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课中文化常识-高中语文选修文化常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3) 黑客团队 158 5

目录介绍:

高中文科要学哪些选修(书)?

高中数学课本数目因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会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一共需要学习八本书,分别为:

1、必修: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中数学必修四、高中数学必修五。

2、选修:

高中数学选修一、高中数学选修二、高中数学选修三。

高中选修和必修的区别

1、定位不同:

必修课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旨在打牢学生的基础。选修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提高和拓展,着眼于课程的鉴赏陶冶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素养。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

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术,培养基本素质,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而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2、课程内容占比不同:

必修课的内容占高中内容的大部分,选修课的内容占相对较小的部分。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如下: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高中最常考的文学常识

高中文化常识(一)

1、官职制度

三省六部: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礼部:教育、外交、科举考试、礼仪风俗;

吏部:对各地、各部的官员进行委派、考核、调配;

兵部:军队的募集与训练、边境的守卫、对外战争;

刑部:最高司法机关;

户部:农业生产、税收、国家财政、仓储、拨款、供应;

工部:建筑、水利、道路、制造、织造、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2、官位职能: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汉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唐宋沿用此称。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已无实际职权,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誉。

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司徒: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

中书令:汉武帝始置,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南北朝时期,中书令多为有文学名望的人。至唐代,非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宋制略同。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明代废除。

御史:本为史官,西汉时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府,后改称御史台。历代御史台的长官称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等。明代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清代沿袭。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3 07:22:30 回复

    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

    1
  • 访客 2022-07-03 04:08:30 回复

    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

    2
  • 访客 2022-07-03 09:44:29 回复

    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2、官位职能: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

    3
  • 访客 2022-07-03 06:21:50 回复

    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一共需要学习八本书,分别为:1、必修: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中数学必修四、高中数学必修五。2、选修:高中数学选修一、高中数学选修二、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中选修和必

    4
  • 访客 2022-07-03 12:23:39 回复

    、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5