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史记文学常识有哪些?
- 2、《史记》好句摘抄有哪些?
- 3、史记好段摘抄大全?
- 4、白话史记摘抄
- 5、《史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句有哪些?
史记文学常识有哪些?
1、《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3、《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史记》好句摘抄有哪些?
《史记》好句摘抄有:
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2、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能够从不同政见的人那里听取意见并得出正确结论的人才是聪明,能够看透表面现象而悟到内在本质的人才算明理,能够克制自己不良欲望并激励自己努力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前虑不定,後有大患摘自《史记·苏秦列传》
解释:做事之前考虑不成熟,到后来就可能发生大灾祸。
4、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摘自《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解释: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财货隐藏得很深,看上去好像一无所有;道德高尚的人,总是随时向人求教,看上去好像愚蠢笨拙。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史记好段摘抄大全?
《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⑤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白话史记摘抄
白话史记摘抄如下: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释: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考虑得比较周全。
2、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
释: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旨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释: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作品背景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句有哪些?
《史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句有: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摘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摘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4、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解释:因为贫困而求尽快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
5、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摘自《史记·五帝本纪》
解释: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贵了也不和自己以前的亲朋好友疏远,怠慢他们。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⑤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
、天文、封禅、水利、财用)。3、《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5、《史记》
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
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有;道德高尚的人,总是随时向人求教,看上去好像愚蠢笨拙。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摘自《史记·项羽本纪》解释: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史记好段摘抄大全?《巨鹿之战》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