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常识问题都不知道-关于科研的问题和答案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3-04-02) 黑客团队 166 4

目录介绍:

科学探索者常识

1.从《科学探索者》记录收获的知识

让“科学探索者”带你探索科学

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事业的确成就辉煌.可是,同先进国家到底有多少差距仍然不太清楚,到底美国科学传播的书什么样?好了,现在有了,这就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翻译出版的“科学探索者”丛书.这套书是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被二十多个国家选用.显然,对于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莫大的参考价值.

这套书共十五本,涉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这些书最突出

之处是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在《环境科学》那册中谈道,人们都知道澳洲产袋鼠、桉树和树袋熊,为什么在欧洲见不到?这是十分自然的问题,这就涉及生物地理学和大陆漂移说.书中提出两个问题:生物的散布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会限制物种的分布?这就使有兴趣的读者主动地去阅读、去学习、去探索这种十分前沿的问题,每一册书中都有许多课题,要求读者自己动手去做,显然,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要比死记硬背现成结论好得多.

经过长期的科普实践,现在可以说对某些看法有一定的认同,那就是科普不只是普及科学知识.正如《院士科普》的封底上写的,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遗憾的是,论述科学精神的书和文章很多,可是见仁见智,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认识,不管怎样,我以为其中主要是探索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这两点在这套书中的确贯彻得很好,告诉读者科学和科学家并不神秘,离你并不远.每一册前面都有一个还不曾见诸媒体的故事.说老实话,很多故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天文学》开篇讲的是珍妮·露搜寻彗星之家的故事,她出生在越南,十二岁时长途跋涉到美国.在访谈中她描述了在五年中一夜又一夜地工作,最终在1992年发现柯伊伯带的过程.《声和光》的开篇讲的是达丹对声震的探索,声震是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巨大声响.正因为如此,至今美国不允许超音速飞机进行商业飞行.达丹博士研究声震的产生以及如何减少声震的强度,书中告诉读者,这并不神秘,你也可以自己试.《从细菌到植物》的开篇是辛迪·弗莱德曼博士研究沙门氏菌在美国的一次传染.《细胞的遗憾》的开篇讲的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女性如何开创性地创造这个伟业的.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她第一个用基因工程产生人的胰岛素.《环境科学》的开篇讲的是一位黑人生物学家保护沙漠野生动物的故事.仔细阅读这五位科学家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女性、亚裔、拉美裔、黑人,他们都靠执著探索和诚实劳动取得成就.也许差距就在这里!《化学反应》开篇的科学家很幸运,他研究臭氧层,并在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

现在人人都是专家,科普也各得其所,不越雷池一步.“科学探索者”可不管那一套,数、理、化、天、地、生一起上.在《环境科学》这一册中,研究生物种群的地方用到数学,有的很简单,有的就不一定,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前沿的问题,例如如何估计一个区域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以及各种种群此消彼长之间的关系.在《细胞的遗传》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想生孩子的夫妇可以去找遗传学顾问和医生咨询,估算他们的孩子患有某种遗传病的概率”,这种数学问题虽不太难,却是学到手的活生生的数学.尤其重要的是科学和社会、科学和人文的交叉.欧洲近亲通婚,造成一些遗传疾病在王族中传播.《天文学》在链接的小栏目中,提到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共分七段: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没有冥王星,因为他发表这部组曲时,冥王星还未发现.冥王星到1930年才被发现.这种视野广阔的编写方法,也许是我们应该学的.

2.科学探索者读后感天文学怎么写

《科学探索者》读后感 读完了《科学探索者》,我真是受益匪浅啊!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而且在科学探究的产物触目皆是世界的,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在讲到生物体是否是来自非生物体时,作者在“探索”一栏中提到了雷迪和巴斯德的实验,还分别配上了说明过程的示意图,让人一看就明白.认真精选、贯穿全书的优美照片和精致的插图,更是相得益彰.我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加了,很愿意了解更多的内容.另外,本书在注重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也向读者陈述了在某些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比如,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作者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也让读者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科学探索者:从细菌到植物》讲述了细胞通过消耗能量来完成生物体必需的活动,如生长、修复损伤部位等.一个生物体内的细胞往往同时努力地工作着.例如你在看这段文章时,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而且你体内的其他细胞也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化合物.若此时你受伤了,则还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科学探索者:运动、力与能量》讲述了自然界中的物和力与能量间的关系,要想知道他们间的关系请看此书.自然界的力无处不在,自然界有多少物体在运动、他们都有多大的能量…… 《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讲述了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每个人们都要运输大量的化学危险品.这些危险品有的有毒,有的易燃,有的甚至易爆,但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又离不开这些物质,甚至运输这些危险品的汽车也少不了这些物质.化工部门认为危险品的运输是安全的,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但公共健康部门的官员很担心万一发生事故,这些物质将会污染环境,严重时还会威胁人类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安全运输这些危险品呢?《科学探索者:天文学》讲述了珍妮·露正在观测的是太阳系中最远行星之外的天体,它是一个环绕太阳的由几百万块冰石碎片组成的环.露和她的合作者戴维·朱伊特是在1992年首次发现这些天体的.由岩石组成的冥王星是这个环中最大的天体,这个环称为柯伊伯带.冥王星和其他大约3000个天体一起穿越太空行进,露和朱伊特将这些天体称为小冥王星群.在柯伊伯带中,有一些天体会逃离出来,并向太阳靠拢.太阳的炽热使它们发亮而变成彗星.读了这些书,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啊!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运用这些的知识,去探索科学更多的奥秘,报效祖国,为民造福!时刻提醒我,人虽然是地球的主人,但永远无法改变整个地球,我们一定要善待地球,善待动物,保护环境.(供你参考)。

3.科学探索者最需具备什么

科学探索者最需具备什么,可以说,不是学历职称,不是身份地位,也不是IQ(智商)EQ(情商),而是颇颇出现在科学家采访报道中的两个词“好奇”和“兴趣”。著名美国物理物理学家费恩曼(Richard. P. Feynman)在论述“科学的不确定性”时说:“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如果我们没有疑问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就不会有新的想法产生。”从这个角度说,新思想、NEW IDEA的产生——科学发现的灵魂——总是跟从新角度观察事物有关,而好奇则是从新角度观察事物的最好催化剂。伽莫夫认为,科学的来源就是人类追求对于自然和自身的理解,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正是极普通的好奇心。为什么好奇心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对于走上科研道路的人而言,好奇才会感兴趣,感兴趣才会好思,好思才会有所发现,发现才能创造发明。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更是把创造性工作所必需的执著同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必须明确的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就科学研究而言更需要主观能动性,如果光靠目标、物质精神的 *** ,光靠毅力、勇气和追求而远离内在动机,则往往难以保持长久,遭遇巨大坎坷之后攻克科学难关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根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科学家的最重要素质必须与内在动机挂钩,准确的讲就是源自人的心理需要和好奇、兴趣等人的天性,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与之相比。反思我国,大概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重要性没有被大家广泛认识,因此中国难以出现像爱因斯坦、达尔文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尤其在教育界和科学界,“好奇心”虽然不时被提及,但充其量只是作为一种点缀。

不过我记得科学探索者最需具备是努力把

科学探索者最需具备公式

『A=X+Y+Z』

x、y、z的能力。 x代表辛苦的工作,y代表正确的方法。z就是少说话!

4.作为一名科学探索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科学探索者,需要具备的技能

一、渊博的知识,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基本能力。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要能够做到百问不倒。一句话,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知识应当是博大精深的。

二、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不但要广博,而且其知识结构还应当合理。

外语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组织人员攻关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

科学研究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必须有严谨的治学学风。

5.关于《科学探索者》的概况

《科学探索者(套装全16册)》包括:《科学探索者:地球上的水》、《科学探索者:声与光》、《科学探索者:电与磁》、《科学探索者:天文学》、《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科学探索者:物质构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科学探索者:从细菌到植物》、《科学探索者:细胞与遗传》、《科学探索者:动物》、《科学探索者:人体生理卫生》、《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科学探索者:地表的演变》、《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科学探索者:科学探究》、《科学探索者:动动、力与能量》。

《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内容简介: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每个人们都要运输大量的化学危险品。这些危险品有的有毒,有的易燃,有的甚至易爆,但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又离不开这些物质,甚至运输这些危险品的汽车也少不了这些物质。化工部门认为危险品的运输是安全的,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但公共健康部门的官员很担心万一发生事故,这些物质将会污染环境,严惩时还会威胁人类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安全运输这些危险品呢?

《科学探索者:动物》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走进科学:亚马逊雨林的新发现、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与数学的综合:对称性、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昆虫、与物理学的综合:昆虫的声音、棘皮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地球科学的综合、鸟类和哺乳动物、鸟类、与物理学的综合:鸟类飞行的物理学原理、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表现、行为模式、与化学的综合:化学信息交流、综合探索、丝绸的奥秘、学习参考、技能手册、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动物测量。

《科学探索者:细胞与遗传》内容简介:在16世纪末以前,人们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察细胞,甚至还没有人知道细胞的存在。直到1590年左右,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当我们进入细胞以后,一个又大又圆的物体就跃入眼帘。这就是细胞核,细胞的“大脑”。你可以把细胞核看成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指挥着细胞的一切活动。

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最佳参考书。《科学探索者:科学探究》让你探索科学奥秘、指导研究性的学习、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科学探索者:地球上的水》内容包括:地球:水的星球;水的重要性;与化学的综合:水的性质;水循环;淡水;河流;池塘与湖泊;与生命科学的综合:沼泽地环境;冰川和冰山;地下水;淡水资源;钦用水;保持用水供需的平衡;淡水污染;与物理的综合:水是一种能源;海洋运动;波浪运动;与空科学的综合:潮汐;海水的化学性质;洋流和气侯……

定 价:¥386.00 作者:(美)帕迪利亚 主编,胡跃明,曹增节 译

出 版 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3-1

版 次:2页 数:全十六册字 数:22 印刷时间:2010-3-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4I S B N:9787533880569包 装:盒装

6.《科学探索者》读书笔记

让“科学探索者”带你探索科学 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事业的确成就辉煌。

可是,同先进国家到底有多少差距仍然不太清楚,到底美国科学传播的书什么样?好了,现在有了,这就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翻译出版的“科学探索者”丛书。这套书是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被二十多个国家选用。

显然,对于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莫大的参考价值。 这套书共十五本,涉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

这些书最突出之处是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在《环境科学》那册中谈道,人们都知道澳洲产袋鼠、桉树和树袋熊,为什么在欧洲见不到?这是十分自然的问题,这就涉及生物地理学和大陆漂移说。

书中提出两个问题:生物的散布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会限制物种的分布?这就使有兴趣的读者主动地去阅读、去学习、去探索这种十分前沿的问题,每一册书中都有许多课题,要求读者自己动手去做,显然,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要比死记硬背现成结论好得多。 经过长期的科普实践,现在可以说对某些看法有一定的认同,那就是科普不只是普及科学知识。

正如《院士科普》的封底上写的,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遗憾的是,论述科学精神的书和文章很多,可是见仁见智,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认识,不管怎样,我以为其中主要是探索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这两点在这套书中的确贯彻得很好,告诉读者科学和科学家并不神秘,离你并不远。

每一册前面都有一个还不曾见诸媒体的故事。说老实话,很多故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天文学》开篇讲的是珍妮·露搜寻彗星之家的故事,她出生在越南,十二岁时长途跋涉到美国。在访谈中她描述了在五年中一夜又一夜地工作,最终在1992年发现柯伊伯带的过程。

《声和光》的开篇讲的是达丹对声震的探索,声震是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巨大声响。正因为如此,至今美国不允许超音速飞机进行商业飞行。

达丹博士研究声震的产生以及如何减少声震的强度,书中告诉读者,这并不神秘,你也可以自己试。《从细菌到植物》的开篇是辛迪·弗莱德曼博士研究沙门氏菌在美国的一次传染。

《细胞的遗憾》的开篇讲的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女性如何开创性地创造这个伟业的。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她第一个用基因工程产生人的胰岛素。

《环境科学》的开篇讲的是一位黑人生物学家保护沙漠野生动物的故事。仔细阅读这五位科学家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女性、亚裔、拉美裔、黑人,他们都靠执著探索和诚实劳动取得成就。

也许差距就在这里!《化学反应》开篇的科学家很幸运,他研究臭氧层,并在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 现在人人都是专家,科普也各得其所,不越雷池一步。

“科学探索者”可不管那一套,数、理、化、天、地、生一起上。在《环境科学》这一册中,研究生物种群的地方用到数学,有的很简单,有的就不一定,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前沿的问题,例如如何估计一个区域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以及各种种群此消彼长之间的关系。

在《细胞的遗传》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想生孩子的夫妇可以去找遗传学顾问和医生咨询,估算他们的孩子患有某种遗传病的概率”,这种数学问题虽不太难,却是学到手的活生生的数学。尤其重要的是科学和社会、科学和人文的交叉。

欧洲近亲通婚,造成一些遗传疾病在王族中传播。《天文学》在链接的小栏目中,提到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

共分七段: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没有冥王星,因为他发表这部组曲时,冥王星还未发现。

冥王星到1930年才被发现。这种视野广阔的编写方法,也许是我们应该学的。

本科生如何参与科研(供有意读博的大一,大二理工科生

一、关于科研的几点常识

我们都知道,大学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个是通过教学传播知识 ,另一个就是通过科研来创造和发现新的知识。我们这里所讲的科研就是大学的第二个任务。由于近年来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很大,其中涉及的经济利益也十分丰厚,以至于出现了所谓“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不过这个说法本身就假设了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范畴,甚至存在着冲突。但对于本科生来讲,如果能把参与科研作为学习专业课的最终目标,那么学习也会更加有方向感;与此同时,如果老师能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质量也不会因为科研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所谓科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我们的世界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新的规律。人类自古就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近代科学研究更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我们当下的科学研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学习专业课,掌握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某个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站在巨人肩上”开展后续的工作。要站在巨人肩上就得学会查找和阅读文献,尤其是英语文献。这也成为谷歌公司推出的学术文献专用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的口号。

我们也可以将科研看作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个摸象的故事,大都会认为盲人的视角很局限、看问题不全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是盲人,都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但科研摸象的过程与盲人摸象的不同之处则在于每一个摸象者都会将自己的发现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通过学术交流,每个视野局限的科研者都有机会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而整个人类也因为科研者的努力而接近真理。

正因为这样的学术交流机制,评估科研者贡献的主要方式就是看他们在有分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以及这些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发表论文对于科研者的重要程度已经被总结为一句圈内人共知的俗语-“不发表便发臭”(Publish or perish)。这句话可以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你的研究成果如同果树上新摘的果实,如果不及时公诸于世,就会发臭,或者被别人捷足先登;其二是如果你不发文章,你的科研贡献就无法被认可,你的科研能力就会被怀疑,你在这个圈子里就混不下去了。由此可见,搞科研除了要读文献,还要撰写和发表文献。

由于国内学术期刊的不正之风,华科为了保证博士生的教学质量,要求理工科的博士生一律要在SCI或EI收录的英语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才能毕业。最近几年,我作为英语老师也为不少博士生修改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了解了一些他们做科研的辛酸。令人欣慰的是,找我改论文的作者中也有一些硕士生甚至本科生。他们毕业并没有发表SCI论文的要求,却愿意花时间写论文实在难能可贵。我个人认为做科研最好是出于自发的兴趣,这样才能持久;如果是在外来的压力下完成任务,就比较容易陷入痛苦。

二、走进实验室

这里所讲的实验室不是那些分布在校园里摆满实验器材的各种房间。这种实验室,本科生上课时也会进去。我所讲的实验室是一种制度、一套游戏规则和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一个实验室里总会有一个老板,下面会有几个博士生,然后还有几个硕士生,甚至一两个打酱油的本科生。这就是一种人事的关系。而老板要经营这个实验室就要到外面去拉项目,拿到之后再布置给团队去做。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管理风格,有的可能对手下管的很严,有的则很松。但不管什么风格,老板都很关心能不能做出东西、能不能发文章。我讲的这些都属于实验室这种制度的一些具体特征和运作模式。

作为本科生,要想参与科研,就要进入某个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对这个实验室的运作模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初步的认识到科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开始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如何走进实验室?华科的某些院系也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些这样的机会。我辅导SoP写作的电信提高班的同学和机械学院的同学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会请他们在点评本文时具体讨论。而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要大家有心也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机会。我想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就是和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接触,了解他们的科研工作,表达自己参与的兴趣。

三、查找、阅读和写作英语文献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是本科生什么也不会,进实验室能做什么?我的建议是先从文献入手。由于科研工作需要查阅大量前人工作的相关文献,本科生可以利用自己时间比较充裕和英语基础比较好的优势,在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下功夫,为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提供相关的协助。除了华科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谷歌学术搜索来查找文献。查到文献之后,可以考虑使用Endnote、noteexpress或者Zotero进行管理。我个人比较喜欢基于网络的Zotero,以后有机会再写文章专门介绍。

关于如何阅读英语文献,网上流传着一篇三大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的帖子,里面讲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技巧和策略,值得借鉴。对于本科生来说,最初读文献肯定是一头雾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要明白对于一篇文献并不像对于一个单词那样要么懂要么不懂,而是懂多少的问题。像我这些年修改各种工科的论文,要说完全弄懂这些文章是几乎不可能的,但要了解基本的思路和概念还是可以的。即使是圈内的读者,不做这个领域的也不一定完全理解其中的细节。因此,作为本科生,可以先在摘要、导论和结论上下功夫,了解一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这篇文章的贡献在哪里,就够了。至于方法上的细节或者某些算法、公式,暂时不懂也没关系。只要有个印象将来如果用得上的话,再来学也来得及。

有同学可能会疑惑文献如此之多,该从哪里下手?我个人建议可以多关注你认识的华科学者的SCI论文,然后从这篇文章出发,去读参考文献以及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读到后来你会发现这些文章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引用网络,这时你就入门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懂的时候可以直接向身边的高人请教。另外,阅读文献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己未来博导的过程。有很多同学都是到了大四写SoP的时候才开始根据学校排名找导师。我觉得如果能够通过阅读论文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将来研究方向,这样写起SoP来才会比较令人信服。

四、掌握做科研苦力的基本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博就是去一个实验室里上班,不过你的主要回报不是薪酬(老板只会给你生活费),而是你的研究经历及博士学位。而对于老板来说,你就是一个廉价劳动力。既然是劳动力,就得能干活儿。因此,对于留学申请人来说,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而这也是老板考虑要不要你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本科阶段进实验室的目的就很清楚了-要掌握一些将来在博士阶段的实验室里还能够用得上的技能。

由于很多同学出国后研究的方向与本科阶段并不一样,大家在发展自己的科研技能时也要注意技能的可转化性。比如说,你在做某个项目时可能需要使用到某个软件或者要编几十行代码。那么,你在工作时就要尝试总结一些学习软件和写代码的基本规律,这样你在另一个项目中也能运用这些技能。

五、科研中的Wow与Aha

对于所有有志于出国留学,尤其是读博的同学,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做科研。由于美国的大学经济实力雄厚,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即使对科研热情有限,全奖读博仍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而出国,隐形的成本可能比较大。留学申请人最好能利用本科的科研经历找到一个自己继续做科研的更好的理由。

在我看来,科研真正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中所能体验到的Wow与Aha。一个科研成果能够赋予我们的新的知识或技术-知识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技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让我们体验到惊叹与敬畏(Wow)。而身为科研者,更能体验开发这项成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的火花或者灵魂深处的某种感动(Aha)。

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最好能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即使自己暂时无法亲身体验到科研中的Wow与Aha,也应尽可能接近那些有这类经验的前辈,并在他们的指引下最终走上科研的道路。

有哪些科研技能需要自学掌握呢?

对于科研的主要技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你总结:

1. 相关研究论文阅读量,毫无疑问,一个科学问题的初始必须去了解相应方向的文章,有人说过要 写一篇中文核心你要读起码50篇论文,要写一篇sci你要读起码100篇论文。

2. 各类软件,比如科研必须的绘图软件,模拟软件,各种科研设备工具软件,没有电脑,没有软 件,相当于一个战士手里没有枪,一个作家手里没有笔。

3. 文章、项目基金写作技巧,这点非常重要,需要潜心学习,多看多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4. 最后偷说句,科研圈人脉和关系至关重要,小了说决定了你的论文项目能否高中,大了说决定了你的科研事业道路。

一、文献阅读——科研的基础

毋庸置疑,阅读文献是做科研最基础的工作,思路和灵感都是从文献中来。阅读文献首先要做的就是检索文献,医学科研最常用的文献数据库便是PubMed( )。这里还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插件——Scholarscope,这个插件可以方便地显示杂志影响因子以及分区等信息。

安装了Scholarscope插件后PubMed的显示

此外,刚开始读文献时,第一个难迈过去的砍便是单词障碍了。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讲,专业词汇积累还不足,这时便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了。我个人比较推荐有道词典,它的取词翻译十分方便,对于专业词汇的翻译也还比较准确。

此外,我个人非常不推荐使用全文翻译来阅读文献,一是可能因为翻译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献内容,此外长期以来全文翻译会使我们进步非常慢。其实一个领域的常见专业词汇就那么多,硬着头皮啃几篇之后,就会发现很多词汇都是反反复复出现的。

有道词典PC版

个人觉得阅读文献障碍最大的便是对于实验以及文章思路的理解了。我个人的经验是从简单的文献开始,每次接触大约3个新技术,并积累科研常识(常见分子以及信号通路)。

二、实验操作——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亦重要

实验是科研的核心,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做实验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只知道埋头去做,不思考背后的原理,所以在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便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二是只纸上谈兵,以为看着师兄师姐做起来很简单,眼高手低。

此外,受疫情影响,可能很多同学的湿实验受到影响不能完成,但在家我们还可以学习并完成以生信为代表的干实验。一些生信相关的技能大家不妨趁疫情在家抓紧学一学。

三、数据分析——学好统计学基础,善于运用统计软件在通过实验得到数据之后,我们需要通

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我们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学课程主要是基础理论,离实战还有较大距离。对于刚接触科研的同学,建议学学GraphPad Prism,这个软件的操作比较友好,基本上自己稍微摸索一下就能上手。它的主要功能是绘制统计图,兼带一些统计功能,虽然不是专业的统计软件,但也能基本满足日常需求。

GraphPad Prism

三大专业统计软件,我们用的最多的是SPSS,SAS一般的数学与统计学院那样的非常专业的统计分析时才会用,STATA在meta分析的时候可能用到。

R语言与RStudio

此外,R语言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因为涉及编程,可能对新手来讲不太友好。

四、图片绘制——从审美开始

得到了一个一个小的结果图之后,在发表文章时我们需要将其整合为一张张大图。此外,现在很多高水平杂志都要求我们绘制一张模式图来总结全文的内容,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学习科研期刊要求的审美风格是怎样的,大家不妨参考CNS上的文章的图片,看看它们是一种怎样的风格样式。

图片整合与模式图绘制示例

对于图片整合与模式图绘制,我们用得最多的便是Adobe Illustrator软件,这个软件可以绘制并导出矢量图。

五、论文撰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于论文撰写,我觉得因为科研论文的格式比较固定,多读加上勤于思考,其实不难悟出写作的套路。我觉得在家期间,如果有时间的话,尝试写一篇综述试着发表也是很好的。

六、课题设计——从模仿到创造

一个好的科研成果,离不开最初有一个好的设计。对于研究生来说,帮忙导师写标书可能是难以避免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能申请到大创项目对于自身是有很大帮助的,而这些都离不开课题设计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思路是从文献中来的,我们在阅读文献时,要注重摸清作者构思的思路,并最终将这些思路化为自己所用。解螺旋酸菜老师的三十六策为我们总结了基础科研的基本逻辑体系,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七、演讲答辩——Practice makes perfect

最后要提的就是演讲答辩的能力了。对于本科生来讲,大创申报与结题需要答辩;对于研究生来讲,作报告或者毕业都需要演讲答辩。

因此,演讲答辩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觉得提升这方面能力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机会多练习,比如在平时开组会的时候,要能积极分享交流,如果一直畏畏缩缩不敢发言的话,演讲答辩的能力是很难提升的。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3-04-02 02:25:05 回复

    位黑人生物学家保护沙漠野生动物的故事.仔细阅读这五位科学家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女性、亚裔、拉美裔、黑人,他们都靠执著探索和诚实劳动取得成就.也许差距就在这里!《化学反应》开篇的科学家很幸运,他研究

    1
  • 访客 2023-04-02 11:00:11 回复

    苦的工作,y代表正确的方法。z就是少说话! 4.作为一名科学探索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科学探索者,需要具备的技能 一、渊博的知识,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基本能力。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要能够做

    2
  • 访客 2023-04-02 06:55:53 回复

    科教材,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最佳参考书。《科学探索者:科学探究》让你探索科学奥秘、指导研究性的学习、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科学探索者:地球上的水》内容包括:地球:水的星球;水的重要性;与化学的综合:水的性质;水循环;淡水;河流;池塘与湖

    3
  • 访客 2023-04-02 07:10:59 回复

    这些物质将会污染环境,严惩时还会威胁人类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安全运输这些危险品呢? 《科学探索者:动物》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走进科学:亚马逊雨林的新发现、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与数学的综合:对称性、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