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地震的破坏性损失评价
- 2、地震的易损性评价
- 3、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 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写出日常生活中怎样防震减灾
- 5、 中国地质灾害灾度分析
- 6、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的破坏性损失评价
潜在地震对一个地区造成的损失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经济损失包括所有的物质损失,如建筑物、供排水等市政管线(生命线)和财产损失、以及由于商业中断造成的税收损失;社会损失包括死亡、受伤以及受影响地区居民的健康和心理的长期影响。
一、震害预测方法及计算步骤
廊坊市是河北省一个新兴的城市,位于京津唐地区的中心,为了进行廊坊市城市规划区抗震防灾规划,对廊坊市市区进行了建筑物、构筑物的震害预测以及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估计。
本项工作根据廊坊市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影响小区划提供的基准周期为50年,对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3%三种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进行估算和分析。63%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相当于“多遇地震”,根据估计分析,小震即“多遇地震”比设防烈度低1.55度;10%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大体上相当于设防烈度,据此得到的震害预测结果主要用于城市抗震防灾中反映整个城市综合抗震能力;3%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大体上相当高于设防烈度1度,据其得到的震害预测结果作为进一步减轻地震灾害的各项救灾措施的依据。
图3-2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地震灾害易损性分区图
本报告对城市规划区进行震害预测的范围是廊坊市市区,震害预测结果的形式是给出各规划区内各类建(构)筑物属于五种震害程度(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倒塌)所占的面积数,损失估计的结果是给出规划区内经济损失和地震发生在白天和夜间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需要指出这里所进行震害预测的各弯磨类建筑物都属于群体的对象。
震害预测和损失估计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①分别对廊坊市市区各网格内的全部建筑物,按多层砖房、工业厂房和普通民房、框架结构和各种用途(如住宅、办公、学校、商店、仓库、剧院等)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
②建筑物震害预测,对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物的群体和各类构筑物估计其对应烈度分别为七、八、九度时,五种震害程度(所占的比例)作为该类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度量,预测时调查建筑物结构的尺寸、强度、质量、老旧程度等结构因素,并据此预测各类建筑物各震害的数量,即震害预测最后结果。
③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估计埋嫌斗,根据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以及建筑物的造价,内部物资的价格,企业的日产量值以及人口数量分布等调查资料得到规划区内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数。
二、廊坊者肢市城市规划区建(构)筑物状况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是廊坊市的主要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发展较快,按2004年12月统计,共有建筑物19104800m2,其中多层砖房11175704m2,普通民房4150000m2,工业厂房2092596m2,钢筋混凝土框架房1685600m2。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都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内,钢筋混凝土框架房以居民住宅为主,多为近期修建,少量为办公用房及商业用房。
廊坊市市区从建筑物建造年代上看,绝大多数是近20年来建造的。尤其是民房90年代以后新建的占多数。60年代以前建造的现存民房较少,多层砖房、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房绝大多数是近20年来新建的。基本上都进行了抗震设计。
三、各类建(构)筑物震害预测依据全国范围的房屋普查结果
建设部将城市建筑分成四类:①民用砖房;②工业厂房;③钢筋混凝土框架房;④普通民房。不同类型的建筑震害损失率由表3-2、表3-3、表3-4和表3-5给出。
表3-2 多层砖房的破坏概率矩阵表
表3-3 工业用房的破坏概率矩阵表
表3-4 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破坏概率矩阵表
表3-5 普通民房的破坏概率矩阵表
四、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地震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物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
(2)建筑物内部的物资损失;
(3)停工停产引起的损失;
(4)社会反应引起的损失;
(5)国家救灾费用。
建筑物破坏引起的损失=建筑物面积×损失预测系数×单位平方米造价
建筑物面积是规划区内各种震害的建筑物面积。损失系数Y值是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各地的预测经验予以确定,见表3-6。
表3-6 损失系数Y值表
Y1为建筑物破坏后修复费用与原造价的比值;
Y2为企业原有固定资产的设备修复和更新费用等与原有固定资产的比值;
Y3为企业因震害而停产造成的利润损失。廊坊市市区2004年平均利润率为15%左右,各级震害时停产时间分别为1个月、3个月、1年和3年,因此:
当基本完好时:Y3=年产值×15%×1/12=0.0125年产值;
当轻微破坏时:Y3=年产值×15%×3/12=0.0375年产值;
当中等破坏时:Y3=年产值×15%×12/12=0.15年产值;
当严重破坏时:Y3=年产值×15%×24/12=0.30年产值;
当倒塌时:Y3=年产值×15%×36/12=0.45年产值。
表3-7 各类建筑物造价
震害损失计算方法:
(1)建筑物本身的震害经济损失=相应的震害等级的某类建筑物面积×某类建筑物单位平方米造价(按表3-7取值)×Y1值(表3-6)。
(2)建筑物内部物资损失=相应的震害等级的单层工业厂房或空旷房屋或框架厂房的面积×企业单位平方米固定资产(按表3-7取值)×相应的震害等级损失系数(按表3-6中取值)。
居民家庭财产损失=相应的震害等级的平房和多层砖房的面积×相应建筑物单位平方米造价(按表3-7中取值)×Y4值(表3-6)。
(3)企业停产的经济损失=相应的震害等级的单层厂房或框架厂房的面积×企业单位平方米年产值(按表3-7中取值)×企业停产损失系数(按表3-6中取值)。
(4)社会反映引起的损失
七度震害时,按廊坊市市区总利润、税收的3%取用。
(5)国家救灾费用
按以上一至四项总经济损失的5%计算。
经济损失汇总如附表1、附表2和附表3。
具体计算方法请参照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1992年)。
(6)人员伤亡震害预测
据国内外震害情况,建筑物发生中等破坏至倒塌时,才会造成人员伤亡,发生中等破坏时,只有50%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其计算公式采用下式:
A=(SⅢ+SⅣ+SⅡ/2)·G·V
式中:A为人员伤亡数
SⅡ为中等破坏的建筑物面积数
SⅢ为严重破坏的建筑物面积数
SⅣ为倒塌的建筑物面积数
G为人员伤亡率,取0.0011
V为人口密度系数
100人以下/公顷,V=0.8;
100~200人/公顷,V=1.0;
200~300人/公顷,V=1.2;
300人以上/公顷,V=1.4。
求出A后,再求死亡人数A1。
A1=A/(1+Y)
式中:Y为死亡人员的比例系数。
Y=20/0.25(100P-50)0.83
其中P按如下定义:
P极大规模,即倒塌/全部=80%~90%;
P大规模,即倒塌/全部=50%~80%;
P中规模,即倒塌/全部=30%~50%;
P一般规模,即倒塌/全部=5%~30%;
P较小规模,即倒塌/全部=1%~5%;
P值分另取1.3,1.1,1.0,0.8和0.65。
受伤人员数即为A2=A-A1。
人员伤亡的震害预测结果见表3-8、表3-9和表3-10。
表3-8 7度地震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损失估计表
表3-9 8度地震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损失估计表
表3-10 9度地震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损失估计表
续表
地震的易损性评价
一、地震易损性评价的方法
易损性是在给定地区估计由地震发生造成的损失,常以一个从0(没有破坏)到1(完全破坏)的标量来表示。目前地震灾害易损含迹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损失率及破坏率
几乎所有类型的地震损失,无论是任何设施或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合理地简化成损失率和破坏率的表达式。
损失率=地震损失/重置价值
破坏率=破坏建筑物数/建筑物总数
其平均损失率定义为: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2.破坏概率矩阵
破坏概率矩阵蚂老银是以表格形式描述平均损失率和破坏率的一种综合表述形式,在破坏概率矩阵中,给定烈度对设施的破坏是通过一系列破坏状态来描述。在美国,表3-1给出了破坏状态的七个等级以及相应的损失率范围,是由ATC-13方法定义的(ATC,1985)。
矩阵中每个数表示给定烈度和破坏状态情况下的概率,矩阵中每个百分数都是由经验数据得到的。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MDFI:给定烈度为I时的平均损失率;DS:破坏状态;CDFDS:一定破坏状态下的损失率中值;PDSI:一定烈度和破坏状态下的概率。
表3-1 破坏状态和损失率的范围表(美国)
这样,对给定某类设施(i),由一定烈度(Ⅰ)造成的破坏的期望损失可由下式计算:
破坏的损失=(重置价值i)×(MDFI)
3.分类清单法
分类清单法是将遭受地震影响的设施根据它们的结构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根据地震中各类损失情况进行汇总得到地震的破坏损失。依据全国范围的房屋普查结果,建设部将城市建筑分成四类:①民用砖房;②工业厂房;③钢筋混凝土框架房;④普通民房。图3-1给出了各类建筑物遭受不同地震烈度时易闷宴损性分析统计结果(据陈颙,1999)。
但该类方法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大型或重要设施震害情况有较好的记录,但对大量其他类型的人造设施,它们的数据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常常不精确甚至没有。
二、易损性评价
按2004年12月底调查统计资料,廊坊市市区共有建筑物面积19104800m2。其中多层砖房11175704m2,普通民房4150000m2、工业厂房2092596m2、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1686500m2。从建造年代看,绝大多数是近20年来建造的。60年代前建造的现存民房较少,民房主要分布在翟各庄、碾子营、尖塔镇、周各庄、董村、蔡豆庄、北史家务乡等城中村内;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多为2002年以后新建,抗震性能好,零星分布在市区内,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段为康乐花园、蓝水湾、阿尔卡迪亚、锦绣家园等地段;工业厂房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及铁路以南银河南路以东地段;多层砖房遍布市区。
图3-1 中国四类建筑估计的易损性曲线
另外,考虑到市区内部分地段存在可液化砂层及不同厚度的淤泥质土层,这些都是加重震害损失的因素。主要分布在开发区东北部、航天学院等地段,这些地段在Ⅷ度震害情况下,可能发生砂土液化,易损性指数会较高。
依据中国四类建筑物估计的易损性曲线(图3-1)可以将廊坊市地震易损性划分为:较高易损区、中等易损区和较低易损区。
较高易损区分布在规划区普通民房集中地段,如:翟各庄、碾子营、尖塔镇、周各庄、董村、蔡豆庄、北史家务乡等城中村及可能发生的砂土液化区,易损性指数达0.40;较低易损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区框架结构房较为集中的地段,如:康乐花园—阿尔卡迪亚一带,易损性指数为0.15;中等易损区为多层砖房和工业厂房分布地段,遍布市区,多层砖房易损性指数为0.30,工业厂房易损性指数为0.20,为中等易损性(图3-2)。
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还存在不利于抗震的因素和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市区城中村一带老旧民房较多,建筑物密度大,抗震性能差,地震时容易发生破坏,甚至倒塌。
(2)市区内部分区域道路狭窄,房屋密度大,当遭受地震破坏时,道路可能堵塞,抢险救灾车辆难以通行。
(3)市内部分地段,存在可液化砂层和不同厚度的淤泥质土层,这些都是加重城市灾害的因素。
总之,从城市整体抗震能力上看,廊坊市已有较大改善,但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当遭受中强地震袭击时,仍有可能造成较大灾害。
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一)易损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在灾情评估中,把对受灾体的分析称为易损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获取各方面易损性要素参数,为破坏损失评价提供基础。根据易损性构成,易损性评价的主桐埋乱要内容包括:划分受灾体类型;调查统计各类受灾体数量及分布情况;核算受灾体价值;分析各种受灾体遭受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危害时的破坏程度及其价值损失率。
在点评估和范围较小的面评估中,获取这些要素的基本方法是专门性勘查,即通过全面调查,统计受灾体数量,按照资产评估方法核算受灾体价值,并根据受灾体分布情况绘制受灾体类型分布图和受灾体价值分布图。根据历史调查统计、实地观测和模拟试验等方法,确定受灾体破坏程度,建立不同类型受灾体与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确定受灾体损失率。
在区域评估和范围较大、社会经济条件比较复杂的面评估中,无法对受灾体进行全面调查。此时,应首先进行易损性区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等级易损区的典型抽样调查,确定易损性的直接要素。
(二)地质灾害破坏效应及受灾体类型划分
分析地质灾害破坏效应是界定受灾体范围、划分受灾体类型、分析受灾体易损性的基础。不同地质灾害的破坏效应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城镇、企业及房屋等工程设施;破坏铁路、公路、航道、桥梁、涵洞、隧道、码头等交通设施,威胁交通安全;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水利工程;破坏农作物以及森林;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机械、设备和各种室内财产。
地质灾害受灾体类型划分:由于地质灾害受灾体特别繁杂,所以在灾情评估中,不可能逐一核算它们的价值损失,只能将受灾体划分为若干类型,然后分类液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获得灾情评估所需要的易损性参数。划分地质灾害受灾体类型的依据和原则主要是符合地质灾害特点,根据地质灾害破坏效应,界定受灾体范围;充分考虑不同受灾体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同类型受灾体的性能、功能、破坏方式,以及价值属性和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将地质灾害受灾体大致划分为14类:人、房屋建筑、公路、铁路、航道、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生活与生产构筑物、室内设备及物品、农作物、林木、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三)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分析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核心目标是定量化评价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程度。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反映各种受灾体遭受破坏的数量和程度,局档更重要的是要将各种受灾体的破坏效应转化成货币形式的经济损失。要完成这项工作,除了调查分析评价区受灾体类型和分布情况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受灾体的价值及其分布情况,根据它们遭受灾害损失的机会核算价值损失。因此,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易损性的重要内容。
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分析的中心工作就是调查统计受灾体的分布情况,核算受灾体的价值,并以单元价值额或价值密度等为指标,反映评价区受灾体价值分布。
1.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核算方法
以上划分的14类地质灾害受灾体,虽然它们的功能各异,但除了人的生命健康、风险观念难以用货币价值衡量外,其他类受灾体都可以用货币形式反映它们的价值。房屋、铁路、公路、桥梁、设备、室内财产等,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有形财富,属于资产价值;土地、地下水等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属于资源价值。
(1)资产价值核算
资产价值可采用资产评估方法进行核算。核算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财会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对于没有会计核算的固定资产,可根据资产项目的实际性状评估价值,或者根据资产项目原值、使用年限及相应折旧率核算资产净值。
(2)资源价值核算
地质灾害对自然资源具有多方面破坏作用,但最主要的是破坏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因此,在灾情评估的易损性评价中,主要对这两种资源价值进行核算。
1)土地资源价值核算。无论是点评估、面评估还是区域评估,土地类型不同,土地资源价值不一。因此,首先要根据评价区实际情况,划分土地类型,或者将评价区先分成若干评价单元,并使每个单元内的土地类型和价值相对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
2)地下水资源价值核算。地下水资源价值核算是评估海水入侵灾情的重要内容。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不同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有很大不同,所以地下水资源价值相差悬殊。需要根据定价和全成本定价进行评估核算。评价区水资源市场价去掉供水成本及正常市场利润,即为水资源价值。
2.受灾体密度与价值分布分析
受灾体数量密度与价值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每平方千米或等面积的一个评价单元)受灾体数量或受灾体价值。它们是标示受灾体密集程度的基本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灾害危害范围内受灾体越多,价值越高,灾害的破坏损失越严重。因此,在灾情评估中,不仅要统计受灾体的数量和价值,而且要分析它们的分布情况。
(四)受灾体损毁等级划分及价值缺失率确定
1.受灾体损毁等级划分
(1)受灾体损毁等级划分的目的和原则
受灾体遭受灾害危害后所出现的破坏表现千差万别。在灾情评估中,为了规范和统计受灾体破坏程度,根据不同受灾体的典型破坏表现,以等级的方式标志受灾体的损毁程度。
在灾情评估中,受灾体损毁等级是对各类受灾体破坏程度的归类分析量化,借此可进一步确定受灾体价值损失率和灾害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目的,划分受灾体损毁等级的基本原则:符合地质灾害破坏特点;符合多数受灾体特点,便于不同受灾体之间的对比;等级多少适宜,级差合理,便于操作;不同等级与相应价值损失率具有比较普遍合理的对应关系。
(2)受灾体损毁等级划分标志
根据上述原则,将上节所列的14类受灾体的损毁程度均划为3级。其中,按人的生命健康分为轻伤、重伤、死亡;按其他受灾体分为轻微损坏、中等损坏、严重损坏。为了论述方便将这3级损坏分别称为Ⅰ级、Ⅱ级、Ⅲ级损坏。
各种受灾体不同损毁等级的基本标志如下。
1)人口伤亡:Ⅰ级(轻伤),因灾受伤,但经专门治疗后基本痊愈并恢复生产能力的人;Ⅱ级(重伤),因灾受伤或致残,永久失去生产能力的人;Ⅲ级(死亡),因灾害直接造成死亡的人。各级受灾人口中,既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流动人口。
2)房屋损毁:Ⅰ级(轻微损坏),个别承重构件损坏,部分非承重构件和附属构件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房屋堆积少量崩滑流碎屑物,经一般性整修仍可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局部基础或部分承重构件损坏,大量非承重构件和附属构件破坏,堆积大量崩滑流碎屑物,但仍保持整体外形,需专门大修或部分翻修后才能继续使用。Ⅲ级(严重损坏),基础或50%以上的承重构件以及大量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严重倾斜;部分倒塌或全部倒塌;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掩埋;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已达重建费用。
3)公路损毁:Ⅰ级(轻微损坏),路基出现小规模冲沟或发生局部下沉;路面出现少量裂缝或局部被薄层崩滑流碎屑物覆盖;涵洞、防护工程及沿路设施局部损坏。但一般车辆仍能行驶,经小规模整修可恢复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路基出现大量冲沟或发生严重下沉;路面出现大量裂缝、沉陷或1/3以上宽度的路面被崩滑流碎屑物掩埋;涵洞、防护工程、沿路设施大量损坏,一般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经专门修复后才能恢复使用。Ⅲ级(严重损坏),路基发生严重坍塌;路面严重开裂、陷落或1/3以上宽度路面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掩埋;涵洞、防护工程、沿路设施严重损坏,各种车辆无法通行,交通完全中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专门修复才能恢复使用。
4)铁路损毁:Ⅰ级(轻微损坏),铁路局部路基微量下沉,路堤边坡局部溜坍,轨道轻微变形,排水沟局部堵塞;电力设备、通信设备部分轻微损坏;涵洞及防护设施局部开裂、变形,但都未超出技术规范允许范围。机车仍能行驶,但需减速或减载,经一定规模维修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铁路路基下沉陷落,路堤、路堑有滑坡,轨道变形,局部钢轨悬空或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掩埋;涵洞变形、开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严重损坏。机车不能行驶,铁路运输中断,但在48小时内能抢修可恢复使用。Ⅲ级(严重损坏),铁路路基、路堤、路堑垮塌,轨道严重变形或悬空,或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掩埋;涵洞、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严重损坏。机车不能行驶,铁路运输中断,在48小时以内无法修复恢复通车。
5)航道受阻:Ⅰ级(轻微损坏),局部航道被崩滑流碎屑物淤塞;航道人工设施部分遭受破坏。正常航行受到影响,但未造成断航,经小规模清理修复即可达到正常功能,恢复正常通航。Ⅱ级(中等损坏),航道被崩滑流碎屑物堵塞,形成险滩;人工航道设施大量破坏。一般船只不能通行,需经小规模清理修复才能恢复正常通航。Ⅲ级(严重损坏),航道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严重堵塞,形成大规模险滩;大量航道设施严重破坏。所有船只不能通行,需经特大规模清理修复才能恢复正常通航。
6)桥梁损毁:Ⅰ级(轻微损坏),桥面、梁体、墩台发生轻微下沉、开裂、变形或被少量崩滑流碎屑物覆盖。一般车辆减速或减载后仍能通行,经小规模修复后可恢复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桥面、梁体、墩台发生下沉、开裂、变形,或被大量崩滑流碎屑物覆盖,或桥梁强度、稳定性降低到规范允许值以下。需经过大规模专门修复整治才能达到正常使用要求。Ⅲ级(严重损坏),桥面、梁体、墩台等严重开裂、沉陷、变形;桥体垮塌或部分垮塌。难以修复或修复费用达到重建费用。
7)生命线工程损毁:Ⅰ级(轻微损坏),线杆、塔架等倾斜或管线位移,功能稍有下降或局部受阻,经小规模检查修理可恢复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线杆、塔架等倾斜或倒伏,输电线局部拉断,地下管线明显位移、变形、开裂或局部错断;其功能受损,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受阻或中断。经专门检查修理后才能正常使用。Ⅲ级(严重损坏),线杆、塔架等大量倾倒,输电线严重拉断,地下管线严重位移、变形、开裂、错断,其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中断,需经大规模的专门检查修复或重建后才能恢复。
8)水利工程损毁:Ⅰ级(轻微损坏),堤坝出现少量小规模裂缝,总体上无明显沉降,功能基本正常;渠道、机井稍有变形或淤塞。经小规模修复可完全恢复功能。Ⅱ级(中等损坏),堤坝出现大量裂缝,局部发生沉降、陷落、凸起,发生小规模渗漏、散浸,但没发生垮落、溃决;渠道、水井发生变形、淤塞。需进行较大规模的专门修复才能恢复使用。Ⅲ级(严重损坏),堤坝基础失稳,主体出现大量裂缝或严重变形,整体发生沉降、陷落、凸起,出现严重渗漏、鼓水或发生垮落、溃决;渠道、水井严重变形或严重淤埋,功能严重受损或基本丧失。难以修复或修复费用达到重建费用。
9)生活与生产构筑物损毁:Ⅰ级(轻微损坏),基础基本完好,个别构件或部件发生破坏,整体功能或性能基本完好。经一般维修仍可继续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基础发生轻微变形,部分构件或部件发生变形、开裂等破坏,构筑物整体基本完整,功能或性能受到明显损害,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专门维修或部分翻修、重建、更换后才能恢复使用。Ⅲ级(严重损坏),基础发生严重变形、沉陷,大部分构筑物或部件破坏或发生严重倾斜、折断以至倒塌。无法修复或者修复费用达到重建费用。
10)室内设备及物品损毁:Ⅰ级(轻微损坏),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物品的外观和性能局部受损,但整体外观和性能基本完好,经小规模维修后仍可正常使用。Ⅱ级(中等损坏),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物品外观严重损坏,部分重要构件(零件)破坏,功能或性能明显受损,需经过专门性维修才能恢复使用。Ⅲ级(严重损坏),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物品外观和大部分构件(零件)严重破坏,功能或性能严重受损或基本丧失,难以修复或修复费用达到重置费用。
(2)受灾体价值损失率确定
受灾体价值损失率是指受灾体遭受灾害破坏损失的价值与受灾前受灾体价值的比率。受灾体价值损失是由于受灾体构件(零件)、性能(功能)发生破坏而产生的。在灾害发生以后的灾情评估中,可以通过对受灾体的调查,根据其实际损毁程度,评估核算受灾体的价值损失额和价值损失率。但在以期望损失为基本目标的灾情评估中,只能根据受灾体遭受某种强度的地质灾害危害时可能发生的破坏程度,分析预测受灾体的价值损失额和价值损失率。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写出日常生活中怎样防震减灾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固睡床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老猛震,所以遇震枝销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侍搭桥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中国地质灾害灾度分析
一、地质灾害灾度计算方法
如前所述,灾度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的相对程度。用灾度指数作为灾度指标,灾度指数高,灾害破坏损失严重;灾度指数低,破坏损失轻。
灾度大小主要受两方面条件控制:①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即灾变强度)。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活动越频繁,活动的规模或强度越大,灾变强度越高,破坏损失越严重,灾度越高。②地质灾害的易损性。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受灾财产价值越高,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和可恢复性能越差(即易损性越高),破坏损失越严重,灾度越高。
根据上述规律,我们通过典型调查,可以建立灾度指数与灾变强度和易损性的相关模型:
Zd=Kx·Kd·Zw·Ys
式中:Zd——灾度指数;
Kx——修正系数;
Kd——统计系数;
Zw——灾变指数;
Ys——易损性指数。
二、中国地质灾害灾度分布特征
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的大约53个县(市)因资料缺乏而难以评价外,按照上述方法对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2371个县(市、区、旗)进行了灾度计算,根据灾度分布情况,分为微度灾害、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度灾害、特重度灾害5个等级。根据对不同灾度等级单元的调查统计结果,各灾度等级大致对应的期望损失强度分别为:<0.5、0.5~2.0、2.0~5.0、5.0~15.0、>15.0万元/102km2·a。结果显示,中国地质灾害灾度分布极不均匀,西北、东北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多属于微度和轻度灾害区,中度以上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区域(表18-10、图18-4)。
微度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薯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北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等地区。这些地区历史灾害稀少,损失轻微,今后除局部地区灾度有可能出现明显提高外,绝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微灾或基本无灾现状。
图18-4 中国地质灾害灾度分布图
表18-10 中国地质灾害灾度等级划分的分布情况
轻度灾害。分布广泛但比较零散。主要在东北的长白山,华北的山西高原、山东丘陵,东南的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西北的阿尔泰山、天山,西南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灾害种类比较多,活动频繁,但灾害规模比较小,单次事件损失一般不超过10万元。今后时期,该类灾害的局部地区,因资源开发和工程经济活扒信动的迅速发展,灾害损失和灾度可能显著上升。
中度灾害。分散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主要在辽东半岛、燕山、太行山、黄土高原、秦岭、川滇山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灾害种类多,部分地区灾害点的密度大,活动频繁,但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特大型和群发性灾害偶有发生,单次事件损失变化大,一般为几千到几十万元,少数达百万元。由于一些地区具有潜在危险性,所以今后一段时期灾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重度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陕北高原、秦岭、鄂西山地、川滇山地的部分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半岛、燕山、天山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灾害种类多、密度大,不但中小型灾害十分频繁,而且经常发生大型、特大型和群发性灾害,单次事件损失多数为几万元或数百万元,部分超过1000万元。这些地区地质自然环境脆弱,不但历史灾害比较严重,而且存在比较严重的潜在危险性,今后发展的总趋势是灾度将不断提高。
特重度灾害。集中分布在中国中部的秦岭、鄂西山地、川滇山地的部分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半岛和燕山山地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密度大,尤其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特别强烈,中小型灾害每年都要发生,大型、特大型和群发性灾害也十分频繁,单次灾害事件损失为几万元到近亿元。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差,大部分地质灾害处于活数此察动期或发展期,今后时期,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灾度将进一步提高。
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地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地震的第二个特点是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蠢肢敏能造成饥棚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像国际上在上世纪9年代发生的几次大的地震,造成很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地震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带枝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地震的第四个特点就是防御难度比较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地震灾害的预防比起其他一些灾害要困难一些。
地震的第五个特点是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像大的滑坡都属于次生灾害,还有火灾等等,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等,还有滑坡、瘟疫等等,这些都属于次生灾害。
地震的第六个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这个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在近期内还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这样影响时间就比较长。另外一个,由于破坏性大,使灾区的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接下来要进行重建,在这之前还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别,还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将来重建的时候要不要进行一些规划,规划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所以重建周期比较长。
地震的第七个特点是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一般来说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要相隔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地发生,地震灾害对同一地区来讲具有准周期性,就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认为在某处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方,在未来几百年或者一定的周期内还可以再重复发生,这是目前对地震认识的水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中断造成的税收损失;社会损失包括死亡、受伤以及受影响地区居民的健康和心理的长期影响。一、震害预测方法及计算步骤廊坊市是河北省一个新兴的城市,位于京津唐地区的中心,为了进行廊坊市城市规划区抗震
存与发展的基础,属于资源价值。(1)资产价值核算资产价值可采用资产评估方法进行核算。核算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财会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对于没有会计核算的固定资
体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同类型受灾体的性能、功能、破坏方式,以及价值属性和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将地质灾害受灾体大致划分为14类:人、房屋建筑、公路、铁路、航道、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生活与生产构筑物、室内设备及物品、农作物、林木、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三)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
凝土框架建筑多为2002年以后新建,抗震性能好,零星分布在市区内,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段为康乐花园、蓝水湾、阿尔卡迪亚、锦绣家园等地段;工业厂房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及铁路以南银河南路以东地段;多层砖房遍布市区。图3-1 中国四类建筑估计的易损性曲线另外,考虑到市区内部分地段存在可液化砂层及不同
快,按2004年12月统计,共有建筑物19104800m2,其中多层砖房11175704m2,普通民房4150000m2,工业厂房2092596m2,钢筋混凝土框架房1685600m2。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