内。文言文的考核内容无外乎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课本上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很好的掌握了,那么对于高考中的这些知识点的考核也就不难解决了,对于高考中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也就容易了。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均有上述特点。现以2006年的广东省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为例略作分析。
第一题是这样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C项中的“谢”是一个多义项的常见实词,除有“道歉”、“辞别”、“感谢”、“告诉”、“凋落”等意义外,用作“推辞、谢绝”也是常用义项。如《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
根据原文常允恭的母亲张氏无所依,想投靠儿子的朋友谭敬先而不被接纳,最后只好到金陵找杜一元这个语境,可断定“谢”的意义应是“谢绝”而不是“道歉”。B项中的“诣”,只有“往、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常母是跟随人往见谭敬先,所以解为“往。
3.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4.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
第一步,从高一开始,每学完一册书,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将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这里也有老师要求的),在假日里,复习背诵并且默写在作业本上,三年一贯,“学而时习之”。
这是疏通重点的一步,旨在熟记要点,形成口笔交互效果,增强记忆。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读,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
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讲第五册,大约两个月后能讲到第六册,如此安排这两册就可以及时复习)。
这一步,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教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第三步,在高三上学期末,利用一个月的课上时间,师生共同逐篇复习课文。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于第二步的深化与提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讲文言文,而实质上,教师一定要对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烂熟于胸,在课上复习时,要拎出要领,触类旁通,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
所以,这一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到每课有得,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5.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重点是文言文和阅读)
学习文言文就是三点: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
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
”、“
”、
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
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
也不要弄错!不过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
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
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我的文言文一直都不错,高考那年也几乎是满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的语感比较好,因为我喜欢历史读的书也多,所以一般情况下都知道一点,再加上平时记了一点重点字词,对
,
,
都掌握的很好,所以一般文言文都难不倒我,但是因为大学毕业之后就不接触了所以慢慢的也就忘记了,现在好多都忘记了。
阅读理解学习:
阅读理解在高考中也占一个大项,我觉得需要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语感,阅读理解一般差不多都是概括文章大意,或者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其实只要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大意就ok啦。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想要成绩突飞猛进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办法。
扩大阅读量,包括现代文,文言文,诗词,中国历史。这样对阅读、诗词鉴赏、作文、文言文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读的多了,语感就加强了,有些题目不用问为什么就知道答案是啥了。
6. 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文言文重点主要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内容的要点的概括这五个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扩大了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
学法指导: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
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
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 ①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
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所以一般同学只要肯下力气,文言文的成绩就会较好。
7. 请问高考古文阅读有什么秘诀,最好分条举例解说.谢谢.
解析历年春季高考古文阅读题 -------------------------------------------------------------------------------- 分析2002年和2003年的春考古文题。
这两年春考语文卷中的古文阅读试题均为两大题:其中一题都是关于艺术(绘画)的评论;另一题前者为两段记叙短文的比较阅读,后者为人物记叙文的阅读。 考测的内容有:1、虚词析;2、实词解释;3、成语意义理解和作用分析;4、句子翻译,特点比较;5、文章归纳;6、特色理解;7、简要拓展发挥;8、通假字。
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大多数要点,所以学习和复习必须扎实而全面。我们试举实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2002年春考阅读题(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A。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三易马而三后今君后则欲逮臣乙竟日亡所获也子意乎鱼2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都相同C、①②意思都不同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2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26、两文所写事件不同,事理剖析上A段侧重一方,B段则;人物表现上,A段以对话为主,B段除有人物对话外,还有,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 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
解答23题,一靠知识积累,二靠简单语法分析,三靠句意理解。 “易”常作形容词,为“容易、简单”之意;用为动词时有①“轻视、小看、”,②“交易、交换”,③“变换、改变”等意。
此句中的“易”是动词,看文句应是③“换、更换”。 “逮”在古文中的常用义有①抓住、逮捕,②追上、赶上,③比得上、及得上(表比较)等,看文句是赛驾车,所以应为②“赶上”、“追上”。
“竟”在古文中有“竟然”及“整”“完、完毕”等义,“竟日”则为“整天”之意。“意”在古文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基本用法,为“意料、料想”和“意图、心思、希望”等义,句子与钓鱼相关,而且“意”为句子主语,所以应是“意图”、“目的”、“愿望”、“希望”之义。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积累,把握常用实词用法,并且学会作语法分析和语境分析。 24题考常用虚词的辩析,同样需要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
“而”在古文中的常见用法是作连词、或表顺接、或表转折、或表并列,或表修饰,有时“而”还通“尔”;“但”在现代文中表转折,是连词,在古文中却是副词,意为“只、只是”。 ②中的“则”和“乃”都有连接作用,但“用之则过也”与文中的“术已尽”形成转折关系,这个“则”是“却”的意思;“乃投竿问甲”和前文是先后相承关系,这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由此判定,②中的“则”、“乃”意思不同,选C。 要解答好25题这样的翻译题,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必不可少,否则就读不懂文句,难以准确译为现代文。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固定的复词。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中的“之”在主谓之间,不必译。
“御”是“驾车”不是“骑马”,“未尽”是说明“教”的,句子应为“把”字句,所以可译为“你没有把驾车的技术完全教给我”。 由此可见,要把古文句子翻译好,把握词的用法特点和句子的结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26题考简单的写作特点分析和文意归纳。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读懂文章,其次要把握要点和特点,第三要仔细审题,有的放矢。
26题第一空前一句既是限制又是提示。前句又说“不同”,那么不同于“一方”的必定是“双方”或“多方”,观文章确定为“双方对比”。
第二空应注意“人物表现”即“如何表现人物”(描写),而后句又有“记叙”前句更有“人物对话”,所以此空决不可填“叙述”。观文章,则很容易确定为“动作描述”。
第三空是归纳两文的共同之处,这就要抓关键句。A文中有反问句“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强调“心”要在马。
B文有“目不瞬、神不变”之句和“予叹”之句,强调的是“意”不能动。两者的共同点,自然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杂念”了。
综上所述,古文学习、复习必须注重积累,及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把握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训练,在训练中学会语法和语境分析,学会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从根本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有哪些
一、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
一模考试结束后,应该认真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回避,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是自己掌握不够扎实或者恰好是自己薄弱的环节。所以一模后应在具体分析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使各知识点能均衡提高。
从历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一模之后不妨把重点放在这几块上。具体来说:
(一)现代文阅读怎么答题?
1、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1)不要急着去做题,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注意理解题目,从题目中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类型甚至主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速读文章,提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3)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3)、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甚至可以在不确定有几点的情况下多写一两点。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而绝大多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3、关注变化
2015年《考试说明》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样题,除了人物传记还新增了新闻材料,取消五选二题型,要引起重视。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二)语言运用题如何答?
1、语言运用题,关键应弄清每题考查的是什么考点。一般来说,有语句扩展,压缩语段,正确使用修辞,仿用、变换、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等。
从题型来说,可能有下列形式:
修改文段(相应点是:标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
赠言、短信、网评
开场白、总结发言、对对子
排序题、衔接题、点评题、编者按
颁奖词、墓志铭
图文转换题、广告语、画外音、宣传语
拟标题、拟导语、下定义、一句话新闻
扩展语句、仿写、变换句式
(记住:无论哪种题型,“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抓住那个“宗”!)
2、语言运用题特别强调的就是审题意识。审题包括要审清楚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更要仔细理解。如果在审题上出了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得分。
3、注意近几年没有考过的“旧题型”,当然也不断有创新题出现。
(三)古诗文阅读要领有哪些?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还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积累并强化120个实词及试卷中出现的实词、100多个通假字、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18个虚词、5种句式等。这些是基础,是做好文言阅读的前提。
2、效率至上(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而要做到准确就要特别注意“语境意识”,把要翻译的句子善于带到原文中去理解和推断。(4)古诗鉴赏:熟练掌握诗歌鉴赏方面的术语,熟悉题型及答题步骤;比较阅读出题可能性高。
3、关注变化2015年的题型示例中有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应在复习中引起重视。
二、吃透大纲,以高考典型例题强化知识点,不搞题海战术。
不少学生认为,一模之后应该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其实这并不是好办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以高考例题作为强化知识点的抓手。高考题最能体现命题思路和出题角度,所以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不建议大家盲目靠做题的数量作为复习手段,即使高考真题做完了,也建议大家最好用各地的一模题和联考题进行训练,因为这些题比较严谨,盲目找一些题来做,可能会因为题的质量问题混淆思维。
三、加强规范答题意识和时间效率意识训练。
复习后期,能否在原来基础上再有10到20分的提高,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答题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量。
四、作文强调审题立意,加强储备,重视细节。
临近高考,作文复习是重中之重。考场作文,提醒考生注意以下方面:
(一)审题立意
审题切忌:1、任意扩大话题概念的外延(走题)。2、阉割话题,然后取其局部,以偏概全(偏题)。3、仅朦胧地存在相关话题的概念,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离题)。4、抛开话题,另起炉灶(离题)。
高考作文立意:1、基本原则:准确、新颖、高远、深刻。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不要落入俗套。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高尚,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低级趣味。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2、宗旨:健康个性,健全人格(也是高考设题的原则)。3、标准:紧扣话题,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
(二)加强储备
内容充实是衡量好作文的又一重要标准,因此,在准备高考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地积累储备材料。可以把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的所得记录下来,也可以从媒体上收集整理,还要注意分类收集整理,比如竞争合作、沟通倾听、宽容欣赏、公德规则、传统与现代、阅读与人生、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等。
(三)重视细节
1、阅卷老师阅卷时间紧,所以作文必须做到主题鲜明、结构一目了然。2、审题至关重要,偏题、跑题输定了。3、“文好一半题”,写好标题很重要。4、开头要点题,结尾要扣题。5、卷面书写要整洁,切忌字迹潦草、模糊。
总之,二轮复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能力。只要大家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复习,升华是自然的。
高三备考的策略及措施
既然已经高三,那么就应该把该放的事情就该放下,认认真真的准备一件事:高考!
这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你啊改写命运篇章的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晚睡早起是你一定要经历的,但是在高考前一个星期要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来进行缓解。
其次语文古诗,英语单词,理科公式,文科时间顺序你必须熟记于心,并会运用到题中。
最后,一定要大量的刷题,一定要刷历年真题,不要刷模拟题,因为只有真题是经过高考专家研究决定的,很有研究价值。
最后,希望你在高考的路上绽放自己的光芒,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
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 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
“凋落”等意义外,用作“推辞、谢绝”也是常用义项。如《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 根据原文常允恭的母亲张氏无所依,想投靠儿子的朋友谭敬先而不被接纳,最后只好到金陵找杜一元这个语境,可断定“
: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渐增强,那么你的文言文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历经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学的精心筛选后,集中安排在中学课本中,可谓是最为经典,最为集中,最为规范。如果把这些文章学深读透,应该说基本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